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身体词词义演变的认知解析 被引量:4
1
作者 孙影 成晓光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6-29,共4页
词义及词义演变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范式下已经成为一个中心议题。身体词作为词的概念之首是"元概念",其词义演变蕴藏着深刻的认知规律。在认知语言学范畴观的指导下,本文确定身体词词义演变的衡量坐标为"词义范畴"... 词义及词义演变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范式下已经成为一个中心议题。身体词作为词的概念之首是"元概念",其词义演变蕴藏着深刻的认知规律。在认知语言学范畴观的指导下,本文确定身体词词义演变的衡量坐标为"词义范畴",并将54个身体词的575个的词典释义划分为10个词义范畴,从中梳理出身体词词义演变的认知顺序,提出隐喻象似性是词义形成、演变的认知机制,并从汉民族"象思维"角度追溯其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词 义范畴 义演变 认知 隐喻象似性 象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汉“头”的语义场研究——兼论身体词频繁更替的相关问题 被引量:10
2
作者 吴宝安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2-64,共3页
西汉与“头”有关的词共7个,其中最重要的是“首”和“头”,它们在西汉的情况是“首”已呈萎缩的状态,而“头”蓬勃发展,在频率和用法上都占优势,研究还发现,“头”在汉语史中先后发生了“首”取代“元”、“头”取代“首”,“脑”又正... 西汉与“头”有关的词共7个,其中最重要的是“首”和“头”,它们在西汉的情况是“首”已呈萎缩的状态,而“头”蓬勃发展,在频率和用法上都占优势,研究还发现,“头”在汉语史中先后发生了“首”取代“元”、“头”取代“首”,“脑”又正在取代“头”这样一种历时更替.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头”本身需要相对独立的义项而表达“头”的词又总是义项繁多所致,可以说,语义表达的矛盾正是身体词变化多于其它核心词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 语义场 身体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语身体词汇“胸”的多义结构及语义扩张模式 被引量:4
3
作者 李东杰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2期63-67,共5页
人体及其器官是人类认知世界的基础,人类由近及远、由实体到非实体、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是身体词汇多义演变和词义扩张的基本规则,隐喻化等是人类形成和表达概念的基本途径,也是身体词多义扩张的基本动因。基于这种认... 人体及其器官是人类认知世界的基础,人类由近及远、由实体到非实体、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是身体词汇多义演变和词义扩张的基本规则,隐喻化等是人类形成和表达概念的基本途径,也是身体词多义扩张的基本动因。基于这种认识,本文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探讨了日语身体词汇扩张的理论基础、认知特点以及扩张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词 义群结构 概念隐喻 语义扩张 多义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身体词”一类词的语义类别及产生机制
4
作者 黄舜瑶 《今古文创》 2023年第10期127-129,共3页
将“过+身体词”的语义进行分类,第一类表达某物经过某身体器官,第二类表达器官功能,第三类语义则是意义虚化,表示与器官相关的引申义,有一定的语义色彩。本文提取了其语义的演变路径,认为语义之间发展存在先后关系。最后一部分对其产... 将“过+身体词”的语义进行分类,第一类表达某物经过某身体器官,第二类表达器官功能,第三类语义则是意义虚化,表示与器官相关的引申义,有一定的语义色彩。本文提取了其语义的演变路径,认为语义之间发展存在先后关系。最后一部分对其产生机制进行了分析,主要是出于词汇化和语法化的共同作用的结果以及出于交流信息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 身体词 隐喻 语义演变 产生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转喻视角下汉西外向型词典义项分布研究——以身体词“脸、面”为例
5
作者 高萌 《秦智》 2022年第2期81-83,共3页
本文从隐转喻视角分析“脸、面”和“cara”的词义发展方式,考察“脸、面”在汉西外向型词典中的义项分布,运用CORPES XXI语料库验证西班牙人对“cara”的实际使用情况,从词典编纂的用户友好原则和实用性原则对“脸、面”义项分布的优... 本文从隐转喻视角分析“脸、面”和“cara”的词义发展方式,考察“脸、面”在汉西外向型词典中的义项分布,运用CORPES XXI语料库验证西班牙人对“cara”的实际使用情况,从词典编纂的用户友好原则和实用性原则对“脸、面”义项分布的优化提出建议,以期为汉西外向型词典的编纂提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西外向型 身体词 隐喻 转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和上肢身体词组合研究
6
作者 詹静珍 《语言学论丛》 CSSCI 2024年第2期151-160,共10页
本文搜集了“手”和上肢身体词的双音组合16个,有三种结构:并列式4个,定中式11个,重叠式1个。其中定中式皆为“整体+部分”式。全面梳理这组词的用法,阐释词义,探明构词理据,描绘出词义引申轨迹,并归纳出9条常见的引申模式,进一步揭示... 本文搜集了“手”和上肢身体词的双音组合16个,有三种结构:并列式4个,定中式11个,重叠式1个。其中定中式皆为“整体+部分”式。全面梳理这组词的用法,阐释词义,探明构词理据,描绘出词义引申轨迹,并归纳出9条常见的引申模式,进一步揭示其词义演变的规律及认知机制。其中相邻引申是最常见的词义引申模式。该组合的词义演变以“功能”“位置”为主要取象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肢身体词 义引申模式 取象特征
