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8篇文章
< 1 2 5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lizarov技术治疗先天性第四跖骨短小症:延长比例亚组分析
1
作者 梁家畅 管华 +4 位作者 冯恩辉 陈谱 黄伟明 何剑波 谢杰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3期7217-7222,共6页
背景:Ilizarov技术治疗先天性第四跖骨短小症十分有效,但仍有并发症,目前对于第四跖骨延长最佳比例仍存在争议。目的:探讨Ilizarov技术治疗先天性第四跖骨短小症的临床疗效及最佳延长比例。方法:收集2021年8月至2023年10月在广东省中医... 背景:Ilizarov技术治疗先天性第四跖骨短小症十分有效,但仍有并发症,目前对于第四跖骨延长最佳比例仍存在争议。目的:探讨Ilizarov技术治疗先天性第四跖骨短小症的临床疗效及最佳延长比例。方法:收集2021年8月至2023年10月在广东省中医院使用Ilizarov技术治疗先天性第四跖骨短小症患者的病历资料,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评分、第四跖骨手术前后长度、术后并发症等情况;并对延长长度比例进行亚组分析,评估术式的最佳适用条件。结果与结论:①共纳入16例患者,患者治疗前第四跖骨长度为(43.51±3.75)mm,短缩长度为(12.53±2.82)mm,治疗期间延长时间为(36.95±4.12)d,带外固定支架时间为(102.30±32.74)d,治疗后延长长度为(13.90±3.47)mm,延长比例为(32.30±9.10)%;②末次随访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t=0.763,P<0.01);③主要术后并发症有骨不连、跖趾关节脱位、跖趾关节僵硬、第四跖骨延长过度,所有患者无感染、趾端感觉异常;④基于延长长度比例亚组分析显示,延长长度比例≤35.36%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7%)明显低于延长长度>35.36%组(100%)(t=14.008,P<0.01);同时延长长度比例≤35.36%组患者术后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评分(90.25±3.01)分高于延长长度比例>35.36%组(82.00±9.97)分(t=2.254,P=0.037);⑤提示Ilizarov技术治疗先天性第四跖骨短小症手术创伤小,可显著改善患者足部畸形,尤其适用于治疗延长长度比例不超过35.36%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IZAROV技术 第四跖骨短小症 跖骨延长 延长比例 并发症 科植入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带与无头加压螺钉治疗第1,2跖骨近端粉碎性骨折Lisfranc损伤
2
作者 黄浩波 梁馨元 +2 位作者 叶国忠 谢庆祥 苏博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803-1809,共7页
背景:Lisfranc韧带是维持足部横弓与纵弓的重要结构,Lisfranc损伤为一种严重的中足损伤。Lisfranc韧带损伤是复杂的,其治疗以及首选的固定方法有争议。目的:比较钢板联合Suturetape与钢板联合无头加压螺钉治疗第1,2跖骨近端粉碎性骨折Li... 背景:Lisfranc韧带是维持足部横弓与纵弓的重要结构,Lisfranc损伤为一种严重的中足损伤。Lisfranc韧带损伤是复杂的,其治疗以及首选的固定方法有争议。目的:比较钢板联合Suturetape与钢板联合无头加压螺钉治疗第1,2跖骨近端粉碎性骨折Lisfranc损伤的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东莞市中医院骨七科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因第1,2跖骨近端粉碎性骨折Lisfranc损伤患者48例,其中25例采用钢板联合Suture tape固定(观察组),23例采用钢板联合无头加压螺钉固定(对照组)。术前参照影像学资料,根据Myerson分类系统进行分型;术后随访根据骨折愈合时间、目测类比评分、美国足踝外科学会标准评估足功能恢复情况,并对两组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结论:①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18.0±5.42)个月;②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观察组较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稍长,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④术后3,6,12个月随访,观察组较对照组目测类比评分明显降低(P<0.05);⑤术后6,12个月,观察组术后各时间点随访足功能AOFAS评分较螺钉组明显改善(P<0.05),且均较术前显著提高(P<0.05);⑥术后观察组出现1例创伤性关节炎,对照组出现1例切口感染、1例螺钉断裂及2例创伤性关节炎,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考虑与样本量偏少有关;⑦提示对于第1,2跖骨近端粉碎性骨折Lisfranc损伤,实施钢板联合Suture tape内固定治疗Lisfranc关节损伤效果可靠,可改善患者足关节功能,且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远期医源性创伤性关节炎风险低的优势,较无头加压钉更有利于足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1 2跖骨近端粉碎性 LISFRANC损伤 钢板 无头加压螺钉 Suturetape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横向嵌合腓骨瓣重建复杂前足毁损并多跖骨缺损
