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在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病情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1
作者 黄发友 黄霖 +1 位作者 张勇 曾骅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5年第3期47-49,共3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在创伤性颅脑损伤(TBI)患者病情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3年1月—2024年4月兴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TBI患者,均进行DTI检查,根据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估患者的病情,将患者分为中重度组(...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在创伤性颅脑损伤(TBI)患者病情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3年1月—2024年4月兴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TBI患者,均进行DTI检查,根据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估患者的病情,将患者分为中重度组(GCS≤12分,n=33)、轻度组(GCS>12分,n=37),比较两组DTI相关参数并分析其对TBI患者病情评估的价值。结果:中重度组内囊各向异性分数(FA)、脑桥FA、胼胝体FA低于轻度组,内囊平均弥散率(MD)、脑桥MD、胼胝体MD高于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内囊FA、脑桥FA、胼胝体FA与TBI患者病情程度呈负相关,内囊MD、脑桥MD、胼胝体MD与TBI患者病情程度呈正相关(P<0.05)。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图,结果显示,内囊FA、脑桥FA、胼胝体FA、内囊MD、脑桥MD、胼胝体MD评估TBI患者病情程度的AUC分别为0.776、0.749、0.776、0.760、0.763、0.799,有一定诊断价值。结论:DTI在TBI患者病情评估中显示出显著的应用潜力,相关参数FA、MD与TBI患者的病情程度密切相关,可以作为评估TBI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辅助手段,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及预后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脑损伤 创伤性颅损伤 磁共振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 病情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外科颅脑损伤合并糖尿病昏迷患者早期肠内营养及护理 被引量:7
2
作者 陈锦凤 《糖尿病新世界》 2020年第1期82-83,共2页
目的研究探讨神经外科颅脑损伤合并糖尿病昏迷患者早期肠内营养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8年9月间该科收治的68例颅脑损伤合并糖尿病昏迷患者,所有患者均于伤后48 h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进行辅助治疗,同时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措... 目的研究探讨神经外科颅脑损伤合并糖尿病昏迷患者早期肠内营养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8年9月间该科收治的68例颅脑损伤合并糖尿病昏迷患者,所有患者均于伤后48 h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进行辅助治疗,同时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临床效果。结果置管2周后,68例患者血红蛋白、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血糖以及GCS评分均较置管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8例患者共有1例腹泻、1例腹胀、1例便秘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仅为4.41%。结论神经外科颅脑损伤合并糖尿病昏迷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有效改善机体营养状态、提升治疗效果,同时为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对于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有着重要作用,可在临床予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 路脑损伤合并糖尿病 昏迷 早期肠内营养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pfini模型预防重症颅脑损伤住院患者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
3
作者 陈李扬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9年第14期1746-1747,共2页
目的探讨Capfini模型预防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ICU实施Capfin模型后于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的5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未采取Capfin模型的50例重症患... 目的探讨Capfini模型预防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ICU实施Capfin模型后于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的5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未采取Capfin模型的50例重症患者作为常规组。两组患者均予以相应手术治疗。观察组至入院首日采用Capfin模型评分,并根据风险等级选择合适的预防静脉血栓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护理。比较两组住院期间抗凝药使用情况、静脉血栓发生率及预后,并分析Capfin模型评分与血栓发生率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抗凝药服用率为4.2%,服药时间(5.7±1.1) d,均显著低于常规组[36.0%、(8.7±2.2) d](P<0.05);术后常规组仅1例发生静脉血栓观察组无;但观察组可疑血栓发生率为22.0%,显著低于常规组的42.0%(P<0.05);低度危险组APACHEⅡ评分(21.5±5.4)分、SOFA评分(15.3±3.8)分,均显著低于中高度危险组[(32.7±8.2)分、(26.5±6.7)分](P<0.05),且Capfini评分与术后静脉血栓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 Capfini模型能有效地预防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静脉血栓栓塞,同时减少抗凝药服用,缩短抗凝药时间较短,有效评估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pfini风险评估模型 静脉血栓 重型路脑损伤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水肿的观察与护理
4
作者 齐琳 《益寿宝典》 2022年第2期73-75,共3页
探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水肿的护理对策与效果。 方法:选取 2020 年 9 月至 2021 年 9 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伴脑水肿患者 76 例进行对比研究,以随机法分为 A、B 组,分别实施针对性护理和常规护理,对护理有效率、生活质量及满意度展开... 探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水肿的护理对策与效果。 方法:选取 2020 年 9 月至 2021 年 9 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伴脑水肿患者 76 例进行对比研究,以随机法分为 A、B 组,分别实施针对性护理和常规护理,对护理有效率、生活质量及满意度展开对比。 结果:A 组的护理有效率、生活质量及满意度在护理后均高于 B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重塑颅脑损伤患者伴脑水肿在治疗期间根据其实际病情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可以改善水肿症状,降低死亡率,对患者生活质量提升明显,有利于护理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路脑损伤 水肿 护理 满意度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颅脑损伤肺部感染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5
