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93篇文章
< 1 2 7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设计师式”思维的车辆动力学软件教学改革
1
作者 石姗姗 李永华 +1 位作者 刘晓雪 宫琦 《高教学刊》 2025年第7期155-158,共4页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发展,车辆动力学成为车辆工程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之一。该文以车辆动力学软件原理与应用课程为例,介绍前期课堂中的教学内容及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进一步根据不足之处进行教学改革,制定改革目标,提出以“设计师式”思...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发展,车辆动力学成为车辆工程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之一。该文以车辆动力学软件原理与应用课程为例,介绍前期课堂中的教学内容及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进一步根据不足之处进行教学改革,制定改革目标,提出以“设计师式”思维为中心的改革思路与完整的改革措施,使原理、软件与工程应用相结合。最后制定阶段性的课堂教学计划,以提高学生的理论与实践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改革 课程改革 教育 设计师 车辆动力学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习明纳模式的车辆动力学与控制课程教学研一体化改革探索
2
作者 汪洪波 《汽车实用技术》 2025年第1期127-131,共5页
车辆动力学与控制课程作为车辆工程及相关专业博士生的必修课程,在博士生入门阶段学好该门课程能够为其学习和科研打下良好的基础。文章指出了当前车辆动力学与控制课程内容不完善、博士生教学的特点和考核方式单一等存在的问题,提出了... 车辆动力学与控制课程作为车辆工程及相关专业博士生的必修课程,在博士生入门阶段学好该门课程能够为其学习和科研打下良好的基础。文章指出了当前车辆动力学与控制课程内容不完善、博士生教学的特点和考核方式单一等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开展了基于习明纳模式的教学研一体化改革探索的必要性。重点从课程内容、上课形式、考核方式三个方面详细阐述了课程改革的具体举措。通过实施所采取的教学改革措施,课程教学内容得以丰富、探讨维度增加、考核模式递进优化,从而有效提升了教学研一体化改革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士生课程 车辆动力学与控制 教学改革 探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紧急制动条件下重载货车车辆动力学行为研究
3
作者 刘开忠 王志伟 张卫华 《振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65-374,共10页
重载列车实施制动时,列车车辆所表现出的动力学行为比无制动情况下更加复杂,这给列车行车安全带来了极大的考验。为研究紧急制动条件下重载列车最大车钩力处的车辆动力学行为,以中国25 t轴重重载货车为研究对象,建立考虑闸瓦摩擦制动的... 重载列车实施制动时,列车车辆所表现出的动力学行为比无制动情况下更加复杂,这给列车行车安全带来了极大的考验。为研究紧急制动条件下重载列车最大车钩力处的车辆动力学行为,以中国25 t轴重重载货车为研究对象,建立考虑闸瓦摩擦制动的重载货车车辆-轨道纵垂耦合动力学模型。基于此,系统地研究了车辆在紧急制动时,不同运行速度和黏着状态对轮轨动态作用和车辆振动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紧急制动条件下,闸瓦压力及纵向车钩力会加剧轮轨动力相互作用,同时导致轨下结构的位移发生变化;低黏着状态对轮对纵向相互作用影响显著,导致纵向蠕滑率和磨耗数急剧增加,加剧车轮打滑和车轮磨损的风险,且低速下的影响更大;此外,低黏着状态及纵向车钩力对轮对旋转和纵向运动均有显著影响,导致轮对振动加剧,动力学性能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轨道耦合动力 重载货车 闸瓦制动 动力学行为 轮轨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轨道车辆动力学性能评价软件开发研究
4