3
作者 牟勇 古欣庆 +3 位作者 黄东 吴伟炽 朱红亮 陈宇璠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24年第2期139-142,共4页
目的介绍一种横向嵌合腓骨瓣重建复杂前足毁损并多跖骨缺损的新方法。方法2019年8月-2023年5月,共收治前足毁损并多跖骨缺损6例,骨骼、肌腱外露,均伴有全跖骨缺损。采用腓骨瓣横向重建足部横弓与足部负重区,根据缺损程度联合股前外侧皮... 目的介绍一种横向嵌合腓骨瓣重建复杂前足毁损并多跖骨缺损的新方法。方法2019年8月-2023年5月,共收治前足毁损并多跖骨缺损6例,骨骼、肌腱外露,均伴有全跖骨缺损。采用腓骨瓣横向重建足部横弓与足部负重区,根据缺损程度联合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足部创面。供区创面均直接缝合关闭。结果6例皮瓣均顺利成活,且均获持续随访,平均时间17个月,足部外形可,穿鞋正常,质地柔软耐磨,供区愈合良好,下肢步行功能均恢复良好,步态无明显异常。结论应用横向嵌合腓骨瓣移植重建复杂前足毁损并多跖骨缺损,可以最大限度恢复前足外形与负重耐磨功能,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足毁损 跖骨缺损 横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爪跗跖骨的剥离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4
作者 高东明 徐闻远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78-285,共8页
目前鸡爪在脱骨加工过程中存在骨肉剥离特性不明确,几何形貌不规整,机械化脱骨难的问题。本文首先建立具有统计学意义的鸡爪及其跗跖骨的数字模型以及参考坐标系。在此坐标系下,以剥离强度为衡量指标,通过各向剥离法对鸡爪的各向剥离强... 目前鸡爪在脱骨加工过程中存在骨肉剥离特性不明确,几何形貌不规整,机械化脱骨难的问题。本文首先建立具有统计学意义的鸡爪及其跗跖骨的数字模型以及参考坐标系。在此坐标系下,以剥离强度为衡量指标,通过各向剥离法对鸡爪的各向剥离强度及相应的剥离残留率进行测定,分析影响剥离强度的因素。结果表明,轴向剥离强度曲线整体趋势呈U型,最大剥离强度为3.23 kN/m。周向剥离强度曲线大多呈锯齿状,最大剥离强度出现的位置在跗跖骨顶部,为5.12 kN/m。在剥离过程中跗跖骨的骨外组织呈层性的特征,肉质内部存在脱层现象。在跗跖骨不同界面处的生物结构及组成对界面结合强度的影响不同,跖骨槽处界面结合强度最低,滑车凹口处骨外组织的呈层性特征并未影响界面的结合强度,且其正交方向上表现为各向同性,韧带脊和杯状凹处的界面结合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各向异性。轴向剥离强度在峰值大小及数量上远小于周向剥离强度,剥离残留率结果也表明,轴向剥离残留率远小于周向的剥离残留率,这表明采用轴向剥离的方式在实际脱骨中是最优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爪 跖骨 剥离强度 剥离残留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跖骨即时延长术治疗先天性跖骨短小症
5
作者 邬博来 王小军 +2 位作者 马智敏 吴乐彬 卢梓皓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12期1208-1212,共5页
目的:探讨跖骨即时延长术治疗先天性跖骨短小症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5年3月至2020年12月,采用跖骨即时延长术治疗跖骨短小症患者7例,男1例,女6例;年龄18~30岁;病程10~20年;5例为单足跖骨短小,其中2例为右足第1、4跖骨短小,行第1、4跖... 目的:探讨跖骨即时延长术治疗先天性跖骨短小症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5年3月至2020年12月,采用跖骨即时延长术治疗跖骨短小症患者7例,男1例,女6例;年龄18~30岁;病程10~20年;5例为单足跖骨短小,其中2例为右足第1、4跖骨短小,行第1、4跖骨即时延长术;2例为双足跖骨短小。分别于术前、术后12个月测量患足负重位X线片的短缩跖骨长度、正常跖骨应有长度、跖骨短缩距离及植骨处骨愈合情况;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医师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与中足功能评分评价临床疗效,并观察其并发症情况。结果:7例获得随访,时间12~24个月。所有跖骨都延长到满意的长度,植骨处完全愈合。跖骨长度、短缩距离分别由术前的3.55~5.90 cm、0.77~1.46 cm,改善至术后12个月的4.31~6.87 cm、0.04~0.57 cm。术后12个月患足X线片示7例跖骨与植骨间均达到了骨性愈合,术后正常跖骨头远端抛物线形状恢复。AOFAS评分由术前40~70分提高至术后12个月的88~95分;优6例,良1例。结论:跖骨即时延长术治疗先天性跖骨短小症,植骨愈合过程中,移植骨生长良好,减少了骨不连的发生,使短小的跖骨恢复到满意的长度,足趾功能恢复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跖骨延长术 跖骨短小症 畸形矫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拇外翻畸形截骨矫形后第一跖骨三维层面畸形指标的量化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赵晓亮 孙梅兰 +4 位作者 闫天元 张世喆 牛国昌 关玉龙 李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3期5302-5307,共6页
