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高分子量PE凝胶膜的超拉伸性与旁式构象关系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朱清仁 洪昆仑 +3 位作者 季力强 戚嵘嵘 周贵恩 宋名实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658-663,共6页
通过IR方法,观测并讨论了在不同条件下制备的超高分子量PE(WHMPE)凝胶膜中旁式(G构象)构象与超拉伸性的关系,提出了G构象浓度及分布对UHMPE凝胶膜超拉伸性影响的新概念,同时也讨论了它与链缠结之间的联系,发现... 通过IR方法,观测并讨论了在不同条件下制备的超高分子量PE(WHMPE)凝胶膜中旁式(G构象)构象与超拉伸性的关系,提出了G构象浓度及分布对UHMPE凝胶膜超拉伸性影响的新概念,同时也讨论了它与链缠结之间的联系,发现:反映G构象的相对浓度的比值σ=I1303I1352随制膜浓度的增大而增加,在临界浓度C0(0.4~0.5g@100ml)附近所形成的膜,具有超高拉伸性(λ=200),其G构象的变化与Matsuo由比浓粘度提出的缠结链改变相对应;热处理温度比热处理时间对σ值的影响更显著,在一定温度下约4分钟后σ值基本不变;在σ值最低的温度范围拉伸,凝胶膜具有良好的超高拉伸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 旁式构象 超高拉伸 凝胶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杂碳/碳复合材料超高温拉伸断裂模式 被引量:4
2
作者 易法军 梁军 +1 位作者 孟松鹤 杜善义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2002年第1期16-21,30,共7页
通过电子扫描电镜 (SEM)研究了混杂碳 /碳复合材料的组分微结构形态、内部微缺陷产生的原因以及随温度升高的演化规律 ,结合超高温拉伸试件断口的形貌分析 ,揭示了超高温条件下混杂碳 /碳复合材料的断裂机理。在温度和载荷载的作用下 ,... 通过电子扫描电镜 (SEM)研究了混杂碳 /碳复合材料的组分微结构形态、内部微缺陷产生的原因以及随温度升高的演化规律 ,结合超高温拉伸试件断口的形貌分析 ,揭示了超高温条件下混杂碳 /碳复合材料的断裂机理。在温度和载荷载的作用下 ,基体内的孔洞和微裂纹逐渐融合、扩展、长大 ,纤维 /基体界面结合减弱、脱开 ,形成大的裂纹并沿着纤维 /基体界面迅速扩展 ,使得材料的性能退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 碳/碳复合材料 微观结构 断裂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速BOPP薄膜专用料的研制和开发 被引量:2
3
作者 吴晓音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368-371,共4页
研究了超高速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BOPP)专用料的分子结构,即分子质量和分子质量分布、熔融与结晶行为,优化了生产工艺和添加剂体系。结果表明,所研制的专用料分子质量分布宽,达7.0,并增加了超高分子质量部分,熔点和结晶度略低,分别为163... 研究了超高速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BOPP)专用料的分子结构,即分子质量和分子质量分布、熔融与结晶行为,优化了生产工艺和添加剂体系。结果表明,所研制的专用料分子质量分布宽,达7.0,并增加了超高分子质量部分,熔点和结晶度略低,分别为163.37℃、40.33%,链段规整性稍差,具有良好的抗热、氧降解能力,在450 m/m in的超高速拉伸速度下能长期连续稳定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超高速双向 分子质量分布 熔融与结晶 抗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冻胶纺丝法制备高强度高模量纤维
4
作者 冯雨丁 黄光琳 余洪仪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1992年第3期14-19,共6页
本文概述了冻胶纺丝技术发展简况,以聚乙烯为例,对冻胶超高拉伸制备高强度高模量纤维的原理以及制备过程和用途作了介绍。
关键词 冻胶纺丝 高强度高模量纤维 超高拉伸 聚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高模聚甲醛纤维的制备及其性能 被引量:11
5
作者 黄廷健 牟浩 +3 位作者 阳知乾 任红檠 徐建军 刘鹏清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6,共6页
为提升高强高模聚甲醛纤维的可纺性,通过研究聚甲醛树脂的流变行为和热稳定性确定了聚甲醛的熔融纺丝温度,研究聚甲醛树脂的等温结晶能力以确定聚甲醛初生纤维的超高倍热拉伸温度,并分析了卷绕速度、热拉伸倍数和热定型条件对聚甲醛纤... 为提升高强高模聚甲醛纤维的可纺性,通过研究聚甲醛树脂的流变行为和热稳定性确定了聚甲醛的熔融纺丝温度,研究聚甲醛树脂的等温结晶能力以确定聚甲醛初生纤维的超高倍热拉伸温度,并分析了卷绕速度、热拉伸倍数和热定型条件对聚甲醛纤维结晶度、取向度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聚甲醛纤维的最佳熔融纺丝温度为215℃,其取向度、结晶度和力学性能随着卷绕速度的增加而增加;聚甲醛初生纤维的最佳热拉伸温度为155℃,极限拉伸倍数可达17倍,此时聚甲醛纤维的断裂强度为8.87 cN/dtex,初始模量为108.07 cN/dtex;初生纤维经过拉伸后结晶度和取向度提高,随着拉伸倍数增大,聚甲醛纤维的力学性能提高;聚甲醛初生纤维的最佳定型温度为145℃,定型时间为40~50 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甲醛纤维 熔融纺丝 超高 可纺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根铜纳米线在超高悬空微动电极上的微滴定介电泳装配研究
