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足踝手术后连续腓肠肌平面阻滞的镇痛效果
1
作者 魏洁 吴浩 +3 位作者 李妍妍 王宏宇 史宏伟 韩流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73-378,共6页
目的 探索连续腓肠肌平面阻滞镇痛用于足踝部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方法选择全麻下行足踝部择期手术患者42例,男19例,女23例,年龄18~64岁,BMI 18~28 kg/m^(2),ASAⅠ—Ⅲ级。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连续腓肠肌平面阻滞镇痛组(CN组)和患者... 目的 探索连续腓肠肌平面阻滞镇痛用于足踝部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方法选择全麻下行足踝部择期手术患者42例,男19例,女23例,年龄18~64岁,BMI 18~28 kg/m^(2),ASAⅠ—Ⅲ级。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连续腓肠肌平面阻滞镇痛组(CN组)和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组(Ⅰ组),每组21例。CN组术毕行连续腓肠肌平面阻滞镇痛,配方为0.125%罗哌卡因300 ml,背景剂量为3 ml/h,单次给药剂量为8 ml,锁定时间为25 min。Ⅰ组术毕使用羟考酮PCIA,配方为羟考酮30 mg、托烷司琼6 mg加生理盐水至150 ml,输注速度0.5 ml/h,单次追加剂量5 ml。观察两组术后0~16、16~24、24~48、0~48 h时段静息和活动时NRS评分曲线下面积(AUC),1、8、16、24、32、48 h静息和活动时NRS评分,CN组术后胫神经和腓总神经运动功能恢复时间、羟考酮滴定量、术后48 h内补救镇痛药物的吗啡当量累计使用量、补救镇痛次数、补救镇痛率、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和患者满意度评分。结果 与Ⅰ组比较,CN组0~16、16~24、24~48、0~48 h静息和活动时NRS评分AUC明显降低(P<0.01),术后1、8、16、24、32、48 h NRS评分明显降低(P<0.01),CN组16 h有10例(50%)患者腓总神经运动功能恢复,24 h有17例(85%)患者腓总神经运动功能恢复,32~48 h所有患者腓总神经运动功能恢复,48 h内所有患者胫神经运动功能正常。与Ⅰ组比较,CN组吗啡当量累计使用量和补救镇痛次数明显减少(P<0.01),补救镇痛率明显降低(P<0.01),患者满意度评分明显升高(P<0.01)。两组羟考酮滴定量、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超声引导下连续腓肠肌平面阻滞可以实现胫神经运动和感觉阻滞分离,可在足踝手术后提供良好且持续的镇痛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腓肠肌平面阻滞 腘窝坐骨神经阻滞 术后镇痛 足踝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足踝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管理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吕毅 唐加华 李颖川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8期139-142,共4页
术后疼痛一直是影响足踝外科患者术后康复训练的重要因素.近年来随着超声引导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及多模式镇痛的开展,足踝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管理的质量有了显著的改善,就此作一综述.