原文传递
具身视角下英汉“快乐”身体动作词比较研究
7
作者 江颖超 《现代语言学》 2024年第10期176-182,共7页
情绪不仅是我们头脑中的抽象概念,而且与我们的身体密切相关。现实生活中情绪的出现伴随着身体动作、表情或声音的变化,我们在判断一个人的情绪如何时,也会将三者整合在一起得出结果。正因如此,人类语言中也发展出了许多借助身体动作来... 情绪不仅是我们头脑中的抽象概念,而且与我们的身体密切相关。现实生活中情绪的出现伴随着身体动作、表情或声音的变化,我们在判断一个人的情绪如何时,也会将三者整合在一起得出结果。正因如此,人类语言中也发展出了许多借助身体动作来描述情绪的表达。但是,由于社会环境、文化背景以及认知因素等差异,不同语言中表达情绪的身体动作词也存在差异性。本文基于具身语义学的相关理论框架,对英、汉语言体系中形容“快乐”情绪的身体动作词进行比较研究,以期揭示不同语言和文化在“快乐”情绪具身表达中的共性和差异,并探讨背后的原因。Emotions are not only abstract concepts in our minds, but also closely related to our bodies. In real life, the emergence of emotions is accompanied by changes in body movements, expressions, or sounds. When we judge a person’s emotions, we also integrate the three together to obtain a result. As a result, human language has also developed many expressions that use body movements to describe emotions. However, due to differences in social environment, cultural background, and cognitive factors, there are also differences in the body action words used to express emotions in different languages. 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the relevant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embodied semantics, and compares the body action words describing the emotion of “happiness” in the English and Chinese language systems, in order to reveal the commonal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embodied expression of “happiness” emotions in different languages and cultures, and explore the reasons behind th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具身语义学 情绪 快乐 身体动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俄语身体核心词“眼” 被引量:1
8
作者 王丽媛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76-78,共3页
"眼(глаз)"在斯瓦迪士(Swadesh)的《一百核心词表》中居第40位,是语言里最核心的词。通过对眼的来源及用法来考察其语义演变的过程,对促进俄语身体核心词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核心 语义场 身体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玉赋身体类核心词及其运用艺术 被引量:1
9
作者 吴广平 雍寒清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6期1-12,共12页
宋玉赋身体类核心词由人类身体核心词、动物身体核心词和引申义身体核心词三部分组成,其中人类身体核心词可分为宏观身体词和微观身体词。从宋玉赋身体类核心词的分布频率来看,宏观身体词和引申义身体词出现频繁,且《招魂》中身体类核... 宋玉赋身体类核心词由人类身体核心词、动物身体核心词和引申义身体核心词三部分组成,其中人类身体核心词可分为宏观身体词和微观身体词。从宋玉赋身体类核心词的分布频率来看,宏观身体词和引申义身体词出现频繁,且《招魂》中身体类核心词出现次数较多。从运用特点来看,宋玉赋身体类核心词使用位置,灵活多变;头部刻画,精妙传神;语义扩大,以点带面。从其运用效果来看,宋玉赋身体词的运用使作品句式工整,朗朗上口;妙用修辞,形象生动;想象丰富,耐人寻味。研究宋玉赋身体类核心词,不仅可以深化对宋玉赋内容的理解,而且可以深化对宋玉赋艺术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玉 辞赋 身体类核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式“‘一+身体类词’NP”多角度研究:数量、摹状、关联 被引量:1
10
作者 郭力铭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1期6-10,28,共6页