作者 张广祥 孙效杰 严建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09-113,共5页
针对目前车辆仿真/测试数据量大,人工分析、处理容易出现错误等问题,开发了基于MATLAB的车辆动力学性能评价的软件。软件可以调用Simpack自动完成车辆建模与仿真,再根据GB/T 5599—2019自动化完成数据分析与评价,生成车辆性能评价报告... 针对目前车辆仿真/测试数据量大,人工分析、处理容易出现错误等问题,开发了基于MATLAB的车辆动力学性能评价的软件。软件可以调用Simpack自动完成车辆建模与仿真,再根据GB/T 5599—2019自动化完成数据分析与评价,生成车辆性能评价报告。最后通过某动车组数据对软件功能进行了验证,实现了快速建模、自动仿真及快速生成分析评价报告,证明了该软件的高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动力 自动化 评价报告 MATLA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轨道不平顺与车辆动力响应的空频相干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雷巨光 杨友涛 《铁道勘察》 2024年第4期108-113,共6页
轨道几何不平顺是轮轨系统产生振动及动力响应的主要原因,但轨道不平顺与车辆动力响应并非直接对应。为探究对车辆动力响应有显著影响的几何不平顺参数及其对应的波长和里程位置,利用运营线路实测的轨道检测数据,基于小波变换的时频多... 轨道几何不平顺是轮轨系统产生振动及动力响应的主要原因,但轨道不平顺与车辆动力响应并非直接对应。为探究对车辆动力响应有显著影响的几何不平顺参数及其对应的波长和里程位置,利用运营线路实测的轨道检测数据,基于小波变换的时频多分辨特性,提出从空-频联合平面内分析轨道不平顺参数之间的关系,以及与车辆动力学指标的相干性。研究表明,影响车体垂向加速度的主要因素是波长16.0~64.0 m范围的高低,其次是波长64.0~189.6 m波段的水平、三角坑,而轨向、轨距等横向几何不平顺参数对其几乎没有影响。影响车体横向加速度的主要因素是波长96.0~155.0 m范围的轨向及波长128.0 m附近的水平、三角坑,轨距与车体横向加速度相关性较弱,对其影响较小。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小波时频相干函数可以同时确定对车辆动力响应有较大影响的几何不平顺波长分布和空间位置,为科学、合理地评价轨道几何状态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轮轨系统 车辆动力响应 小波变换 空频相干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车辆动力学的铁路轨道曲线啸叫时域模型
6
作者 李午垚 刘奔龙 +1 位作者 刘洋 江晓禹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6-43,共8页
曲线啸叫是轮轨切向黏滑接触、轮轨动力学和通过曲线时车辆运行状态的综合结果。为综合研究曲线啸叫的影响因素,基于整车车辆多体动力学,并采用改进的轮轨接触力计算方法,建立了曲线啸叫时域模型。在接触力计算中,使用了离散接触模型,... 曲线啸叫是轮轨切向黏滑接触、轮轨动力学和通过曲线时车辆运行状态的综合结果。为综合研究曲线啸叫的影响因素,基于整车车辆多体动力学,并采用改进的轮轨接触力计算方法,建立了曲线啸叫时域模型。在接触力计算中,使用了离散接触模型,为引入下落摩擦机理,在切向力计算中使用迭代方法确定摩擦系数和接触力,使用模态叠加法计算车轮振动响应,采用无限元方法计算车轮声辐射。研究不同曲线半径和通过速度下,曲线段轮轨间接触力的变化及接触区的黏着-滑动状态,对车轮振动特性进行分析,并研究了车轮声学响应。研究发现,在下落摩擦和整车车辆运动状态的共同作用下会出现啸叫现象;曲线段轮轨间的法向力和切向力均会出现振荡,接触区呈现黏滑振荡状态;车轮振动速度谱的峰值频率与车轮特征模态相近,车轮轴向和径向模态的高幅振动是高频啸叫的原因之一。啸叫现象主要出现在前轮上,相同工况下,前后轮声压级相差近20 dB,车辆速度和曲线半径对啸叫程度有明显影响,当车辆的曲线通过速度为60 km/h时,小曲线半径会出现严重啸叫现象;当曲线半径由200 m增大到400 m时,最大声压级降低34 dB;曲线通过速度由60 km/h降至40 km/h时,最大声压级下降13 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轨道 轮轨噪声 曲线啸叫 离散弹性接触 车辆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级别横风下虚拟轨道车辆动力学性能研究
7
作者 张弛 朱涛 +2 位作者 张卫华 王超 黄文杰 《现代交通与冶金材料》 CAS 2024年第2期43-48,76,共7页