关键词 足踝手术 术后疼痛 疼痛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足踝手术支架在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手术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郭榕晨 武勇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20年第2期159-163,共5页
背景:骨科手术机器人Ti-Robot(由北京积水潭医院与北京天智航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合作研发)已在国内骨科手术治疗中得到越来越普遍的应用,作为划时代的创新技术,医护人员在使用Ti-Robot的过程中需要逐步掌握。经过一段时间的使... 背景:骨科手术机器人Ti-Robot(由北京积水潭医院与北京天智航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合作研发)已在国内骨科手术治疗中得到越来越普遍的应用,作为划时代的创新技术,医护人员在使用Ti-Robot的过程中需要逐步掌握。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和观察,并结合足踝外科的术中护理需要,自主研制开发了一种足踝手术支架在术中辅助手术。目的:分析足踝手术支架在术中辅助Ti-Robot进行手术的应用效果,与常规手术方式进行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对比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完成的Ti-Robot足踝手术30例,其中常规手术方式的15例为对照组,使用足踝手术支架辅助手术的15例为研究组。术中分别记录患者体位固定、患者示踪器固定、机器人执行和定位所用时间,以及术中采集影像资料时C型臂X线机透视调整的次数。结果:术中两组患者的体位固定、患者示踪器固定及机器人执行引导和定位所用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C型臂X线机透视调整的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足踝手术支架使肢体固定更稳定牢靠,手术入路方式的选择更为自由,安全性更高。结论:足踝手术支架作为Ti-Robot在足踝外科手术的必要辅助配件,其应用显著提高手术效率,并减少患者创伤,提升术中护理的医患满意度,但仍存在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 术中护理 骨科手术机器人 足踝手术支架 医患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腘窝坐骨神经鞘膜下阻滞在足踝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3
4
作者 刘诗稳 周志东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20年第10期23-26,F0003,共5页
目的探讨足踝部手术中应用超声引导腘窝坐骨神经鞘膜下阻滞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择期行足踝部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行超声引导腘窝坐骨神经鞘膜下阻滞,对照组行超声引导腘窝坐骨神经鞘... 目的探讨足踝部手术中应用超声引导腘窝坐骨神经鞘膜下阻滞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择期行足踝部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行超声引导腘窝坐骨神经鞘膜下阻滞,对照组行超声引导腘窝坐骨神经鞘膜外阻滞。比较2组操作时间、神经内注射发生率、注射成功率、麻醉成功率、足踝区域感觉与运动阻滞起效和恢复时间、术中添加芬太尼发生率及术后1周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操作时间、神经内注射发生率、胫神经与腓总神经感觉起效时间、术中添加芬太尼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或P<0.01),注射成功率、麻醉成功率、胫神经与腓总神经感觉恢复时间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或P<0.01);2组胫神经与腓总神经运动阻滞起效、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超声引导腘窝坐骨神经鞘膜下阻滞相比鞘膜外阻滞,操作时间更短,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更快,能够很好地满足外踝手术所需的镇痛,且较少有术后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腘窝 坐骨神经鞘膜 神经阻滞 足踝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足踝手术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陈慧娟 孙丽冰 孔祥燕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20年第11期964-968,共5页
骨科患者血栓预防相关指南多集中在髋、膝等部位的骨科大手术中,而对发生率较低的足踝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预防建议往往不一致且证据较薄弱,没有充分证据显示应进行如何预防或不需要预防。本文对足踝手术患者围手术期VTE的发生率、... 骨科患者血栓预防相关指南多集中在髋、膝等部位的骨科大手术中,而对发生率较低的足踝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预防建议往往不一致且证据较薄弱,没有充分证据显示应进行如何预防或不需要预防。本文对足踝手术患者围手术期VTE的发生率、危险因素、风险筛查与预防措施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踝手术 静脉血栓栓塞症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麻醉与局部麻醉在足踝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6
作者 李达 卢建新 李慧 《中国当代医药》 2019年第9期108-111,共4页
