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5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代新疆城门的赐名及文化意蕴
1
作者 罗元亮 孟楠 《历史学研究》 2025年第1期113-122,共10页
作为王朝国家对于边疆名物指称关系构建的文化实践行为。清代新疆城门的赐名过程以乾隆皇帝及军机近要大臣为命名决策主体,体现出官方对于命名过程的掌握。而中央王朝对于新疆城门的命名也将古代文本体系中所有的构式单位语素与符号所... 作为王朝国家对于边疆名物指称关系构建的文化实践行为。清代新疆城门的赐名过程以乾隆皇帝及军机近要大臣为命名决策主体,体现出官方对于命名过程的掌握。而中央王朝对于新疆城门的命名也将古代文本体系中所有的构式单位语素与符号所指的文字表达运用至文化的编码中,进行文化理念的阐述。其中包括,通过对城门的赐名体现大一统理念的文化观念,宣扬北极星象符号的文化内涵与仁德的治民理念,寓抽象的意义系统于具象的器物之中,说明新疆属于中央王朝的版图归属,中央对于边疆的道德关怀及中央与边疆在文化上的融合,使得清代新疆城门的名称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而城名的命名也为清代官方除文本主线外,文化传播和构建的另一途径,并与文本系统形成互文性的场域。加之其视觉性,不断深化着名称接收者、文化解码者的认知,对于促进新疆文化的发展有重要作用。As a cultural practice of the dynastic state to construct the referential relationship of border famous objects. The naming process of Xinjiang city gate in Qing Dynasty took Emperor Qian Long and minister of military aircraft as the main decision-making body, which reflected the official mastery of the naming process. The naming of the city gate of Xinjiang by the Central Dynasty also applied the literal expression referred to by all the constructional unit morphemes and symbols in the ancient text system to the cultural coding and expounded the cultural concept. Among them, the naming of the city gate reflects the cultural concept of great unity, promotes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the Arctic star symbol and the idea of governing the people with benevolence, integrates abstract meaning system into concrete objects, explains the territory belonging of Xinjiang to the Central dynasty, the moral concern of the central government for the frontier and the cultural integration of the central government and the frontier. The name of the gate of Xinjiang city in Qing Dynasty has rich cultural meaning. In addition to the main line of the text, the naming of the city is another way of cultural transmission and construction in Qing Dynasty, and forms an intertextuality field with the text system. In addition, its visual character continuously deepens the cognition of name receivers and cultural decoders, 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Xinjiang cul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门 赐名 文化意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宋代皇子的赐名、冠礼与出阁制度 被引量:5
2
作者 范帅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82-89,共8页
