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型肉毒毒素联合真皮内超减张缝合治疗病理性瘢痕的效果
1
作者 叶华 周孝亮 +3 位作者 汪显林 涂家金 刘媛 孙俊锋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24期147-150,共4页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联合真皮内超减张缝合治疗病理性瘢痕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赣州市人民医院2021年3月—2023年3月收治的62例病理性瘢痕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各31例;其中对照组采用真皮内超减张缝合,试验组采...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联合真皮内超减张缝合治疗病理性瘢痕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赣州市人民医院2021年3月—2023年3月收治的62例病理性瘢痕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各31例;其中对照组采用真皮内超减张缝合,试验组采用A型肉毒毒素联合真皮内超减张缝合。比较两组温哥华瘢痕评价量表(VSS)评分、观测者瘢痕评价量表(OSAS)评分、瘢痕宽度、瘢痕厚度、切口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复发情况。结果:术前,两组OSAS评分、VSS评分、瘢痕宽度、瘢痕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OSAS评分、VSS评分、瘢痕宽度、瘢痕厚度均低于术前,且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切口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复发率为3.23%,低于对照组的19.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型肉毒毒素联合真皮内超减张缝合可有效促进病理性瘢痕患者切口愈合,提高切口美观度,减轻瘢痕形成程度,降低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哥华瘢痕评价量表 观测者瘢痕评价量表 A型肉毒毒素 真皮内超减张缝合 瘢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减张缝合技术在骨科手术切口闭合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2
作者 王智华 许配配 廖俊君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31期50-53,共4页
目的探讨超减张缝合技术在骨科手术切口闭合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23年1月至12月80例拟行骨科手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骨科手术传统缝合法,观察... 目的探讨超减张缝合技术在骨科手术切口闭合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23年1月至12月80例拟行骨科手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骨科手术传统缝合法,观察组则采用超减张缝合技术。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缝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愈合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 d视觉模拟评分表(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个月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分与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骨科手术中使用超减张缝合技术能够显著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术后良好愈合,术后患者疼痛程度及瘢痕发生情况明显减轻,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减张缝合技术 骨科 手术切口 临床应用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减张缝合联合放疗治疗胸前瘢痕疙瘩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郑亚荣 傅艺龙 +1 位作者 薛乙 汤辉 《中国医疗美容》 2023年第4期13-16,30,共5页
目的 探讨鱼骨线超减张缝合联合放疗在胸前瘢痕疙瘩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20年12月到我科就诊的87例胸前瘢痕疙瘩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随机分为观察组(鱼骨线超减张缝合联合放疗,n=45)和对照组(传统缝合... 目的 探讨鱼骨线超减张缝合联合放疗在胸前瘢痕疙瘩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20年12月到我科就诊的87例胸前瘢痕疙瘩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随机分为观察组(鱼骨线超减张缝合联合放疗,n=45)和对照组(传统缝合联合放疗,n=42)。对比两组切口皮下缝合时长(伤口暴露时间),使用POSAS量表(patient and observation scar assessment scale)评价两组患者瘢痕愈合、复发及瘢痕外观情况,并收集两组患者术后满意度。结果 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的伤口暴露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皮肤酒窝样凹陷于术后2~3个月消失。