目的比较局部麻醉与复合麻醉在足踝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230例足踝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复合组与局麻组,每组各115例。复合组给予复合麻醉,局麻组给予局部麻醉,比较两组... 目的比较局部麻醉与复合麻醉在足踝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230例足踝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复合组与局麻组,每组各115例。复合组给予复合麻醉,局麻组给予局部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复合组的麻醉优良率高于局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合组患者麻醉后5、15、30 min的心率、收缩压低于局麻组,而舒张压高于局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合组患者尿潴留、穿刺部位疼痛、术后睡眠欠佳、心动过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局麻组,而恶心呕吐的发生率高于局麻组,术后疼痛评分低于局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合组的感觉神经阻滞维持时间、运动神经功阻滞维持时间长于局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麻醉前心率、收缩压和舒张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实施足踝手术的过程中进行复合麻醉,可以提高患者的术后镇痛效果,有效地延长了术后镇痛的时间,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患者术中心率、收缩压以及舒张压的稳定性,具有比局部麻醉更为理想的麻醉效果,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麻醉 复合麻醉 足踝手术 运动神经阻滞维持时间 感觉神经阻滞维持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腓肠肌平面阻滞在足踝部手术术后镇痛中的应用研究
7
作者 刘培培 姜文辉 《浙江创伤外科》 2025年第1期163-166,共4页
目的 分析超声引导下腓肠肌平面阻滞(GPB)对足踝部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疼痛介质、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于本院接受足踝部手术的74例患者临床资料,按术前是否接受超声引导下GPB分组,对照组(37例无超声引导下... 目的 分析超声引导下腓肠肌平面阻滞(GPB)对足踝部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疼痛介质、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于本院接受足踝部手术的74例患者临床资料,按术前是否接受超声引导下GPB分组,对照组(37例无超声引导下GPB)、研究组(37例超声引导下GPB,于腓肠肌表面注入30 mL 0.375%罗哌卡因)。两组麻醉诱导、麻醉维持方案一致,术后均接受舒芬太尼静脉镇痛。对比两组麻醉相关指标、术后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血清疼痛介质水平、不良反应。结果 研究组术后48 h有效按压次数、术后48 h总按压次数、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比对照组低(P<0.05);研究组术后6、12、24、48 h静息状态、运动状态下N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2 h、48 h血清P物质(SP)、前列腺素E2(PGE2)水平均高于术前(P<0.05),但研究组术后12 h、48 h血清SP、PGE2水平均比对照组低(P<0.05);两组术中瑞芬太尼用量、术后舒芬太尼用量、术后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GPB可提升足踝部手术患者镇痛效果,抑制血清疼痛介质表达,缩短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且未明显增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腓肠肌平面阻滞 手术 镇痛效果 疼痛介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微创技术在足踝内翻矫形手术中的效果评估
8
作者 石守印 周敏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7期1478-1481,共4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综合微创技术在足踝矫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和安全性。方法: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本研究收治足踝内翻畸形疾病患者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10~71岁,平均45.8岁。左侧8例,右侧12例。患者均行内侧撑开踝上截骨术联合腓...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综合微创技术在足踝矫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和安全性。方法: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本研究收治足踝内翻畸形疾病患者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10~71岁,平均45.8岁。左侧8例,右侧12例。患者均行内侧撑开踝上截骨术联合腓骨截骨,且采用接骨板固定截骨。结果:术后患者的恢复情况良好,大多数患者在I或II期实现伤口愈合,未发现严重并发症。平均随访期为14个月,患者的足踝功能有显著改善,疗效评估结果表明手术效果良好。结论:综合微创技术在足踝矫形手术中显示出良好的应用效果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矫形手术 微创技术 疗效评估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足踝部手术患者膝部神经阻滞技术应用与麻醉效果分析
9
作者 赵凤雪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4期0097-0100,共4页
研究主要探讨足踝部手术患者应用细部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全是足踝部手术患者,来自2022年1月-2023年6月医院内确诊患者中挑选,共80例,全部患者均借助电脑数字编号方法进行分组,对电脑数字编号是1-40的足踝部手术患者... 研究主要探讨足踝部手术患者应用细部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全是足踝部手术患者,来自2022年1月-2023年6月医院内确诊患者中挑选,共80例,全部患者均借助电脑数字编号方法进行分组,对电脑数字编号是1-40的足踝部手术患者设为试验1组,腰硬联合麻醉是该组患者采取的麻醉方法,对电脑数字编号是41-80的足踝部手术患者设为试验2组,该组患者手术主要采用膝部神经阻滞麻醉,观察麻醉效果和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从麻醉效果方面来看,试验2组感觉神经阻滞、运动神经阻滞效果均高于试验1组,且疼痛评分均表现较低;从手术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方面来看,试验2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心率等指标变化幅度均比试验1组小;从术后恢复方面来看,试验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且生活质量高于试验1组,所有指标比较均P<0.05。结论 针对足踝部手术患者麻醉方案选择来说,采取膝部神经阻滞麻醉进行可以稳定患者手术血流参数,麻醉效果较高,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 膝部神经 神经阻滞麻醉 镇静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腓肠肌平面阻滞对足踝部手术患者术后镇痛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妍妍 魏洁 +2 位作者 王宏宇 杨蓊勃 韩流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157-1162,共6页