宋代为方便对皇子的管理建立了一套相应的赐名、冠礼与出阁制度。宋代皇子诞生时,皇帝都会隆重庆祝,赐予臣下"浴儿包子",奖赏孕育皇子的妃嫔。皇子诞生后,宋代皇帝还要遣官告于太庙、天地、社稷、诸陵,以告慰祖宗:大宋天下,... 宋代为方便对皇子的管理建立了一套相应的赐名、冠礼与出阁制度。宋代皇子诞生时,皇帝都会隆重庆祝,赐予臣下"浴儿包子",奖赏孕育皇子的妃嫔。皇子诞生后,宋代皇帝还要遣官告于太庙、天地、社稷、诸陵,以告慰祖宗:大宋天下,后继有人。宋代皇子一般"百晬命名"受封。宋代皇帝很重视家族的昭穆顺序,宋太祖规定了排行字,以便子孙后代区别昭穆,同时还十分注意避讳皇帝或皇太子的名讳。宋真宗时期开始给皇子赐单名,此后,宋代皇子均以单字为名,且基本都以同一偏旁的字为皇子赐名。宋代皇子冠礼始于宋真宗时期,但仅是个别现象;宋徽宗时期是冠礼的复苏时期,皇子基本都行冠礼;北宋灭亡后,皇子冠礼再度废弛;南宋仅宋理宗时期对皇子行冠礼。可见宋代对皇子行冠礼并不重视,是否行冠礼主要取决于皇帝的意愿。相比于并未形成定制的冠礼制度,宋代更注重实行皇子出阁制度。出阁后皇子具备出就外第、开府置属和出班外廷三种权利。出就外第是对皇子的一种限制管理,但是往往因各种原因已出阁的皇子会推迟搬出禁宫的时间;开府置属和出班外廷是皇子参政议政权利的体现。然而,开府置属虽给皇子配置了官属,但官属的教育训导功能大于政治辅佐功能,出班外廷则侧重于奉朝请,而非真正意义上的参政议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皇子 赐名 冠礼 出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佛光掩映下的民俗生活史——阜新地区巴拉根仓故事中“童年出家”与“佛祖赐名”两个故事素的解析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志清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51-55,共5页
阜新地区巴拉根仓故事中“童年出家”、“佛祖赐名”等故事素的出现与该地区宗教民俗生活息息相关。还原故事生成的文化语境,民间口承叙事往往成为地方风俗和历史的直接注脚。故事文本是特定区域内群体意识的历史积淀,是对特定历史阶段... 阜新地区巴拉根仓故事中“童年出家”、“佛祖赐名”等故事素的出现与该地区宗教民俗生活息息相关。还原故事生成的文化语境,民间口承叙事往往成为地方风俗和历史的直接注脚。故事文本是特定区域内群体意识的历史积淀,是对特定历史阶段的社会记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传佛教 民俗 童年出家 佛祖赐名 阜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元史》中相关传记资料看蒙元时期的赐名现象 被引量:3
4
作者 韩二帅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78-82,共5页
蒙元时期,皇帝(大汗)对汉族、女真、契丹等各族的赐名现象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他们或以赫赫战功、忠于朝廷,或特殊技能,亦或因某些外貌特征而被赐以各式蒙古名。与此同时,亦有纷纷改用蒙古名,或蒙汉名兼用的记载。可以说,这些非蒙古... 蒙元时期,皇帝(大汗)对汉族、女真、契丹等各族的赐名现象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他们或以赫赫战功、忠于朝廷,或特殊技能,亦或因某些外貌特征而被赐以各式蒙古名。与此同时,亦有纷纷改用蒙古名,或蒙汉名兼用的记载。可以说,这些非蒙古人受赐蒙古名和改称蒙古名构成了蒙元时期蒙古化趋势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蒙古人、色目人的汉化一同构成了当时民族融合的主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史》 赐名现象 蒙古化 民族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朝韩德让赐名赐姓考论 被引量:4
5
作者 冯科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期42-46,共5页
辽朝韩德让是汉官中最为权高势重者,甚至契丹官员亦难望其项背。韩德让的沉浮变化影响着当时的政局变化,乃至社会变革;而赐名"德昌"-赐姓"耶律"-赐名"隆运"又是其权力、地位、名望变化的重要节点。探讨... 辽朝韩德让是汉官中最为权高势重者,甚至契丹官员亦难望其项背。韩德让的沉浮变化影响着当时的政局变化,乃至社会变革;而赐名"德昌"-赐姓"耶律"-赐名"隆运"又是其权力、地位、名望变化的重要节点。探讨赐名赐姓的过程,透视政治环境的变迁,可以发现韩德让在赐名赐姓中权力提升、名望凸显、地位固化,且整个过程都是统治者有意为之,并为政治、社会发展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德让 赐名 文忠王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君臣庆会:宋代私家御书阁的营建与赐名
6
作者 宋晓希 黄博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3-18,共6页
宋仁宗朝君臣共同开启了营建私家御书阁的风气;到北宋后期,从徽宗御赐蔡京的“君臣庆会阁”伊始,又衍生了皇帝赏赐私家御书阁阁名的君臣互动模式;私家御书阁的营建与赐名在南宋时期继续发展,不同时期的私家御书阁故事浓缩了南宋私家御... 宋仁宗朝君臣共同开启了营建私家御书阁的风气;到北宋后期,从徽宗御赐蔡京的“君臣庆会阁”伊始,又衍生了皇帝赏赐私家御书阁阁名的君臣互动模式;私家御书阁的营建与赐名在南宋时期继续发展,不同时期的私家御书阁故事浓缩了南宋私家御书阁的兴衰。宋代私家御书阁的营建与赐名过程,展现了两宋不同时期的君臣关系,成为观察宋代政治文化的有效窗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私家御书阁 营建与赐名 君臣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代赐姓与赐名现象探究 被引量:2
