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0篇文章
< 1 2 5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特异性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激酶1活性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外周血单核细胞炎症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高传龙 袁静 +4 位作者 李琴 杨琴 李松 周培 丛林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9-14,共6页
目的探讨特异性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激酶1(TAK1)活性的变化对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外周血单核细胞炎症通路的影响。方法选取GDM孕妇及正常孕妇各30例,采集外周静脉血,分离单核细胞和血浆。依据细胞加药组别的不同,分为LPS刺激组(L组... 目的探讨特异性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激酶1(TAK1)活性的变化对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外周血单核细胞炎症通路的影响。方法选取GDM孕妇及正常孕妇各30例,采集外周静脉血,分离单核细胞和血浆。依据细胞加药组别的不同,分为LPS刺激组(L组)、脂多糖组(LPS组)、TAK1抑制剂组(LT组)、TAK1抑制剂组(T组)及空白对照组(W组),培养、加药后Western blot检测TAK1及核转录因子-κB(NF-κB)蛋白的表达量,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中LPS浓度及各组炎症因子[白介素-1(IL-1)、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比较各组结果的差异,探讨TAK1的作用。结果 GDM孕妇与正常孕妇比较,血浆LPS浓度升高;TAK1及NF-κB蛋白表达量增加,炎症因子(IL-1、IL-10、TNF-α)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小组间比较,L组相较于其他组的TAK1、NF-κB蛋白表达量增加,炎症因子(IL-1、IL-10、TNF-α)表达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孕妇中,LT组、T组、W组NF-κB蛋白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T组、T组未检测到TAK1明显表达,可检测到W组少量表达,LT组相对于T组,TNF-α、IL-1、IL-10表达水平升高(P<0.05),LT组、T组与W组上清炎症因子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DM孕妇中,LT组、T组、W组TAK1及NF-κB蛋白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T组相对于T组,TNF-α、IL-1、IL-10表达水平升高(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TAK1、NF-κB蛋白表达量与炎症因子(IL-1、IL-10、TNF-α)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 TAK1可能参与GDM孕妇外周血单核细胞炎症通路的形成,抑制TAK1的活性,可以下调通路下游关键介质NF-κB及炎症因子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 炎症通路 脂多糖 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激酶1 核转录因子-ΚB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辛普利对肾间质纤维化大鼠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激酶表达的下调作用 被引量:3
2
作者 卢守燕 刘明龙 +1 位作者 刘天喜 李建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954-958,共5页
目的观察福辛普利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nilateral ureteral obstruction,UUO)大鼠肾脏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激酶(TGF-activated kinase1,TAK1)表达的影响,及其对肾间质纤维化(renal interstitial fibrosis,RIF)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单侧输... 目的观察福辛普利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nilateral ureteral obstruction,UUO)大鼠肾脏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激酶(TGF-activated kinase1,TAK1)表达的影响,及其对肾间质纤维化(renal interstitial fibrosis,RIF)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单侧输尿管结扎术致RIF大鼠模型。72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假手术组、UUO模型组及福辛普利治疗组,每组24只。治疗组于术后2d给予福辛普利10mg/(kg.d)灌胃,假手术组与模型组每天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各组分别于术后7、14、21d处死8只大鼠,采用HE及Masson染色观察梗阻侧肾脏病理变化,原位杂交、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肾组织TAK1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梗阻侧肾脏肾小管间质损伤指数明显高于同期假手术组(P<0.05),福辛普利干预后肾小管间质损伤指数明显降低(P<0.05);TAK1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模型组各时间段TAK1表达升高,且随着病理损害的进展呈现下降趋势,但表达量仍显著高于同期假手术组(P<0.05),经福辛普利干预后表达显著下降(P<0.05)。结论福辛普利可能通过下调TAK1表达,从而减轻UUO术后肾组织间质纤维化的病程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梗阻 肾间质纤维化 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激酶 福辛普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激酶-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3