目的评价单次腓肠肌平面阻滞(GPB)用于择期全身麻醉下足踝部手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有效性。方法选择全身麻醉下足踝部手术患者60例,男34例,女26例,年龄18~64岁,BMI 18~28 kg/m^(2),ASAⅠ—Ⅲ级。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GPB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 目的评价单次腓肠肌平面阻滞(GPB)用于择期全身麻醉下足踝部手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有效性。方法选择全身麻醉下足踝部手术患者60例,男34例,女26例,年龄18~64岁,BMI 18~28 kg/m^(2),ASAⅠ—Ⅲ级。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GPB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GPB组术前进行GPB,于腓肠肌表面共注入0.375%罗哌卡因30 ml,对照组不予GPB。两组麻醉诱导和麻醉维持方法一致。术后均行无背景剂量羟考酮静脉镇痛。记录术后4、8、12、16、24、48 h静息和活动(足踝部背曲与跖曲)时NRS评分,术后0~16、16~24、24~48、0~48 h疼痛-时间曲线下面积(AUC),术中瑞芬太尼的用量,术后48 h内地佐辛补救情况,术后0、4、8、12、16、24、48 h的羟考酮滴定量,术后48 h有效按压次数、总按压次数和首次按压时间,术后住院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以及头晕、发热、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和神经并发症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GPB组术后4、8、12、16 h静息和活动时NRS评分明显降低(P<0.01),静息时和活动时0~16、0~48 h AUC,地佐辛补救次数,术后0、4、8、12、16、24、48 h羟考酮滴定量,术后48 h有效按压次数和总按压次数明显减少,首次按压时间明显延长(P<0.01)。两组术后24、48 h静息和活动时N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头晕、发热、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引导下腓肠肌平面阻滞是一种新型入路,可用于精确阻滞胫神经、腓总神经、腓肠内、外侧皮神经,可以为足踝部手术患者提供有效的术后镇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 超声 腓肠肌 解剖 术后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下足踝部手术患者的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对比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郭玲 王姝 +1 位作者 卢丽岩 李莲娣 《中国现代医生》 2016年第21期132-134,138,共4页
目的探讨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下足踝部手术患者的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对比效果。方法选择本院行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下足踝部手术的患者11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0.25%罗哌卡因)和对照组(0.50%罗哌卡因),同时观察记录患者在术前、术中15... 目的探讨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下足踝部手术患者的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对比效果。方法选择本院行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下足踝部手术的患者11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0.25%罗哌卡因)和对照组(0.50%罗哌卡因),同时观察记录患者在术前、术中15 min、术中45 min、术后的OAA/S评分,统计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呼吸参数以及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手术开始后15 min、45 min和手术完成时,其OA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45%,对照组发生率为21.8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623,P=0.001);术中15 min时,实验组患者的SPO_2、RR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术中15 min时MAP和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术中、术后的HR显著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下足踝部手术患者应用0.25%罗哌卡因麻醉效果最佳,具有良好的镇痛镇静效果,其不会明显抑制患者的呼吸和血流循环,同时明显降低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广泛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哌卡因 手术 坐骨神经阻滞 麻醉 血液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比重浓度的罗哌卡因对老年足踝部手术患者的镇静效果 被引量:2
12
作者 郭玲 姚冬杰 +1 位作者 崔虎军 李莲娣 《中国现代医生》 2016年第20期101-103,107,共4页
