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期痴呆的药物治疗及躯体治疗 被引量:1
1
作者 李诚 《实用老年医学》 CAS 1996年第3期112-113,共2页
老年期痴呆的药物治疗及躯体治疗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精神科李诚李诚高级讲师迄今为止,老年期痴呆还没有特效的药物治疗,促进脑功能恢复的药物虽试用甚久,其确切的疗效有待实践加以证实。而老年期痴呆作为一组临床综合征,记忆、认知... 老年期痴呆的药物治疗及躯体治疗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精神科李诚李诚高级讲师迄今为止,老年期痴呆还没有特效的药物治疗,促进脑功能恢复的药物虽试用甚久,其确切的疗效有待实践加以证实。而老年期痴呆作为一组临床综合征,记忆、认知障碍仅是其中的一个症状,它的症状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性痴呆 药物疗法 躯体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氮平合并抗抑郁药物治疗不敏感性躯体形式障碍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李兰芳 朱茶英 余绍军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29期141-142,共2页
目的观察小剂量奥氮平合并抗抑郁药治疗不敏感性躯体形式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于我院就诊的52例治疗不敏感性躯体形式障碍患者,按服用抑郁药物的不同,分为舍曲林组或氟西汀组。其中服舍曲林胶囊30例,服氟西汀胶囊22例,治疗时间为(3&... 目的观察小剂量奥氮平合并抗抑郁药治疗不敏感性躯体形式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于我院就诊的52例治疗不敏感性躯体形式障碍患者,按服用抑郁药物的不同,分为舍曲林组或氟西汀组。其中服舍曲林胶囊30例,服氟西汀胶囊22例,治疗时间为(3±0.5)月,患者于我院就诊后根据病史、病情严重程度等个体差异,在原用药基础上加用小剂量奥氮平(2.5-5mg),于治疗前,治疗1、2、4、6周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SCL-90的躯体化因子评定疗效,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在治疗后1、2、4、6周末评定不良反应。结果两组间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2、P>0.05)入组时两组间SCL-90躯体化因子,HAMD、HAMA评分差异无显著意义,TESS评分两组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合并使用小剂量奥氮平后患者症状改善较治疗前明显。结论抗抑郁药物合并小剂量奥氮平治疗不敏感性躯体形式障碍不仅起效较快,能迅速改善睡眠及焦虑/躯体化症状,而且明显提高疗效和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却又并不明显增加药物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抑郁药 奥氮平 治疗不敏感性躯体形式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心身病证及其治疗原则 被引量:9
3
作者 杜文东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6期335-337,共3页
提出了中医“心身病证”的概念及其治疗原则。认为在中医基本理论和临床中,早就蕴含着“心身疾病”的思想,并以之指导医疗实践。对中医典籍中的“心身病证”思想进行阐发,同时提出了治疗中医“心身病证”的3个原则即心理治疗、躯体... 提出了中医“心身病证”的概念及其治疗原则。认为在中医基本理论和临床中,早就蕴含着“心身疾病”的思想,并以之指导医疗实践。对中医典籍中的“心身病证”思想进行阐发,同时提出了治疗中医“心身病证”的3个原则即心理治疗、躯体治疗和心身并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心身病证 心理治疗 躯体治疗 心身并治 治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高剂量文拉法辛对治疗不敏感性躯体形式障碍的疗效比较
4
作者 陈贵兵 张晓阳 李思友 《中国民康医学》 2011年第17期2114-2116,共3页
目的:探讨中高剂量文拉法辛对治疗不敏感性躯体形式障碍的疗效。方法:将66例治疗不敏感性躯体形式障碍患者随机分成文拉法辛中剂量组及文拉法辛高剂量组,于治疗前、治疗后12、、4、6周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 目的:探讨中高剂量文拉法辛对治疗不敏感性躯体形式障碍的疗效。方法:将66例治疗不敏感性躯体形式障碍患者随机分成文拉法辛中剂量组及文拉法辛高剂量组,于治疗前、治疗后12、、4、6周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SCL-90的躯体化因子评定疗效,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在治疗后12、、4、6周末评定不良反应。结果:中高剂量两组间疗效无显著差异(x2=0.90,P>0.05)。入组时两组间SCL90躯体化因子、HAMD、HAMA评分差异无显著意义,高剂量组在2、46、周末有下降,而中剂量组在46、周末才下降2,周末3个指标的评分两组间存在差异4,周末与6周末两组的评分无差异,提示高剂量组起效快于中剂量组,但两组6周末的疗效大致相当。TESS评分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中高剂量文拉法辛对治疗不敏感性躯体形式障碍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相当,但高剂量组起效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拉法辛 治疗不敏感性躯体形式障碍 奥氮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持性心理治疗在慢性疼痛中的作用 被引量:3
5
作者 王洪艳 陈晓霞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08年第1期121-122,共2页
关键词 支持性心理治疗 慢性疼痛 躯体疾病 治疗方法 精神疾病 临床观察 应用心理学 躯体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期抑郁治疗抉择风险 被引量:2
