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欧洲的头脑,俄罗斯的心灵——当代俄罗斯学界的赫尔岑研究 |
刘博玲
|
《西伯利亚研究》
|
2024 |
0 |
|
2
|
论巴金《随想录》的价值及赫尔岑对该书的影响 |
王立明
|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5 |
2
|
|
3
|
体会当代生活的苦恼与问题——论赫尔岑及其文学精神与文学批评 |
李建军
|
《扬子江(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1
|
|
4
|
赫尔岑《往事与沉思》的思想史意义 |
刘文飞
|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3 |
1
|
|
5
|
赫尔岑长篇小说《谁之罪?》的非叙事性构成及其功能 |
彭甄
|
《中国俄语教学》
CSSCI
|
2019 |
0 |
|
6
|
赫尔岑思想和性格的多重性及其马赛克文体 |
杨明天
|
《俄罗斯学刊》
|
2012 |
0 |
|
7
|
赫尔岑和平解放农民的思想——以《钟声》为基本史料 |
赵丽杰
|
《西伯利亚研究》
|
2008 |
2
|
|
8
|
赫尔岑俄国社会主义思想起源辨析 |
张静
|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2
|
|
9
|
赫尔岑和他的《谁之罪?》 |
王智量
|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
1984 |
1
|
|
10
|
罗赞诺夫的赫尔岑观探析 |
纪薇
|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
|
2021 |
0 |
|
11
|
赫尔岑和车尔尼雪夫斯基的民粹主义思想述评 |
陈煜
石文彦
|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
2016 |
0 |
|
12
|
赫尔岑对生命意义的理解 |
徐雪野
|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0 |
|
13
|
“2009中国俄语年”系列活动报道之五:“А.И.赫尔岑《往事与随想》中译本首发式”在北京大学举行 |
荀波淼
|
《中国俄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0 |
|
14
|
修辞学家赫尔岑——纪念赫尔岑诞生一百七十周年 |
春行
|
《当代修辞学》
|
1982 |
0 |
|
15
|
赫尔岑的战斗无神论思想 |
虞之
|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6 |
0 |
|
16
|
无产阶级历史主义的范例——列宁评价赫尔岑的方法论意义 |
周乐群
|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90 |
0 |
|
17
|
类型学视野中的赫尔岑与屠格涅夫 |
丌.C.拉杰克
李必超
|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1 |
0 |
|
18
|
天才毁灭的时代悲歌——赫尔岑《偷东西的喜鹊》赏析 |
李羽涵
|
《中学俄语》
|
2017 |
0 |
|
19
|
学习列宁《纪念赫尔岑》札记 |
柴青岳
|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0 |
0 |
|
20
|
赫尔岑的美学观和艺术观——纪念赫尔岑诞生一百五十周年 |
刘宁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62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