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资源编排理论视角下农村资源开发如何驱动公共服务均等化——基于乌尔禾典型示范村的案例研究
1
作者 雷霆 张丽娜 侯典池 《新疆社会科学》 2025年第1期151-166,共16页
内容提要:推进农村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文章基于资源编排理论视角,采用纵向单案例研究方法,结合NVivo质性分析软件,对农村资源开发驱动公共服务均等化供给的内在机理进行了深入... 内容提要:推进农村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文章基于资源编排理论视角,采用纵向单案例研究方法,结合NVivo质性分析软件,对农村资源开发驱动公共服务均等化供给的内在机理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发现:乌尔禾通过资源构建丰富自身资源,经由捆绑资源形成关键能力,并通过资源撬动促进资源的价值转化,实现了下辖两村内生式的发展和公共服务资源供给的三次跃迁。在三次跃迁的过程中,资源编排的方式存在异质性,表现为构建资源基础推动公共服务资源结构化、捆绑资源要素推动公共服务资源能力化和撬动资源边界推动公共服务资源杠杆化的过程,并形成了“价值-能力-行动”的内在驱动逻辑。上述发展路径,拓展丰富了资源编排理论的研究情境与理论内涵,并为其他地区资源开发驱动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践提供了参考与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资源开发 公共服务均等化 资源编排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中小制造企业如何编排资源利用数字机会——基于资源编排理论的fsQCA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马鸿佳 王亚婧 苏中锋 《南开管理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0-100,208,共12页
利用数字机会是中小制造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的关键。资源编排理论指出,利用数字机会离不开企业资源和能力的支持,尤其要将各种资源和能力有效组合起来。但大量中小制造企业难以有效编排自身资源和能力来利用数字机会。为此,本文关注中... 利用数字机会是中小制造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的关键。资源编排理论指出,利用数字机会离不开企业资源和能力的支持,尤其要将各种资源和能力有效组合起来。但大量中小制造企业难以有效编排自身资源和能力来利用数字机会。为此,本文关注中小制造企业的五种传统资源和能力(实物资源、关系资源、制造能力、营销能力和创新能力)及两种数字资源和能力(大数据资源和数字平台能力),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对392份问卷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五种传统资源和能力及两种数字资源和能力都不能单独作为中小制造企业数字机会利用的必要条件,但数字平台能力作为核心条件能发挥较为普适的作用。同时,中小制造企业的数字机会利用存在三种路径,可归纳为“内向型”“外向型”和“内外兼顾型”,通过进一步聚焦高技术制造业,发现其数字机会利用存在两种路径:“渐进型”和“突破型”。本文有助于发现如何在数字化背景下编排企业资源和能力,拓展了资源编排理论的研究情境(数字化背景)和研究范围(数字资源和能力),回应了识别“数据时代的资源编排规律”的呼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数字机会利用 资源和能力组态 资源编排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转型企业组织韧性的形成机制研究——基于资源编排理论和构型理论视角 被引量:8
3
作者 许滨鸿 姜奇平 +1 位作者 刘宇洋 端利涛 《管理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3-84,共12页
文章基于资源编排理论和构型理论,以161家数字化转型上市公司为主要样本,以96家非数字化转型上市公司作为对照组,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识别了人力资本、技术水平、创新能力、偿债能力、成长能力、股权集中度和公司规模7个... 文章基于资源编排理论和构型理论,以161家数字化转型上市公司为主要样本,以96家非数字化转型上市公司作为对照组,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识别了人力资本、技术水平、创新能力、偿债能力、成长能力、股权集中度和公司规模7个要素推动组织韧性形成的路径机制,并对此进行了验证性案例研究分析。研究表明:数字化转型企业高组织韧性的形成机制可归纳为被动防御型和主动成长型两类。其中,创新能力和股权集中作为高组织韧性形成组态中的核心条件发挥普适性作用。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当企业处于技术瓶颈期时,人力资本可替代高技术水平和偿债能力,在高组织韧性的形成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组织韧性 资源编排理论 构型理论 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互联网背景下制造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实现路径研究——基于量子管理范式和资源编排理论的组态分析
4
作者 周朴雄 陈皓云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2024年第12期185-192,共8页