作者 李泉源 魏涧 +1 位作者 严礼琴 王群 《疑难病杂志》 CAS 2014年第12期1254-1256,F0003,共4页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激酶-l(TAK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2011年8月一-2013年2月随机选择病理科送检的乳腺标本180例,其中正常乳腺组织80例,乳腺纤维瘤组织60例,乳腺癌组织40例,均进行免疫组化分析TAK1表达情况,...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激酶-l(TAK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2011年8月一-2013年2月随机选择病理科送检的乳腺标本180例,其中正常乳腺组织80例,乳腺纤维瘤组织60例,乳腺癌组织40例,均进行免疫组化分析TAK1表达情况,并对乳腺癌的病理特征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正常乳腺组织细胞排列有序,细胞形态完整;乳腺纤维瘤组织显示大量腺腔或细胞条索;乳腺癌组织显示为癌组织呈条索或岛屿状分布,在间质内浸润性生长。TAK1在3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0%、46.67%和70.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AK1的阳性表达率在不同腋窝淋巴结转移状况和临床分期中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乳腺癌患者不同年龄、BMI与病理类型中的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FAK1在乳腺癌组织中呈现高阳性表达,并且与病理学转移、临床分期有明显相关性,可能是导致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激酶-1 乳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调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激酶1抑制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转移和侵袭 被引量:1
4
作者 杨晓玉 柏建安 +1 位作者 孙诚 汤琪云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20年第4期406-410,共5页
目的探究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激酶1(TAK1)在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NENs)进展中的作用与影响。方法采用实时定量荧光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和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p-NENs细胞株(BON-1)、人正常胰腺导管上皮细胞系(hTERT-HPNE... 目的探究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激酶1(TAK1)在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NENs)进展中的作用与影响。方法采用实时定量荧光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和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p-NENs细胞株(BON-1)、人正常胰腺导管上皮细胞系(hTERT-HPNE)和人胰腺导管腺癌细胞系(CFPAC-1)中TAK1表达情况。采用靶向TAK1的短发夹RNA(shRNA),以慢病毒为载体对BON-1进行基因敲降。通过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和EdU实验观察细胞增殖活力,Transwell实验观察细胞侵袭与迁移能力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相关标志性蛋白表达。结果BON-1中TAK1 mRNA和蛋白质水平的表达相较于hTERT-HPNE和CFPAC-1明显升高(P<0.05),抑制BON-1中TAK1的表达后,细胞的增殖能力无明显变化,但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明显减弱(P<0.05)。与对照组相比,敲降组的EMT相关蛋白中,上皮细胞标志性蛋白E-cadherin表达升高,间质细胞标志性蛋白Vimentin和N-cadherin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在BON-1中,抑制TAK1的表达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EMT过程,降低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从而抑制p-NENs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激酶1 侵袭 迁移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 上皮间质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激酶1介导的细胞自噬在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5
5
作者 谢凡 樊友凌 +2 位作者 杨明明 聂颖 周俊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67-171,共5页