为了研究虚拟轨道车辆在不同级别横风下的动力学性能,基于非线性胎地耦合关系建立了3编组虚拟轨道车辆多体动力学模型,研究虚拟轨道车辆在AW0和AW3状态下,不同级别横风对其胎地垂向力、抗倾覆稳定性、抗侧滚性能等主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 为了研究虚拟轨道车辆在不同级别横风下的动力学性能,基于非线性胎地耦合关系建立了3编组虚拟轨道车辆多体动力学模型,研究虚拟轨道车辆在AW0和AW3状态下,不同级别横风对其胎地垂向力、抗倾覆稳定性、抗侧滚性能等主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AW0状态且低速工况下,不同风级的风载和运行速度对各编组车辆影响较小,车辆动力学性能等指标基本一致;AW3状态下,各个指标值均随着运行速度和风级的提高而增大,且AW0状态下车辆的抗倾覆稳定性总体上优于AW3状态;针对各编组车辆而言,中间车的抗侧滚性能优于头车和尾车,其中尾车的抗侧滚性能最差,但各编组之间的抗倾覆稳定性相差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动力 虚拟轨道车辆 胎地耦合关系 抗倾覆稳定性 抗侧滚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盘式转向架车辆动力学性能分析
8
作者 胡定祥 徐步震 +2 位作者 贾小平 杨陈 金鑫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18-224,共7页
[目的]相比于传统转向架,新型转盘式转向架具有较小的回转阻力系数及良好的曲线通过性能,因此有必要对其车辆动力学性能进行分析。[方法]基于SIMPACK动力学软件,建立转盘式转向架和传统转向架车辆动力学模型;对比分析了两种转向架形式... [目的]相比于传统转向架,新型转盘式转向架具有较小的回转阻力系数及良好的曲线通过性能,因此有必要对其车辆动力学性能进行分析。[方法]基于SIMPACK动力学软件,建立转盘式转向架和传统转向架车辆动力学模型;对比分析了两种转向架形式下的回转阻力系数、曲线通过性能、车辆动力学性能;研究了轴承摩擦因数对转盘式转向架车辆的动力学性能影响。[结果及结论]两种转向架形式下,当通过曲线半径为110 m、设置限速为30 km/h时,在新轮和磨耗轮工况下,转盘式转向架车辆的脱轨系数、磨耗数、轮轴横向力显著优于传统转向架车辆,转盘式转向架车辆的轮重减载率略优于传统转向架车辆。当以不同车辆运行速度通过直线线路时,两种转向架形式的车辆平稳性随着车辆运行速度的增大而增大。在新轮工况下,转盘式转向架车辆的横向平稳性明显优于传统转向架车辆,转盘式转向架车辆的垂向平稳性略优于传统转向架车辆。在磨耗轮工况下,转盘式转向架车辆的横向平稳性和垂向平稳性均明显优于传统转向架车辆。当转盘式转向架车辆的回转受到限制时,车辆的稳定性、横向平稳性和曲线通过安全性均随着轴承摩擦因数的增加而恶化,但各值均在标准规定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转盘式转向架 车辆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铁道学会牵引动力委员会2024年机车车辆动力学及强度技术研讨会顺利召开
9
作者 张志超 《铁道机车车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6-166,共1页
2024年10月14日至15日,由中国铁道学会牵引动力委员会主办、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中国铁道学会牵引动力委员会2024年机车车辆动力学及强度技术研讨会”在山东青岛成功召开。在中国铁道学会和铁路科研院所、高校、... 2024年10月14日至15日,由中国铁道学会牵引动力委员会主办、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中国铁道学会牵引动力委员会2024年机车车辆动力学及强度技术研讨会”在山东青岛成功召开。在中国铁道学会和铁路科研院所、高校、主机企业、铁路局集团公司的大力支持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铁道学会 牵引动力 机车车辆动力 山东青岛 科研院所 铁路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车辆动力学模拟的路面抗滑衰减阈值研究
10
作者 任仲山 张武兴 +1 位作者 王伟伟 马辉 《上海公路》 2024年第4期1-8,M0003,共9页