目的探究不同比重浓度的罗哌卡因用于足踝部手术患者的镇静效果对比。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间我院在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下行足踝手术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0.25%罗... 目的探究不同比重浓度的罗哌卡因用于足踝部手术患者的镇静效果对比。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间我院在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下行足踝手术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0.25%罗哌卡因麻醉,对照组采用0.50%罗哌卡因麻醉,记录手术前、手术中10min、30min以及术毕时的OAMS评分、血流动力学参数,并且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在手术开始后10min、30min以及术毕时,观察组的OAM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的MAP、HR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30rain的MAP与HR数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观察组术毕的HR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7%,对照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0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于老年行足踝关节手术,选用0.25%罗哌卡因相比较0.50%罗哌卡因安全可靠,同时可以保持良好的麻醉效果并且减少了血流抑制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骨神经阻滞 手术 罗哌卡因 镇静效果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rse跌倒风险评估模型对预测足踝外科手术后跌倒的风险度分级探讨及跌倒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欣 王宏 +4 位作者 许蕊凤 张晓乐 李蕊 毕桂娟 焦晨 《足踝外科电子杂志》 2021年第1期11-15,共5页
目的回顾性验证Morse跌倒风险评估模型预测足踝外科手术后患者跌倒风险的有效性,探讨预防足踝外科手术后患者发生跌倒的风险度分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连续性收集2010年1月—2018年5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和运动医学科收治的... 目的回顾性验证Morse跌倒风险评估模型预测足踝外科手术后患者跌倒风险的有效性,探讨预防足踝外科手术后患者发生跌倒的风险度分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连续性收集2010年1月—2018年5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和运动医学科收治的足踝外科手术后发生跌倒的30例患者作为跌倒组,随机选择同时期入院的30例未发生跌倒的足踝外科手术后患者作为对照组。按照Morse风险跌倒评估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跌倒风险评估、危险度分级,探讨危险度分级与跌倒风险的关系。结果跌倒组Morse评分为(38.33±21.79)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3.50±22.4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跌倒组患者的风险评级中高度风险所占比例最高,而中度风险以上的患者合计占73.33%。对照组患者中低度风险比例最高,两组的跌倒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跌倒的发生还与高龄、麻醉方式相关(P<0.05)。敏感度与特异度分析显示:Morse评分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在诊断界值为20分和37.5分时比在25分和45分时有更好的区分度。结论Morse跌倒风险评估模型可以有效预测跌倒风险,但可能存在其他危险因素,需纳入评估,且危险度分级的分值划分有待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手术 跌倒 危险因素 跌倒风险 评估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HP-FCE模型的足踝矫形手术器械人因学评价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红春 高吉彤 《北京建筑大学学报》 2022年第3期102-108,共7页
足踝矫形手术器械属于外科医疗器械,具有种类型号多、质量要求高和操作精度高等特点。由于我国足踝外科发展较晚,在器械设计方面仍存在许多问题。基于人因工程学理论,运用层次分析法系统性地构建器械适用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再以目前市场... 足踝矫形手术器械属于外科医疗器械,具有种类型号多、质量要求高和操作精度高等特点。由于我国足踝外科发展较晚,在器械设计方面仍存在许多问题。基于人因工程学理论,运用层次分析法系统性地构建器械适用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再以目前市场上所使用的某套足踝矫形器械为研究对象,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其进行评价,得出该器械整体评分为3.8905,评价等级为满意,并基于各指标评分对器械设计提出合理化建议,以作为足踝矫形手术器械在人因工程学方面改进设计的参考,提高器械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矫形手术器械 人因学评价 层次分析法 模糊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坐骨神经加隐神经阻滞全身麻醉在老年足踝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钱怡 蒋玉荣 +3 位作者 李同 徐军 裴学坤 王维林 《足踝外科电子杂志》 2022年第3期49-53,共5页
目的探讨对老年足踝部骨折手术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坐骨神经联合隐神经阻滞全身麻醉的效果。方法选择建湖县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老年足踝部骨折手术患者60例,以麻醉方式不同分为采用腰硬联合麻醉... 目的探讨对老年足踝部骨折手术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坐骨神经联合隐神经阻滞全身麻醉的效果。方法选择建湖县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老年足踝部骨折手术患者60例,以麻醉方式不同分为采用腰硬联合麻醉的对照组(n=30)与采用超声引导下坐骨神经联合隐神经阻滞全身麻醉的观察组(n=30)。比较两组感觉与运动阻滞效果,通过监测麻醉前后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来评估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变,评估两组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并通过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止血带耐受率来评估麻醉方案的安全性。结果观察组的感觉、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维持时间均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12、18 h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后收缩压、舒张压均高于对照组,心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67%vs33.33%,P<0.05)。两组止血带耐受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6.67%vs 93.33%,P>0.05)。结论对老年足踝部手术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坐骨神经联合隐神经阻滞全身麻醉方案,能够延长阻滞时间,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可维持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稳定,并可减少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 腰硬联合麻醉 坐骨神经 隐神经 全身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足踝部手术自动气压止血带并发症原因及预防 被引量:2
