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究竟是赫胥黎还是斯宾塞——论斯宾塞竞争进化论在中国的影响 |
张士欢
王宏斌
|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7 |
11
|
|
2
|
赫胥黎的完全人教育论 |
冯惠敏
曾德军
黄静宜
|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3 |
2
|
|
3
|
赫胥黎与威尔伯福斯之争 |
张增一
|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5
|
|
4
|
纽曼与赫胥黎自由教育思想之比较 |
王艳琴
|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6
|
|
5
|
赫胥黎《科学导论》的两个中译本──兼谈清末科学译著的准确性 |
王扬宗
|
《中国科技史料》
CSCD
|
2000 |
9
|
|
6
|
严复的《天演论》与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 |
耿传明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7 |
6
|
|
7
|
科学教育的精神价值探析——赫胥黎科学教育思想解读 |
檀慧玲
|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
2007 |
4
|
|
8
|
是科学教育,还是自由教育──对赫胥黎教育思想的再认识 |
金俊岐
李清富
|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9 |
1
|
|
9
|
从赫胥黎《美丽新世界》看技术统治与极权主义 |
赵怡薇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15 |
3
|
|
10
|
张爱玲与赫胥黎创作关联论——怀疑主义、阴冷书写、物化手法 |
陈娟
|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6 |
1
|
|
11
|
神经冲动研究先驱——安德鲁·赫胥黎 |
郭晓强
|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3 |
1
|
|
12
|
赫胥黎在近代科学教育普及和发展中的作用 |
檀慧玲
|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8 |
1
|
|
13
|
奥尔德斯·赫胥黎西方研究综述 |
吴修申
|
《世界文学评论(长江文艺出版社)》
|
2007 |
2
|
|
14
|
论A·赫胥黎的反法西斯主义思想 |
朱望
|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1 |
1
|
|
15
|
托马斯·赫胥黎论博物学的教育价值 |
王翠平
|
《科学文化评论》
|
2018 |
1
|
|
16
|
论赫胥黎的科学教育思想 |
刘德华
|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
CAS
|
2001 |
1
|
|
17
|
被解构的幸福——赫胥黎《美丽新世界》的社会启示 |
赵平
|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16 |
2
|
|
18
|
严复与斯宾塞、赫胥黎之间的思想关系——一个主要基于伦理学的解读 |
贾新奇
|
《唐都学刊》
|
2014 |
0 |
|
19
|
赫胥黎“生存斗争”观的复杂性及其对鲁迅的影响 |
刘福勤
|
《浙江学刊》
|
1986 |
0 |
|
20
|
赫胥黎与达尔文主义及生态伦理学的创新 |
何毓德
郎补俄
|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2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