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造影评价兔急性肾功能衰竭肾皮质血流灌注 被引量:5
1
作者 毛世杰 薛继平 +1 位作者 王健 康春松 《山西医药杂志(上半月)》 CAS 2010年第2期119-120,共2页
关键词 肾皮质血流灌注 急性肾功能衰竭 超声造影评价 肾脏血流灌注 血流灌注变化 renal 危重疾病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造影评价肝血流灌注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兴华 董宝玮 于晓玲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04年第4期324-326,共3页
关键词 超声造影评价 肝血流灌注 应用进展 肝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造影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新生血管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符莹莹 王宝军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5期139-140,共2页
脑血管病是致人类死亡的三大疾病之一,也是致残的主要原因,其中75%是缺血性脑血管病。近来研究表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及不稳定脱落是引起脑梗死的重要原因之一,斑块内新生血管可以促进粥样硬化病变的发展[2],甚至诱发斑块内出血和... 脑血管病是致人类死亡的三大疾病之一,也是致残的主要原因,其中75%是缺血性脑血管病。近来研究表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及不稳定脱落是引起脑梗死的重要原因之一,斑块内新生血管可以促进粥样硬化病变的发展[2],甚至诱发斑块内出血和斑块破裂及其并发症的发生,是斑块不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斑块内新生血管已经逐渐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1斑块内新生血管1.1斑块内新生血管的形成动脉粥样硬化中的新生血管形成的始动因素仍不清楚,认为可能与代谢有关,其机制是动脉壁的增厚使氧供应与氧的需求失衡,细胞缺氧诱导转录因子激活,故新生血管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新生血管形成 超声造影评价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 缺血性脑血管病 转录因子激活 始动因素 缺氧诱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造影评价肾脏病肾血流灌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徐亚赟 王琛 《临床肾脏病杂志》 2017年第2期124-127,共4页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肾纤维化是各类CKD进展至终末期肾衰竭的共同归宿,尽管病因多种多样,但其进展过程却有许多相似之处,CKD多发展为慢性肾衰竭,预后不佳嘲。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全球...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肾纤维化是各类CKD进展至终末期肾衰竭的共同归宿,尽管病因多种多样,但其进展过程却有许多相似之处,CKD多发展为慢性肾衰竭,预后不佳嘲。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全球终末期肾脏病(end-stagerenaldisease,ESRD)人数持续增加,从1990年全球42.6万的ESRD维持透析患者的数量到2000年的106.5万直至2008年的231万,正以每年7%的速率上升,并远远超过世界人口增长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 超声造影评价 肾血流灌注 终末期肾衰竭 流行病学资料 终末期肾脏病 慢性肾衰竭 肾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比高分辨率超声造影评价肝细胞癌不同病理基础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刘晓甜 韩江涛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8年第14期1665-1667,共3页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一常见且致命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逐年升高,术后5年生存率低而复发率高,故HCC的早期诊断及治疗具有更重要的临床意义,影像技术的发展,促进了HCC诊断技术的进步。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超声造影评价 病理基础 高分辨率 CARCINOMA 5年生存率 恶性肿瘤 临床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造影评价H型高血压患者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的价值 被引量:1
6
作者 叶璐 马骥 《现代实用医学》 2017年第11期1542-1544,共3页
我国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有75%以上伴有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增高(Hcy≥10μmol/L),此类患者被称为“H型高血压”患者。