作者 谢添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18年第11期36-36,132,共2页
探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的原因,并结合原因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将我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分析,共177例,患者被随机的归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有92例患者,对照组有85例患者,观察组采用... 探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的原因,并结合原因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将我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分析,共177例,患者被随机的归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有92例患者,对照组有85例患者,观察组采用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对两组肺部感染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并分析两组因肺部感染导致的死亡情况。结果:观察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重症路脑损伤是导致肺部感染的重要因素,由于患者吞咽反射能力下降、气管切开容易导致肺部感染,在临床治疗的基础上,结合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路脑损伤 肺部感染 原因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序化镇静镇痛护理对颅脑损伤术后护理的效果观察
6
作者 钱自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0年第11期00168-00169,共2页
研究程序化镇静镇痛护理对颅脑损伤患者术后护理的护理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4月-2019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80例。按照随机抽签的方法将这80例患者分为甲组(40例)和乙组(40例)。甲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乙组患者进行... 研究程序化镇静镇痛护理对颅脑损伤患者术后护理的护理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4月-2019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80例。按照随机抽签的方法将这80例患者分为甲组(40例)和乙组(40例)。甲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乙组患者进行程序化镇静镇痛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护理干预后,乙组患者的护理效果95.00%(38/40)明显优于甲组患者95.00%(38/40),乙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7.5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45.00%),组间数据差异较大(P<0.05)。结论:对颅脑损伤术后患者实施程序化镇静镇痛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帮助患者改善生活质量,促进康复,这种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中应用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化镇静 镇痛护理 路脑损伤 术后护理 护理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脑损伤手术中B超诊断急性脑膨出的临床价值探析
7
作者 吴朝君 《医药与保健》 2014年第1期144-144,共1页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手术中B超诊断急性脑膨出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我院87例行颅脑损伤手术出现急性脑膨出患者为研究对象,对87例患者行B超诊断,通过对颅内对侧进行多层面多角度探查,找出脑膨出原因。结果87例患者...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手术中B超诊断急性脑膨出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我院87例行颅脑损伤手术出现急性脑膨出患者为研究对象,对87例患者行B超诊断,通过对颅内对侧进行多层面多角度探查,找出脑膨出原因。结果87例患者经B超检查,其中,72例出现迟发性血肿,72例患者在B超引导下经手术清除血肿。术后对87例患者行CT检查,发现损伤范围和部位和B超诊断一致。结论颅脑损伤手术出现的急性脑膨出病残率和致死率君较高,术中运用B超诊断能明确颅脑损伤手术急性脑膨出原因,对明确定位颅内血肿,指导手术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因此,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脑损伤手术 B超 急性膨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30
8
作者 王冬梅 唐文 谢晶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4020-4022,共3页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为更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6月收治的54例重型颅脑损伤并进行气管切开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分析肺部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明确肺部感染的病原...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为更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6月收治的54例重型颅脑损伤并进行气管切开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分析肺部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明确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结果重度颅脑损伤并行气管切开术患者54例,术后26例患者发生肺部感染,感染率为48.1%;肺部感染相关因素分析发现,昏迷时间、年龄、吸烟史、基础疾病与肺部感染的发生具有相关性(P<0.05);脑挫裂伤后行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率高于硬膜下、硬膜外血肿患者肺部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分离出病原菌26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9株占73.1%,以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为主;革兰阳性菌6株占23.1%,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真菌1株占3.8%,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结论昏迷时间长、脑挫裂伤、年龄较大、有吸烟史、有慢性基础疾病的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率高,肺部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对导致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及主要病原菌进行针对性干预治疗,可有效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切开术 重度路脑损伤 肺部感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