刹车试验是最能反映道路行车安全对路面抗滑性能需求的试验。但进行实体刹车试验,有着封闭道路、受驾驶员经验影响大、存在安全风险等问题。现采用车辆动力学仿真的方法,对三种限速条件下的沥青路面抗滑性能衰减阈值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刹车试验是最能反映道路行车安全对路面抗滑性能需求的试验。但进行实体刹车试验,有着封闭道路、受驾驶员经验影响大、存在安全风险等问题。现采用车辆动力学仿真的方法,对三种限速条件下的沥青路面抗滑性能衰减阈值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限速120 km/h和100 km/h的路基段路面干燥条件下的抗滑衰减阈值分别为0.46和0.44;当路面水膜厚度达到0.5 mm时,原路面抗滑阈值则需分别达到0.61和0.52。限速80 km/h的隧道段干燥条件下的抗滑衰减阈值为0.42;当路面被油膜轻度污染时,原路面抗滑阈值则需达到0.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车辆动力 抗滑阈值 制动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轮扁疤对地铁车辆动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
11
作者 施佳伟 《智慧轨道交通》 2024年第4期37-41,共5页
在地铁车辆运行过程中,车轮扁疤损伤时有发生。为了探究地铁车辆在车轮扁疤激励下的动力学性能,基于Simpack动力学软件建立地铁车辆动力学模型,结合动力学指标,研究分析车轮扁疤尺寸、车辆运行速度对地铁车辆动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 在地铁车辆运行过程中,车轮扁疤损伤时有发生。为了探究地铁车辆在车轮扁疤激励下的动力学性能,基于Simpack动力学软件建立地铁车辆动力学模型,结合动力学指标,研究分析车轮扁疤尺寸、车辆运行速度对地铁车辆动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扁疤长度的扩展,车体垂向加速度的幅值和垂向平稳性指标逐渐增大,车轮扁疤尺寸变化比车速变化对轮轨垂向力的影响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车辆 车轮扁疤 车辆动力 运行平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橡胶缓冲器有限元分析及车辆动力学研究
12
作者 马桃 吴刚 +2 位作者 张晋伟 周磊 陈嘉林 《铁道车辆》 2024年第3期57-60,64,共5页
为了研究橡胶缓冲器特性,从缓冲器中的橡胶取样进行了相关力学试验,确定了橡胶材料本构模型Mooney-Rivlin模型的相关参数。将相关参数代入到建立的橡胶缓冲器有限元模型中,将分析计算结果与试验验证进行了对比分析,验证了建立的有限元... 为了研究橡胶缓冲器特性,从缓冲器中的橡胶取样进行了相关力学试验,确定了橡胶材料本构模型Mooney-Rivlin模型的相关参数。将相关参数代入到建立的橡胶缓冲器有限元模型中,将分析计算结果与试验验证进行了对比分析,验证了建立的有限元模型的准确性。将模型代入到多体动力学软件中进行了计算,并与组装好的橡胶缓冲器的动车组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对比,发现在动车组纵向动力学过程中,各车辆仿真与试验的最大载荷和位移趋势较为接近,橡胶缓冲器能够较好地吸收冲击能量,满足使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缓冲器 本构模型 Mooney-Rivlin模型 有限元分析 车辆动力 试验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辆动力系统热管理技术的创新与应用
13
作者 贺宏博 《汽车与新动力》 2024年第5期86-89,共4页
基于电池组、电机及控制系统中存在的散热问题,详细探究了车辆动力系统中热管理技术的最新研究动态及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情况。通过数值模拟与实验验证,分析了相变材料、热电冷却技术,以及纳米流体等新热管理技术在车载动力系统中的... 基于电池组、电机及控制系统中存在的散热问题,详细探究了车辆动力系统中热管理技术的最新研究动态及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情况。通过数值模拟与实验验证,分析了相变材料、热电冷却技术,以及纳米流体等新热管理技术在车载动力系统中的应用情况。结果表明,这些技术有效提升了动力系统在温度均衡性、运行稳定度及系统使用寿命等方面的性能,也增强了电动汽车的整体效能,为车辆动力系统热管理技术的开发及应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动力系统 热管理 相变材料 热电制冷 纳米流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轨道随机不平顺与车辆动力响应的相干分析 被引量:23