除了1例观察组伤口周围有色素沉着,其余观察组患者的伤口于3个月左右变平,颜色接近正常肤色,未出现复发及切口变宽,在瘢痕增生复发及切口变宽方面显著低于对照组。POSAS评分在疼痛、瘙痒、皮肤色泽、硬度、厚度和形态等方面评分及总分均明显低于术前(P<0.01),45例患者的疗效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鱼骨线超减张缝合联合放疗极大缩短了手术时间,明显降低瘢痕疙瘩的复发率,术后患者不适感轻、满意度高,可在临床上广泛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骨线 超减张缝合 放疗 瘢痕疙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动式翻转课堂教学方式在超减张缝合技术培训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钱欢 唐碧云 刘冲 《浙江医学教育》 2023年第6期337-341,346,共6页
目的探究互动式翻转课堂教学方式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下简称住培)超减张缝合技术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3月至8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外科住培基地进行外科住培的44名学员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 目的探究互动式翻转课堂教学方式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下简称住培)超减张缝合技术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3月至8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外科住培基地进行外科住培的44名学员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2名学员。试验组学员采用互动式翻转课堂教学方式进行整形外科超减张缝合技术培训;对照组学员采用传统学徒式课堂教学方式进行整形外科超减张缝合技术培训。培训结束后,通过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能力考核成绩及教学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比较两组学员不同培训方式的应用效果。结果试验组学员理论知识考核成绩[(87.05±3.52)分]高于对照组学员[(84.77±4.70)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学员临床实践能力考核成绩总分[(39.95±3.62)分]高于对照组学员[(36.86±4.41)分],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学员教学满意度总评分[(34.14±1.61)分]高于对照组学员[(32.64±2.32)分],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互动式翻转课堂教学方式可以显著提高超减张缝合技术培训的教学质量,同时提高学员对教学方式的参与度和认可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减张缝合 互动式翻转课堂 教学方式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下组织整形联合超减张缝合减轻甲状腺结节患者术后瘢痕形成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
5
作者 陈佳华 张琴琴 +2 位作者 张咪 何阳阳 洪勇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3年第11期1159-1163,共5页
目的观察皮下组织整形联合超减张缝合减轻甲状腺结节患者术后瘢痕形成的效果。方法招募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行甲状腺开放手术的甲状腺结节患者4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0例。观... 目的观察皮下组织整形联合超减张缝合减轻甲状腺结节患者术后瘢痕形成的效果。方法招募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行甲状腺开放手术的甲状腺结节患者4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0例。观察组采用皮下组织整形联合超减张缝合法,对照组采用传统单纯间断缝合法。比较两组术后24 h、48 h疼痛程度、术后切口皮瓣水肿发生率,以及术后6个月及1年温哥华瘢痕评估量表(VSS)瘢痕指数评分。结果两组均未出现术口感染、术口裂开情况,术口达甲级愈合,术后切口皮瓣水肿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4 h及48 h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6个月及1年,观察组VSS瘢痕指数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下组织整形联合超减张缝合可有效减轻甲状腺结节患者术后瘢痕形成,值得临床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下组织整形 超减张缝合 甲状腺结节手术 瘢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减张缝合技术治疗较大张力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7
6
作者 巩晶晶 宁宁 岳江涛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3期276-278,共3页