背景:关于拇外翻畸形二维层面的第一跖骨骨性结构位移改变参数对临床诊疗有重要意义,而三维层面畸形指标量化分析可能对术后疗效有一定影响。目的:探讨拇外翻畸形截骨矫形术后第一跖骨三维层面畸形指标量化改变,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 背景:关于拇外翻畸形二维层面的第一跖骨骨性结构位移改变参数对临床诊疗有重要意义,而三维层面畸形指标量化分析可能对术后疗效有一定影响。目的:探讨拇外翻畸形截骨矫形术后第一跖骨三维层面畸形指标量化改变,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20年10月至2023年4月衡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拇外翻畸形患者100例(足),均行截骨矫形术。于术后6个月采用美国足踝矫形学会拇趾关节评分评估患者足部功能;术前、术后6个月拍摄负重位足部正侧位X射线片及模拟负重位CT片,量化分析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疗效患者手术前后第一跖骨三维层面畸形指标,包括第1-2跖骨间角、拇外翻角、远端关节面固角、胫侧籽骨位置及第一跖骨旋转α角,分析第一跖骨三维层面畸形指标手术前后差值对疗效的评估价值。结果与结论:①术后6个月美国足踝矫形学会评分为75-98分,平均(88.25±4.14)分,其中优56例,良28例,可14例,差2例,优良率为84%(84/100);②相较于术前,不同年龄、不同性别拇外翻畸形患者术后6个月第1-2跖骨间角、拇外翻角、远端关节面固角、胫侧籽骨位置及第一跖骨旋转α角均明显改善(P<0.05);疗效良好患者术后6个月第1-2跖骨间角、拇外翻角、远端关节面固角、胫侧籽骨位置及第一跖骨旋转α角均低于疗效不良患者,且手术前后差值大于疗效不良患者(P<0.05);③第一跖骨三维层面畸形指标手术前后差值评估曲线下面积值均在0.7以上,且各指标联合评估曲线下面积值最大,为0.902,明显大于第一跖骨旋转α角及远端关节面固角(P<0.05);④提示拇外翻畸形患者第一跖骨三维层面畸形指标的内在关系与术后疗效有关,对提升术前评估的准确全面性、改进治疗方案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矫形术 拇外翻畸形 美国足踝矫形学会评分 第1-2跖骨间角 拇外翻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缝线Nice结联合克氏针杠杆加压治疗第5跖骨基底撕脱性骨折
7
作者 汪强 吴祥喜 +1 位作者 陶忠生 孙川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24年第4期547-549,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缝线Nice结联合克氏针杠杆加压治疗第5跖骨基底撕脱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8年8月-2023年2月收治的10例第5跖骨基底撕脱性骨折患者,均应用缝线Nice结线捆扎骨折块,再利用克氏针两端加压复位骨折;术后5~6周拔除克氏针,... 目的探讨应用缝线Nice结联合克氏针杠杆加压治疗第5跖骨基底撕脱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8年8月-2023年2月收治的10例第5跖骨基底撕脱性骨折患者,均应用缝线Nice结线捆扎骨折块,再利用克氏针两端加压复位骨折;术后5~6周拔除克氏针,开始行走训练。结果术后10例均随访2.5~8个月,1例出现克氏针针道感染,经换药控制,全部病例骨折愈合顺利,伤足的功能活动恢复至伤前水平。结论应用缝线Nice结线捆扎联合克氏针杠杆加压治疗第5跖骨撕脱性骨折,操作简单,固定可靠,无内固定物残留,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跖骨 Nice结 克氏针 加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吸收锚钉治疗第五跖骨基底部撕脱性骨折的临床分析
8
作者 林成 高尚君 +1 位作者 李建华 林世水 《创伤与急诊电子杂志》 2024年第1期53-59,共7页
目的观察并探讨可吸收锚钉治疗第五跖骨基底部撕脱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3年3月福建省立医院收治的采用可吸收锚钉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16例第五跖骨基底部撕脱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9例,女性7例;年... 目的观察并探讨可吸收锚钉治疗第五跖骨基底部撕脱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3年3月福建省立医院收治的采用可吸收锚钉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16例第五跖骨基底部撕脱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9例,女性7例;年龄22~61岁,平均年龄41.8岁。观察16例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每4~6周定期X线复查,观察骨折愈合情况,术后6个月采用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中足功能评分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评估功能恢复及疼痛情况。结果本研究16例患者手术时间为30~60min,平均(41.6±7.4)min;术中出血量10~30ml,平均(20.6±6.6)ml;术后住院时间1~3d,平均(1.7±0.6)d。