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资源编排组合克服资源利用局限性,协同供应链上下游进行技术共享。但目前专门针对合理编排利用不同类别的资源以促进绿色技术创新的研究缺乏,且对于数字场景的探讨并不深入。而在互联网时代,量子管理范式促进企业... 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资源编排组合克服资源利用局限性,协同供应链上下游进行技术共享。但目前专门针对合理编排利用不同类别的资源以促进绿色技术创新的研究缺乏,且对于数字场景的探讨并不深入。而在互联网时代,量子管理范式促进企业进化为网络化的生命共同体,逐渐形成企业平台化、员工创客化、用户个性化的发展趋势。为此,以量子管理为视角,综合考虑工业互联网情境下制造业的资源类型,深入探究传统、数字与绿色的资源和能力之间的匹配对于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针对中国机床企业管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基于151份有效问卷,首先采用必要条件分析(NCA)方法分析资源和能力如何构成绿色技术创新的必要条件,然后运用fs QCA方法探究资源和能力与绿色技术创新之间的充分性关系,为制造企业有效编排组合资源和能力进而实现绿色技术创新提供参考与借鉴。结果表明:3种资源和能力均不是必要条件,但是数字平台能力发挥促进实现绿色技术创新的显著作用;绿色技术创新的多元路径可以归纳为传统数字驱动型、数字驱动型以及绿色助力的传统数字驱动型,其中绿色助力的传统数字驱动型的经验相关性最强。据此,制造企业在具备实物资源、大数据资源和数字平台能力条件下,可以通过强化绿色资源获取能力实现绿色技术创新;同时,制造企业要与其他平台成员之间在平台的支持下实现更好的资源共享和协同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技术创新 制造业 工业互联网平台 数字平台能力 量子管理范式 资源编排理论 组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资源编排理论的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研究——以闽江学院转型发展为例
5
作者 徐光 徐晨晰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24-31,共8页
文章针对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问题,立足资源编排理论视角,构建了应用型本科转型机制理论框架,该框架包括转型要素、转型阶段两个部分。转型要素包括资源、环境、主体、制度四个方面;转型阶段包括资源获取、资源整合、资源利用和资源优化... 文章针对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问题,立足资源编排理论视角,构建了应用型本科转型机制理论框架,该框架包括转型要素、转型阶段两个部分。转型要素包括资源、环境、主体、制度四个方面;转型阶段包括资源获取、资源整合、资源利用和资源优化四个阶段。通过闽江学院的案例分析,把理论具化为明确定位、深化融合、突出应用、循环优化四方面的转型措施。拓展资源编排理论在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领域的应用,同时也在实践上为地方性高校向应用型转型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 转型发展 资源编排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源“巧”配与创业机会识别——基于资源编排理论 被引量:22
6
作者 孙永波 孙珲 丁沂昕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9-28,共10页
资源作为企业建立竞争优势的资本,需要管理者有效地获取、整合和利用资源,通过“巧”配资源,实现资源价值最大化。基于资源编排理论,探讨由资源组配形成的创业机会识别模式,采用fsQCA3.0对组合模式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资源结构化与能力... 资源作为企业建立竞争优势的资本,需要管理者有效地获取、整合和利用资源,通过“巧”配资源,实现资源价值最大化。基于资源编排理论,探讨由资源组配形成的创业机会识别模式,采用fsQCA3.0对组合模式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资源结构化与能力化相匹配产生杠杆化作用发挥资源优势,创造资源价值;对资源要素采取组合且突出核心的构型模式,可以从多个层面综合解释创业机会识别的模式特征,其中,冗余、网络与合法性资源为核心资源要素,资源拼凑作为能力利用作用于这些资源要素从而创造资源价值;存在3种识别创业机会的资源巧配机制,分别为制度响应型、意义建构型以及积淀开发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业机会识别 资源编排理论 资源拼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企业参与城市碳中和的绿色创新行为模式——基于中国情景下的资源编排理论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陈松川 王金行 《科学与管理》 2023年第5期51-60,共10页
