期刊文献+
共找到9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轮南油田LN10井区三叠系T_(I)油组沉积相研究
1
作者 吴梅莲 刘永福 +2 位作者 晏楠 周碧辉 黄时祯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24年第6期21-28,共8页
轮南油田LN10井区三叠系T_(I)油组是区内重要的含油气层系,由于其沉积相类型和沉积微相特征认识不清,制约了油藏的开发调整。通过岩石薄片分析、岩心描述、测井相划分,结合地震多属性分析技术,认识到T_(I)油组自下而上依次为辫状河沉积... 轮南油田LN10井区三叠系T_(I)油组是区内重要的含油气层系,由于其沉积相类型和沉积微相特征认识不清,制约了油藏的开发调整。通过岩石薄片分析、岩心描述、测井相划分,结合地震多属性分析技术,认识到T_(I)油组自下而上依次为辫状河沉积-三角洲前缘沉积-曲流河沉积,其中,T_(I)^(3)砂层组储层以辫状河道、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为主,河道方向为北东-南西向;T_(I)^(2)砂层组为曲流河沉积,储层以点坝砂体为主。根据沉积微相研究成果,LN10T_(I)油组储层物性受控于沉积微相,油藏类型为受河道边界砂体尖灭线和构造等高线共同控制的构造-岩性油藏,该研究成果为油藏开发调整提供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南油田 曲流河沉积 地震多属性分析技术 构造-岩性油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轮南油田油源分析及勘探前景 被引量:17
2
作者 史鸿祥 徐志明 +1 位作者 林峰 王廷栋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23-626,共4页
综合研究了轮南地区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结合构造发育史、烃源岩演化史和油气分布特征,认为轮南地区原油主要来源于寒武系-下奥陶统烃源岩,并指出塔里木盆地的油气勘探应该主要集中到以寒武系-下奥陶统为主要烃源岩的战略目标上来,在轮... 综合研究了轮南地区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结合构造发育史、烃源岩演化史和油气分布特征,认为轮南地区原油主要来源于寒武系-下奥陶统烃源岩,并指出塔里木盆地的油气勘探应该主要集中到以寒武系-下奥陶统为主要烃源岩的战略目标上来,在轮南地区寄希望于中-上奥陶统为烃源岩来寻找大油田是不可思议的,必将引起对勘探的误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轮南油田 地球化学 油源对比 油气远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调驱技术在轮南油田的应用 被引量:11
3
作者 周代余 赵冀 +4 位作者 汪进 罗强 肖春燕 原风刚 赵红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57-460,共4页
深部调驱具有改善油藏在平面和剖面上的矛盾,提高水驱效果的作用。根据耐温抗盐调剖调驱剂的性能评价,在轮南油田2井区TⅠ油组东部开展了4井组的区块矿场试验。室内实验结果表明,微球和颗粒具有较好的耐温抗盐性能,耐温聚合物具有较好... 深部调驱具有改善油藏在平面和剖面上的矛盾,提高水驱效果的作用。根据耐温抗盐调剖调驱剂的性能评价,在轮南油田2井区TⅠ油组东部开展了4井组的区块矿场试验。室内实验结果表明,微球和颗粒具有较好的耐温抗盐性能,耐温聚合物具有较好的封堵性能。矿场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注水井注水压力升高,视吸水指数可下降12.5%.截至2014年2月,试验区累计增油2.22×104t,含水率下降3.2%,效果显著。深部调驱技术在试验区的成功应用,对深部调驱技术在整个TⅠ组油藏以及高温高矿化度油藏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南油田 高温高矿化度油藏 深部调驱 微球 颗粒 凝胶 聚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盐固体防垢剂在轮南油田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黄雪松 刘强 +1 位作者 张勇 张胜利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266-269,共4页
针对塔里木轮南油田油井BaSO4 垢的特点 ,研究开发出了以羟乙基化磷酸的多元醚、马来酸酐 -乙酸乙烯脂共聚物 +有机磷酸为主剂的两种防垢剂 ;针对轮南油田油井的生产方式 ,研究了固体防垢剂的加药工艺。
关键词 硫酸盐 固体防垢剂 轮南油田 应用 研究 制作工艺 加药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轮南油田2井区三叠系储集层精细描述 被引量:8
5
作者 韩涛 朱卫红 +3 位作者 昌伦杰 练章贵 牛玉杰 刘勇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47-248,251,共3页