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0.3个月。所有患者在6~12周[平均(8.4±2.0)周]达到骨折临床愈合,无切口愈合不良,无骨折移位、锚钉松动等并发症。术后6个月中足功能AOFAS评分为85~100分,平均(92.5±4.3)分;术后6个月VAS疼痛评分为0~3分,平均(1.2±0.9)分。结论可吸收锚钉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第五跖骨基底部撕脱性骨折具有软组织剥离少、手术时间短、骨折愈合快、功能恢复好、无须二次手术等优点,是治疗第五跖骨基底部撕脱性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五跖骨 撕脱性 可吸收锚钉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属共同参与模式对多发性跖骨骨折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9
作者 吴怡 朱晓青 《医药高职教育与现代护理》 2024年第5期424-429,共6页
目的评估基于家属共同参与模式对多发性跖骨骨折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多发性跖骨骨折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干预,而观察组患者接受基... 目的评估基于家属共同参与模式对多发性跖骨骨折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多发性跖骨骨折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干预,而观察组患者接受基于家庭共同参与模式的康复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康复情况、足部功能恢复效果、干预前后疼痛程度、自我护理能力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愈合、行走和住院时间分别为(44.01±4.27)、(63.39±5.28)、(29.96±4.03)d,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足部功能恢复率极佳,足部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0%(45/50),高于对照组的74%(37/50)(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比对照组少,其中无痛28%(14/50)、轻微疼痛42%(21/50)、中度疼痛28%(14/50),重度疼痛2%(1/50),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干预后自我护理能力总分为(138.01±9.95)分,高于对照组的(112.83±10.03)分(P<0.05)。结论基于家属共同参与模式的干预应用于多发性跖骨骨折患者可提高自我护理能力,减轻疼痛程度,促进早日康复。同时将家属纳入患者康复计划可能为一个有效方法,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属共同参与式康复干预 多发性跖骨 足部功能 疼痛程度 自我护理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跖骨部分缺失残疾等级评定1例
10
作者 季萌萌 张昇 徐红平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5-307,共3页
1案例1.1简要案情和病史摘要徐某,男,65岁,某年4月23日因交通事故受伤入院治疗。专科检查:右足背大片皮肤缺损,创缘不齐,创口内可见大量碎骨块及肌腱断端,右侧第5足趾血供差,诸趾麻木感,活动困难。当天即行“右侧跖骨骨折切开复位钢针... 1案例1.1简要案情和病史摘要徐某,男,65岁,某年4月23日因交通事故受伤入院治疗。专科检查:右足背大片皮肤缺损,创缘不齐,创口内可见大量碎骨块及肌腱断端,右侧第5足趾血供差,诸趾麻木感,活动困难。当天即行“右侧跖骨骨折切开复位钢针内固定术、右侧趾骨骨折切开复位钢针内固定术、右侧(足拇)长伸肌腱缝合术”,4月29日行“趾截断术(右侧)、皮肤伤口切除性清创术(右侧)”,5月6日行“右侧游离皮瓣移植术”,5月20日行“右侧感染创口切除性清创术”;6月7日出院。同年12月8日再次住院行“右足跖骨内固定取出术”,12月13日出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学 创伤和损伤 跖骨缺失 残留 残疾等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究速滑冰刀材料对跖骨和跖趾关节的生物力学影响
11
作者 王海春 吴宇森 朱晓兰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321-321,共1页
目的在速滑运动中,跖骨和跖趾关节是足部力学传递的关键部位。本研究建立足-速滑鞋三维有限元模型,仿真计算速度滑冰直道蹬冰过程中冰刀材料对跖骨和跖趾关节的力学影响,为提高运动员运动表现和预防足部损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使用计算... 目的在速滑运动中,跖骨和跖趾关节是足部力学传递的关键部位。本研究建立足-速滑鞋三维有限元模型,仿真计算速度滑冰直道蹬冰过程中冰刀材料对跖骨和跖趾关节的力学影响,为提高运动员运动表现和预防足部损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使用计算机断层扫描仪和三维激光扫描仪数据重建足-速滑鞋有限元模型。使用足底压力鞋垫和足底压力平板获得足底和刀底压强峰值、压强分布以及接触面积验证模型有效性。使用高速摄像机拍摄运动员比赛直道蹬冰动作,获取平均蹬冰角度为56°。