6
作者 齐小强 张必然 +1 位作者 简毅 任敬桥 《中国民康医学》 2004年第5期298-299,共2页
关键词 妊娠期 抑郁 抉择风险 心理治疗 躯体治疗 妊娠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郁症治疗的研究进展评述 被引量:6
7
作者 高雅雯 《现代商贸工业》 2019年第5期78-80,共3页
抑郁症是一类发病率较高的精神疾病。虽然抑郁症的精神病理学机制尚未阐明,但单胺类氧化酶抑制剂和三环类药物抗抑郁效果的偶然发现极大促进了抑郁症的治疗和抑郁症发作机制的研究。而后推出的同样靶向单胺能神经系统的第二代抗抑郁药... 抑郁症是一类发病率较高的精神疾病。虽然抑郁症的精神病理学机制尚未阐明,但单胺类氧化酶抑制剂和三环类药物抗抑郁效果的偶然发现极大促进了抑郁症的治疗和抑郁症发作机制的研究。而后推出的同样靶向单胺能神经系统的第二代抗抑郁药物因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进一步革新了抑郁症的治疗方式。正在研发的以快速抗抑郁药物氯胺酮为基础的靶向谷氨酸能系统的药物,有望成为第三代抗抑郁药。电休克疗法、认知行为疗法等也被证明对抑郁症治疗有效,可作为抑郁症治疗的辅助措施或替代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抗抑郁药 心理治疗 躯体治疗 氯胺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状与治疗
8
作者 赵吉安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03年第7期78-79,共2页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症状 躯体治疗 心理治疗 抗精神病药 氯丙嗪 氯氮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与心理治疗
9
作者 李钦明 《滨州医学院学报》 1990年第3期68-69,共2页
在医疗实践中,人们用针灸治疗疾病已经习以为常,然而对心理治疗在针灸临床上的意义似乎还认识不清,重视不够,这是一个很大的偏见。一个称职的针灸医生,不但要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熟练的针灸医术,而且还要善于关心、体贴病人,紧紧抓住病... 在医疗实践中,人们用针灸治疗疾病已经习以为常,然而对心理治疗在针灸临床上的意义似乎还认识不清,重视不够,这是一个很大的偏见。一个称职的针灸医生,不但要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熟练的针灸医术,而且还要善于关心、体贴病人,紧紧抓住病人的心理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治疗 医疗实践 心理活动 治神 调神 心藏神 黄帝内经 躯体治疗 医学典籍 慢性病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ra生物共振治疗仪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韩冯 梁东辉 +5 位作者 李建勤 徐翔 马红利 曹芳原 鲁文婷 任璐 《交通医学》 2014年第2期133-135,共3页
目的:探讨Mora生物共振治疗仪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运用Mora生物共振治疗仪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100例患者进行137、148、160等程序治疗,治疗前后对其进行SCL-90量表和长海疼痛尺评分。结果:带状疱疹患者躯体化及焦... 目的:探讨Mora生物共振治疗仪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运用Mora生物共振治疗仪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100例患者进行137、148、160等程序治疗,治疗前后对其进行SCL-90量表和长海疼痛尺评分。结果:带状疱疹患者躯体化及焦虑评分高于正常人;Mora治疗前后,患者躯体化症状评分P<0.01,焦虑化症状评分P<0.05,长海疼痛尺评分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Mora治疗对患者躯体化治疗总有效率30.9%,对焦虑治疗总有效率25.2%,疼痛治疗的总有效率61.2%。结论:运用Mora生物共振治疗仪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进行临床治疗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后遗神经痛 Mora生物共振治疗 躯体治疗 焦虑 心理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身心护理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病情转归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郝庆英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中旬版)》 2006年第2期68-69,共2页
关键词 银屑病患者 身心护理 病情转归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 寻常型 患者生活质量 躯体治疗 发病原因 遗传背景 社会交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身疾病与中医诊治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岩 李政平 赵殿铭 《北京中医》 2003年第4期23-25,共3页
关键词 心身疾病 中医药疗法 心理疗法 躯体治疗 身心并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疗法在一例有自杀倾向病人的心理干预体会 被引量:4
13
作者 徐灶清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6年第1期63-63,共1页
关键词 冠心病病人 心理干预 自杀倾向 认知疗法 冠心病(CHD) 心理社会因素 生物学因素 常见疾病 人类健康 躯体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境障碍的防治
14
作者 彭先胜 《西藏科技》 2008年第9期26-27,共2页
研究健康人与亚健康人的情感与心境改变的原因与特点,从而寻求一种科学的治疗方案,以达到更有效的干预抑郁心情、躁狂心情与双相障碍的目的,最终达到心理治疗与躯体治疗。