“一+身体类词”NP构式具有数量义、摹状义和关联义三种语义性质。三种语义性质不同的语法性质和句法分布各有其异同。数量、摹状和关联这三种语义之间语义特征关系交织,数量义是摹状义和关联义的语义基础,构式内部的语义分布是一个连续... “一+身体类词”NP构式具有数量义、摹状义和关联义三种语义性质。三种语义性质不同的语法性质和句法分布各有其异同。数量、摹状和关联这三种语义之间语义特征关系交织,数量义是摹状义和关联义的语义基础,构式内部的语义分布是一个连续统;同时,语体因素也制约着语义的表现。由数量义到摹状义,数量义到关联义是其语义演变的两条路径:演变机制是隐喻、类推和在相关句法位置的高频使用,动因为“完形动因”驱动下的信息结构的图形重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身体 句法 语义 语体 完形动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树先教授著《汉语身体词探索》出版
11
作者 本刊讯 《语文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8-8,共1页
华中科技大学黄树先教授著《汉语身体词探索》于2012年11月由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依据斯瓦迪士的《百词表》,对“女、男、人、皮、肤、肉、血、骨、脂、卵、角、尾、羽、发、首、耳、目、口、牙、舌、腹、颈、胸、心、肝”等2... 华中科技大学黄树先教授著《汉语身体词探索》于2012年11月由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依据斯瓦迪士的《百词表》,对“女、男、人、皮、肤、肉、血、骨、脂、卵、角、尾、羽、发、首、耳、目、口、牙、舌、腹、颈、胸、心、肝”等25个身体词进行了专门探讨。该书采用“三级比较法”,以《百词表》为依据,全面收集汉语文献中的材料,系联词族,词族底下再对单个的字词进行研究。此外,该书还运用词义比较法,在对汉语词汇内部系统的整理、研究基础上,又拿它们跟亲属语言的相关词进行了比较,继而在广阔的类型学视野下与其他系语言的词进行了意义的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树先 《汉语身体词探索》 书评 书介绍
原文传递
浅谈含有身体部位词的英汉习语之翻译
12
作者 王风丽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13年第3期13-14,共2页
东西方人在交谈中经常用到习语,在这些习语中含有身体部位的词汇颇多,而同一词汇在不同习语中的含义有相同,也有不同。因此,我们在对这些习语进行英汉互译时,要尽量不直抒其意,而是要在了解相关的背景知识后去理解其更深层的内涵。本文... 东西方人在交谈中经常用到习语,在这些习语中含有身体部位的词汇颇多,而同一词汇在不同习语中的含义有相同,也有不同。因此,我们在对这些习语进行英汉互译时,要尽量不直抒其意,而是要在了解相关的背景知识后去理解其更深层的内涵。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典型例子,与大家一起探讨"含有身体部位词"的英汉习语的翻译方法,力求在翻译过程中少犯错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部位 英汉习语 翻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涵意义在美国习语中的运用研究——以身体部位词为例
13
作者 欧阳雪 《造纸装备及材料》 2020年第1期227-227,共1页
英国语言学家利奇把词语分为七大类,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赋予了词语不同的内涵意义,内涵意义的不同导致中西语言学习之间的鸿沟。习语是民族文化色彩浓厚的英语特殊表现形式,是学习英语重要且困难的部分,文章通过探讨身体词内涵意义在美国... 英国语言学家利奇把词语分为七大类,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赋予了词语不同的内涵意义,内涵意义的不同导致中西语言学习之间的鸿沟。习语是民族文化色彩浓厚的英语特殊表现形式,是学习英语重要且困难的部分,文章通过探讨身体词内涵意义在美国习语中的运用现状及规律,说明掌握内涵意义对于外语学习者学习习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涵意义 习语 身体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语身体部位词「手」的语义扩展的认知性研究——以隐喻、提喻和转喻表达为中心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旖旎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99-201,共3页
「手」不仅是表示身体部位的概念,而且还表示许多从原义上派生而来的语义。本文以日语身体部位多义词「手」为研究对象,从认知语义学的角度出发,研究隐喻、提喻和转喻在「手」的语义扩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并通过分析归纳出「手」的认知性... 「手」不仅是表示身体部位的概念,而且还表示许多从原义上派生而来的语义。本文以日语身体部位多义词「手」为研究对象,从认知语义学的角度出发,研究隐喻、提喻和转喻在「手」的语义扩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并通过分析归纳出「手」的认知性语义扩展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语身体部位 “手” 语义扩展 隐喻 提喻 转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汉身体部位词项语义引申的认知实证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罗杨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63-67,共5页
文章在整合的认知理论框架下,从词汇和语法层面,对英汉身体部位词项进行聚类考察。通过对比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一词多义是语言中的普遍现象,受认知机制的主宰,可能出现在语言的各个层面;不同语言的延伸路径异同点共存,是语言内、外部因... 文章在整合的认知理论框架下,从词汇和语法层面,对英汉身体部位词项进行聚类考察。通过对比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一词多义是语言中的普遍现象,受认知机制的主宰,可能出现在语言的各个层面;不同语言的延伸路径异同点共存,是语言内、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义 身体部位 转喻 隐喻 隐转喻 语法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隐喻视角看汉英中身体部位词对比翻译