模型约束和加载条件为约束胫腓骨远端骨骼及软组织,约束冰面前后左右方向位移,地面反作用力和跟腱力分别为640、480 N,冰刀与冰面摩擦系数为0.003。仿真计算冰刀弹性模量为200、210、220、230和240 GPa的蹬冰动作。结果随着冰刀弹性模量增加,跖骨和跖趾关节的应力峰值均呈现上升趋势。在5个跖骨中,第5跖骨应力峰值最高,第3跖骨应力峰值最低。在5个跖趾关节中,第4跖趾关节应力峰值最高,第5跖趾关节应力峰值最低。除第5跖趾关节外,其他跖趾关节均在冰刀弹性模量为240 GPa时达到最大值。结论冰刀材料变化对跖骨和跖趾关节产生了一定的力学影响,未来可进一步探索应力分布对损伤的影响,以优化冰刀材料提高成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趾关节 运动员比赛 速滑运动 跖骨 足底压力 速度滑冰 生物力学 三维激光扫描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右足枪弹贯通伤合并第二跖骨粉碎性骨折救治经验
12
作者 陈英会 谭立国 +3 位作者 张林祺 王春辉 杨再永 刘宁 《创伤外科杂志》 2024年第3期172-174,共3页
2016年11月,我国第四批赴马里维和医疗队二级医院救治1名右足枪弹贯通伤合并第二跖骨粉碎性骨折伤员,该伤员为典型的枪弹伤,入、出口小,内部损伤重,骨折威胁足功能。此次救治,二级医院给予了有效的火器伤清创、有力的组织损伤修复、恰... 2016年11月,我国第四批赴马里维和医疗队二级医院救治1名右足枪弹贯通伤合并第二跖骨粉碎性骨折伤员,该伤员为典型的枪弹伤,入、出口小,内部损伤重,骨折威胁足功能。此次救治,二级医院给予了有效的火器伤清创、有力的组织损伤修复、恰当的跖骨内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跖骨粉碎性 枪弹伤 贯通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折的治疗
13
作者 近思 《临床骨科杂志》 2024年第6期906-906,共1页
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折是常见的足部骨折。第五跖骨基底部有坚厚的筋膜包裹,另有第三腓骨肌、腓骨短肌肌腱环绕足部并附着在第五跖骨基底部粗隆部,附着的第三腓骨肌、腓骨短肌肌腱都比较薄弱,一般不会发生严重的肌肉牵拉导致撕脱性骨折,即... 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折是常见的足部骨折。第五跖骨基底部有坚厚的筋膜包裹,另有第三腓骨肌、腓骨短肌肌腱环绕足部并附着在第五跖骨基底部粗隆部,附着的第三腓骨肌、腓骨短肌肌腱都比较薄弱,一般不会发生严重的肌肉牵拉导致撕脱性骨折,即使发生骨折,因环绕有薄弱的肌腱也不易发生严重移位。教科书及骨科专业参考书对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折的治疗原则是石膏托固定3~4周后下地功能锻炼。但可能与床位使用率有关,近些年临床上对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折多采取住院手术治疗,有的医院甚至已将手术作为常规的方法。因此,有必要对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折的治疗提出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院手术治疗 床位使用率 第三腓 撕脱性 科专业 基底部 短肌 第五跖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压空心螺钉与可吸收螺钉修复第5跖骨基底部骨折:足踝功能及骨折移位比较 被引量:12
14
作者 王希 邓宇 +3 位作者 余黎 苏日罕 赵星 祝少博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3期2114-2118,共5页
背景:目前多采用加压空心螺钉或可吸收螺钉置入修复第5跖骨基底部骨折,而国内对此类报道不多。目的:对比分析加压空心螺钉与可吸收螺钉置入内固定修复第5跖骨基底部骨折后患者足踝功能及骨折移位情况。方法:纳入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武... 背景:目前多采用加压空心螺钉或可吸收螺钉置入修复第5跖骨基底部骨折,而国内对此类报道不多。目的:对比分析加压空心螺钉与可吸收螺钉置入内固定修复第5跖骨基底部骨折后患者足踝功能及骨折移位情况。方法:纳入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收治的32例第5跖骨基底部骨折患者,根据内固定修复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加压空心螺钉组18例,可吸收螺钉组14例。根据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内固定后感染、足踝活动度及骨折移位情况评估修复效果。结果与结论:32例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两组均获得骨性愈合,但与可吸收螺钉组比较,加压空心螺钉组骨折愈合时间短(P<0.05),内固定后出现断钉及骨折移位少(P<0.05),足踝活动度良好(P<0.05),具有一定优势。可吸收螺钉应提高其材料的强度,改善其螺钉螺纹,提高抗拔出特性,使患者早期行足踝活动,从而降低可吸收螺钉在临床使用的风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跖骨 内固定器 植入物 植入物 第5跖骨基底部 加压空心螺钉 可吸收螺钉 内固定 足踝功能 折移位 折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顺行克氏针髓内固定治疗跖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
15
作者 胡伟 郭明磊 张成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24年第4期487-488,502,共3页
