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7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地表流体变化对跨断层形变观测的影响
被引量:
3
1
作者
崔泽岩
张肖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A01期109-112,共4页
对易县台2007—2012年跨断层形变观测资料分析表明,降雨量及地下水位变化等引起的地表流体变化会引起点位的上升或下沉,这种影响表现出一定的季节性,并且与降雨量的多少(或地下水位变化)有关。当降雨量呈季节性变化时,水准观测值变化也...
对易县台2007—2012年跨断层形变观测资料分析表明,降雨量及地下水位变化等引起的地表流体变化会引起点位的上升或下沉,这种影响表现出一定的季节性,并且与降雨量的多少(或地下水位变化)有关。当降雨量呈季节性变化时,水准观测值变化也会表现出相应的季节性变化;当地表流体呈现低值或不规律时,断层变形行为也会失去周期性,因此认为地表流体变化会引起断层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断层形变观测
地表流体变化
断层
变形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首都圈跨断层流动形变观测资料映震能力及场地监测能力分析
被引量:
9
2
作者
陆明勇
黄宝森
+5 位作者
刘天海
邵永新
寇建新
房宗绯
张金城
于海生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21-134,共14页
首都圈最早建立跨断层流动形变监测网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主要布设在北京周围广大地区,覆盖了主要活动断裂带。在过去的40多年里,首都圈地区及附近发生了多次强震,如1976年唐山7.8级、1989年大同6.1级和1998年张北6.2级地震等。本文首...
首都圈最早建立跨断层流动形变监测网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主要布设在北京周围广大地区,覆盖了主要活动断裂带。在过去的40多年里,首都圈地区及附近发生了多次强震,如1976年唐山7.8级、1989年大同6.1级和1998年张北6.2级地震等。本文首先对首都圈地区的跨断层流动形变观测资料进行了映震能力分析,然后探讨了监测场地的监测能力。结果表明,首都圈地区跨断层流动形变69.64%的观测资料和75.00%监测场地对已发生的较强地震具有较好的映震能力及监测能力,能够较好地捕捉到强震孕育、发展、发生等前兆异常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
断层
流动
形变
观测
映震能力
监测能力
首都圈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利用小波变换方法分析跨断层形变异常
被引量:
26
3
作者
李杰
李明海
+3 位作者
刘希强
张京华
郑树田
范军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2004年第3期73-78,共6页
为了从跨断层形变观测资料中获取中强地震的前兆异常信息 ,运用二进小波变换方法和噪声与信号的定量识别方法 ,分析了不同尺度的小波变换的细节信号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 :( 1)不同尺度小波变换分解的细节信号显示出不同的时变特征。...
为了从跨断层形变观测资料中获取中强地震的前兆异常信息 ,运用二进小波变换方法和噪声与信号的定量识别方法 ,分析了不同尺度的小波变换的细节信号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 :( 1)不同尺度小波变换分解的细节信号显示出不同的时变特征。当尺度为 1时 ,细节信号主要为噪声 ;尺度为 2、4、5时 ,细节信号主要为非平稳信号 ;尺度为 3时 ,细节信号主要为平稳周期信号 ;( 2 )每月观测一次的跨断层形变资料在尺度为 3时的细节信号有较好的年周期特征 ;( 3)当尺度为 3时的细节信号变化超出 2倍均方误差时 ,测点周围 2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波变换
跨断层形变观测
地震前兆异常
地震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关中地区跨断层垂直形变的小波分析
被引量:
1
4
作者
邢西淳
邵辉成
+1 位作者
毛娟
曹建平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28-33,共6页
运用小波变换方法分析了跨断层形变观测资料不同尺度的小波变换的细节信号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尺度小波变换分解的细节信号显示出不同的时变特征。当尺度为1时,日均值的细节信号主要为噪声;尺度为2、4时,日均值细节信号主要...
运用小波变换方法分析了跨断层形变观测资料不同尺度的小波变换的细节信号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尺度小波变换分解的细节信号显示出不同的时变特征。当尺度为1时,日均值的细节信号主要为噪声;尺度为2、4时,日均值细节信号主要为非平稳信号;尺度为5、6时,细节信号主要为平稳周期信号;2)每月观测一次和每4月观测一次的跨断层形变资料在尺度为3时的细节信号有较好的年周期特征;3)关中地区垂直形变小波处理结果与测点附近200 km左右范围内的中强地震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口镇—关山断裂2005年最新资料显示异常,应给予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波变换
跨断层形变观测
信号与白噪声分离
地震前兆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小波变换方法在辽宁跨断层形变资料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
5
5
作者
贾晓东
李海林
李君
《东北地震研究》
2008年第3期28-32,共5页
运用二进小波变换方法,分析了辽宁省跨断层观测资料不同尺度的小波变换的细节信号变换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尺度小波变换分解的细节信号显示出不同的时变特征,可以识别和提取原始测值中不易分辨的震前异常。当尺度为3时的细节信号的...