6
作者 黄超雷 曾鸿江 +4 位作者 田孝军 刘杰 董再励 李铁 王跃林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23-629,共7页
研究单纳米线拉伸动态特性及原子链拉伸的制造,掌握其在拉伸状态下的动态特性变化和单原子链状态下的特殊性质以向原子器件制造方向发展,是目前纳米科学的前沿研究课题之一.但目前没有一套有效的方案来实现将单根纳米线置于可拉伸的微... 研究单纳米线拉伸动态特性及原子链拉伸的制造,掌握其在拉伸状态下的动态特性变化和单原子链状态下的特殊性质以向原子器件制造方向发展,是目前纳米科学的前沿研究课题之一.但目前没有一套有效的方案来实现将单根纳米线置于可拉伸的微动机构上进行拉伸,制约了该方向的发展.本文借助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技术制造的纳米线拉伸特殊微动机构芯片进行研究,并针对特殊微动芯片悬空电极极度超高且亲水性好,而无法依靠常规介电泳工艺实现纳米线装配的特殊难题,使用了六甲基二硅氮烷进行了疏水处理的方式解决.同时研制出了特殊的微滴定介电泳实验平台与技术工艺,实现单根纳米线在极超高微电极上的有效精确装配,为最终实现纳米线的拉伸及原子链拉伸制造研究迈出最关键的一步.为了指导微滴定介电泳装配单根纳米线的实验,利用有限元方法对微滴定介电泳进行了仿真计算与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根纳米线装配 微滴介电泳 超高拉伸电极 动态特性 原子链
原文传递
Austenite/martensite structure and corresponding ultrahigh strength and high ductility of steels processed by Q&P techniques 被引量:5
7
作者 WANG CunYu ZHANG YuJie +3 位作者 CAO WenQuan SHI Jie WANG MaoQiu DONG Han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2年第7期1844-1851,共8页
The microstructure of steels treated by Q&P(quenching and partitioning) process was characterized,a method of controlling retained austenite fraction based on inhomogeneous martensitic transformation was proposed,... The microstructure of steels treated by Q&P(quenching and partitioning) process was characterized,a method of controlling retained austenite fraction based on inhomogeneous martensitic transformation was proposed,and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steels treated by Q&P process were measur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icrostructure of the studied steels is mainly composed of initial martensite,fresh martensite and retained austenite.The initial marteniste formed at the first quenching step is easily etched;the fresh martensite formed at the final quenching step looks like 'blocky' type phase,and the retained austenite is mainly located on the packet boundary and initial austenite grain boundary.The inhomogeneous microstructure causes the experimental optimum quenching temperature corresponding to maximum retained austenite fraction to be higher than the calculation based on CPE(constrained paraequilibrium) model.The product of tensile strength and total tensile elongation is 47.5 GPa%,and tensile strength of 1760 MPa was obtained for the steel with carbon content of 0.51 wt%.The TRIP(transformation induced plasticity) effects of the large fractioned metastable austenite make a main contribution to the high ductility improvement,and the martensitic matrix provides high streng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RTENSITE retained austenite Q&P ultrahigh strength steel ductility heat treatment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