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能量冲击波与速愈乐联合应用治疗足踝部外伤性创面的临床疗效评价
1
作者 何为卫 张晖 +8 位作者 奉光荣 韩学清 吴建军 程小强 龙禹飞 邓玲 阮丽 金毅 田甜 《实用药物与临床》 2025年第3期188-191,共4页
目的探讨低能量冲击波与速愈乐联合应用治疗足踝部外伤性创面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内江市中医医院手足外科在2022年4月至2024年4月收治的50例足踝部外伤性创面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25)和研究组(n=25),对... 目的探讨低能量冲击波与速愈乐联合应用治疗足踝部外伤性创面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内江市中医医院手足外科在2022年4月至2024年4月收治的50例足踝部外伤性创面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25)和研究组(n=25),对照组接受速愈乐治疗,研究组接受低能量冲击波联合速愈乐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创面愈合评分、炎症因子水平、足功能评分、瘢痕量表评分、VAS评分、创面愈合有效率和满意率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1周研究组和对照组创面愈合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52±2.40)分vs.(13.44±2.42)分](P>0.05),治疗后2周[(9.08±2.31)分vs.(10.40±2.26)分]及治疗后1个月[(3.28±3.08)分vs.(5.40±3.65)分],研究组创面愈合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较,两组治疗后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均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足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90.32±5.55)分vs.(80.96±10.56)分],瘢痕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6.84±3.39)分vs.(9.08±2.77)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VAS评分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及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能量冲击波联合速愈乐治疗足踝部外伤性创面,可促进创面愈合,提高足部功能,减少瘢痕形成,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患者满意度,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能量冲击波 速愈乐 踝部外伤性创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足踝部外伤皮肤缺损选用不同部位带蒂皮瓣修复临床疗效观察
2
作者 李师江 南顺明 孙红军 《双足与保健》 2018年第22期81-82,共2页
目的不同部位的带蒂皮瓣修复足踝部外伤皮肤缺损患者临床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7月诊治90例足踝外伤皮肤的缺损患者临床资料,分成三组,腓组予以腓肠神经相关营养血管的逆行皮瓣,足组予以足内侧隐神经相关营养血管的逆行皮... 目的不同部位的带蒂皮瓣修复足踝部外伤皮肤缺损患者临床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7月诊治90例足踝外伤皮肤的缺损患者临床资料,分成三组,腓组予以腓肠神经相关营养血管的逆行皮瓣,足组予以足内侧隐神经相关营养血管的逆行皮瓣,踝组予以外踝上逆行岛状皮瓣,分析三组患者皮瓣成活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后,腓组成活率86.67%,足组成活率76.67%,踝组成活率83.33%,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均出现色素沉淀、瘢痕增生、瘙痒等并发症,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足踝部外伤皮肤缺损患者应用不同部位的带蒂皮瓣修复临床效果均良好,成活率均较高,并发症较少,具一定临床应用与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 带蒂皮瓣 修复 踝部外伤 皮肤缺损 效果
原文传递
应用负压技术和腓肠神经皮瓣治疗严重足踝部损伤的观察和护理 被引量:2
3
作者 杜伟 孙开艳 王建茹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0年第7期1725-1726,共2页