7
作者 赵寅达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6期25-28,共4页
宋代政府赐姓和名的主要对象是边疆少数民族首领、归明人、内附人及蕃官、建立功勋的大臣与其后代。宋廷利用赐姓和名的手段,以期达到羁縻少数民族政权、安抚归顺者和旌表忠臣的目的。赐姓和名是宋代政治文化的一种反映,也和当时的战争... 宋代政府赐姓和名的主要对象是边疆少数民族首领、归明人、内附人及蕃官、建立功勋的大臣与其后代。宋廷利用赐姓和名的手段,以期达到羁縻少数民族政权、安抚归顺者和旌表忠臣的目的。赐姓和名是宋代政治文化的一种反映,也和当时的战争局面有着密切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赐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宋西北蕃官赐姓赐名现象探究——以《续资治通鉴长编》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1
8
作者 佟少卿 《西夏研究》 2018年第4期115-120,共6页
北宋时期,宋廷在边疆蕃部地区建立起规模庞大的蕃官队伍,以土官治土民,实现对边区的统治。在西北地区复杂的战争局面之下,宋朝经由赐姓、赐名,以达到羁縻少数民族政权、抚慰归顺者、旌表忠臣的目的。蕃官赐姓、赐名是宋代西北边疆政治... 北宋时期,宋廷在边疆蕃部地区建立起规模庞大的蕃官队伍,以土官治土民,实现对边区的统治。在西北地区复杂的战争局面之下,宋朝经由赐姓、赐名,以达到羁縻少数民族政权、抚慰归顺者、旌表忠臣的目的。蕃官赐姓、赐名是宋代西北边疆政治活动的一种具体反映,具有显著的民族、文化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 蕃官 赐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积山石窟“六国共修”与历代赐名小考 被引量:3
9
作者 项一峰 《丝绸之路》 1999年第S1期37-39,共3页
被人们赞誉为“东方雕塑陈列馆”的麦积山石窟,风景秀丽,气候宜人。但因多雨而潮湿,使洞窟壁画难长久保存;加之历次地震玻坏较大,需要经常进行补修和补建。本文根据一定的史料,分析考证了历代六国对该石窟不断加以扩建和维修,使... 被人们赞誉为“东方雕塑陈列馆”的麦积山石窟,风景秀丽,气候宜人。但因多雨而潮湿,使洞窟壁画难长久保存;加之历次地震玻坏较大,需要经常进行补修和补建。本文根据一定的史料,分析考证了历代六国对该石窟不断加以扩建和维修,使之得以保持现今这种面貌的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积山石窟 “六国共修” 历代赐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近支宗室赐名考论
10
作者 王学深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5-74,共10页
认为清代近支宗室赐名制度经历了由前期向后期的发展、完善与常规化的转变过程。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嘉庆朝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这一时期所实施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和颁布的诸多谕旨,均体现了嘉庆帝意在加强对宗室管控、凸显皇权威严、区别... 认为清代近支宗室赐名制度经历了由前期向后期的发展、完善与常规化的转变过程。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嘉庆朝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这一时期所实施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和颁布的诸多谕旨,均体现了嘉庆帝意在加强对宗室管控、凸显皇权威严、区别宗室亲疏,从而实现近支宗室赐名常规化的用意。至道光、咸丰朝后,近支宗室赐名进一步规范化,康乾时期诸多赐名“不规律”问题得以纠正。与之同时,近支宗室范围也逐渐从清前期的圣祖系和高宗系向清后期仁宗系转移,并沿用至清朝覆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近支宗室 赐名 嘉庆朝 常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朱元璋赐名“封缸酒”
11
作者 谷风 《江苏地方志》 1996年第3期67-67,共1页
说起糯米酒(杜酒),据传在汉代金坛涑渎乡,有个名叫杜晓九的酿酒妙手,他发现指前产的糯米是酿酒的上等好米。后来,大家都学杜晓九自酿糯米酒,每逢春节。
关键词 朱元璋 糯米酒 封缸 赐名 金坛 今胜于昔 地方官 酿酒 生活习俗 黄酒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兴义:朝廷颁旨赐名
12
作者 刘刚 《当代贵州》 2005年第1期53-53,共1页
兴义市位于贵州省西南部.与盘县、普安、安龙和广西隆林、西林两县及云南罗平县相邻.面积2915平方公里.居住有布依、汉、苗、回等民族.现为西南的电力基地之一.