目的探讨顺行克氏针髓内固定治疗跖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2022年6月收治的23例跖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顺行克氏针髓内固定的手术方式,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23例全部成... 目的探讨顺行克氏针髓内固定治疗跖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2022年6月收治的23例跖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顺行克氏针髓内固定的手术方式,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23例全部成功实施手术,单根跖骨手术时间(6.91±2.09)min,住院时间(4.91±1.08)d,切口一期愈合,无切口感染、骨折再次移位、克氏针松动等并发症发生。至少随访6个月,患者全部实现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6~12周,平均(8.39±2.06)周,末次随访时AOFAS前足评分83~100分,平均(92.26±5.99)分,其中优16例,良7例,优良率100%。结论顺行克氏针髓内固定治疗跖骨颈骨折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具有微创、机体损伤小、花费低、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无需二次住院手术、易于被患者所接受的优点,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跖骨 微创 克氏针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ce结固定手术治疗第5跖骨Ⅰ区骨折的疗效
16
作者 韦克 何丹 施冬冬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24年第4期442-445,共4页
目的探讨Nice结固定手术治疗第5跖骨Ⅰ区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3月-2021年6月收治的32例第5跖骨Ⅰ区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采用Nice结固定骨折手术治疗,分别记录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美国足... 目的探讨Nice结固定手术治疗第5跖骨Ⅰ区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3月-2021年6月收治的32例第5跖骨Ⅰ区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采用Nice结固定骨折手术治疗,分别记录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美国足踝协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ile society,AOFAS)功能评分进行分析评估。结果32例患者均获得6~14个月随访,31例术口一期愈合,拆线时间为(17.44±1.81)d,1例术后第10天拆线后出现切口开裂渗液,经继续换药2周后愈合。切口平均长度为(36.22±3.90)mm,手术时间为(31.41±5.89)min,术中透视次数为(2.47±0.72)次。骨折复位满意度:优26例,良6例,优良率为100%,恢复完全负重时间为(11.97±1.99)周。术后VAS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F=261.261,P<0.001);末次随访AOFAS评分为(92.09±2.56)分,功能恢复良好。结论Nice结固定方式治疗第5跖骨Ⅰ区骨折简单有效,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5跖骨 切开复位 Nice结 手术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吸收棒内固定治疗多发跖骨骨折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长江 王明君 +3 位作者 朱明生 董胜利 杨林 刘帅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5年第3期210-211,共2页
关键词 内固定治疗 跖骨 多发 可吸收棒 2004年3月 1999年 方法比较 效果满意 切开复位 基底部 跖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性护理对连续性跖骨骨折患者骨折愈合的影响分析
18
作者 魏玲玲 胡志娟 段慧晶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6期0095-0098,共4页
