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赵都邯郸与赵国都城研究问题
1
作者 朱士光 《邯郸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1-4,共4页
战国七雄之一的赵国都城邯郸是我国的一座重要古都。而赵国在建国与发展过程中,曾先后建有多座都城。在对之开展的研究工作中,侯仁之院士对赵都邯郸城之组成及各相关部分功能与建成时间所作之论述虽具有基石作用;但不论是赵都邯郸各部... 战国七雄之一的赵国都城邯郸是我国的一座重要古都。而赵国在建国与发展过程中,曾先后建有多座都城。在对之开展的研究工作中,侯仁之院士对赵都邯郸城之组成及各相关部分功能与建成时间所作之论述虽具有基石作用;但不论是赵都邯郸各部分之功能、始建年代与历史时期之变迁、古都文化,还是赵国都城究竟有几座、由何处徙都邯郸、赵国都城文化传承与影响等问题,都需要进一步开展研究,以推进赵国史、赵文化的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都邯郸 赵国都城 赵国 赵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牟城地望考辨
2
作者 管世雷 蔡纪中 +1 位作者 乔书俊 齐治平 《新时代职业教育》 2025年第1期66-70,共5页
中牟城的地望历来颇有争议。从《汉书·地理志》明确指出位置之后,后人研究得出众多结论,莫衷一是。本文从中牟城研究状况、建筑中牟城的环境和地形因素以及中牟城的历史沿革三个层面进行探讨,认为中牟城的位置应该位于河南省中牟县。
关键词 中牟城 位置 地形 赵国都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寸不烂之舌
3
《小学阅读指南(低年级版)》 2024年第5期17-17,共1页
人们常用“三寸不烂之舌”形容一个人能言善辩,口才极好。这白俗语出自《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公元前257年,秦军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一个名叫毛遂的人跟随平原君到楚国去请援兵。平原君与楚王的会谈并不顺利,毛遂便手持宝剑来... 人们常用“三寸不烂之舌”形容一个人能言善辩,口才极好。这白俗语出自《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公元前257年,秦军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一个名叫毛遂的人跟随平原君到楚国去请援兵。平原君与楚王的会谈并不顺利,毛遂便手持宝剑来到殿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国都城 平原君虞卿列传 能言善辩 楚国 史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赵王城在中国古代宫城发展史上的地位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庆柱 《邯郸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17-19,共3页
学术界一般认为赵国都城邯郸城由郭城"大北城"和宫城群"赵王城"组成。考古发现证实,赵王城即都城邯郸城的"宫城",建于战国时代迁都邯郸之时。赵王城由东城、西城和北城组成。西城的南北排列三座大型夯台... 学术界一般认为赵国都城邯郸城由郭城"大北城"和宫城群"赵王城"组成。考古发现证实,赵王城即都城邯郸城的"宫城",建于战国时代迁都邯郸之时。赵王城由东城、西城和北城组成。西城的南北排列三座大型夯台,应为三座大型高台建筑宫殿建筑基址,这是目前所知中国古代都城之中、宫城之内南北排列最早的"三大殿",其对后代都城之宫城的大朝正殿建设影响深远。西城中的"龙台"是宫城之中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宫殿建筑,它应该是宫城中的"大朝正殿"。"龙台"的"居中"、"居前"、"居高"特点,突出反映了王权至高无上的思想,它对以后历代"大朝正殿"布局形制设计,影响深远,如汉长安城未央宫的前殿,直至明清北京城故宫的奉天殿和太和殿等,鉴于此,本文认为赵王城在中国古代都城发展史上的重要作用,我们有必要给以充分的重视,使我们更好的保护好这样一座有着重大历史意义、承载着重要文化遗产信息的古代都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国都城 赵王城 宫城 龙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赵都邯郸故城考古新发现与探索 被引量:2
5
作者 乔登云 《邯郸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22-30,共9页
根据赵都邯郸故城众多新的考古发现,重点对战国两汉时期赵都大北城与大汉城、赵王城南防御系统及赵都城郊祭祀遗迹作了重新审视或全新探索。初步认为赵都大北城与大汉城的城垣及城区范围可能并不完全重合,赵王城南壕沟除属防御体系外,... 根据赵都邯郸故城众多新的考古发现,重点对战国两汉时期赵都大北城与大汉城、赵王城南防御系统及赵都城郊祭祀遗迹作了重新审视或全新探索。初步认为赵都大北城与大汉城的城垣及城区范围可能并不完全重合,赵王城南壕沟除属防御体系外,也不排兼具引水或排水功能;而城郊多处较特殊的以填埋灰绿土和铜箭头等兵器为特征的坑穴遗迹,则很可能属于与军旅或战事祭祀活动相关的"祃祭"遗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汉时期 赵国都城 邯郸故城 新发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学经典
6
《靖远教育》 2023年第2期85-88,共4页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释义】毛遂:战国时赵国平原君的一个门客;荐:推荐,荐举。一个叫毛遂的门客自我推荐。比喻自告奋勇去做某项工作。【历史典故】赵国的平原君是著名的战国四公子之一,他的门客据说有数千人之...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释义】毛遂:战国时赵国平原君的一个门客;荐:推荐,荐举。一个叫毛遂的门客自我推荐。比喻自告奋勇去做某项工作。【历史典故】赵国的平原君是著名的战国四公子之一,他的门客据说有数千人之多,毛遂便是其中的一个。公元前257年,秦国军队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赵惠文王派平原君出使楚国请求援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推荐 国学经典 历史典故 赵国都城 战国四公子 赵惠文王 平原君虞卿列传 门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遂自荐”的故事
7
作者 王玉松 《小学生必读(低年级版)》 2024年第5期42-45,共4页
公元前257年,秦国军队包围了邯郸,邯郸是赵国都城。平原君接到赵王的命令,去楚国求救。一、精选随从平原君计划带二十个人去楚国,这二十个人要有勇有谋。他手下有三千个门客,挑来挑去,只挑中十九个人。这时,坐在最后面的一个门客站了起... 公元前257年,秦国军队包围了邯郸,邯郸是赵国都城。平原君接到赵王的命令,去楚国求救。一、精选随从平原君计划带二十个人去楚国,这二十个人要有勇有谋。他手下有三千个门客,挑来挑去,只挑中十九个人。这时,坐在最后面的一个门客站了起来,说道:“平原君,我能不能来凑个数呢?”平原君惊奇地看着他:“你叫什么名字?到我家多久了?”门客向平原君作了一揖,说道:“我叫毛遂,到这儿已经三年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国 赵国都城 平原君 毛遂自荐 秦国 门客 邯郸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