14
作者 黄俊飞 练松良 +1 位作者 宗德明 胡伟强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6-20,共5页
介绍了现场实测的轨道随机不平顺数据和根据轨道不平顺模拟的轨道不平顺随机时域函数 ,作为车辆 -轨道系统动力仿真计算的激扰输入 ,计算轮轨作用力及车辆的各种响应 .利用中国高速低干扰轨道不平顺谱、中国某干线实测轨道不平顺谱和美... 介绍了现场实测的轨道随机不平顺数据和根据轨道不平顺模拟的轨道不平顺随机时域函数 ,作为车辆 -轨道系统动力仿真计算的激扰输入 ,计算轮轨作用力及车辆的各种响应 .利用中国高速低干扰轨道不平顺谱、中国某干线实测轨道不平顺谱和美国六级轨道不平顺谱作为仿真计算的激扰 ,计算了各种速度下的轮轨力和车辆动力响应 ,并进行了比较 .最后通过对轨道不平顺与车辆动力响应的相干性分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轨道 随机不平顺 车辆动力响应 相干性分析 轮轨系统 运行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速铁路60N钢轨的车辆动力性能比较 被引量:7
15
作者 马晓川 王平 +2 位作者 徐井芒 王健 陈嵘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3940-3947,共8页
为比较高速铁路60 N钢轨与不同车轮型面匹配时的车辆动力性能,首先基于空间轮轨接触几何算法分析不同工况下的轮轨接触几何关系,接着基于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对不同工况下车辆运行平稳性及车辆曲线通过性能等进行仿真分析,数值计算... 为比较高速铁路60 N钢轨与不同车轮型面匹配时的车辆动力性能,首先基于空间轮轨接触几何算法分析不同工况下的轮轨接触几何关系,接着基于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对不同工况下车辆运行平稳性及车辆曲线通过性能等进行仿真分析,数值计算中,主要考虑LM,LMA和S1002 3种车轮型面和轨距由1 433 mm变化到1 437 mm的工况。计算结果表明:60 N钢轨与不同车轮型面匹配时,其轮轨接触几何关系和车辆动力性能差异较大;LMA的车辆运行平稳性最好,但曲线通过能力较差,容易发生轮轨侧磨,S1002的车辆运行平稳性最差,但曲线通过能力最好,较容易发生轮轨垂磨;60 N钢轨与不同车轮型面匹配时,应从静态轮轨接触几何关系和动态车辆轨道相互作用2个方面综合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钢轨轮廓 车轮踏面 轨距 轮轨接触 车辆动力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辆动力-传动系性能仿真的方法研究 被引量:15
16
作者 何洪文 孙逢春 余晓江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82-586,共5页
对车辆动力 -传动系性能仿真的方法进行研究 ,提出了 3种不同的仿真策略 ,即反向计算法、正向计算法和混合计算法 ,并进行了详细分析 .给出了各种计算方法的计算流程 ,针对各种仿真策略 ,建立了车辆动力 -传动系组成元件模型、整车模型... 对车辆动力 -传动系性能仿真的方法进行研究 ,提出了 3种不同的仿真策略 ,即反向计算法、正向计算法和混合计算法 ,并进行了详细分析 .给出了各种计算方法的计算流程 ,针对各种仿真策略 ,建立了车辆动力 -传动系组成元件模型、整车模型和驾驶员模型 .对 BJD6 10 0 - EV电动公交车动力 -传动系进行了性能仿真计算 ,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比较接近 .提出的仿真方法和建立的模型合理有效 ,可用于仿真车辆动力 -传动系的经济性、动力性以及驾驶员的操纵特性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动力-传动系 性能仿真 仿真方法 反向计算法 正向计算法 性能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opf分岔的代数判据及其在车辆动力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31
17
作者 张继业 杨翊仁 曾京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596-605,共10页
