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腓动脉穿支筋膜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肿瘤切除后创面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4
1
作者 王振 刘继军 郑磊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8年第20期3682-3683,共2页
目的探讨以腓动脉穿支筋膜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肿瘤切除后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7月至2016年10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足踝部肿瘤切除后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共17例,肿瘤类型包括黑色素瘤11例、皮肤鳞癌5... 目的探讨以腓动脉穿支筋膜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肿瘤切除后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7月至2016年10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足踝部肿瘤切除后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共17例,肿瘤类型包括黑色素瘤11例、皮肤鳞癌5例、腱鞘巨细胞瘤1例,创面位于小腿下1/3段2例、踝关节周围4例、足跟部9例、足背部2例。均以腓动脉穿支筋膜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创面,术后随访,观察皮瓣存活情况。结果术后皮瓣完全成活16例,创面均I期愈合。术后皮瓣远端表浅坏死1例,经换药后愈合。术后随访时间16~33个月,平均24个月,皮瓣外观较满意,质地优良,随访期间肿瘤无复发。11例黑色素瘤患者中3例出现腹股沟淋巴结转移,其中1例死于肺转移,余16例患者足踝部功能恢复良好,下肢负重、行走正常。结论采用腓动脉穿支筋膜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下1/3处、踝关节周围、足跟、足背处肿瘤切除后创面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踝部肿瘤 腓动脉穿支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创面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腿远端蒂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恶性肿瘤术后遗留创面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王慧英 畅阳 +1 位作者 丁路 付潇潇 《癌症进展》 2019年第6期701-703,共3页
目的观察小腿远端蒂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恶性肿瘤术后遗留创面的效果。方法对80例足踝部恶性肿瘤术后遗留不愈合溃疡创面患者给予小腿远端蒂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术后随访观察随访期间皮瓣成活、质地、外观、术后并发症发... 目的观察小腿远端蒂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恶性肿瘤术后遗留创面的效果。方法对80例足踝部恶性肿瘤术后遗留不愈合溃疡创面患者给予小腿远端蒂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术后随访观察随访期间皮瓣成活、质地、外观、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80例患者术后皮瓣全部成活,成活率为100%,皮瓣平均面积(73.02±3.16)cm^2,蒂部宽度3~5 cm,随访22~58个月,皮瓣质地柔软,弹性较好,供区愈合良好,足趾、踝活动良好,无骨坏死和慢性骨髓炎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小腿远端蒂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恶性肿瘤术后遗留创面有利于足踝部功能恢复,减少感染、肉芽瘢痕等并发症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腿远端 蒂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 恶性肿瘤 创面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足踝部软组织肿瘤及骨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3
作者 吴婺松 《中外医疗》 2021年第30期41-44,共4页
目的探究足踝部软组织肿瘤及骨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以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2018年1月该院收治的58例足踝部软组织肿瘤及骨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病理特征,并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①58例... 目的探究足踝部软组织肿瘤及骨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以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2018年1月该院收治的58例足踝部软组织肿瘤及骨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病理特征,并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①58例患者中包括11例骨肿瘤(良性7例,恶性4例)和47例软组织肿瘤(21例良性,26例恶性)。其中最常见的良性软组织肿瘤是血管瘤9例,最常见的恶性软组织肿瘤是滑膜肉瘤9例和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9例。②58例患者中有25例恶性肿瘤患者接受随访,包括4例恶性骨肿瘤和21例恶性软组织肿瘤,其中位生存时间36.1个月,且恶性骨肿瘤患者1、3年生存率依次为75.00%、50.00%;恶性软组织肿瘤患者1、3年生存率依次为85.71%、71.43%。经单因素分析发现,恶性肿瘤大小是影响足踝部恶性肿瘤患者3年生存率的主要因素,其中,肿瘤>5.0 cm是影响其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足踝部良性软组织肿瘤以血管瘤较为多见,恶性软组织瘤多见于滑膜肉瘤,而且肿瘤大小是影响足踝部恶性肿瘤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尤其是肿瘤病灶>5.0 cm预后更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肿瘤 肿瘤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皮瓣在足踝部恶性肿瘤切除后创面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复州 王晓宇 +3 位作者 闫双宝 张树明 毕文志 王克利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2-96,共5页
目的探讨下肢皮瓣在足踝部恶性肿瘤扩大切除后创面修复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门诊复诊、电话及微信回访的形式,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7月,切取各类下肢皮瓣用于足踝部软组织恶性肿瘤扩大切除后创面的修复共21例,其中股前外侧皮瓣(ALT... 目的探讨下肢皮瓣在足踝部恶性肿瘤扩大切除后创面修复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门诊复诊、电话及微信回访的形式,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7月,切取各类下肢皮瓣用于足踝部软组织恶性肿瘤扩大切除后创面的修复共21例,其中股前外侧皮瓣(ALTF)10例,面积9.0 cm×8.0 cm~12.0 cm×10.0 cm;近端腓动脉穿支皮瓣(PPAPF)6例,面积9.0 cm×6.0 cm~10.0 cm×8.0 cm;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SNF)3例,面积15.0 cm×9.0 cm~17.0 cm×9.0 cm;足底内侧局部转移皮瓣(MPF)2例,面积6.0 cm×7.5 cm~10.0 cm×8.0 cm。术后定期随访。结果21例皮瓣均成活,外观良好,张力适中,TPD为10~15 mm。随访6~36个月,所有病例均未复发,4例有肺部小结节(4例均为术前出现,2例采用新辅助化疗后结节消失,2例长期观察)。结论下肢皮瓣游离或局部转位移植可满足踝部恶性肿瘤扩大切除后创面修复的需求,供区选择可根据肿瘤部位、缺损大小、功能需求及是否术后局部放疗等因素综合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足踝部肿瘤 保肢治疗 修复 显微外科技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