[目的]总结封闭负压技术结合腓肠神经逆行皮瓣修复严重足踝损伤的观察及护理。[方法]50例通过封闭负压技术结合腓肠神经逆行皮瓣修复严重足踝损伤病人,经换药引流5d~7d后再行直接缝合植皮术,术后给予有效镇痛、绝对卧床、禁烟、严密监... [目的]总结封闭负压技术结合腓肠神经逆行皮瓣修复严重足踝损伤的观察及护理。[方法]50例通过封闭负压技术结合腓肠神经逆行皮瓣修复严重足踝损伤病人,经换药引流5d~7d后再行直接缝合植皮术,术后给予有效镇痛、绝对卧床、禁烟、严密监测血管危象、及时发现和处理早期血管危象。[结果]本组皮瓣全部成活,2例出现静脉危象早期经及时处理后恢复正常血液循环。[结论]应用负压技术和腓肠神经皮瓣逆行转移治疗严重足踝外伤是一项新技术,护理时应掌握局部血循环观察方法,及时发现和处理血管危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部外伤 封闭负压吸引 腓肠神经皮瓣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CT扫描三维重建在足踝部骨折中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张羲娥 伍玉蓉 熊燕 《现代医药卫生》 2008年第23期3506-3507,共2页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在足踝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代表性的成功进行过三维重建的45例足部外伤,并经临床、手术证实。扫描层厚1~1.35 mm,螺距1∶1,重建1mm。同时使用多平面重建(MPR)、容积显示(VR)及表面重建(SSD)3种方法...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在足踝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代表性的成功进行过三维重建的45例足部外伤,并经临床、手术证实。扫描层厚1~1.35 mm,螺距1∶1,重建1mm。同时使用多平面重建(MPR)、容积显示(VR)及表面重建(SSD)3种方法处理。结果:全部病例三维重建显示良好,病变的外形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从不同位置和角度得以观察。结论:三维重建作为足踝部骨折的检查手段,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部外伤 计算机体层摄影 图像处理 三维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顺行胫后动脉穿支皮瓣在足踝部创面修复中的应用
5
作者 张春旺 吴俊涛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0年第14期92-93,共2页
目的:探究顺行胫后动脉穿支皮瓣在足踝部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方法:选取100例2017年2月至2020年2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治疗的足踝部皮肤坏死并缺损患者,对本组患者均采用顺行胫后动脉穿支皮瓣术进行创面修复,观察本组患者的治疗效... 目的:探究顺行胫后动脉穿支皮瓣在足踝部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方法:选取100例2017年2月至2020年2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治疗的足踝部皮肤坏死并缺损患者,对本组患者均采用顺行胫后动脉穿支皮瓣术进行创面修复,观察本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本组患者经治疗后,所有患者皮瓣全部成活,对本组患者经3~24个月的随访,患者皮瓣均质地柔软,不臃肿,弹性良好,温度较好,所有患者对本次治疗效果均比较满意,患者足踝部功能也未受到明显的影响。结论:临床上治疗足踝部皮肤坏死并缺损患者时,采用顺行胫后动脉穿支皮瓣术进行创面修复,皮瓣的成活率较高,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较高,且对患者足踝部功能的影响比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行胫后动脉穿支皮瓣 踝部外伤 皮肤缺损 创面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足踝部软组织缺损6例报告
6
作者 沈成华 顾鹏先 +4 位作者 蒋华富 王亚平 房晓彬 李俊 齐维林 《贵州医药》 CAS 2007年第9期832-833,共2页
关键词 软组织缺损 逆行岛状皮瓣修复 隐神经营养血管蒂 小腿 踝部外伤 修复创面 感染后 血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吻合静脉及结扎小隐静脉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朱涛 孙雪生 +2 位作者 申立林 王朝亮 蔺楚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3期53-53,共1页
关键词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小隐静脉 吻合静脉 临床应用 结扎 显微 游离皮瓣移植 踝部外伤 肌腱外露 手术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距骨颈骨折及距骨体脱位伴内外踝骨折一例报告
8
作者 徐晓阳 李秀山 +1 位作者 刘小峰 曲宾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8期800-800,共1页
患者 男性,18岁,因双踝部外伤致肿痛、畸伴活动障碍半小时入院。患者半小时前乘坐的公交车爆胎,车体瞬间剧烈震动,冲击双侧足底导致双踝受伤。就诊时诉双踝部剧烈疼痛,不能站立行走。查体;生体体征平稳,心、肺、腹未见异常,双... 患者 男性,18岁,因双踝部外伤致肿痛、畸伴活动障碍半小时入院。患者半小时前乘坐的公交车爆胎,车体瞬间剧烈震动,冲击双侧足底导致双踝受伤。就诊时诉双踝部剧烈疼痛,不能站立行走。查体;生体体征平稳,心、肺、腹未见异常,双踝关节严重肿胀,呈外翻畸形,被动活动踝关节可触及骨擦感,内踝下、后可触及移位突出的骨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外骨折 距骨体脱位 距骨颈骨折 双侧 踝部外伤 活动关节 活动障碍 剧烈疼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