目的评价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激酶1(TGFβ-activated kinase-1,TAK1)介导的细胞自噬在小鼠脑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雄性昆明小鼠72只,8周龄,体重(25.0±3.5)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六组:空白对照... 目的评价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激酶1(TGFβ-activated kinase-1,TAK1)介导的细胞自噬在小鼠脑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雄性昆明小鼠72只,8周龄,体重(25.0±3.5)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六组:空白对照组(C组)、假手术组(S组)、IR组、TAK1短发夹RNA(shRNA)慢病毒组(T组)、阴性对照慢病毒组(Y组)和生理盐水组(NS组),每组12只。T组、Y组和NS组分别以1μl/min侧脑室注射TAK1shRNA慢病毒、阴性对照慢病毒和等量生理盐水10μl。2周后IR组、T组、Y组和NS组制备脑IR损伤模型,缺血2h后恢复灌注;S组分离颈总动脉但不夹闭,其余手术步骤同IR组。再灌注24h后进行神经功能缺陷评分(neurological severity scores,NSS);NSS评分完成后处死小鼠,取脑组织测定脑梗死体积;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脑组织TAK1、LC3Ⅱ/LC3Ⅰ、Beclin1和p62蛋白含量。结果 IR组、T组、Y组和NS组NSS评分和脑梗死体积百分比明显高于C组(P<0.05);T组NSS评分和脑梗死体积百分比明显低于IR组(P<0.05)。IR组、Y组和NS组脑组织TAK1蛋白含量明显高于C组(P<0.05);T组脑组织TAK1蛋白含量明显低于IR组(P<0.05)。IR组、T组、Y组和NS组LC3Ⅱ/LC3Ⅰ比值、Beclin1蛋白含量明显高于C组(P<0.05),p62蛋白含量明显低于C组(P<0.05);T组脑组织LC3Ⅱ/LC3Ⅰ比值、Beclin1蛋白含量明显低于,p62蛋白含量明显高于IR组(P<0.05)。结论 TAK1介导的细胞自噬参与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激酶1 自噬 缺血-再灌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泼尼松龙可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激酶1诱导的成骨细胞凋亡 被引量:2
6
作者 张雯 张蕾 +1 位作者 任守忠 刘日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3期3630-3635,共6页
背景:研究显示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激酶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 activated kinase 1,TAK1)在骨、关节的发育以及骨形态信号转导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与骨关节炎的发生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目的:探究泼尼松龙通过抑制TAK1表达对... 背景:研究显示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激酶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 activated kinase 1,TAK1)在骨、关节的发育以及骨形态信号转导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与骨关节炎的发生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目的:探究泼尼松龙通过抑制TAK1表达对诱导成骨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M3T3-E1成骨细胞经原代培养后传代培养。取第3代细胞分为3组,正常细胞组(对照组)、阴性转染+泼尼松龙组、TAK1 siRNA转染+泼尼松龙组。采用碱性磷酸酶染色和钙结节染色评估成骨细胞分化能力的变化;采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磷酸化(p)-TAK1、TAK1、磷酸化c-jun氨基末端激酶(p-JNK)、JNK蛋白表达,MTT法检测M3T3-E1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以及细胞凋亡变化。结果与结论:①TAK1 siRNA转染+泼尼松龙组细胞的碱性磷酸酶红染程度较少,阴性转染+泼尼松龙组次之,正常细胞组碱性磷酸酶染色最多;钙结节染色显示与正常细胞组相比,阴性转染+泼尼松龙组钙结节数量明显减少,TAK1 siRNA转染+泼尼松龙组结节数量最少;②荧光显微镜显示,阴性转染+泼尼松龙组细胞出现破碎,形态发生改变,TAK1 siRNA转染+泼尼松龙组破碎细胞数量明显增加;③Western Blot显示,3组间p-TAK1、p-JNK蛋白表达量逐渐降低(P<0.05);④MTT检测显示,3组间TAK1 siRNA转染+泼尼松龙组细胞增殖抑制率最高(P<0.05);在12-48h随着时间的延长,细胞增殖抑制率呈逐渐上升趋势,在72h时开始下降;⑤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TAK1 siRNA转染+泼尼松龙组G2期细胞比例高于其他2组,S期细胞比例显著低于其他2组(P<0.05);⑥TAK1 siRNA转染+泼尼松龙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正常细胞组、阴性转染+泼尼松龙组(P<0.05);⑦结果说明,沉默TAK1表达后能够增强泼尼松龙诱导成骨细胞凋亡的作用,可能与JNK信号通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激酶1 泼尼松龙 成骨细胞 细胞凋亡 JNK信号通路 TAK1 基因沉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制脊髓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激酶影响大鼠鞘内吗啡耐受的信号机制
7