运用二进小波变换方法,分析了辽宁省跨断层观测资料不同尺度的小波变换的细节信号变换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尺度小波变换分解的细节信号显示出不同的时变特征,可以识别和提取原始测值中不易分辨的震前异常。当尺度为3时的细节信号的年周期特征被打破,或者当尺度为3时的细节信号变化超出2倍均方差时,测点周围250km左右范围内发生中强地震的可能性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断层形变观测
小波变换
前兆异常
地震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独山子山前断层现今活动特征与形变异常研究
被引量:
1
6
作者
刘冠中
王建军
+3 位作者
王在华
蒋靖祥
谢周敏
陈兆亮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25-131,共7页
利用新疆独山子台跨断层形变观测资料,对独山子山前断层的活动速率、活动特征及区域应力场进行了分析,结合震源机制解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对比验证,同时应用"速率累加"分析方法进行了异常提取。结果显示:①独山子—安集海断裂垂...
利用新疆独山子台跨断层形变观测资料,对独山子山前断层的活动速率、活动特征及区域应力场进行了分析,结合震源机制解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对比验证,同时应用"速率累加"分析方法进行了异常提取。结果显示:①独山子—安集海断裂垂直位移年平均变化量为0.106mm,沿基线方向的水平位移年平均变化量为0.189mm,沿断层走向的水平走滑年平均变化量为-0.883mm,断层活动以右旋走滑为主兼具逆冲分量;②1993~2007年独山子断层的最大水平主压应力方向在339.85°~346.78°之间,平均为344.23°;③乌苏5.1级地震前,独山子台的形变记录曲线有较明显的速率异常变化与同震形变波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断层形变观测
微量位移
主应力方向
前兆异常
独山子-安集海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北山地下实验室场址多尺度地壳形变观测系统的构建
7
作者
云龙
王驹
+5 位作者
田霄
占伟
马庆尊
李亚伟
罗辉
张竞嘉
《世界核地质科学》
CAS
2023年第S01期504-510,579,共8页
在参考国外主要硬岩地下实验室场址地壳形变观测的经验,并结合我国高放废物北山地下实验室的定位和区域构造条件的基础上,构建了我国地下实验室场址多尺度地壳形变观测系统,该系统主要由跨断层、GNSS(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
在参考国外主要硬岩地下实验室场址地壳形变观测的经验,并结合我国高放废物北山地下实验室的定位和区域构造条件的基础上,构建了我国地下实验室场址多尺度地壳形变观测系统,该系统主要由跨断层、GNSS(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和InSAR(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形变观测3种手段组成,其中,利用跨断层和GNSS观测,给出地下实验室场址西侧关键构造(旧井断裂)的现今近场和远场的三维形变速率,评估断裂未来的活动趋势;GNSS观测以获得地下实验室场址所在新场岩体的水平形变特征;InSAR用以分析研究区最大LOS(Line of Sight)向的时序高分辨率形变速度场。以上3种手段的结合,初步实现了对地下实验室场址所在区域近场和远场范围多维度、多尺度的形变观测,观测对象囊括了场址区的主要断裂构造和大型岩体,该系统的建立填补了我国高放废物地下实验室场址形变观测的空白,为场址的适宜性评价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放废物地质处置
北山地下实验室
多尺度
形变
观测
系统
跨断层形变观测
GNSS
形变
观测
InSAR
形变
观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地表流体变化对跨断层形变观测的影响
被引量:
3
1
作者
崔泽岩
张肖
机构
河北省地震局流动测量队
出处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A01期109-112,共4页
文摘
对易县台2007—2012年跨断层形变观测资料分析表明,降雨量及地下水位变化等引起的地表流体变化会引起点位的上升或下沉,这种影响表现出一定的季节性,并且与降雨量的多少(或地下水位变化)有关。当降雨量呈季节性变化时,水准观测值变化也会表现出相应的季节性变化;当地表流体呈现低值或不规律时,断层变形行为也会失去周期性,因此认为地表流体变化会引起断层变形。
关键词
跨断层形变观测
地表流体变化
断层
变形行为
Keywords
cross-fault deformation observation
surface fluid change
fault deformation behavior
分类号
P315.25 [天文地球—地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首都圈跨断层流动形变观测资料映震能力及场地监测能力分析
被引量:
9
2
作者
陆明勇
黄宝森
刘天海
邵永新
寇建新
房宗绯
张金城
于海生
机构
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
天津市地震局
出处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21-134,共14页
基金
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项目资助
文摘