充分利用测井资料和动态生产数据,结合岩心观察,对三叠系储集层进行了详细研究,建立了储集层参数的地质模型,并对砂体的连通情况作了地质成因上的解释。研究发现,轮南2井区的隔夹层分为泥质隔夹层、钙质胶结细粒岩性夹层及细粒岩性紧邻... 充分利用测井资料和动态生产数据,结合岩心观察,对三叠系储集层进行了详细研究,建立了储集层参数的地质模型,并对砂体的连通情况作了地质成因上的解释。研究发现,轮南2井区的隔夹层分为泥质隔夹层、钙质胶结细粒岩性夹层及细粒岩性紧邻钙质胶结层夹层。在储集层精细描述基础上,完成了轮南油田2井区Ⅰ油组细分层系开发调整方案,方案实施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南油田 三叠纪 储集层 地质建模 油藏描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轮南油田复合柱塞气举新工艺 被引量:8
6
作者 雷腾蛟 崔小虎 +3 位作者 胡登强 王法鑫 周碧辉 董丰硕 《石油钻采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72-476,共5页
随着轮南油田地层能量不断衰竭,大部分油井已经进入低压、低产阶段,常规柱塞气举井产量低、携液效率低,且该工艺间歇性开关井制度制定不合理时易导致井筒积液压死油层,造成经济损失。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通过室内研究与现场试验,采用多项... 随着轮南油田地层能量不断衰竭,大部分油井已经进入低压、低产阶段,常规柱塞气举井产量低、携液效率低,且该工艺间歇性开关井制度制定不合理时易导致井筒积液压死油层,造成经济损失。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通过室内研究与现场试验,采用多项工艺相结合的方式研发出一套"固定式多级气举阀管柱+浮动式中空快速柱塞+清蜡柱塞"相结合的复合柱塞气举新工艺。该工艺在前期柱塞气举技术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实现了不关井连续生产,避免井筒积液,现场应用4井次共减少清蜡作业次数147次、减少制氮车气举作业LNA井2次、LNB井1次,并且复合柱塞运行增油1 096 t。复合柱塞气举新工艺现场应用效果明显,已逐步在油田进行推广,实现柱塞气举井高效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南油田 柱塞气举 固定式气举阀 中空柱塞 清蜡柱塞 连续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轮南油田中高含水期稳产技术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7
7
作者 徐安娜 江同文 +1 位作者 伍轶鸣 甘功宙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12-115,共4页
轮南油田是塔里木盆地最早投入开发的百万吨级油田 ,已进入中高含水采油阶段 ,急需为油田实现稳产 8~ 10a目标确立稳产技术。利用精细油藏描述等技术对油田三大类潜力类型进行分析 ,确立了以水平井为主进行调整挖潜的稳产配套技术。通... 轮南油田是塔里木盆地最早投入开发的百万吨级油田 ,已进入中高含水采油阶段 ,急需为油田实现稳产 8~ 10a目标确立稳产技术。利用精细油藏描述等技术对油田三大类潜力类型进行分析 ,确立了以水平井为主进行调整挖潜的稳产配套技术。通过稳产技术攻关与实践 ,基本肯定了确保轮南油田稳产的支撑技术是水平井技术、滚动勘探开发技术、注采系统综合调整技术和分阶段优化井网接替式稳产技术。这些技术在油田实践中便于操作 ,应用效果显著 ,使轮南油田 3a新增可采储量 12 5× 10 4t ,生产原油近 90× 10 4t。图 3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轮南油田 中高含水采油阶段 稳产配套技术 水平井 调整挖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高压水洗物性变化实验研究——以塔里木轮南油田T_Ⅰ油组为例 被引量:4
8
作者 郭平 徐云林 +2 位作者 石美 张娟 练章贵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54-458,共5页
塔里木轮南油田TⅠ油组已有20年注水开发历史,近年对油藏开发过程中的水洗动用状况进行了一些研究,但所采用的实验手段均未在地层条件下进行。该文利用取自该油田的流体和岩心,进行高温高压下的水洗模拟实验,以弄清储层条件下油水渗流规... 塔里木轮南油田TⅠ油组已有20年注水开发历史,近年对油藏开发过程中的水洗动用状况进行了一些研究,但所采用的实验手段均未在地层条件下进行。该文利用取自该油田的流体和岩心,进行高温高压下的水洗模拟实验,以弄清储层条件下油水渗流规律,研究储层长期水洗后微观孔隙结构、润湿性等变化特征。实验表明:水洗过后,岩心孔渗降低幅度随水洗倍数增加而略有增大,分选性变差;水湿性随水洗倍数增大而增强;相渗曲线的Swi与Sor均增大,Krw(Sor)降低,驱油效率降低;水洗后未形成大孔道,造成水提前突破的主要原因可能是TI层内存在平面与纵向非均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高压 水洗 油气层物理 实验研究 油田开发 轮南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轮南油田原油中三甲基苯基类异戊二烯化合物的检出及其意义 被引量:11