作者 徐昊 许涛 +1 位作者 马霞青 江伟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57-460,共4页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B激活激酶(TAK1)选择性抑制剂5Z-7-oxozeaenol缓解慢性吗啡耐受的信号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体重220~250g,采用Yaksh法行鞘内置管。将40只置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入5组,每组8只。对照组大鼠鞘...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B激活激酶(TAK1)选择性抑制剂5Z-7-oxozeaenol缓解慢性吗啡耐受的信号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体重220~250g,采用Yaksh法行鞘内置管。将40只置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入5组,每组8只。对照组大鼠鞘内注射0.9%氯化钠溶液10μL。吗啡组大鼠鞘内注射吗啡15μg。抑制剂+0.9%氯化钠溶液组大鼠鞘内注射5Z-7-oxozeaenol1μg,30min后鞘内注射0.9%氯化钠溶液10μL。20%二甲基亚砜(DMSO)+吗啡组鞘内给予20%DMSO 10μL,30min后鞘内注射吗啡15μg。抑制剂+吗啡组大鼠鞘内注射5Z-7-oxozeaenol 1μg,30min后鞘内注射吗啡15μg。每天给药1次,连续给药7d。每天给药结束30min后行缩爪实验检测大鼠缩爪痛阈值,计算最大镇痛效应百分比(MPEP)。连续给药7d后,大鼠断头取脊髓腰膨大。采用免疫印迹法测定脊髓内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和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的表达,以及磷酸化JNK(p-JNK)、磷酸化p38 MAPK(p-p38 MAPK)水平。结果吗啡组和20%DMSO+吗啡组大鼠给药第1~5天的MPEP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分别〈0.001、0.05),抑制剂+吗啡组大鼠给药第1~7天的MPEP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0.001),抑制剂+吗啡组大鼠给药第3~7天的MPEP均显著高于吗啡组(P值分别〈0.01、0.001)。吗啡组和20%DMSO+吗啡组的p-JNK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0.01),抑制剂+吗啡组的p-JNK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吗啡组(P〈0.001)。吗啡组和20%DMSO+吗啡组的P—p38MAPK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0.001),抑制剂+吗啡组的p-p38MAPK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吗啡组(P〈0.001)。结论5Z-7-oxozeaenol与吗啡合用可有效缓解吗啡耐受,抑制慢性吗啡处理所致脊髓内p-JNK和p-p38MAPK表达水平的升高。5Z-7-oxozeaenol通过下调TAK1/JNK和TAK1/p38MAPK活化水平缓解吗啡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吗啡耐受 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激酶 C-JUN氨基末端激酶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激酶参与细胞内信号转导的作用机制
8
作者 赵海金 蔡绍曦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3期332-334,共3页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 细胞内信号转导 作用机制 激活 信号转导通路 MAPK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真核生物 苏氨酸蛋白激酶 转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转化生长因子-β1/p38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通路与动静脉内瘘失功的相关性研究
9
作者 王宇夫 彭红英 《中国血液净化》 2025年第1期66-70,共5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β1/p38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通路与动静脉内瘘...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β1/p38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通路与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s,AVF)失功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6月—2021年6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接受AVF手术并行MHD的DN患者为DN组,同期选取非DN的MHD患者为对照1组,非DN的2型糖尿病患者为对照2组。比较3组TGF-β1 mRNA、p38MAPK mRNA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DN MHD患者AVF失功的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TGF-β1 mRNA、p38MAPK mRNA对AVF失功的预测价值,并比较不同程度主动脉弓钙化患者TGF-β1 mRNA、p38MAPK mRNA水平。结果DN组(n=96)TGF-β1 mRNA水平高于对照1组(n=45)、对照2组(n=42)(t1=7.133,P1<0.001;t2=9.929,P2<0.001);DN组p38MAPK mRNA水平高于对照1组、对照2组(t1=5.983,P1<0.001;t2=8.046,P2<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主动脉弓钙化(OR=5.020,95%CI:2.996~8.413,P<0.001)、高水平校正血钙(OR=5.080,95%CI:3.026~8.527,P<0.001)、血磷(OR=3.523,95%CI:2.089~5.943,P<0.001)、TGF-β1 mRNA(OR=5.371,95%CI:3.197~9.025,P<0.001)、p38MAPK mRNA(OR=5.636,95%CI:3.339~9.513,P<0.001)为DN MHD患者AVF失功的危险因素。