观察持续护理对跖骨连续骨折病人骨折愈合的作用。方法 从2020年四月到2022年四月之间,选取本院住院的连续跖骨骨折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两组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持续护理,并进行疗效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 观察持续护理对跖骨连续骨折病人骨折愈合的作用。方法 从2020年四月到2022年四月之间,选取本院住院的连续跖骨骨折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两组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持续护理,并进行疗效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术后足功能恢复的优良率达93.75%,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在住院日、双足着地负重步行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另外,观察组病人的整体满意度达96.88%,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连续性护理用于连续跖骨骨折病人,可有效地加速足的愈合及功能的恢复,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性护理 连续性跖骨 折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踇外翻矫形术后第一跖骨旋转畸形对疗效的影响分析
19
作者 马智敏 卢立炳 邬博来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1期138-143,共6页
观察踇外翻矫形术后第一跖骨旋转畸形矫正与否对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30例(34足)接受踇外翻矫形术患者,根据手术后第一跖骨旋转是否矫正分为畸形矫正组与未矫正组,对患者术前、术后及术后1年拍摄足负重位正侧位、籽骨轴位片及足部CT,... 观察踇外翻矫形术后第一跖骨旋转畸形矫正与否对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30例(34足)接受踇外翻矫形术患者,根据手术后第一跖骨旋转是否矫正分为畸形矫正组与未矫正组,对患者术前、术后及术后1年拍摄足负重位正侧位、籽骨轴位片及足部CT,并测量足踇外翻角(hallux valgus angle,HVA),第一、二跖骨间角(intermetatarsal angle,IMA),籽骨轴位片籽骨位置B(sesamoid bone axial radiography position B,SAP-B)、籽骨旋转角(sesamoid rotation angle,SRA)、第一跖骨远端关节面固有角(distal metatarsal articular angle,DMAA)、第一跖骨旋转角(α角)。记录术前术后患者AOFAS评分及VAS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术后一年α角与SRA角呈强相关关系(P<0.000,r=0.711);术后一年α角与DMAA角呈中等相关关系(P<0.001,r=0.509),与HVA角呈中等相关关系(P<0.000,r=0.623);术后一年α角和IMA角、SAP-B无显著相关性(P>0.05)。畸形矫正组与未矫正组术后HVA、术后IMA、术后1年IMA、术后SAP-B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HVA、术后DMAA、术后1年DMAA、术后1年SAP-B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畸形矫正组较未矫正组AOFAS评分较高、VAS评分较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第一旋转畸形得到矫正的患者术后前足功能更好、疼痛程度更低,且术后HVA角、DMAA角更小,畸形复发率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踇外翻 第一跖骨旋转畸形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锁定加压钩钢板内固定术对第五跖骨基底区骨折患者的影响
20
作者 薛凤祥 《中国伤残医学》 2024年第19期25-28,共4页
目的:分析锁定加压钩钢板(LCHP)内固定术对第五跖骨基底区骨折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沂水县马站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第五跖骨基底区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空心螺钉内... 目的:分析锁定加压钩钢板(LCHP)内固定术对第五跖骨基底区骨折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沂水县马站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第五跖骨基底区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空心螺钉内固定术,研究组采用LCHP内固定术。比较两组的手术相关指标、疼痛程度、足部功能、生活质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研究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低于对照组,美国足踝外科学协会踝-后足功能评分及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简易量表内生理、心理、社会、环境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33%,低于对照组的1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CHP内固定术可减轻第五跖骨基底区骨折患者的术后疼痛程度,有利于骨折快速愈合,提升足部功能,改善生活质量,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五跖骨基底区 锁定加压钩钢板内固定术 生活质量 并发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