9
作者 卢鸿 孙永革 彭平安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2期283-289,共7页
轮南油田不同时代储层原油中检出了丰富的三甲基苯基类异戊二烯化合物。该类化合物被普遍认为是来自于高盐度和强还原水体沉积环境中绿硫菌体内的类胡萝卜素的特征性生物标志化合物。该类化合物的检出对轮南油田烃源岩研究具有重要的指... 轮南油田不同时代储层原油中检出了丰富的三甲基苯基类异戊二烯化合物。该类化合物被普遍认为是来自于高盐度和强还原水体沉积环境中绿硫菌体内的类胡萝卜素的特征性生物标志化合物。该类化合物的检出对轮南油田烃源岩研究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暗示了具有分层水体或高盐度的强还原环境下发育的优势烃源岩 ,对该区烃类的主力生烃贡献不容忽视。基于C15 3,4 ,5 三甲基苯基类异戊二烯异构体在轮南油田原油中的分布规律 ,及C15 3,4 ,5 /C13 2 ,3,6比值与Pr/Ph ,Ga/C31H和Ts/Tm等常规地球化学参数的对比 ,说明具有生源意义、能够指示沉积相特征的三甲基苯基类异戊二烯化合物分布 ,在一定程度上也受烃类热演化程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南油田 三甲基苯基类异戊二烯 生物标志化合物 C15-3 4 5异构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轮南油田超深井重复酸化增注工作液 被引量:5
10
作者 舒玉华 张汝生 蒋卫东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1999年第1期12-14,共3页
根据储层特征、储层的敏感性、前期地层损害及重复酸化等因素,通过大量室内试验,研究出了适合塔里木轮南油田二井区的重复酸化增注工作液,即有机缓速酸体系。该体系既满足了深度酸化和重复酸化工作液要求,又能降低地层二次损害。通过在L... 根据储层特征、储层的敏感性、前期地层损害及重复酸化等因素,通过大量室内试验,研究出了适合塔里木轮南油田二井区的重复酸化增注工作液,即有机缓速酸体系。该体系既满足了深度酸化和重复酸化工作液要求,又能降低地层二次损害。通过在LN2-4-6和LN2-2-7井现场应用,取得了良好的酸化效果,表明该酸化工作液与该井区储层的适应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南油田 超深井 重复酸化 增注 工作液 深井钻井 缓速酸 有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轮南油田回注水水质指标现状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11
11
作者 何晓东 熊燕莉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72-76,共5页
油田污水经处理后回注 ,既避免了环境污染 ,又达到了注水保压的目的。但注水过程中 ,注入水必然要与储层岩石、流体接触 ,并发生各种物理化学作用 ,从而导致储层渗透率恶化 ,使地层受到伤害。此外 ,不合格的注入水还会引起集输系统和井... 油田污水经处理后回注 ,既避免了环境污染 ,又达到了注水保压的目的。但注水过程中 ,注入水必然要与储层岩石、流体接触 ,并发生各种物理化学作用 ,从而导致储层渗透率恶化 ,使地层受到伤害。此外 ,不合格的注入水还会引起集输系统和井筒的腐蚀与结垢 ,从而大大降低注水效果。为了避免和减少这些不利因素 ,必须对注入水的水质进行评定 ,确定合理可行的水质指标 ,从而达到保护油气层、提高采收率的目的。文章立足于多年来轮南油田注入水水质的实验研究数据 ,对轮南油田注入水现状进行分析讨论 ;对化学指标 (铁含量、溶解氧、硫化物含量、二氧化碳含量、含油量、腐蚀率 )、细菌指标、物理指标 (悬浮物含量、悬浮物粒径 )和注入水与地层水配伍性等进行逐一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轮南油田 注入水 水质分析 油田注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轮南油田奥陶系和三叠系原油碳同位素偏移的古环境解释 被引量:4
12
作者 卢鸿 孙永革 彭平安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5期481-486,共6页