基于探索式单案例研究方法,从行为主体和微观路径两个层面改进并形成了中国情景下的资源编排理论,以此为框架探析了我国建筑企业参与城市碳中和进程的绿色创新行为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建筑企业参与城市碳中和的绿色创新行为经历了“弱交... 基于探索式单案例研究方法,从行为主体和微观路径两个层面改进并形成了中国情景下的资源编排理论,以此为框架探析了我国建筑企业参与城市碳中和进程的绿色创新行为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建筑企业参与城市碳中和的绿色创新行为经历了“弱交集-轻互动-强合作”三种模式九种机制的变迁,并存在着“触发因素-驱动因素-创新机制”的行为逻辑。在资源构建阶段下“弱交集”模式里,城市碳中和进程主要关注外部环境构建,企业绿色创新行为则主要进行内部价值蓄力,二者之间的直接互动微弱;在资源捆绑阶段下“轻互动”模式里,随着企业逐步将内外资源深度融合形成创新能力,城市碳中和进程出现政企同向推进的合力,二者之间的互动逐步加强;在资源撬动阶段下“强合作”模式里,城市政府通过多种途径促进企业的绿色创新成果扩散,企业以绿色创新产品推动城市碳中和进程,二者出现了内生力推动的自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碳中和 建筑企业 绿色创新行为 资源编排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联系是否越紧密越好?——资源编排理论视角下资源拼凑对创新绩效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李璐 张怀英 张艳 《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2年第1期77-84,共8页
资源约束背景下社会联系对资源配置和开发过程具有权变作用.基于资源编排理论,将资源拼凑、社会联系强度和创新绩效纳入同一分析框架,实证检验商业联系强度和政治联系强度下资源拼凑对中小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效果.研究结果显示:资源拼... 资源约束背景下社会联系对资源配置和开发过程具有权变作用.基于资源编排理论,将资源拼凑、社会联系强度和创新绩效纳入同一分析框架,实证检验商业联系强度和政治联系强度下资源拼凑对中小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效果.研究结果显示:资源拼凑对中小企业创新绩效具有正向影响;商业联系强度在资源拼凑与创新绩效之间起负向调节作用;政治联系强度在资源拼凑与创新绩效之间起正向调节作用.企业管理者应当根据资源的属性与内容合理开展拼凑活动,有选择地发展社会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编排理论 资源拼凑 创新绩效 商业联系强度 政治联系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实融合下农业产业化价值创造机理:基于资源编排的案例研究
9
作者 张燕 潘亚楠 《世界农业》 2025年第1期92-102,共11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农业企业数字化背景下,本文利用纵向案例方法剖析北大荒集团的“工具化—智能化—生态化”变革路径,提炼出“资源—能力—价值创造”的逻辑框架,研究数字时代农业产业化企业价值...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农业企业数字化背景下,本文利用纵向案例方法剖析北大荒集团的“工具化—智能化—生态化”变革路径,提炼出“资源—能力—价值创造”的逻辑框架,研究数字时代农业产业化企业价值创造机理。其中在工具化向智能化转换的过程中,实现由生产流程标准化向产线自动化过渡,纳入人的主观价值,以积累式资源结构为主,通过丰富资源能力形成稳定性资源以实现资源调动,利用平台优势汇集流量,协同各利益相关者实现价值创造;由智能化向生态化转换的过程中,构建了全产业链数据平台、产业链智能化生态,以获取资源结构为主,通过开拓性资源形成协调能力,利用技术优势联结利益相关者参与价值创造过程,进而嵌入数字创新生态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实融合 资源编排理论 农业产业化企业 价值创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源编排视阈下数字创业生态系统竞合机制研究
10
作者 朱晓红 仲晨昕 《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0-73,共14页
数字经济时代,随着新技术的不断迭代,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大量涌现,数字创业生态系统应运而生。研究表明,态势均衡的竞合机制对数字创业生态系统的平稳运行与持续演进至关重要,然而,尚未有学者深入探究该机制的形成演化过程。由此,... 数字经济时代,随着新技术的不断迭代,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大量涌现,数字创业生态系统应运而生。研究表明,态势均衡的竞合机制对数字创业生态系统的平稳运行与持续演进至关重要,然而,尚未有学者深入探究该机制的形成演化过程。由此,基于资源编排理论,以浪潮科创中心为研究样本展开探索性单案例研究。研究发现:(1)数字创业生态系统竞合过程经历涌现、规范与更新三个阶段,通过资源数字化建构、捆绑与利用,推动在孵企业从资源数字结构化到能力化再到杠杆化发展;(2)在不同资源编排方式下,在孵企业的数字化创业过程支撑其竞合机制从依附式竞合到联盟式竞合演化,最终实现共生式竞合,产生成本效应、规模效应与创新效应。通过剖析数字创业生态系统孵化数字创业企业的跃升演进规律,揭示其中竞合机制的动态演化过程和内在机理,拓展资源编排理论的研究情境与理论内涵,为数字创业生态系统的建构提供理论指导与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数字创业生态系统 竞合机制 资源编排理论 案例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协同资源和大数据分析能力实现双元创新?——基于资源编排理论的fsQCA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茜松 雷泽 +1 位作者 孙宁 冯泰文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90-103,共14页