16
作者 郭春红 《中医正骨》 2009年第8期80-81,共2页
关键词 手术 气压止血带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足踝部手术患者膝部神经阻滞技术应用与麻醉效果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尔欣 《双足与保健》 2018年第7期155-156,共2页
目的分析足踝部手术患者膝部神经阻滞技术应用与麻醉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7月—2017年7月该院收治的100例足踝部手术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2组,每组50例。对照组接受踝部阻滞麻醉术,观察组接受膝部神经阻滞技术,分析结果。结果和对照组... 目的分析足踝部手术患者膝部神经阻滞技术应用与麻醉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7月—2017年7月该院收治的100例足踝部手术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2组,每组50例。对照组接受踝部阻滞麻醉术,观察组接受膝部神经阻滞技术,分析结果。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手术起效时间偏长,术后疼痛恢复时间较短(P<0.05)。观察组的麻醉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对于接受足踝手术的患者,开展膝部神经阻滞技术,能获取满意成效,此法安全性强,阻滞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 膝部神经阻滞术 神经阻滞术 安全性
原文传递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足踝部皮瓣手术78例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18
作者 孟显举 《中国民康医学》 2017年第22期47-48,共2页
目的:观察负压封闭引流(Vactlum sealing drainage,VSD)技术在足踝部皮瓣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两组均行足踝部皮瓣手术,对照组术前给予... 目的:观察负压封闭引流(Vactlum sealing drainage,VSD)技术在足踝部皮瓣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两组均行足踝部皮瓣手术,对照组术前给予常规换药,观察组术前给予VSD技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相关指标(包括创面完全愈合时间、二期手术前换药次数和等待二期手术时间)与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创面完全愈合时间、二期手术前换药次数和等待二期手术时间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足踝部皮瓣手术中的应用效果优于常规换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缺损 部皮瓣手术 负压封闭引流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膝部阻滞麻醉在足踝部手术的临床应用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清莲 《双足与保健》 2017年第11期142-143,共2页
目的分析膝部阻滞麻醉在足踝部手术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期间该院收治的100例足踝部手术患者,将其抽签化分组,两组各有50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踝部阻滞麻醉和膝部阻滞麻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躁动评分(2.41... 目的分析膝部阻滞麻醉在足踝部手术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期间该院收治的100例足踝部手术患者,将其抽签化分组,两组各有50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踝部阻滞麻醉和膝部阻滞麻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躁动评分(2.41±0.74)分、睁眼时间(3.41±0.45)min、术后疼痛评分(2.85±0.13)分、起效时间(15.36±2.48)min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足踝部手术患者实施膝部阻滞麻醉,能够降低手术风险性,保证手术的顺利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部阻滞麻醉 手术 分析
原文传递
膝部阻滞麻醉在足踝部手术中的应用及价值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尔欣 《双足与保健》 2018年第6期89-89,153,共2页
目的分析膝部阻滞麻醉在足踝部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7年5月该院收治的150例足踝部创伤者为研究对象,依照麻醉方式,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每组75例。对照组接受椎管内麻醉术,以此为基础,观察组接受膝部阻滞麻醉术,... 目的分析膝部阻滞麻醉在足踝部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7年5月该院收治的150例足踝部创伤者为研究对象,依照麻醉方式,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每组75例。对照组接受椎管内麻醉术,以此为基础,观察组接受膝部阻滞麻醉术,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受试者的麻醉起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25,P>0.05),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疼痛恢复时长更短,(t=5.261,P<0.05);观察组的麻醉满意度明显更高(χ~2=8.526,P<0.05)。结论对于接受足踝部手术者,开展膝部阻滞麻醉,安全性强,阻滞效果满意,价格经济,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 膝部阻滞麻醉 安全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