通过对轮南14井正构烷烃和类异戊二烯烃的单体联同位素分析,证实该井奥陶系和石炭系油藏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油源,均属奥陶系源岩产物;而三叠系油藏与奥陶系、石炭系油藏具有较大的碳同位素差异,反映其油源不同;无论是正构烷烃还是类异戊... 通过对轮南14井正构烷烃和类异戊二烯烃的单体联同位素分析,证实该井奥陶系和石炭系油藏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油源,均属奥陶系源岩产物;而三叠系油藏与奥陶系、石炭系油藏具有较大的碳同位素差异,反映其油源不同;无论是正构烷烃还是类异戊二烯烃的单体碳同位素值,均呈现出三叠纪油藏较轻、奥陶纪原油较重的分布,这与地史上原油碳同位素的长期变化规律相吻合。对于奥陶纪和三叠纪之间如此大的时间跨度,不宜于以常规的简单的母源、成熟度和沉积环境方面的差异来解释上述“异常”分布,而应该结合大气CO_2浓度及生物生长速率等环境变化因素来解释。资料表明,地史中全球范围内的古环境(大气CO_2浓度变化和藻类生长速率)演变共同造成了奥陶纪的正向变化和三叠纪的负向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同位素偏移 三叠纪 奥陶纪 古环境 轮南油田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轮南油田水淹层测井识别 被引量:3
13
作者 高楚桥 王超 +2 位作者 肖承文 陈新林 张庆红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67-68,共2页
由测井资料识别水淹层是水淹层测井解释的基本任务。研究了轮南油田油层水淹后测井曲线的变化规律,发现油层水淹后自然电位幅度差增大,电阻率下降,套管井中子寿命测井提供的自然伽马值和热中子俘获截面值增大。利用这些特征可有效地识... 由测井资料识别水淹层是水淹层测井解释的基本任务。研究了轮南油田油层水淹后测井曲线的变化规律,发现油层水淹后自然电位幅度差增大,电阻率下降,套管井中子寿命测井提供的自然伽马值和热中子俘获截面值增大。利用这些特征可有效地识别轮南油田水淹层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井解释 水淹层 套管井 轮南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轮南油田奥陶系油气藏裂缝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杜晓明 王占国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5-8,共4页
轮南油田奥陶系油气藏为裂缝油气藏,油气藏形成受裂缝发育控制。裂缝埋深在5000m以下,由多期构造运动产生,发育机理非常典型、复杂。通过观察、描述岩心的裂缝发育特征,分析在发育过程中深度、温度、围压等环境条件的变化以及后期发生... 轮南油田奥陶系油气藏为裂缝油气藏,油气藏形成受裂缝发育控制。裂缝埋深在5000m以下,由多期构造运动产生,发育机理非常典型、复杂。通过观察、描述岩心的裂缝发育特征,分析在发育过程中深度、温度、围压等环境条件的变化以及后期发生的剥蚀、裂缝充填等改造作用对地下岩体力学性质的影响,确定裂缝发育的控制因素和数值模拟参数。进而通过数值模拟,计算了裂缝发育概率分布和发育方位。根据计算结果,探讨了轮南地区奥陶系裂缝的发育机理,结合井内流体测试结果,分析了裂缝分布对流体的控制和油气藏形成模式。因此认为,综合分析裂缝形成过程及各种控制因素,定量分析其影响程度,求取经验公式,应用于应力场计算和裂缝预测模型,可以对裂缝发育区分布和裂缝发育特点做出较为准确的定量预测;综合分析各种影响因素,逐期计算各期裂缝的发育情况和应用数理统计技术求取回归关系式,是预测现今裂缝分布的关键;结合实验结果,建立确定模型参数的多元统计回归方程,是模拟最重要的基础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油气藏 破裂概率 流体活动 裂缝预测 成因模式 轮南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轮南油田天然气处理联合装置生产工艺的优化 被引量:4
15
作者 彭志刚 冯茜 +1 位作者 蒋小兰 肖砢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18-121,共4页
塔里木油田轮南作业区天然气站共有5套油、气处理装置:40×104 m3/a轻烃回收装置;400×104 t/a原油稳定装置;90×104 m3/a气举装置;液化气、轻烃储运站;8×104 m3/a轻烃综合利用厂。这5 套装置在生产流程上既紧密相联,... 塔里木油田轮南作业区天然气站共有5套油、气处理装置:40×104 m3/a轻烃回收装置;400×104 t/a原油稳定装置;90×104 m3/a气举装置;液化气、轻烃储运站;8×104 m3/a轻烃综合利用厂。这5 套装置在生产流程上既紧密相联,又互相制约、相互影响,其中任何一套装置的运行平稳与否直接关系到其他装置的运行。文章旨在分析研究这5套装置相互间的制约因素,并在现有工艺流程及生产条件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优化方案,充分挖掘装置生产潜能,提高生产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处理 生产工艺 联合装置 轮南油田 轻烃回收装置 原油稳定装置 塔里木油田 天然气站 处理装置 气举装置 综合利用 生产流程 相互影响 运行平稳 制约因素 优化方案 生产条件 工艺流程 挖掘装置 生产效益 作业区 液化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轮南油田TⅢ油组底水块状油藏夹层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孙磊 孙龙德 +1 位作者 江同文 陈永刚 《海相油气地质》 2001年第4期47-52,共6页