关键词 高血压患者 超声造影评价 颈动脉斑块 新生血管 H型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 价值 原发性高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微血管成像及超声造影评价不同厚度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的研究 被引量:33
7
作者 高丽 薛红元 +3 位作者 叶玉泉 李丽 陈京京 郭磊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731-732,共2页
研究表明,斑块内新生血管由简单内皮细胞围成,缺乏基底膜、结缔组织支撑的微血管易破裂出血,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破裂出血形成血栓、栓子导致脑卒中。超微血管成像(superb microvascular imaging,SMI)利用自适应算法可显示组织... 研究表明,斑块内新生血管由简单内皮细胞围成,缺乏基底膜、结缔组织支撑的微血管易破裂出血,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破裂出血形成血栓、栓子导致脑卒中。超微血管成像(superb microvascular imaging,SMI)利用自适应算法可显示组织微血管内低速血流信号。本研究旨在探讨SMI与超声造影(CEUS)检测斑块内新生血管是否有一致性及不同厚度斑块内新生血管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斑块 超声造影评价 新生血管 血管成像 厚度 超微 血管破裂出血 结缔组织
原文传递
超声造影评价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8
作者 秦川 王勇 +2 位作者 蔡虹 刘环 谢明星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818-820,共3页
急性心脑血管意外多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破裂继发血栓所致,新生血管是造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的重要因素之一[1].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nography,CEUS)为微血管显影的新方法,能够检测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在... 急性心脑血管意外多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破裂继发血栓所致,新生血管是造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的重要因素之一[1].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nography,CEUS)为微血管显影的新方法,能够检测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在无创、实时、定性、定量评估斑块易损性、分析与临床疾病相关性及评价疗效方面发挥独到优势[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造影评价 颈动脉斑块 新生血管 ULTRASONOGRAPHY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易损斑块破裂 心脑血管意外 疾病相关性
原文传递
靶向超声造影评价微波消融联合贝伐单克隆抗体对裸小鼠肝癌种植瘤的疗效 被引量:1
9
作者 孔文韬 汤阳 +2 位作者 张小龙 杨国威 王文平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845-848,共4页
微波消融是肝细胞癌的重要治疗手段,然而治疗后肝内局部复发率仍相对较高。已有一些文献报道,热消融联合分子靶向药物有助于扩大各自的疗效,提高肝细胞癌的治疗效果。靶向超声造影(targetedcontrast~enhancedultrasound,targeted... 微波消融是肝细胞癌的重要治疗手段,然而治疗后肝内局部复发率仍相对较高。已有一些文献报道,热消融联合分子靶向药物有助于扩大各自的疗效,提高肝细胞癌的治疗效果。靶向超声造影(targetedcontrast~enhancedultrasound,targeted—CEUs)目前已被认为是在分子水平准确与定量评价肿瘤血管生成的有效影像学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靶向药物 治疗效果 微波消融 超声造影评价 单克隆抗体 小鼠肝癌 种植瘤 靶向超声造影
原文传递
实时心肌超声造影评价肥厚型心肌病心肌灌注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朱英 邓又斌 +2 位作者 毕小军 刘娅妮 申屠伟慧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85-388,共4页