不同程度主动脉弓钙化患者(分为0级、1级、2级、3级)TGF-β1 mRNA比较:0级<1级<2级<3级(0级与1级比较:t1=2.219,P1=0.033;1级与2级比较:t2=2.650,P2=0.011;2级与3级比较:t3=2.523,P3=0.015),p38MAPK mRNA比较:0级<1级<2级<3级(0级与1级比较:t1=2.530,P1<0.001;1级与2级比较:t2=2.066,P2=0.045;2级与3级比较:t3=2.203,P3=0.032)。ROC曲线显示TGF-β1 mRNA、p38MAPK mRNA联合预测DN MHD患者AVF失功的AUC为0.820(95%CI:0.732~0.907),敏感度为80.65%,特异度为76.40%。结论主动脉弓钙化及TGF-β1/p38MAPK通路激活是DN MHD患者AVF失功的独立危险因素,TGF-β1/p38MAPK通路激活可能通过促进主动脉弓钙化诱导AVF失功,TGF-β1、p38MAPK水平对AVF失功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维持性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失功 主动脉弓钙化 转化生长因子-β1/p38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激酶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10
作者 胡娴舒 吕坤聚 +1 位作者 王庆华 王科嘉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6年第8期767-768,共2页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激酶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activated kinase 1,TAK1)在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行手术治疗NSCLC患者9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90份NSCL...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激酶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activated kinase 1,TAK1)在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行手术治疗NSCLC患者9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90份NSCLC组织(NSCLC组)及40份癌旁正常组织(对照组)中TAK1蛋白表达,分析TAK1表达量与NSCL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NSCLC组TAK1阳性表达率(80.0%)高于对照组(1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SCLC患者TAK1阳性率在不同临床分期(χ~2=7.647,P=0.006)、分化程度(χ~2=10.852,P=0.004)及有无淋巴结转移(χ~2=5.511,P=0.019)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TAK1可能与NSCLC的发生、发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激酶1 免疫组织化学
原文传递
增生性瘢痕形态学观察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性激酶1表达的检测与意义 被引量:19
11
作者 张羽飞 李厚忠 +4 位作者 王学勇 马洪闯 武艳 袁晓环 初彦辉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46-450,共5页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性激酶1(TAK1)在正常皮肤及增生性瘢痕组织中的表达,并结合增生性瘢痕的形态学观察,探讨其在病理性瘢痕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为病理性瘢痕的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与参考。方法采用常...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性激酶1(TAK1)在正常皮肤及增生性瘢痕组织中的表达,并结合增生性瘢痕的形态学观察,探讨其在病理性瘢痕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为病理性瘢痕的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与参考。方法采用常规HE、Masson染色、免疫荧光方法和荧光定量PCR法对10例来自体正常皮肤及15例增生性瘢痕进行VEGF和TAK1在组织中的定位与表达量的检测、病理形态学观察。结果形态学观察显示增生性瘢痕的表皮形态异常,增生性瘢痕组织中的真皮成纤维细胞较正常皮肤排列紊乱、致密。免疫荧光结果显示增生性瘢痕组织中VEGF和TAK1的表达强度明显高于正常皮肤组织。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VEGF和TAK1在增生性瘢痕组织中表达均增强(P<0.01,P<0.05)。结论增生性瘢痕组织胶原纤维化程度明显高于正常皮肤组织,且瘢痕组织中VEGF与TAK1表达程度均高于正常组织,对增生性瘢痕的形成可能发挥促进作用。VEGF与TAK1可作为增生性瘢痕诊断与鉴别诊断的参考指标,为防治病理性瘢痕形成提供新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性瘢痕 胶原纤维化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激酶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激活激酶信号表达变化在心房颤动心肌纤维化中的作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化刚 王春 +1 位作者 谷天祥 赵晔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2年第12期932-936,960,共6页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的发生过程中是否存在心房肌的纤维化,以及TGF-β1/TAK1信号系统在心房颤动心肌纤维化中的作用。方法2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两组:假手术组(GroupS)和快速起搏组(GroupP)。给予兔左心房心外膜电起搏,以900次...