实现双元创新是企业建立可持续竞争优势及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数字化时代,如何有效编排资源和大数据分析能力,以探索隐含性需求和利用多样性需求,创造顾客价值,实现高双元创新是有待探究的重要管理问题。基于资源编排理论,采用... 实现双元创新是企业建立可持续竞争优势及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数字化时代,如何有效编排资源和大数据分析能力,以探索隐含性需求和利用多样性需求,创造顾客价值,实现高双元创新是有待探究的重要管理问题。基于资源编排理论,采用组态视角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对我国364家制造业企业进行分析,探究资源和能力要素构成的资源组态与双元创新的复杂因果关系。结果发现:(1)单一资源或能力要素并不构成实现高双元创新的必要条件,但技术技能、数据驱动的决策文化和客户需求多样性在产生高双元创新上发挥普适性作用;(2)产生高双元创新的3条路径包括:资源重构支撑大数据分析能力利用多样性需求、大数据分析能力探索隐含性需求和利用多样性需求、资源重构支撑大数据技术能力探索隐含性需求和利用多样性需求;(3)4条路径产生非高双元创新,并且客户需求多样性的缺失是引起非高双元创新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元创新 资源编排理论 组态视角 资源组态 fsQCA
原文传递
资源编排视角下供应链金融对供应链韧性的影响研究
12
作者 卢毅 郑青昊 邓扬 《统计与信息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1-75,共15页
面对频繁的自然灾害、复杂的国际局势和动荡的经济环境,增强供应链韧性已成为一个现实难题和重要的研究议题。基于资源编排理论,以2009—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了供应链金融如何影响供应链韧性,并根据地区差异、企... 面对频繁的自然灾害、复杂的国际局势和动荡的经济环境,增强供应链韧性已成为一个现实难题和重要的研究议题。基于资源编排理论,以2009—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了供应链金融如何影响供应链韧性,并根据地区差异、企业性质的不同以及行业集中度的高低,对不同类型的企业进行了异质性检验。此外,还进一步探讨了“投入—产出”速度的机制效应,以及供应链金融在数字化转型和媒体关注度情境下的不同表现。研究发现:供应链金融对于提升供应链韧性具有显著效果,尤其在东部地区、非国有企业以及高行业集中度的企业表现更为明显。机制分析表明,供应链金融通过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提高了企业的“投入—产出”速度,从而增强了供应链韧性。情境分析表明,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供应链金融的资源配置活力得到提升,有利于加强其对供应链韧性的正向影响;在高媒体关注度环境中,供应链金融的资源配置效率有所降低,削弱了其对供应链韧性的提升作用。研究结论为企业利用供应链金融提升供应链韧性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时对实践和政策制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应链韧性 供应链金融 “投入—产出”速度 数字化转型 媒体关注度 资源编排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源编排视角下企业质量资源转化为竞争优势的内在机理——来自“泸州老窖”的案例 被引量:2
13
作者 程虹 郭超然 《宏观质量研究》 CSSCI 2024年第1期1-14,共14页
质量资源如何推动企业竞争优势构建已引起业界与学术界的关注,而其微观层面的内在转化机理尚未厘清。本研究从资源编排理论视角出发,将泸州老窖作为案例研究对象,对质量资源驱动企业竞争优势构建的内在转化机理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发现... 质量资源如何推动企业竞争优势构建已引起业界与学术界的关注,而其微观层面的内在转化机理尚未厘清。本研究从资源编排理论视角出发,将泸州老窖作为案例研究对象,对质量资源驱动企业竞争优势构建的内在转化机理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发现:第一,质量资源助力企业竞争优势构建的过程经历了资源组合到资源捆绑再到资源撬动的三次跃升;第二,在三次跃升过程中企业质量资源的编排内在机理存在明显差异,不同质量资源编排方式下企业竞争优势转化的具体内在机理为质量资源组合驱动竞争优势结构化、质量资源捆绑实现竞争优势能力化、质量资源撬动促进竞争优势杠杆化。本研究揭示了质量资源助力企业竞争优势构建的内在机理,拓展并丰富了资源编排理论的应用领域,为企业实现质量升级提供了启发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资源 资源编排理论 泸州老窖 案例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前瞻性环保导向驱动开放式绿色创新效能提升路径研究——基于供应商资源编排视角
14
作者 李勃 高奕 郑鹏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5-75,共11页
供应商参与制造企业开放式绿色创新是制造企业实施开放式绿色创新的常见形态。从供应商资源编排视角,探究制造企业前瞻性环保导向驱动开放式绿色创新效能提升路径。基于231个制造商—供应商配对样本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供应商作为资源... 供应商参与制造企业开放式绿色创新是制造企业实施开放式绿色创新的常见形态。从供应商资源编排视角,探究制造企业前瞻性环保导向驱动开放式绿色创新效能提升路径。基于231个制造商—供应商配对样本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供应商作为资源提供者参与以及供应商作为共同创造者参与,是制造企业在开放式绿色创新中编排供应商参与角色的两种形式,能够在前瞻性环保导向与开放式绿色创新效能之间发挥不完全中介作用;制造商—供应商不对称依赖正向调节供应商作为资源提供者参与的中介作用,但对供应商作为共同创造者参与的中介作用发挥负向调节作用;两种供应商参与角色编排形式的中介效应比重会随着双方不对称依赖程度变化而改变。结论不仅能够丰富开放式绿色创新研究,而且可为中国制造企业贯彻落实创新驱动绿色转型发展方针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瞻性环保导向 开放式绿色创新 供应商参与角色 不对称依赖 资源编排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战略转型中的资源编排与价值创造——以路德环境为例