关键词 心境障碍 躯体治疗 心理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做好心理护理 提高产科质量 被引量:9
15
作者 胡耀红 赵美琴 《护理研究(下半月)》 2004年第7期1281-1281,共1页
关键词 心理护理 整体护理 躯体治疗 医疗质量 健康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学在冠心病康复中的初步应用
16
作者 张培信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1991年第S2期29-30,共2页
我们运用现代医学概念,对48例住养院的冠心病病人在躯体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了心理治疗,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一、临床资料 48例病人均按1980年第一属全国内科学学术会议所确定的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确诊。其中男34例,... 我们运用现代医学概念,对48例住养院的冠心病病人在躯体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了心理治疗,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一、临床资料 48例病人均按1980年第一属全国内科学学术会议所确定的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确诊。其中男34例,女14例;最大年龄78岁,最小年龄42岁,平均为61岁。有典型或非典型性心绞痛者43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性心绞痛 缺血性心脏病 躯体治疗 心理治疗 无症状 心纹痛 学术会议 诊断标准 现代医学 诱发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身医学和“心身症”
17
作者 余展飞 《医学与哲学(A)》 1983年第4期39-40,36,共3页
"心身症"或"心身疾病"是一种精神躯体性疾患,它是属于"心身医学"的研究范畴。对国内广大读者和一般医务人员来说比较陌生,似乎这是一种新的疾病名词,迄今为止国内一般医学文献介绍不多。
关键词 心身医学 学科 心理生理医学 心身症 心因性疾病 心身疾病 心身病 躯体疾患 躯体治疗 神经官能症 神经系统疾病 神经性呕吐 心因性呕吐 结肠过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性厌食
18
作者 翁晖亮 《中国社区医师》 2003年第18期47-47,共1页
婷婷,女,14岁.从小活泼可爱,能歌善舞.父母视她如"掌上明珠",对她娇生惯养,倍加溺爱.上中学后,看到影星、舞星、时装模特,个个身材苗条,楚楚动人,羡慕不已.于是,在她自己的小房间里,到处贴满了她所崇拜的明星画像.希望有朝一... 婷婷,女,14岁.从小活泼可爱,能歌善舞.父母视她如"掌上明珠",对她娇生惯养,倍加溺爱.上中学后,看到影星、舞星、时装模特,个个身材苗条,楚楚动人,羡慕不已.于是,在她自己的小房间里,到处贴满了她所崇拜的明星画像.希望有朝一日,自己也能成为一个令人羡慕的"明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性厌食 防治 心理治疗 药物治疗 躯体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身联动,应对癌症
19
作者 杨京遂 《家庭健康(医学科普)》 2009年第5期49-49,共1页
癌症患者从被确诊到整个治疗过程中,常出现否认、恐惧、焦虑、愤怒、悲伤、抑郁、孤独、绝望等心理反应,而这些不良的心理反应又常给治疗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研究表明,癌症是一种典型的心身疾病,癌症的治疗,除根据病情采用必要的... 癌症患者从被确诊到整个治疗过程中,常出现否认、恐惧、焦虑、愤怒、悲伤、抑郁、孤独、绝望等心理反应,而这些不良的心理反应又常给治疗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研究表明,癌症是一种典型的心身疾病,癌症的治疗,除根据病情采用必要的手术、放疗、化疗以及中药等躯体治疗外,心理治疗也是不可忽略的一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症患者 心身疾病 躯体治疗 心理反应 心理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儿反刍
20
作者 Thouvenin B. Forgeot D' Arc B. +1 位作者 Baujat G. 杨周歧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儿科学分册)》 2006年第2期15-15,共1页
Infantile rumination can be defined as self-induced regurgitation of previously swallowed food. Because it can lead to potential somatic complications and because it implies dysfunctional mother-child bonding,both a p... Infantile rumination can be defined as self-induced regurgitation of previously swallowed food. Because it can lead to potential somatic complications and because it implies dysfunctional mother-child bonding,both a pediatric and psychiatric approach is needed. The treatment must be somatic (nutri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intensive nursing, mother-baby psychotherapy). Two case studies illustrate this rare but impressive pic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共同治疗 躯体治疗 心理学治疗 加强护理 精神治疗 临床过程 罕见疾病 病例研究 母婴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