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的发生过程中是否存在心房肌的纤维化,以及TGF-β1/TAK1信号系统在心房颤动心肌纤维化中的作用。方法2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两组:假手术组(GroupS)和快速起搏组(GroupP)。给予兔左心房心外膜电起搏,以900次/min高频起搏,建立房颤模型。起搏前后及房颤后记录心电图。取兔心房组织,观察细胞结构变化(HE染色),比较左房重量指数及胶原蛋白的表达水平(Masson染色),免疫组化、Westen—blot检测TGF-61、TAK1蛋白表达水平,PCR检测TGF-β1mRNA、TAKI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①起搏兔的左房重量、左房重量指数明显高于GroupS。Masson染色显示起搏兔的左心房心肌间质胶原显著增多。②起搏组的TGF—β1、TAK1的表达明显高于GroupS。③在起搏组中,代表心肌纤维化的心肌间质胶原及LAWI与TGF-β1、TAK1的表达密切相关(P〈0.05),其中与TGF—β1呈正相关(R2=0.72,P〈0.05),与TAKI亦呈正相关(R^2=0.762,P〈0.05)。结论心房颤动在发生早期即存在心房组织的纤维化。快速起搏诱导的心房颤动早期,TGF-β1/TAK1通路信号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TGF-β1/TAK1通路信号可能是心房纤维化信号途径之一,可能成为房颤治疗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激活激酶 心肌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激酶1抑制剂对糖尿病小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媛媛 徐兴欣 +3 位作者 邵云侠 付欣 冯世尧 吴永贵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848-854,共7页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激酶1(TGF-βactivated kinase-1,TAK1)抑制剂(5Z-7-oxozeaenol,OZ)对糖尿病db/db小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健康雄性db/db小鼠随机分为db/db组(n=12)和db/db+OZ组(n=12),另取WT小鼠(n...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激酶1(TGF-βactivated kinase-1,TAK1)抑制剂(5Z-7-oxozeaenol,OZ)对糖尿病db/db小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健康雄性db/db小鼠随机分为db/db组(n=12)和db/db+OZ组(n=12),另取WT小鼠(n=12)作为对照组。OZ2mg/kg隔日腹腔注射。第8、12周末测定血糖、体质量、肾质量及24h尿白蛋白排泄率;光镜、电镜观察。肾组织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检测NF—kBp65、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与TNF-α表达;Western印迹检测磷酸化(P)-TAK1、转化生长因子B活化激酶结合蛋白1(TAB1)、p-p38MAPK及白细胞介素1p(IL-1p)蛋白表达;实时定量PCR检测细胞间细胞黏附分子1(ICAM-1)与MCP-1mRNA表达。结果8~12周时db/db小鼠血糖、体质量、肾质量及24h尿白蛋白排泄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db/db+OZ组上述指标低于db/db组(P〈0.05)。8~12周db/db小鼠病理形态学表现为肾小球体积增大、细胞外基质增多,TAKl抑制剂可显著改善肾组织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显示8~12周时db/db小鼠肾组织NF—KBp65、MCP-1和TNF-α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db/db+OZ组上述指标显著低于db/db组(P〈0.05)。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8—12周时db/db组小鼠p-TAKl、TAB1、p-p38MAPK和IL-1β蛋白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db/db+OZ组上述指标低于db/db组(P〈0.05)。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db/db小鼠ICAM-1、MCP-1mRNA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db/db+OZ组上述指标显著低于db/db组(P〈0.05)。结论TAK1抑制剂可能通过抑制MAPK及NF—KB信号通路来抑制炎性反应,从而减轻糖尿病肾脏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NF-KB 炎症 细胞外信号调节MAP激酶 转化生长 因子β激活激酶1
原文传递
转化生长因子β1对口腔鳞癌细胞系尿激酶纤溶酶原激活剂及其抑制剂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金晓明 李金荣 +1 位作者 李祖兵 李雅馨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02-104,共3页
目的 :探讨TGF β1和口腔鳞癌侵袭转移的关系。 方法 :采用发色底物反应法测量不同浓度TGF β1作用于口腔鳞癌TSCCa细胞系及颈淋巴转移癌GNM细胞系u PA和PAI 1的活性。结果 :不同浓度的TGF β1作用于TSCCa 12h后 ,u PA和PAI 1活性与对... 目的 :探讨TGF β1和口腔鳞癌侵袭转移的关系。 方法 :采用发色底物反应法测量不同浓度TGF β1作用于口腔鳞癌TSCCa细胞系及颈淋巴转移癌GNM细胞系u PA和PAI 1的活性。结果 :不同浓度的TGF β1作用于TSCCa 12h后 ,u PA和PAI 1活性与对照组相比 ,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而不同浓度的TGF β1作用于GNM细胞 12h后 ,u PA和PAI 1活性与对照组相比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0 .0 1) ,u PA和PAI 1活性与TGF β1有剂量依赖关系。 结论 :TGF β1可能与口腔鳞癌侵袭转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转化生长因子Β1 尿激酶 纤溶酶原激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激酶1在NF-κB信号通路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5