目的应用实时心肌超声造影研究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心肌灌注状况,评价HCM患者心肌微循环障碍。方法HCM患者20例,正常对照组20例,经肘静脉注射Sono Vue行实时心肌超声造影。取闪烁前5个心动周期及闪烁后15个心动周期的心尖四腔、... 目的应用实时心肌超声造影研究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心肌灌注状况,评价HCM患者心肌微循环障碍。方法HCM患者20例,正常对照组20例,经肘静脉注射Sono Vue行实时心肌超声造影。取闪烁前5个心动周期及闪烁后15个心动周期的心尖四腔、心尖两腔、左心长轴观实时动态图像传输到EchoPAC工作站。启动Q-analysis软件,应用时间-强度曲线分析造影图像。结果HCM患者左室肥厚节段闪烁后造影平台强度(A)、信号强度增加速率(k)及A×k值与正常人心室肌相应节段测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P=0.01,P〈0.001,P<0.036)。HCM患者左室非肥厚节段A、k及A×k值与正常人心室肌相应节段测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HCM患者左室肥厚节段A、k、A×k值与HCM非肥厚心肌节段测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P=0.016,P=0.001)。相应的标化值:HCM患者左室肥厚节段A/A。,(A×k)/(Ao×ko)值明显低于正常人心室肌相应节段(分别P=0.031,P〈0.001),HCM患者左室非肥厚节段A/Ao及(A×k)/(Ao×ko)值明显低于正常人心室肌相应节段(分别P=0.002,P〈0.001),HCM患者左室肥厚节段A/Ao及(A×k)/(Ao×ko)值低于HCM患者非肥厚心肌节段(分别P=0.045,P=0.021)。结论实时心肌超声造影是评价HCM患者心肌微循环障碍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型心肌病 超声造影评价 心肌灌注 心肌微循环障碍 心肌超声造影 心肌节段 左室肥厚 信号强度
原文传递
低机械指数超声造影评价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效果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琰 黄福光 +4 位作者 黄品同 张超 吕夕明 李春明 金诗湘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7期552-553,共2页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患者 超声造影评价 肝癌介入 机械指数 治疗效果 造影剂微气泡 超声造影技术 脉冲序列 灌注过程 治疗前后
原文传递
肝癌消融后超声及超声造影评价疗效 被引量:5
12
作者 严昆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7期2154-2156,共3页
判断肝肿瘤消融疗效通常应用碘增强CT和钆增强MR影像学方法,其价值得到众多专家肯定,是评价消融疗效、有无残存活性及复发的主要影像依据。常规超声评价疗效尚有一定局限性,超声造影与增强CT诊断价值相似,已成为评价消融治疗肝肿瘤... 判断肝肿瘤消融疗效通常应用碘增强CT和钆增强MR影像学方法,其价值得到众多专家肯定,是评价消融疗效、有无残存活性及复发的主要影像依据。常规超声评价疗效尚有一定局限性,超声造影与增强CT诊断价值相似,已成为评价消融治疗肝肿瘤效果的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造影评价 疗效 影像学方法 肝癌 增强CT 诊断价值 增强MR 肿瘤消融
原文传递
超声造影评价单侧肾积水肾功能变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邹大中 许长征 +3 位作者 朱永坚 赵丽君 王士平 张炽敏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7期635-636,共2页
肾积水是泌尿系统的常见病,以单侧多见,对侧正常肾可以代偿;通过血液检测无法准确反映单侧肾功能变化。本研究应用经静脉超声造影及声学定量技术评价单侧肾积水后肾功能改变。
关键词 单侧肾积水 肾功能变化 超声造影评价 实验研究 声学定量技术评价 静脉超声造影 肾功能改变 泌尿系统
原文传递
实时超声造影评价心肌灌注与心脏再同步化疗效相关性的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程蕾蕾 舒先红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635-637,共3页
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器质性心脏病的终末阶段,心功能NYHA分级为Ⅲ~Ⅳ级的患者预后较差,1年死亡率高达50%以上。近年来,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的兴起为难治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带来了希望。但是,按照目前的指南,仍然有一部分患者... 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器质性心脏病的终末阶段,心功能NYHA分级为Ⅲ~Ⅳ级的患者预后较差,1年死亡率高达50%以上。近年来,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的兴起为难治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带来了希望。但是,按照目前的指南,仍然有一部分患者不能取得良好疗效。双室起搏后,有效的心肌灌注是保证心室同步化的前提,本综述回顾了实时心肌超声造影(RT—MCE)评价心肌灌注与CRT疗效之间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疗效相关性 心肌灌注 超声造影评价 充血性心力衰竭 难治性心力衰竭 器质性心脏病 NYHA分级
原文传递
超声造影评价颈动脉易损斑块内新生血管 被引量:2
15
作者 熊莉 邓又斌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4期361-362,共2页