目的探讨超减张缝合技术在张力较大的皮肤软组织缺损缝合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48例因小面积Ⅲ°烧伤及体表肿物等疾病在我科住院治疗并采取超减张缝合技术对缺损进行缝合的患者,随访术后半年恢复情况。结果所选48例患者中,术后6... 目的探讨超减张缝合技术在张力较大的皮肤软组织缺损缝合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48例因小面积Ⅲ°烧伤及体表肿物等疾病在我科住院治疗并采取超减张缝合技术对缺损进行缝合的患者,随访术后半年恢复情况。结果所选48例患者中,术后6个月复查时,除1例面部、1例颈后及2例下肢可见局部较明显瘢痕外,其余44例患者均对手术恢复效果满意。结论超减张缝合技术对较大张力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缝合效果可靠,操作简单,可明显减轻术后切口瘢痕,瘢痕整复应用该技术又可使原有瘢痕明显改善甚至消失,不仅适用于大部分较大张力切口的缝合,也适用于小面积瘢痕组织的整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 软组织缺损 超减张缝合 瘢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减张缝合联合放射治疗对瘢痕疙瘩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3
7
作者 曹宁 吴锦鸿 +3 位作者 林杰超 许家波 郑美莲 林广民 《中国医疗美容》 2023年第11期16-20,共5页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超减张缝合法及术后放射治疗对瘢痕疙瘩的治疗效果。方法纳入2020年4月至2022年11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整形美容科接受治疗的25例瘢痕疙瘩患者进行效果观察。纳入患者均符合瘢痕疙瘩诊断标准,其中胸壁瘢痕疙...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超减张缝合法及术后放射治疗对瘢痕疙瘩的治疗效果。方法纳入2020年4月至2022年11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整形美容科接受治疗的25例瘢痕疙瘩患者进行效果观察。纳入患者均符合瘢痕疙瘩诊断标准,其中胸壁瘢痕疙瘩17例,会阴部瘢痕疙瘩5例,肩部2例,肘部1例,术前瘢痕病灶面积1.4 cm×1.1 cm-11.0 cm×3.0cm,平均7.1 cm×2.3 cm,术中瘢痕切除后形成创面面积2.1 cm×1.5 cm-12.5 cm×5.2 cm,平均7.8 cm×3.5 cm。手术采用浅筋膜层两层间断超减张缝合方法闭合创面,术后24小时内切口进行第一次放射治疗,之后连续放射治疗共计4-5天,照射剂量DT 18-20 Gy/4-5 F。拆线后酌情外用减张缝合器4个月,外涂祛疤硅酮凝胶3~6个月。术后定期门诊复诊或照片资料随访观察瘢痕情况,记录切口不良反应及瘢痕的宽度、增生程度等。结果25例患者均完成瘢痕切除后超减张缝合修复创面,并术后连续5天放射治疗。随访6~31个月,23例患者术后切口一期愈合,2例出现线头外露(肩部1例,胸部1例,外露线头均为一处),所有患者均无感染、排异、哆裂等手术并发症,1例患者(胸部)放疗后出现一过性红斑、色沉明显,6月后逐渐减退,余患者仅为轻微潮红、轻度色沉,3月内基本消退。术后切口轻度隆起,1-3月后逐渐平整。术后6个月随访,24例患者瘢痕均呈线状,质地柔软、平坦色淡,均未出现复发,1例胸部瘢痕患者治疗后3个月局部增生结节,注射曲安奈德后控制良好,所有患者外观均得到明显改善,满意度高。结论联合应用超减张缝合及术后放射治疗治疗瘢痕疙瘩,经临床观察随访,是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疙瘩 超减张缝合 放射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术切除后超减张缝合联合浅层放射治疗瘢痕疙瘩的疗效观察
8
作者 胡晓莺 管晓玉 +4 位作者 杨峤 李进英 王琳琳 李坤 张小涛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179-182,191,共5页
目的探讨手术切除后超减张缝合联合浅层放射治疗瘢痕疙瘩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20年6月至2022年1月,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美容医学科对15例瘢痕疙瘩患者(19块瘢痕疙瘩)采取手术切除后超减张缝合切口,术后24 h内接受浅层放射... 目的探讨手术切除后超减张缝合联合浅层放射治疗瘢痕疙瘩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20年6月至2022年1月,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美容医学科对15例瘢痕疙瘩患者(19块瘢痕疙瘩)采取手术切除后超减张缝合切口,术后24 h内接受浅层放射治疗的综合方法治疗,采用6 Me V电子线照射,一个疗程照射5次,总剂量15 Gy。联合治疗前、后采用改良温哥华瘢痕量表(modified vancouver scar scale,m VSS)、患者和观察者瘢痕评估量表(patient and observer scar assessmentscale,POSAS)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治疗后随访12个月,观察疗效、不良反应并统计复发率。结果患者联合治疗后1、6个月的m VSS评分及POSA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降低,总有效率为93.3%,仅有1例复发,复发率为6.7%。放射治疗后1~3个月局部色素沉着发生率为33.3%(5/15),均在6~9个月后自行消退,未发生伤口延迟愈合、皮炎等并发症。结论采用手术切除后超减张缝合联合浅层放射治疗瘢痕疙瘩是一种疗程较短、复发率较低,安全性较好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疙瘩 超减张缝合 放射治疗
原文传递
超减张缝合技术在临床应用中的效果分析
9
作者 何欢 李婷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11期670-672,共3页
