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永嘉玄觉《证道歌》在越南的流传及影响
- 1
-
-
作者
黄岭
-
机构
宿迁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
出处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2期63-74,共12页
-
基金
温州大学侨特色研究重点项目(WDQT21-ZD003)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24SJYB1749)。
-
文摘
在越南的汉化上,佛教是重要手段之一。作为较早亲近汉文化的群体之一,越南佛教僧徒也是承担越南汉化的先锋人物与重要力量。越南佛教僧徒对《证道歌》的传抄、重刊与研读、引用、仿作,同李陈之际禅风转圜和后黎朝末期越南佛教复兴密切相关,其背景分别是宋元时期中华禅僧入越及汉文《大藏经》传入,和明清之际中越佛教僧徒互动及其带动的中越佛教典籍、文化交流。《证道歌》即在上述背景下被越南僧俗引用,成为其接引禅僧、撰写诗歌时经常引用的经典语句与思想资源。《证道歌》在越南既作为禅宗思想而存在,也作为禅宗文学产生影响,是中越佛教交流史上融汇禅宗思想与禅宗文学典型案例,也是中越禅宗交汇融合的缩影。
-
关键词
《证道歌》
越南禅宗
语录
禅宗诗歌
-
Keywords
The Song of Enlightenment
Vietnamese Zen
Zen Text
Zen Poetry
-
分类号
I222.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越南佛教史略(下)(起源至十三世纪)
被引量:1
- 2
-
-
作者
陈文玾
黄轶球
-
出处
《东南亚研究》
1985年第3期74-83,共10页
-
文摘
第五章 无言通及其法嗣 我们在上表中,见到第九代百丈禅师传法沩山,同时有第二弟子无言通,日后开越南禅宗一派。无言通,广州人,俗姓郑。始学法于婺州(浙江)双林寺。马祖入寂,即赴江西参拜。行脚四方,师事百丈禅师。在江西时,无言通对仰山多所辅助。仰山后亦成名。
-
关键词
百丈禅师
佛教史
越南禅宗
起源
双林寺
广州人
西参
婺州
江西
浙江
-
分类号
D815
[政治法律—国际关系]
-
-
题名略论越南陈朝慧忠上士及其禅学思想
- 3
-
-
作者
玄宗女贵莲
-
机构
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
-
出处
《佛学研究》
2003年第0期288-293,共6页
-
文摘
慧忠上士是越南陈朝时期著名的禅学大师、诗人,于佛禅之理颇有独到的心得体会。其禅学思想,有二个特点;即心即佛说和以欲制欲论。慧忠全盘接受了马祖道一的思想,主张“佛是觉,心是知。”“知不离觉,觉不离知”强调此心即是佛,“欲求心,休外觅,本体如然自空寂。”突出了心的独立性、排他性。慧忠反对形式上的持戒与苦行的,认为修行和对事物的认识,讲究自然和随心所欲,不求一定之规。修道不必与坐禅、持戒和忍辱、念佛相联系,只求发现成佛之性,达到开悟的境界。慧忠上士的禅宗哲学思想在越南民族思想史上有着耀眼的光芒和崇高的地位,尤其是他对“本体”观念的完整阐述,对禅宗思想在越南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
关键词
越南禅宗
慧忠
即心即佛
以欲制欲
-
分类号
B94
[哲学宗教—宗教学]
-
-
题名从一首诗看古代中越文化交流
- 4
-
-
作者
林明华
-
出处
《东南亚研究》
1988年第3期55-58,共4页
-
文摘
就中越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问题,国内外学者陆陆续续发表了不少文章,从不同的层面和角度对之加以探讨。在诸多探讨中,宏观上的整体把握固然重要,微观上的扶隐发微亦难能可贵。越南学者黎孟挞的《关于“春日即事”一诗的作者问题》一文(译文见后),就可归入后一类中去。
-
关键词
文化交流
作者问题
中越两国
整体把握
归属问题
越南禅宗
学术界
译文
国内外
见后
-
分类号
D815
[政治法律—国际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