用测井、岩性、沉积旋回等理论方法对轮南油田夹层进行划分和对比分析,将轮南油田夹层分为三类:Ⅰ、Ⅱ、Ⅲ型。通过油组纵向、平面对比分析,找到夹层平面、纵向分布规律性,建立轮南油田Ⅲ油组夹层分布模型。这些夹层有以下作用:有利于... 用测井、岩性、沉积旋回等理论方法对轮南油田夹层进行划分和对比分析,将轮南油田夹层分为三类:Ⅰ、Ⅱ、Ⅲ型。通过油组纵向、平面对比分析,找到夹层平面、纵向分布规律性,建立轮南油田Ⅲ油组夹层分布模型。这些夹层有以下作用:有利于控制底水上升速度和含水上升,可延长无水采油期;降低井底附近的压力梯度和流动速度,增大水驱波及系数;可以局部改变油水运动规律,因而形成底水托进上升区、油水绕流汇集区和流体经向流动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规律 油藏描述 油藏模型 底水油藏 轮南油田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轮南油田深部调剖试验及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百春 陈季梅 +7 位作者 伍轶鸣 潘昭才 于志楠 程开河 田新建 姜许健 郑伟涛 双志强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2年第03X期298-299,共2页
针对轮南油田LN2井区TI油组油藏非均质性强,低渗透层难以动用的现状,为较好地动用低渗层的可采储量,提高油田开发效果,首次在LN209井开展了NPLS凝胶深部调剖试验。通过现场调剖后各项指标综合分析判断,应用该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 针对轮南油田LN2井区TI油组油藏非均质性强,低渗透层难以动用的现状,为较好地动用低渗层的可采储量,提高油田开发效果,首次在LN209井开展了NPLS凝胶深部调剖试验。通过现场调剖后各项指标综合分析判断,应用该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封堵高渗层,降低高渗透层吸水量,迫使低渗层吸水,有效地缓解注水井的层内矛盾,一定程度上扩大了注水的波及体积和驱油效率,为精细开发类似油藏提供了技术储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南油田 TI油组 深部调剖 NPLS凝胶 效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轮南油田油井结垢影响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黄雪松 郭学辉 +1 位作者 张胜利 高亚楠 《油气田地面工程》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7-17,共1页
关键词 轮南油田 油井 结垢 影响因素 研究 预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下挂环技术在轮南油田腐蚀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9
作者 胡峻 卢宇 《油气井测试》 2004年第4期56-58,共3页
针对井下管柱腐蚀严重的情况 ,轮南油田采用了井下挂环技术对油井管柱的腐蚀状况进行监测。井下挂环具有比其它监测手段更方便、更经济、更接近生产实际的特点。通过监测 ,摸清了生产工况下管柱腐蚀的机理、速率和位置 ,提出了针对性强... 针对井下管柱腐蚀严重的情况 ,轮南油田采用了井下挂环技术对油井管柱的腐蚀状况进行监测。井下挂环具有比其它监测手段更方便、更经济、更接近生产实际的特点。通过监测 ,摸清了生产工况下管柱腐蚀的机理、速率和位置 ,提出了针对性强的防腐措施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南油田 井下管柱 腐蚀监测 腐蚀状况 油井管 防腐措施 工况 技术 生产 监测手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轮南油田三叠系油藏气举采油的选择及应用──兼与窦宏恩同志讨论 被引量:1
20
作者 耿玉广 魏吉祥 《石油钻采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75-79,共5页
轮南油田三叠系油藏机械采油方式自1991年决定采用气举以来,目前已建成压气站一座,有20余口井投入气举采油,而且生产正常。但有人对此提出了不同意见,认为该地区的机械采油应首选水力活塞泵。针对这一问题,本文重申了该油藏的机械... 轮南油田三叠系油藏机械采油方式自1991年决定采用气举以来,目前已建成压气站一座,有20余口井投入气举采油,而且生产正常。但有人对此提出了不同意见,认为该地区的机械采油应首选水力活塞泵。针对这一问题,本文重申了该油藏的机械采油设计原则,论述了利用油井供排协调原理预测机采井生产可行性的基本方法,由此得出的气举参数与现场实际生产数据相吻合。同时分析了该油藏选择气举采油的主要依据,对气举和水力活塞泵采油在该油藏的适应性进行了对比分析,澄清了气举测试工艺、注气压力设计等有关问题,并对进一步提高该油藏的气举开采提出了三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南油田 三叠纪 气举采油 石油开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