作者 邵天伟 梁小明 陈昌辉 《医学研究杂志》 2012年第10期178-182,共5页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kinase,MAPK)级联是真核生物信号传递网络中的重要途径之一。MAPK链由3类蛋白激酶(MAP3K—MAP2K—MAPK)组成。
关键词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转化生长因子 临床意义 信号通路 NF 激活 信号传递 真核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化生长因子β的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通路及其对细胞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薛冬英 洪嘉禾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1432-1436,共5页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 is a multifunctional growth factor. It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growth, dif ferentiation, migration, apoptosis of cells and production of extracellular matr ix throughou...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 is a multifunctional growth factor. It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growth, dif ferentiation, migration, apoptosis of cells and production of extracellular matr ix throughout many signaling pathways. MAPK cascade is one of those signaling pa thways. TGF-β can activate MAPKs and fulfill its multiple regulation on a varie ty of cel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 丝裂原激活 蛋白激酶 信号转导 细胞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癌患者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CD105、转化生长因子-β水平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8
17
作者 李静 刘静 张燕 《癌症进展》 2021年第13期1367-1370,共4页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u PAR)、CD105、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58例宫颈癌患者和5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分别作为宫颈癌组和CIN组,检查两组患者的...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u PAR)、CD105、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58例宫颈癌患者和5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分别作为宫颈癌组和CIN组,检查两组患者的血清SCCA、u PAR、CD105、TGF-β水平,分析血清SCCA、u PAR、CD105、TGF-β水平与宫颈癌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宫颈癌组患者的血清SCCA、u PAR、CD105和TGF-β水平均明显高于CIN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TNM分期为Ⅲ~Ⅳ期、有淋巴结转移宫颈癌患者的血清SCCA水平分别高于TNM分期为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P﹤0.05),低分化宫颈癌患者的血清u PAR水平高于中高分化的患者(P﹤0.05),TNM分期为Ⅲ~Ⅳ期、肿瘤直径≥5 cm、低分化、有淋巴结转移宫颈癌患者的血清CD105水平分别高于TNM分期为Ⅰ~Ⅱ期、肿瘤直径﹤5 cm、中高分化、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P﹤0.05),有淋巴结转移宫颈癌患者的血清TGF-β水平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P﹤0.05)。宫颈癌患者的血清SCCA与TGF-β水平呈正相关(r=0.431,P﹤0.05),血清u PAR与CD105水平呈正相关(r=0.332,P﹤0.05)。治疗1个月后宫颈癌患者的血清SCCA、u PAR、CD105和TGF-β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结论宫颈癌患者的血清SCCA、u PAR、CD105和TGF-β水平均明显升高,且其表达水平与患者的临床特征具有一定关系,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鳞状细胞癌抗原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 CD105 转化生长因子 临床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化生长因子β的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通路与肝纤维化
18
作者 薛冬英 洪嘉禾 徐列明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0-11,共2页
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是一个结构相关生长因子大家族的一员,这个家族包括TGF-β、激活素和骨形成蛋白.
