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距腓前韧带和距腓后韧带夹角对诊断慢性距腓前韧带损伤的作用 被引量:4
1
作者 于立志 李宏云 +2 位作者 李宏 华英汇 陈世益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756-759,共4页
目的:评估机械性踝关节不稳患者中距腓前韧带(anterior talofibular ligament,ATFL)和距腓后韧带(posterior talofibular ligament,PTFL)之间的夹角,以提供一种诊断慢性ATFL损伤的新的间接诊断方法。方法:100名测试对象纳入本研究,其中5... 目的:评估机械性踝关节不稳患者中距腓前韧带(anterior talofibular ligament,ATFL)和距腓后韧带(posterior talofibular ligament,PTFL)之间的夹角,以提供一种诊断慢性ATFL损伤的新的间接诊断方法。方法:100名测试对象纳入本研究,其中50名为机械性踝关节不稳患者(A组),50名为因其他疾病至我院就诊、非踝关节不稳的患者(B组)。每名测试对象均在MRI横断面上测量ATFL与PTFL的夹角,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差异。结果:机械性踝关节不稳组患者较对照人群ATFL和PTFL的夹角明显增大(82.1°±8.0°vs 74.4°±5.9°,P<0.01)。计算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curve,ROC)下面积为0.784,P<0.01,有高度统计学意义,表明ATFL与PTFL的夹角对于慢性ATFL损伤的诊断有意义。利用其曲线坐标计算出当ATFL与PTFL之间的夹角为79°时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分别为0.88和0.64。结论:机械性踝关节不稳患者ATFL与PTFL的夹角明显增大。当ATFL与PTFL夹角大于79°时,慢性ATFL损伤的可能性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性不稳 距腓韧带 距腓后韧带 夹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踝关节外侧副韧带修补术对距腓前韧带与距腓后韧带夹角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杨帆 李宏云 +2 位作者 李宏 华英汇 陈世益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678-681,共4页
目的:既往研究证实在机械性踝关节不稳患者中,距腓前韧带(anterior talofibular ligament,ATFL)和距腓后韧带(posterior talofibular ligament,PTFL)之间的夹角会明显升高。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价踝关节外侧副韧带修补术对ATFL与PTFL夹角... 目的:既往研究证实在机械性踝关节不稳患者中,距腓前韧带(anterior talofibular ligament,ATFL)和距腓后韧带(posterior talofibular ligament,PTFL)之间的夹角会明显升高。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价踝关节外侧副韧带修补术对ATFL与PTFL夹角的影响。方法:35名机械性踝关节不稳患者纳入本研究。35名患者均在本院接受踝关节外侧副韧带修补术。所有患者均在术前、术后接受核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并比较术前与术后ATFL与PTFL夹角的差异。结果:所有患者平均随访时间15.2个月。其中18名为镜下韧带修补,17名为切开韧带修补术。观察者内部一致性和观察者之间一致性分别为0.854和0.819。术后ATFL和PTFL的夹角明显小于术前的夹角(84.7°±5.2°vs90.0°±5.5°,P<0.01)。结论:踝关节外侧副韧带修补术后,ATFL与PTFL的夹角明显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不稳 修补 距腓韧带 距腓后韧带 夹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摇拔戳手法治疗急性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温鑫柱 黄江海 +2 位作者 方志远 孙树椿 闫安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23年第5期49-53,59,共6页
目的:对比摇拔戳手法治疗急性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的疗效。方法:选取急性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患者66例,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3例;终末纳入结果统计患者共62例,其中治疗组32例,对照组30例。62例患者中男20例,女42例。治疗组男9例,女23例;对照... 目的:对比摇拔戳手法治疗急性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的疗效。方法:选取急性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患者66例,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3例;终末纳入结果统计患者共62例,其中治疗组32例,对照组30例。62例患者中男20例,女42例。治疗组男9例,女23例;对照组男11例,女19例。所有患者均为单侧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左侧34例,右侧28例。Ⅰ级韧带损伤34例,Ⅱ级韧带损伤28例。治疗组采用清宫正骨摇拔戳手法治疗,对照组按RICE(休息、冰敷、加压、抬高患肢)原则治疗,对比观察一个疗程结束时及伤后6个月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差异,以及肌骨超声影像检查距腓前韧带愈合情况及连续性。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其疼痛评分均有所降低,在一个疗程结束时,治疗组VAS评分为2.37±1.58,对照组为4.01±2.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在疗程结束时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治疗组评分为92.15±15.34,对照组评分为80.43±22.67,两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骨超声影像检查结果示:两组患者在疗程结束时其韧带连续性均存在,治疗组愈合率为81.25%,对照组为76.67%,总体愈合率为79.0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摇拔戳手法治疗急性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在缓解疼痛、改善踝关节功能方面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摇拔戳手法 踝关节扭伤 距腓韧带 韧带 距腓后韧带
原文传递
高频肌骨超声诊断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及其评估预后的价值 被引量:27
4
作者 李志伟 高峰 +5 位作者 孟强 戴继宏 孙喆 邵帅 孙少彬 李建军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2年第8期820-823,共4页
目的 观察高频肌骨超声诊断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的图像特征,探讨高频肌骨超声评估韧带损伤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 纳入自2019-06—2020-12诊治的98例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所有患者入院后常规进行高频肌骨超声检查,以MRI检查或手术探查... 目的 观察高频肌骨超声诊断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的图像特征,探讨高频肌骨超声评估韧带损伤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 纳入自2019-06—2020-12诊治的98例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所有患者入院后常规进行高频肌骨超声检查,以MRI检查或手术探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高频肌骨超声检查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类型和损伤程度的准确性。Ⅰ度与轻Ⅱ度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患者采取非手术治疗,重Ⅱ度及Ⅲ度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患者进行手术治疗,采用高频肌骨超声评估损伤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恢复程度。结果 高频肌骨超声明确诊断90例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8例无法确诊,准确率为91.8%。高频肌骨超声确诊的90例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中,单纯距腓前韧带损伤64例,单纯跟腓韧带损伤16例,距腓前韧带合并跟腓韧带损伤7例,距腓后韧带损伤3例;Ⅰ度损伤16例,轻Ⅱ度损伤20例,重Ⅱ度损伤22例,Ⅲ度损伤32例。高频肌骨超声诊断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类型、损伤程度的准确性与金标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频肌骨超声诊断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的准确率高,可确定韧带损伤类型及程度,具有无创、快速、可重复性强、随访检查方便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 高频肌骨超声 距腓韧带 韧带 距腓后韧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