利用Hurwitz行列式,给出平衡点失稳而发生Hopf分岔的代数判定准则和计算方法,这一方法将Hopf分岔点的求解转化为一个非线性方程的求解问题,从而克服了以前方法在计算Hopf分岔点时,对于参数的每一次变化通过求特... 利用Hurwitz行列式,给出平衡点失稳而发生Hopf分岔的代数判定准则和计算方法,这一方法将Hopf分岔点的求解转化为一个非线性方程的求解问题,从而克服了以前方法在计算Hopf分岔点时,对于参数的每一次变化通过求特征根并判定特征根的实部是否为零的庞大工作量.应用这一方法,我们进行了非线性车辆系统蛇行运动稳定性的研究,得到了轮对系统发生蛇行运动的临界速度的解析表达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系统 HOPF分岔 蛇行运动 机车 铁路 车辆动力 代数判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辆动力学稳定性控制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40
18
作者 王德平 郭孔辉 宗长富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7-9,共3页
本文着重探讨了车辆动力学稳定性控制的基本原理、控制逻辑与控制算法,并在汽车驾驶模拟器所提供的虚拟驾驶环境下进行了试验验证,取得了良好的控制效果。
关键词 车辆动力 稳定性控制 汽车 驾驶模拟器 侧向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钢轨打磨偏差对车辆动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2
19
作者 池茂儒 蔡吴斌 +4 位作者 梁树林 李奕潇 孙建锋 金学松 何翔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61-265,283,共6页
针对我国高速铁路存在的两种典型的钢轨打磨偏差,建立了我国某型动车组车辆多体动力学模型,仿真分析了轨肩过度打磨和轨头过度打磨对轮轨接触匹配关系、车辆稳定性及车辆运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轨肩过度打磨时,轮轨接触点位置会偏... 针对我国高速铁路存在的两种典型的钢轨打磨偏差,建立了我国某型动车组车辆多体动力学模型,仿真分析了轨肩过度打磨和轨头过度打磨对轮轨接触匹配关系、车辆稳定性及车辆运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轨肩过度打磨时,轮轨接触点位置会偏向于踏面外端和轨头部分,导致等效锥度变小,容易诱发一次蛇行(即"晃车")现象,在一次蛇行对应的速度区间,车辆横向加速度增大,平稳性更差;而当轨头过度打磨时,轮轨接触点位置会集中在踏面喉根圆部分和轨肩部分,引起等效锥度异常增大,引发车辆二次蛇行失稳,容易触发动车组构架横向加速度"报警"。因此,为了提高动车组稳定性,改善运营品质,在钢轨打磨过程中,应该严格控制打磨精度,以标准廓形为目标廓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轨打磨 车辆动力 轮轨匹配关系 蛇行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单元分析的车辆动力传动系统建模与扭振减振的研究 被引量:17
20
作者 宋立权 牛红恩 +1 位作者 曾礼平 田宏艳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866-874,共9页
为探究车辆动力传动系统各部分动力学参数对动态输出响应的影响,实现双质量飞轮的合理匹配以达到减小扭转振动的目的,建立了由发动机、双质量飞轮、变速器和差速器等子单元组成的车辆动力传动系扭振模型,通过灵敏度分析揭示了各单元动... 为探究车辆动力传动系统各部分动力学参数对动态输出响应的影响,实现双质量飞轮的合理匹配以达到减小扭转振动的目的,建立了由发动机、双质量飞轮、变速器和差速器等子单元组成的车辆动力传动系扭振模型,通过灵敏度分析揭示了各单元动力学参数对系统固有特性的影响,对系统受迫振动进行仿真分析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考虑摩擦和惯性力的输入激励转矩模型,表达形式简洁,符合实际;基于单元分析的建模分析方法,揭示了系统参数与传动系统固有特性的内在联系,为车辆动力传动系统动力学参数的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双质量飞轮的合理匹配与设计提供了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动力传动系统 扭振减振 双质量飞轮 灵敏度分析 固有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