目的 探讨超减张缝合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及相关并发症原因分析及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22年1月至2023年3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医学美容中心应用超减张缝合技术治疗162例患者,其中面部95例,胸壁8例,腹部26例,双上肢23例,... 目的 探讨超减张缝合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及相关并发症原因分析及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22年1月至2023年3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医学美容中心应用超减张缝合技术治疗162例患者,其中面部95例,胸壁8例,腹部26例,双上肢23例,下肢4例,后背部6例,术区长度1.2~13.6 cm,术区宽度0.2~5.3 cm,分别于术后3、6、12个月进行随访,对术后效果及并发症进行评估分析。结果 162例患者术区均一期愈合。3例术区排出可吸收线头,2例术区脂肪液化,2例术区水疱,1例血疱,经处理后均一期愈合,上述患者术后6个月随访术区瘢痕轻微明显,其余患者术后随访1年,均达满意效果。结论 超减张缝合技术手术效果确切,可恰当应用以减少相关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减张缝合 瘢痕 皮下缝合
原文传递
阶梯状递进式超减张缝合法闭合胸背部及四肢高张力创面
10
作者 刘航 胡铭 +3 位作者 饶明军 李丰 张其 唐修俊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505-1509,共5页
目的探讨阶梯状递进式超减张缝合法用于闭合胸背部及四肢高张力创面的疗效。方法2022年1月—12月,采用阶梯状递进式超减张缝合法闭合25例胸背部及四肢高张力创面。男8例,女17例;年龄18~56岁,平均30.5岁。均为瘢痕、皮肤肿物切除术后创面... 目的探讨阶梯状递进式超减张缝合法用于闭合胸背部及四肢高张力创面的疗效。方法2022年1月—12月,采用阶梯状递进式超减张缝合法闭合25例胸背部及四肢高张力创面。男8例,女17例;年龄18~56岁,平均30.5岁。均为瘢痕、皮肤肿物切除术后创面,其中胸部8例、背部6例、上肢9例、下肢2例,切除后创面范围3.5 cm×2.8 cm~40.0 cm×15.0 cm。所有患者术后外用硅酮类药物预防瘢痕。术后观察切口隆起情况,测量隆起高度,观察减张作用维持时间。术后6个月观察切口瘢痕形成情况,使用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估瘢痕外观,测量瘢痕宽度。记录患者满意度以及切口不良反应。结果术后切口明显隆起,高度0.3~2.5 cm,减张作用维持8.5~18.0周,平均13.6周。所有切口均Ⅰ期愈合。1例出现一过性色素沉着后自行好转。3例瘢痕疙瘩患者术后出现局部发红,其中2例局部复发,予以曲安奈德、5-氟尿嘧啶注射及激光治疗后明显好转。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0~13.5个月,平均10.1个月。术后6个月,切口均遗留线性瘢痕,VSS评分为1.0~3.5分,平均2.0分;瘢痕宽度0.5~3.0 mm,平均1.4 mm。患者对治疗效果表示满意。结论对于胸背部及四肢高张力创面,采用阶梯状递进式超减张缝合法可有效降低张力,维持较长时间减张效果,术后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减张缝合 力创面 瘢痕
原文传递
超减张缝合联合减张胶带在胸腹部增生性瘢痕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被引量:5
11
作者 夏云 张红燕 +1 位作者 舒茂国 栾文康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23年第11期669-671,共3页
目的探讨皮下及真皮层超减张缝合联合减张胶带外固定对胸腹部增生性瘢痕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7年8月至2022年8月,南通大学附属丹阳医院烧伤整形外科65例胸腹部增生性瘢痕患者资料。将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治疗组(超减张缝... 目的探讨皮下及真皮层超减张缝合联合减张胶带外固定对胸腹部增生性瘢痕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7年8月至2022年8月,南通大学附属丹阳医院烧伤整形外科65例胸腹部增生性瘢痕患者资料。将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治疗组(超减张缝合联合减张胶带,35例)和对照组(传统减张缝合,3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温哥华评分量表结果以及瘢痕宽度。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一期愈合,未出现严重并发症。随访6个月,两组温哥华评分量表评分比较,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瘢痕宽度比较,治疗组明显窄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分层超减张缝合联合减张胶带能有效地降低切缘机械张力,并在较长时间维持减张作用,术后切口瘢痕增生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减张缝合 胶带 增生性瘢痕 机械
原文传递
LBD超减张精细缝合术治疗儿童腰背部巨大黑色素细胞痣一例
12
作者 陈诒 孙广峰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12期766-767,I0008,共3页
切口缝合是外科手术中一个重要的步骤,与切口后期愈合及瘢痕形成有关,深部埋置环形褥式缝合技术(the lovped,broad and deep buried suturing technique,LBD超减张缝合术)是一种新式缝合方法,可减轻切口后期瘢痕形成。2020年5月,合肥医... 切口缝合是外科手术中一个重要的步骤,与切口后期愈合及瘢痕形成有关,深部埋置环形褥式缝合技术(the lovped,broad and deep buried suturing technique,LBD超减张缝合术)是一种新式缝合方法,可减轻切口后期瘢痕形成。2020年5月,合肥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烧伤整形外科采用LBD超减张精细缝合术用于儿童腰背部巨大黑色素细胞痣切除+CO_(2)激光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黑色素细胞痣 LBD超减张缝合 切口愈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