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理学基础,多数的急性心脑血管意外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破裂继发血栓所致。新近的研究表明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形成和发展与斑块内新生血管形成有关。超声造影能实时观察组织的血供情况,... 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理学基础,多数的急性心脑血管意外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破裂继发血栓所致。新近的研究表明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形成和发展与斑块内新生血管形成有关。超声造影能实时观察组织的血供情况,为评价斑块的稳定性提供了一项无创性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损斑块破裂 超声造影评价 新生血管形成 颈动脉 动脉粥样硬化 心脑血管疾病 心脑血管意外 病理学基础
原文传递
实时心肌超声造影评价动脉粥样硬化兔心肌微循环
16
作者 邓荷萍 谢明星 +3 位作者 王新房 吕清 李徽 陆博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909-910,共2页
实时心肌声学造影(real-time myocardial contrast echocardiography,RTMCE)是无创性评价心肌微循环的超声心动图技术,本研究应用RT—MCE评价动脉粥样硬化兔心肌微循环。
关键词 心肌微循环 动脉粥样硬化 超声造影评价 real-time 实时心肌声学造影 超声心动图技术 无创性评价
原文传递
心肌超声造影评价蛋白激酶C在硝酸甘油诱导顿抑心肌微血管内皮功能延迟保护中的作用
17
作者 李玉宏 陈昕 +4 位作者 杨军 唐力 马春燕 章志伟 任卫东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11期865-866,共2页
关键词 蛋白激酶C 顿抑心肌 延迟保护 硝酸甘油 血管内皮功能 超声造影评价 超声造影技术
原文传递
超声造影评价左肘带血供尺神经前置术疗效1例
18
作者 董桂云 张新 +1 位作者 何英 刘亚平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30-230,共1页
患者男,36岁。左环指、小指麻木、无力半个月人院。口服“甲钴铵”药物治疗,症状未有明显改善。查体:左手小指、环指尺侧及手背尺侧皮肤感觉迟钝,夹纸试验(+),Froment征(+),肘部尺神经Tinel征(+),尺侧腕屈肌轻度萎缩,... 患者男,36岁。左环指、小指麻木、无力半个月人院。口服“甲钴铵”药物治疗,症状未有明显改善。查体:左手小指、环指尺侧及手背尺侧皮肤感觉迟钝,夹纸试验(+),Froment征(+),肘部尺神经Tinel征(+),尺侧腕屈肌轻度萎缩,肌力约Ⅳ级。左环指、小指屈指深肌腱肌力约Ⅳ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造影评价 左肘带血供尺神经前置术 疗效 手术效果
原文传递
兔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模型制备及评价方法研究
19
作者 高传玉 于洁 +2 位作者 许文克 张连仲 马业新 《医药论坛杂志》 2006年第2期1-3,共3页
目的 制备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模型,用超声和血管造影进行评价动脉狭窄程度。并比较一致性。方法 雄性新西兰大白兔(体重2.5~3.5kg,4月龄)10只,用股动脉穿刺法行腹主动脉内膜剥脱术同时饲喂含1.5%胆固醇的高脂饮食,于术后第9... 目的 制备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模型,用超声和血管造影进行评价动脉狭窄程度。并比较一致性。方法 雄性新西兰大白兔(体重2.5~3.5kg,4月龄)10只,用股动脉穿刺法行腹主动脉内膜剥脱术同时饲喂含1.5%胆固醇的高脂饮食,于术后第9周行腹主动脉超声和血管造影检查,记录腹主动脉狭窄程度。结果 第9周时腹主动脉超声检查均显示血管狭窄(51.11%±5.77%vs57.00%±7.89%,P〉0.05),两者的相关性r=0.89。结论 动脉内膜剥脱术同时饲喂高胆固醇饮食可以在短时间内复制出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模型,超声和血管造影均能准确判定血管狭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狭窄 模型 超声检查血管造影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造影定量评估肝肿瘤血管生成和血流灌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范培丽 丁红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6期544-546,共3页
大量研究结果证实,实体肿瘤的生长和代谢依赖于血管生成(angiogenesis),其血管的形态学分布和功能结构不同于正常组织,而肿瘤血管生成与肿瘤的浸润、转移、分期及预后有密切关系。探索一种准确的、无创的、在活体上可重复的评价肿... 大量研究结果证实,实体肿瘤的生长和代谢依赖于血管生成(angiogenesis),其血管的形态学分布和功能结构不同于正常组织,而肿瘤血管生成与肿瘤的浸润、转移、分期及预后有密切关系。探索一种准确的、无创的、在活体上可重复的评价肿瘤血管生成的方法是目前影像学的研究热点,并期望进一步获得反映肿瘤血流动力学(如血流速度、血容量和血流量等)早期变化的功能成像(functional imaging)或灌注成像(perfusion imaging),为临床的抗肿瘤血管治疗提供一种预测和监测手段。现就超声造影评价肝肿瘤血管生成和血流灌注的定量研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血管生成 超声造影评价 血流灌注 定量评估 抗肿瘤血管治疗 灌注成像 血流动力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