15
作者 程艳铧 鲁银梭 《财务管理研究》 2024年第8期43-50,共8页
随着我国对环境保护要求的不断提高,加快推进绿色战略转型成为我国环保企业进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以路德环境战略转型为例,利用资源编排理论对企业战略转型及价值创造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路德环境整合商标、资金、技术、原料等资... 随着我国对环境保护要求的不断提高,加快推进绿色战略转型成为我国环保企业进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以路德环境战略转型为例,利用资源编排理论对企业战略转型及价值创造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路德环境整合商标、资金、技术、原料等资源,通过资源构建、资源捆绑、资源利用,培育了企业业务处理能力,形成稳定业务模式,同时生成多向合作能力与新型饲料循环供应链,创造新型核心优势,提升公司治理能力、降低经营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略转型 资源编排理论 价值创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转型如何影响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资源编排与开放式创新视角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小青 何玮萱 崔承杰 《珞珈管理评论》 2024年第4期25-45,共21页
基于资源编排与开放式创新理论,选取2015—2022年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分析并实证检验数字化转型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探究开放式创新对数字化转型与企业高质量发展关系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第一,数字化转型能够驱动企... 基于资源编排与开放式创新理论,选取2015—2022年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分析并实证检验数字化转型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探究开放式创新对数字化转型与企业高质量发展关系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第一,数字化转型能够驱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第二,数字化转型通过提升吸收能力、配置能力与网络能力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第三,数字化转型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开放式创新的门槛效应。开放式创新广度越大,越有利于释放数字化转型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开放式创新深度过高,则会抑制数字化转型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作用。本文揭示了数字化转型驱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机理,提出了有利于中国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开放式创新模式,拓展了资源编排理论的应用情境,为制造企业通过数字化转型突破“低端锁定”困局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和现实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 数字化转型 开放式创新 资源编排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企业如何利用资源实现数字化转型——基于资源编排理论的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冠乔 宁欣 《项目管理技术》 2023年第11期48-54,共7页
