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汽车工业乳化废液超滤出水的生化处理研究
被引量:2
- 1
-
-
作者
王春冬
王寿兵
余志荣
史豪
-
机构
上海依科绿色工程有限公司
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
出处
《工业用水与废水》
CAS
2009年第5期45-47,共3页
-
文摘
采用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对经超滤分离后的汽车工业乳化废液进行处理,重点考察了曝气时间对COD去除率的影响。在曝气12h以上.进水COD质量浓度为1500~3000mg/L,污泥负荷不高于1.3kg[COD]/(kg[MLSS]·d)时,COD去除率可以达到74%以上;降低污泥负荷至0.6kg[COD]/(kg[MLSS]·d)以下时,COD去除率可以提高到80%以上。
-
关键词
汽车工业乳化废液
超滤出水
生化处理
-
Keywords
waste emulsion from auto industry
effluent water uhrafiltration process
biochemical treatment
-
分类号
X703.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X76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
-
题名芬顿协同臭氧深度处理垃圾渗滤液生化出水
- 2
-
-
作者
李雅荣
唐文福
何昌伟
颜丙通
常云翔
-
机构
维尔利环保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单县深能环保有限公司
-
出处
《辽宁化工》
CAS
2024年第10期1505-1508,共4页
-
文摘
采用芬顿-臭氧高级氧化工艺处理垃圾渗滤液生化超滤出水,通过小试及中试确定各工艺段最佳的运行参数,在控制最佳运行参数条件下COD可从2000 mg·L^(-1)降至60 mg·L^(-1)以下,达到《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6889—2008)表2排放标准。
-
关键词
生化超滤出水
芬顿氧化
臭氧氧化
-
Keywords
Nanofiltration membrane concentrate
Coagulation and precipitation
Fenton oxidation
Ozone oxidation
-
分类号
X70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
-
题名芬顿氧化深度处理餐厨垃圾厌氧消化废水的研究
被引量:3
- 3
-
-
作者
屈勇军
马洪奎
罗太能
黄小芹
-
机构
重庆杰润科技有限公司
重庆财信环境资源股份有限公司
-
出处
《广州化工》
CAS
2020年第8期62-63,92,共3页
-
基金
重庆市科委社会民生重点项目(项目编号:cstc2018jscx-mszdX0070)。
-
文摘
芬顿氧化反应具有氧化多种有毒有害的有机物、使用范围广等特点,采用芬顿氧化技术深度处理重庆市某餐厨垃圾处理厂厌氧消化废水,研究不同pH值、双氧水及七水硫酸亚铁的投加量等因素对餐厨垃圾厌氧消化废水深度处理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反应条件为:废水初始pH值为3.5、双氧水投加量为0.8 mL/L、七水硫酸亚铁投加量为4 mL/L,在此条件下反应90 min,废水CODCr去除率可达到53.29%。
-
关键词
芬顿
超滤出水
餐厨废水
-
Keywords
Fenton
ultrafiltration
kitchen wastewater
-
分类号
X703.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
-
题名离子交换富集回收生活污水超滤膜滤后出水的氨氮
被引量:3
- 4
-
-
作者
王志杰
宫徽
王凯军
-
机构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
-
出处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633-2639,共7页
-
基金
中国工程院咨询项目(2015-XZ-25)
-
文摘
利用离子交换实现生活污水超滤膜滤后出水中低浓度氨氮的富集回收。通过静态实验,考察了pH波动、阳离子存在(Ca^(2+)、Mg^(2+))和离子吸收剂种类对氨氮回收利用的影响。钙、镁离子显著降低了强酸树脂和改性沸石的氨氮吸收量,而对天然沸石影响较小。实际生活污水经超滤膜去除碳源后出水的柱式动态实验表明,污水中钙、镁等阳离子的存在极大抑制了强酸树脂的氨氮富集效果,而天然沸石虽然具有吸收选择性,但吸收量低、难以解吸完全。实现膜浓缩出水中低浓度氨氮高效回收利用,需要找到兼备良好选择性和再生性能的吸收剂,或者研发适当的预处理技术消除杂质阳离子的干扰。
-
关键词
低浓度氨氮
离子交换
超滤膜后出水
沸石
树脂
-
Keywords
low strengthen ammonia
ion exchange
wastewater after filtered by ultrafiltration membrane
zeoite
resin
-
分类号
X703.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
-
题名微米臭氧曝气深度处理工艺的最优曝气孔径研究
被引量:1
- 5
-
-
作者
卢浩
常莎
陈思莉
张政科
王骥
潘超逸
-
机构
中信环境技术<广州>有限公司
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
-
出处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47-50,共4页
-
基金
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应用型科技研发专项(2016B020240007)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PM-zx097-201701-033)
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产学研协同创新重大专项(201508020078)
-
文摘
采用微米曝气对超滤膜出水通入臭氧进行深度处理,系统探讨了不同投加量(30、50、100、120 mg/L)及曝气孔径(5、10、20、30μm)对出水p H值以及COD、TOC、TN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曝气孔径下,出水p H值随着臭氧投加量的增大而降低;当臭氧投加量为30mg/L时,出水p H值随着曝气孔径的增大而降低,而投加量≥50 mg/L时,出水p H值随曝气孔径的增大而升高。曝气孔径为30μm时对COD的去除效果相对最好,且该孔径下COD去除率随着臭氧投加量的增加而逐渐升高。臭氧对TOC的去除率小于对COD的去除率;曝气头孔径越小、臭氧投加量越大,对TOC的去除率越高。当臭氧投加量为120 mg/L时,对TOC的去除率为15.2%。臭氧对TN的去除率较其对COD和TOC的去除率低,TN去除率与臭氧投加量并没有明显的一致性规律。
-
关键词
微米曝气
臭氧
最优曝气孔径
超滤膜出水
深度处理
-
Keywords
micron aeration
ozone
optimum aperture of aeration
ultrafiltration membrane effluent
advanced treatment
-
分类号
TU992.3
[建筑科学—市政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