16
作者 郑菲菲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4年第6期100-101,共2页
在英语和汉语中存在着许多身体部位词,由于文化上的不同,它们各自代表着不同意思,本文试图从隐喻的视角出发,将英汉中身体部位词的翻译进行对比分析。
关键词 隐喻 身体部位 对比翻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屈原赋身体类核心词及其运用艺术
17
作者 彭一帆 吴广平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1期7-15,共9页
屈原赋身体类核心词可以分为头部、颈部、躯干类、四肢类、组织结构类等五类。从分布的频率来看,屈原赋26篇作品中《大招》运用身体类核心词最多,五类身体类核心词中头部身体类核心词出现频繁。从运用特点来看,屈原赋身体类核心词搭配多... 屈原赋身体类核心词可以分为头部、颈部、躯干类、四肢类、组织结构类等五类。从分布的频率来看,屈原赋26篇作品中《大招》运用身体类核心词最多,五类身体类核心词中头部身体类核心词出现频繁。从运用特点来看,屈原赋身体类核心词搭配多变,生动传神,有句中单用、句中隔用、句间并用和句中连用四种不同的形式。从这些词运用所达到的效果来看,屈原赋身体类核心词句中位置多变,运用灵活;人物描写细腻,画面感强;采用同义异形,避免单调;使用服务主题,以表心志。研究屈原赋中的身体类核心词,不仅可以进一步弘扬屈原赋的词汇运用艺术,还可以拓宽研究思路,弥补屈原赋研究方面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原 辞赋 身体类核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语身体部位词的转喻和隐喻
18
作者 杨小燕 《文山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75-80,共6页
水语身体部位词通过转喻的方式可以指称人的性格、情感、情绪、思维、心理品质、判断力等,通过隐喻的相似性原则产生了数目庞大的隐喻表达式。基于认知语言学理论,探讨水语身体部位词的语义延伸,水语的身体部位词通过转喻和隐喻的作用... 水语身体部位词通过转喻的方式可以指称人的性格、情感、情绪、思维、心理品质、判断力等,通过隐喻的相似性原则产生了数目庞大的隐喻表达式。基于认知语言学理论,探讨水语身体部位词的语义延伸,水语的身体部位词通过转喻和隐喻的作用能引申出新的义项,转喻和隐喻二者是连续和互动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部位 转喻 隐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词汇类型学视野下汉维身体部位词"头"的共词化研究
19
作者 夏雪 屈婷婷 《绥化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105-107,共3页
文章主要研究身体部位词"头"和"bɑ∫"在基本语义和语义引申上存在的共性和细微差异,划分其引申义的词类范畴,概括其引申路径和具体差异.最终得出:除汉语中"头"有词缀的特殊用法之外,在做名词、名量词、... 文章主要研究身体部位词"头"和"bɑ∫"在基本语义和语义引申上存在的共性和细微差异,划分其引申义的词类范畴,概括其引申路径和具体差异.最终得出:除汉语中"头"有词缀的特殊用法之外,在做名词、名量词、定语是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同时也为双语教学提供一定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部位 类范畴 引申义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童年期反复身体和情感虐待经历及其相关因素研究 被引量:21
20
作者 陶芳标 叶青 +5 位作者 Soon-duck Kim 黄锟 孙莹 张承业 周雨生 苏普玉 《中国学校卫生》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10-314,共5页
目的描述童年期反复发生的重度身体虐待、中度身体虐待和情感虐待行为的报告率,分析青少年及其父母的人口统计学特征与3种反复虐待行为的关系。方法5 453名初一、初二和高一、高二年级学生自愿参加无记名的问卷调查,回顾小学阶段经历的... 目的描述童年期反复发生的重度身体虐待、中度身体虐待和情感虐待行为的报告率,分析青少年及其父母的人口统计学特征与3种反复虐待行为的关系。方法5 453名初一、初二和高一、高二年级学生自愿参加无记名的问卷调查,回顾小学阶段经历的由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实施的9项重度身体虐待8、项中度身体虐待和7项情感虐待行为,5 141人提供了完整的问卷。以在小学年龄阶段,3种共24项虐待类型中至少1项虐待行为平均1 a发生3次以上,界定为有该种童年期反复虐待经历。结果童年期反复重度身体虐待报告率为8.0%,从0.2%(把头按在水下)到6.6%(用脚踢);童年期反复中度身体虐待报告率为18.6%,从0.4%(强迫吃难吃的东西)到9.7%(用手或棍棒打臀部);童年期反复情感虐待报告率为14.4%,从0.8%(用恶鬼等恐吓)到11.8%(责骂)。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在城市上学的农村户籍是3种童年期反复虐待行为的保护因素,女性是反复重度和中度身体虐待的保护因素,独生子女是中度身体虐待和情感虐待的保护因素;单亲家庭是重度和中度身体虐待的危险因素,父亲长期在外工作或打工是童年期反复重度身体虐待和情感虐待的危险因素,年龄大、继母为童年期反复情感虐待的危险因素。结论童年期反复身体和情感虐待行为较为常见,与青少年以及父母的人口统计特征存在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 身体部位(类目) 虐待 因素分析 统计学 青少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