数字化转型是建筑企业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确保持久竞争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一。然而,如何有效利用数字资源推动建筑企业数字化转型仍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难题。因此,基于资源编排理论,结合技术-组织-环境框架(TOE)识别出建筑企业7... 数字化转型是建筑企业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确保持久竞争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一。然而,如何有效利用数字资源推动建筑企业数字化转型仍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难题。因此,基于资源编排理论,结合技术-组织-环境框架(TOE)识别出建筑企业7类数字资源,并构建数字资源编排理论框架模型。通过偏最小二乘法结构方程模型(PLS-SEM)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对226名建筑行业人员的问卷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4类数字资源会对数字化转型产生显著作用;数字资源编排可以通过三条路径实现数字化转型,分别为内部资源驱动型、外部资源驱动型和内外兼顾型。研究结果为建筑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对建筑企业如何有效利用数字资源、优化组织资源和管理来实现数字化转型具有实践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数字资源 资源编排理论 组态分析 建筑企业
原文传递
数字化转型与企业ESG表现——基于资源获取与配置视角
18
作者 张新月 刘智云 师博 《商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2-131,共10页
数字化转型作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引擎,其通过资源重构机制赋能ESG表现的内在路径亟待理论阐释。本文基于企业资源编排理论,构建“资源获取-资源配置”双维度分析框架,以2010—201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数字化转型对企业... 数字化转型作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引擎,其通过资源重构机制赋能ESG表现的内在路径亟待理论阐释。本文基于企业资源编排理论,构建“资源获取-资源配置”双维度分析框架,以2010—201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数字化转型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显著提升企业环境治理、社会责任履行与公司治理效能。机制分析表明,数字化转型通过拓展融资渠道、强化技术协同网络及优化关系资本配置提升资源获取规模,同时借助创新要素重组、绿色投资倾斜及生产流程再造实现资源配置效率跃升,进而推动企业ESG表现提升。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化转型对融资约束显著、财务风险较高及战略规划短视的企业具有更强的ESG改善效应,突显其促进企业均衡发展的普惠价值。此外,数字化转型通过抑制企业的选择性披露、“漂绿”及策略性创新等行为有效提升ESG信息披露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企业ESG表现 资源编排理论 信息披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场景驱动制造业服务化的演进过程机理--基于资源编排的“日发精机”案例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许强 鲍盼盼 王成梁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68-74,共7页
服务化是制造企业突破“两高两低”困境、谋求更大发展的必由之路。数字经济时代,依托场景驱动创新成为企业转型的重要范式。在此背景下,基于资源编排理论和扎根研究方法,通过浙江日发精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服务化转型的纵向案例研究,从... 服务化是制造企业突破“两高两低”困境、谋求更大发展的必由之路。数字经济时代,依托场景驱动创新成为企业转型的重要范式。在此背景下,基于资源编排理论和扎根研究方法,通过浙江日发精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服务化转型的纵向案例研究,从企业服务化转型过程的动态视角切入研究场景驱动、资源基础与服务化模式的共变情况及演化路径,剖析企业服务化进程模式演变,建构了“场景驱动—资源编排—服务化模式”的理论模型。结论归纳了数字化赋能服务化转型的要素,概述了与情境匹配资源编排理论研究,为传统制造企业服务化升级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业服务化 场景驱动 扎根理论 资源编排理论 案例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源编排视角下我国读书会联盟现状调查与分析
20
作者 肖雪 胡月 《高校图书馆工作》 2023年第2期55-66,共12页
从资源编排视角出发,以资源结构化、资源能力化和资源杠杆化为分析框架,通过网络调查和内容分析法,对我国30个读书会联盟建设状况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我国读书会联盟在建设主体上以图书馆居多;在建设方式上包括合同型、中心合作型和联... 从资源编排视角出发,以资源结构化、资源能力化和资源杠杆化为分析框架,通过网络调查和内容分析法,对我国30个读书会联盟建设状况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我国读书会联盟在建设主体上以图书馆居多;在建设方式上包括合同型、中心合作型和联合合作型三种;读书会联盟通过目标宗旨、组织模式、成员管理机制和运营管理制度实现资源结构化,通过增强资源拥有能力和提升价值共创能力显示资源能力化结果,通过资源编排撬动机会,促进了阅读成效和品牌建设成效。不过目前仍存在不足,需要完善联盟管理机制,提升联盟结构化质量;促进联盟资源整合与共享,保障资源能力化发展;提升活动成效,促进联盟资源价值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读书会联盟 阅读联盟 资源编排理论 图书馆 建设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