关键词 西平州 赐名 宛温 盘州 电力基地 罗平县 武德四年 安龙 普安 八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韩国“第一狗”生五仔 朴槿惠求赐名
13
作者 崔逸飞 《中国工作犬业》 2015年第10期62-62,共1页
信息时报综合报道据韩媒报道,韩国总统朴槿惠在自己的社交网络上发帖,介绍了爱犬"希望"和"小新"生下5头小狗的消息,并邀请网民给5头小狗起名。 任总统后获赠"新希望" 据报道,"希望"和"小新"是朴槿惠当选总统后入住青瓦台时... 信息时报综合报道据韩媒报道,韩国总统朴槿惠在自己的社交网络上发帖,介绍了爱犬"希望"和"小新"生下5头小狗的消息,并邀请网民给5头小狗起名。 任总统后获赠"新希望" 据报道,"希望"和"小新"是朴槿惠当选总统后入住青瓦台时,朴槿惠原来的邻居送给她的两头珍岛犬,寓意为"新希望"。2013年2月25日,朴槿惠离开首尔江南区三成洞私宅准备入住青瓦台时,当地居民热情欢送。身穿黑色羽绒服的朴槿惠接过居民代表赠送的两头珍岛犬抱在怀里,向群众表示了感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岛犬 头小 青瓦 综合报道 社交网络 赐名 台时 江南区 居民代表 信息时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镇远:帝王设州赐名
14
作者 刘刚 《当代贵州》 2004年第12期54-54,共1页
镇远县位于黔东南自治州东北面,面积1 878平方公里,有汉、侗、苗等24个民族居住.自古有"滇黔之喉"、"滇黔锁钥"之称和"西南都会"的美誉. 今镇远地在宋大观元年(1107)十二月置安夷县.宋绍兴元年(1226)理... 镇远县位于黔东南自治州东北面,面积1 878平方公里,有汉、侗、苗等24个民族居住.自古有"滇黔之喉"、"滇黔锁钥"之称和"西南都会"的美誉. 今镇远地在宋大观元年(1107)十二月置安夷县.宋绍兴元年(1226)理宗帝赵昀赐名设立镇远州而得名至今.元世祖至元二十年(1283)设镇远军民总管府.明洪武四年(1371)撤镇远军民总管府复为镇远州.二十二年(1389)七月置镇远卫指挥使司.弘治十一年(1498)置镇远县,隶镇远府.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撤镇远卫入镇远县.民国2年(1913)12月废镇远府.1949年11月镇远解放.1956年7月隶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远 赐名 周达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皇帝赐名的保健佳品——沙苑子
15
作者 沈尔安 《家庭中医药》 1998年第6期48-48,共1页
沙苑子是豆科植物的种子,又名潼蒺藜、沙苑蔟藜、白蒺藜、夏黄草等,以陕西同州(今大荔县)沙苑所产者为优,其名为皇帝亲赐。 据传唐玄宗之幼女永乐公主从小体弱多病。“安史之乱”时奶妈带她出逃,流落到同州沙苑,被一位老人收留。她每日... 沙苑子是豆科植物的种子,又名潼蒺藜、沙苑蔟藜、白蒺藜、夏黄草等,以陕西同州(今大荔县)沙苑所产者为优,其名为皇帝亲赐。 据传唐玄宗之幼女永乐公主从小体弱多病。“安史之乱”时奶妈带她出逃,流落到同州沙苑,被一位老人收留。她每日除家常便饭外,常喝老人给她配制的一种药茶,两年之后,竞病患全无,脸色红润,娇艳动人。后她离别时,老人又送她一葫芦药随身带回。公主回宫后将此药献给皇兄肃宗,肃宗连服半月,便觉精力充沛,目明心爽,便赐其药名为“沙苑子”,并作珍品,每年由同州府进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苑子 保健 赐名 心血管疾病 豆科植物 《本草纲目》 内分泌激素 安史之乱 唐玄宗 溶血性贫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代的赐姓赐名制度 被引量:4
16
作者 郝黎 《文史知识》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39-49,共11页
姓名是芸芸众生用以相互区分的代码符号,具有极强的个体性。但同时作为社会化的人,其姓名又极具社会性。在古代王权无处不在的社会背景下,臣民的姓氏也深受影响。王权对姓名权干预的主要表现就是赐姓赐名制度。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后,... 姓名是芸芸众生用以相互区分的代码符号,具有极强的个体性。但同时作为社会化的人,其姓名又极具社会性。在古代王权无处不在的社会背景下,臣民的姓氏也深受影响。王权对姓名权干预的主要表现就是赐姓赐名制度。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历代封建帝王均把天下视为自己一家一姓之天下,其姓氏作为国姓而倍受社会的尊崇。所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姓制度 赐名制度 皇权 政治地位
原文传递
仁义礼智:北朝皇室命名及皇帝赐改名与儒家文化认同历程 被引量:3