首都圈最早建立跨断层流动形变监测网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主要布设在北京周围广大地区,覆盖了主要活动断裂带。在过去的40多年里,首都圈地区及附近发生了多次强震,如1976年唐山7.8级、1989年大同6.1级和1998年张北6.2级地震等。本文首先对首都圈地区的跨断层流动形变观测资料进行了映震能力分析,然后探讨了监测场地的监测能力。结果表明,首都圈地区跨断层流动形变69.64%的观测资料和75.00%监测场地对已发生的较强地震具有较好的映震能力及监测能力,能够较好地捕捉到强震孕育、发展、发生等前兆异常信息。
关键词
跨
断层
流动
形变
观测
映震能力
监测能力
首都圈地区
Keywords
Capital area of China
Cross-fault deformation
Earthquake reflecting ability
Site monitoring capability
分类号
P315.7 [天文地球—地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利用小波变换方法分析跨断层形变异常
被引量:
26
3
作者
李杰
李明海
刘希强
张京华
郑树田
范军
机构
山东省地震局
郑州测绘学校
山东省潍坊市地震局
山东省安丘市地震局
出处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2004年第3期73-78,共6页
基金
山东省自然基金项目 (Y2 0 0 0E0 8)
2 0 0 4年山东省地震局合同制项目
文摘
为了从跨断层形变观测资料中获取中强地震的前兆异常信息 ,运用二进小波变换方法和噪声与信号的定量识别方法 ,分析了不同尺度的小波变换的细节信号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 :( 1)不同尺度小波变换分解的细节信号显示出不同的时变特征。当尺度为 1时 ,细节信号主要为噪声 ;尺度为 2、4、5时 ,细节信号主要为非平稳信号 ;尺度为 3时 ,细节信号主要为平稳周期信号 ;( 2 )每月观测一次的跨断层形变资料在尺度为 3时的细节信号有较好的年周期特征 ;( 3)当尺度为 3时的细节信号变化超出 2倍均方误差时 ,测点周围 2 0
关键词
小波变换
跨断层形变观测
地震前兆异常
地震预测
Keywords
wavelet transform,cross-fault deformation data,the separation of signal from white noise, precursory anomaly of earthquake,earthquake prediction
分类号
P315.725 [天文地球—地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关中地区跨断层垂直形变的小波分析
被引量:
1
4
作者
邢西淳
邵辉成
毛娟
曹建平
机构
陕西省地震局泾阳综合地震台
陕西省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
出处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28-33,共6页
基金
中国地震局"三结合"合同制项目的部分内容
文摘
运用小波变换方法分析了跨断层形变观测资料不同尺度的小波变换的细节信号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尺度小波变换分解的细节信号显示出不同的时变特征。当尺度为1时,日均值的细节信号主要为噪声;尺度为2、4时,日均值细节信号主要为非平稳信号;尺度为5、6时,细节信号主要为平稳周期信号;2)每月观测一次和每4月观测一次的跨断层形变资料在尺度为3时的细节信号有较好的年周期特征;3)关中地区垂直形变小波处理结果与测点附近200 km左右范围内的中强地震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口镇—关山断裂2005年最新资料显示异常,应给予关注。
关键词
小波变换
跨断层形变观测
信号与白噪声分离
地震前兆异常
Keywords
wavelet transformation
cross-fault deformation
separation of signals and white noises
earthquake precursor anomaly
分类号
P315.61 [天文地球—地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小波变换方法在辽宁跨断层形变资料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
5
5
作者
贾晓东
李海林
李君
机构
辽宁省地震局
沈阳地震台
出处
《东北地震研究》
2008年第3期28-32,共5页
文摘
运用二进小波变换方法,分析了辽宁省跨断层观测资料不同尺度的小波变换的细节信号变换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尺度小波变换分解的细节信号显示出不同的时变特征,可以识别和提取原始测值中不易分辨的震前异常。当尺度为3时的细节信号的年周期特征被打破,或者当尺度为3时的细节信号变化超出2倍均方差时,测点周围250km左右范围内发生中强地震的可能性很大。
关键词
跨断层形变观测
小波变换
前兆异常
地震预测
Keywords
cross -fault deformation observation
wavelet transform
precursory anomaly
earthquake prediction
分类号
P315.7 [天文地球—地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独山子山前断层现今活动特征与形变异常研究
被引量:
1
6
作者
刘冠中
王建军
王在华
蒋靖祥
谢周敏
陈兆亮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
新疆伊犁州地震局奎屯地震台
出处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25-131,共7页