关键词 肝纤维化 转化生长因子Β 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通路 关系 纤维连接蛋白 聚集蛋白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38激活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和转化生长因子-β_1在糖尿病大鼠肾小管间质表达的动态观察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岚 李英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289-291,共3页
①目的探讨p38激活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与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肾小管间质病变发生、发展中的作用。②方法用W istar大鼠建立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DM)大鼠模型,设正常对照组(A)和糖尿病组(B)。用免疫组化和RT-PC... ①目的探讨p38激活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与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肾小管间质病变发生、发展中的作用。②方法用W istar大鼠建立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DM)大鼠模型,设正常对照组(A)和糖尿病组(B)。用免疫组化和RT-PCR方法观察肾小管间质p38MAPK和TGF-β1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HE和PAS染色,光镜观察动物肾小管形态学改变;生化法测定血糖、尿素氮、血肌酐及24小时尿蛋白。③结果p38MAPK和TGF-β1在DM大鼠肾小管间质的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④结论糖尿病状态下,p38MAPK和TGF-β1在大鼠肾小管间质活性明显增高,它们可能共同参与了糖尿病大鼠肾小管间质损害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肾小管间质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转化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激酶1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中小胶质细胞焦亡的调控作用
20
作者 吕媛 侯玮玮 +3 位作者 路星星 舒桂华 朱玲玲 蔡闫闫 《中华新生儿科杂志(中英文)》 2022年第1期65-69,共5页
目的初步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激酶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activated kinase 1,TAK1)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 brain damage,HIBD)中小胶质细胞焦亡的调控作用。方法分离胎鼠原代小胶质细胞,随机分为4组接受... 目的初步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激酶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activated kinase 1,TAK1)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 brain damage,HIBD)中小胶质细胞焦亡的调控作用。方法分离胎鼠原代小胶质细胞,随机分为4组接受不同处理,分别为对照组、5z-7-oxozeaneol(5z-7)组、氧糖剥夺(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OGD)组和OGD+5z-7组,其中5z-7为小分子TAK1抑制剂。应用分子生物学及形态学方法对处理后的0 h、6 h及24 h各组磷酸化TAK1(phosphorylated TAK1,P-TAK1)水平及NOD样受体家族蛋白3(NOD-like receptor pyrin domain containing 3,NLRP-3)、凋亡相关点状蛋白(apoptosis-associated speck-like protein containing a CARD,ASC)寡聚体、Gasdermin D-N端(GSDMD-N)、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 1β,IL-1β)等焦亡相关蛋白表达水平与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及小胶质细胞焦亡水平进行检测和比较。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OGD组0 h上述蛋白表达水平及LDH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 h、24 h时P-TAK1水平降低,NLRP-3、ASC寡聚体、GSDMD-N、IL-1β、LDH水平升高(P<0.05),电镜下见小胶质细胞胞膜连续性破坏、胞浆溢出、核内染色质边聚等焦亡表现;(2)5z-7组、OGD+5z-7组6 h、24 h P-TAK1水平分别低于对照组、OGD组,而NLRP-3、ASC寡聚体、GSDMD-N、IL-1β、LDH水平升高(P<0.05)。结论TAK1磷酸化水平的下调对HIBD中小胶质细胞的焦亡具有促进作用,且该作用与上调NLRP-3的表达及ASC的寡聚化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缺血 焦亡 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激酶1 小胶质细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