17
作者 段锐超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5期30-34,共5页
以皇室命名或皇帝给臣下赐名、改名为线索考察北朝儒家思想文化认同,可能是一个独特的视角。元魏宗室具有儒家思想色彩的名字(如名字中有仁、义、礼、智等字)从无到有、由少到多,折射出拓跋鲜卑对儒家思想内涵尊崇有加,儒家思想文化逐... 以皇室命名或皇帝给臣下赐名、改名为线索考察北朝儒家思想文化认同,可能是一个独特的视角。元魏宗室具有儒家思想色彩的名字(如名字中有仁、义、礼、智等字)从无到有、由少到多,折射出拓跋鲜卑对儒家思想内涵尊崇有加,儒家思想文化逐渐变成了社会风尚和人们的自觉追求,反映了北朝统治理念逐步由尚武向崇儒的转化及儒家思想文化正统地位的确立和巩固,意味着北朝对汉晋以来"道统"的继承以及已经将儒家文化作为共同的民族文化的核心,凸显了北朝文化交融与认同演进已经逐渐深入到实质性阶段并趋于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朝 儒家文化认同 仁义礼智 北朝 皇室命 皇帝赐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魏皇帝赐名问题的考察
18
作者 张鹤泉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10-120,共11页
北魏皇帝为有利于国家统治实行了赐名的措施。这种措施是对拓跋鲜卑赐名传统的延续。从代王什翼犍开始,直至北魏各皇帝都实行这种做法。北魏皇帝赐名,主要为了赞扬获得赐名者的品德和行为及表达对他们寄予的期望,因而是一种特别的恩赐... 北魏皇帝为有利于国家统治实行了赐名的措施。这种措施是对拓跋鲜卑赐名传统的延续。从代王什翼犍开始,直至北魏各皇帝都实行这种做法。北魏皇帝赐名,主要为了赞扬获得赐名者的品德和行为及表达对他们寄予的期望,因而是一种特别的恩赐。北魏皇帝赐名的对象,既有拓跋鲜卑人,也有汉人。孝文帝向汉族大族赐名的人数超过拓跋鲜卑贵族,对他的改革举措产生了重大影响。孝文帝以三长制取代宗主督护制,将国家的控制伸展至被汉族大族掌控的乡里基层社会。孝文帝为汉族大族赐名,是对这一群体的恩恤,不仅有利于北魏基层社会的稳定。孝文帝为汉族大族赐名,还有利于促进拓跋鲜卑贵族与汉族大族联姻,也就成为推动拓跋鲜卑贵族向世家大族演变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魏 皇帝 赐名
原文传递
辽朝赐名赐姓现象论析
19
作者 卢修龙 《黑龙江民族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1-115,共5页
赐名赐姓是辽朝皇帝维护统治的一项重要政治手段,不仅具有拉拢之意,更是与当时政治局势的变动紧密相连。赐人以名贯穿辽朝发展始终,对象相对广泛,且各有侧重,大多赐予汉人契丹名,对契丹人赐予汉名或者赐字,其中寄意是赏赐的一项重要原... 赐名赐姓是辽朝皇帝维护统治的一项重要政治手段,不仅具有拉拢之意,更是与当时政治局势的变动紧密相连。赐人以名贯穿辽朝发展始终,对象相对广泛,且各有侧重,大多赐予汉人契丹名,对契丹人赐予汉名或者赐字,其中寄意是赏赐的一项重要原则。辽朝皇帝赐予姓氏有萧姓和耶律国姓两种,赐人以姓始于辽太宗时期,辽圣宗统和年间以后,均是赐耶律国姓予汉族士人,是统治者应时局变动作出的抉择,同时也透视着汉族士人地位的升降、权力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朝 赐名 国姓
原文传递
北魏时期君主赐名现象成因考论
20
作者 杜君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79-84,共6页
北魏作为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个统治中原长达百余年的少数民族政权,自道武帝至宣武帝时期均有赐名活动,尤以孝文帝时期最为显著,这与其推行汉化改革有很大关系。北魏王朝在对臣子赐名的活动中,杰出的品性才干、显赫的军功勋绩、传统的避... 北魏作为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个统治中原长达百余年的少数民族政权,自道武帝至宣武帝时期均有赐名活动,尤以孝文帝时期最为显著,这与其推行汉化改革有很大关系。北魏王朝在对臣子赐名的活动中,杰出的品性才干、显赫的军功勋绩、传统的避讳制度以及先祖父辈的荫庇、帝王的恻隐之心、王朝的威慑意图均是影响赐名活动的具体原因。君主赐名在不同原因的支配下在不同程度上对受赐者和赐名者以及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具有明确的功利指向与政治寓意,在一定程度上对北魏王朝的统治起到了巩固作用,也促进了北魏时期乃至北朝时期的民族大融合,客观上对民族融合意识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君主赐名 北魏 成因 民族融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