基金
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ZDJ2007-32)资助
文摘
利用新疆独山子台跨断层形变观测资料,对独山子山前断层的活动速率、活动特征及区域应力场进行了分析,结合震源机制解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对比验证,同时应用"速率累加"分析方法进行了异常提取。结果显示:①独山子—安集海断裂垂直位移年平均变化量为0.106mm,沿基线方向的水平位移年平均变化量为0.189mm,沿断层走向的水平走滑年平均变化量为-0.883mm,断层活动以右旋走滑为主兼具逆冲分量;②1993~2007年独山子断层的最大水平主压应力方向在339.85°~346.78°之间,平均为344.23°;③乌苏5.1级地震前,独山子台的形变记录曲线有较明显的速率异常变化与同震形变波动。
关键词
跨断层形变观测
微量位移
主应力方向
前兆异常
独山子-安集海断裂
Keywords
Across-fault deformation observation
Micro-displacement
Principal stress's direction
Preliminary anomaly
Dushanzi-Anjihai fault
分类号
P315.725 [天文地球—地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北山地下实验室场址多尺度地壳形变观测系统的构建
7
作者
云龙
王驹
田霄
占伟
马庆尊
李亚伟
罗辉
张竞嘉
机构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
国家原子能机构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创新中心
中国地震局第一监测中心
出处
《世界核地质科学》
CAS
2023年第S01期504-510,579,共8页
基金
地下实验室场址深部地质环境研究项目(编号:FZ2101)资助。
文摘
在参考国外主要硬岩地下实验室场址地壳形变观测的经验,并结合我国高放废物北山地下实验室的定位和区域构造条件的基础上,构建了我国地下实验室场址多尺度地壳形变观测系统,该系统主要由跨断层、GNSS(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和InSAR(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形变观测3种手段组成,其中,利用跨断层和GNSS观测,给出地下实验室场址西侧关键构造(旧井断裂)的现今近场和远场的三维形变速率,评估断裂未来的活动趋势;GNSS观测以获得地下实验室场址所在新场岩体的水平形变特征;InSAR用以分析研究区最大LOS(Line of Sight)向的时序高分辨率形变速度场。以上3种手段的结合,初步实现了对地下实验室场址所在区域近场和远场范围多维度、多尺度的形变观测,观测对象囊括了场址区的主要断裂构造和大型岩体,该系统的建立填补了我国高放废物地下实验室场址形变观测的空白,为场址的适宜性评价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
高放废物地质处置
北山地下实验室
多尺度
形变
观测
系统
跨断层形变观测
GNSS
形变
观测
InSAR
形变
观测
Keywords
geological disposal of high-level radioactive waste
Beishan underground research laboratory
a multi-scale crustal deformation observation system
observations of cross-fault deformation
GNSS deformation observation
InSAR deformation observation
分类号
P553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TL942 [核科学技术—辐射防护及环境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地表流体变化对跨断层形变观测的影响
崔泽岩
张肖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首都圈跨断层流动形变观测资料映震能力及场地监测能力分析
陆明勇
黄宝森
刘天海
邵永新
寇建新
房宗绯
张金城
于海生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11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利用小波变换方法分析跨断层形变异常
李杰
李明海
刘希强
张京华
郑树田
范军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2004
2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关中地区跨断层垂直形变的小波分析
邢西淳
邵辉成
毛娟
曹建平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
2007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小波变换方法在辽宁跨断层形变资料分析中的应用
贾晓东
李海林
李君
《东北地震研究》
2008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独山子山前断层现今活动特征与形变异常研究
刘冠中
王建军
王在华
蒋靖祥
谢周敏
陈兆亮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北山地下实验室场址多尺度地壳形变观测系统的构建
云龙
王驹
田霄
占伟
马庆尊
李亚伟
罗辉
张竞嘉
《世界核地质科学》
CAS
202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