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2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早期农业聚落的野生食物资源域研究——以长江下游和中原地区为例 被引量:42
1
作者 秦岭 傅稻镰 张海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45-261,共17页
遗址资源域分析(Site Catchment Analysis)已被广泛应用于对史前经济和人类行为模式的研究中,有别于西方普遍采用的"遗址外"(off-site)研究模式,本文提倡一种以"遗址内"(on-site)为核心的研究方法。主要通过遗址所... 遗址资源域分析(Site Catchment Analysis)已被广泛应用于对史前经济和人类行为模式的研究中,有别于西方普遍采用的"遗址外"(off-site)研究模式,本文提倡一种以"遗址内"(on-site)为核心的研究方法。主要通过遗址所见大植物遗存,结合古环境研究成果,模拟复原当时的植被分布,进而讨论遗址资源域及其反映的生业经济特点。第一个案例是长江下游的田螺山遗址,属于河姆渡文化(6900~6500cal.aB.P.),分析表明:早期的水稻栽培活动是长期伴生于采集经济模式中的;当时的采集经济具有广域性、专门性、季节性和强调储存性等特点;这一时期聚落的选址会优先考虑生态环境的多样性,在步行一天的活动半径便可获得大部分植物资源,但也有一些资源分布于12小时半径之外,必须短期露营(可能与狩猎同时进行)方可获取。第二个案例是中原地区的颍河上游,分析以袁桥遗址为中心的仰韶文化聚落(6000cal.aB.P.):尽管2~3小时的步行范围内就有条件获取各类野生植物资源,仰韶文化时期的生业活动已经集中在更小空间范围内的作物栽培上。遗址资源域缩小、对小范围景观进行改造、聚落间产生土地分配和资源共享等社会关系问题——这些构成了农业聚落资源域的一般特点。比较两个案例,农业聚落的产生可以看作是一种景观环境上发生的变化。遗址资源域分析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来理解早期农业社会的产生、发展及不同生业社会与周边景观的互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址资源域分析 田螺山 颍河上游 农业经济 采集经济 生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资源域的分级调度模型 被引量:1
2
作者 张丽晓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1期5317-5318,5321,共3页
作业调度是要实现作业和资源的最佳匹配,协调对资源的征用矛盾。软件环境和硬件资源对作业运行都有影响,实验证明硬件资源对作业的影响很大,据此提出了基于资源域的分级调度模型,提供全局和局部两种调度方式。节点根据配置划分成不同的... 作业调度是要实现作业和资源的最佳匹配,协调对资源的征用矛盾。软件环境和硬件资源对作业运行都有影响,实验证明硬件资源对作业的影响很大,据此提出了基于资源域的分级调度模型,提供全局和局部两种调度方式。节点根据配置划分成不同的资源域,调度时根据作业类型匹配最佳的资源域,该模型有效利用了集群资源,减轻了Server的负担,并能提高系统的可扩展性。在全局调度中,还提供了预约机制调度高优先级作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域 调度 资源匹配 预约 可扩展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服务资源域的网格服务组织方法
3
作者 王志强 罗雪山 黄光奇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6期3745-3747,共3页
网格服务的组织是开放式网格服务体系结构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对网格服务的概念及其性质研究的基础上,针对现有的服务组织方法存在的不足,运用聚类原理和目录服务原理,通过引入服务资源域的概念及对其性质的分析,提出了基于服务资源... 网格服务的组织是开放式网格服务体系结构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对网格服务的概念及其性质研究的基础上,针对现有的服务组织方法存在的不足,运用聚类原理和目录服务原理,通过引入服务资源域的概念及对其性质的分析,提出了基于服务资源域的网格服务组织方法,并给出了该组织方法下的组织模型及各部分的功能,有效地解决了性能瓶颈的问题,同时提高了可扩展性和抗毁性,为网格服务的组织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务资源域 网格服务 网格 组织 开放式网格服务体系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分布式资源域理论的形式化语言(英文)
4
作者 王栩 黄涛 冯玉琳 《软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99-511,共13页
介绍了一种带有 Agent移动的分布计算形式化语言——资源域语言 .与分布移动计算中的同类工作相比较 ,它没有采用基于 π-演算进行扩充的方法 ,而是以一种带资源的类 λ-演算为核心发展而来 .这使得它可以直接支持内存单元式的资源 ,而... 介绍了一种带有 Agent移动的分布计算形式化语言——资源域语言 .与分布移动计算中的同类工作相比较 ,它没有采用基于 π-演算进行扩充的方法 ,而是以一种带资源的类 λ-演算为核心发展而来 .这使得它可以直接支持内存单元式的资源 ,而不是间接地通过进程 /通道来模拟 .进一步地 ,资源域语言还对“位置”的概念进行了特殊的处理 ,产生了“域”的概念 .域和内存资源结合在一起使得资源域语言成为对现有同类工作的一种有益补充 ,提供了描述分布移动系统的一种新途径 .其主要特点包括 :易于实现和更接近实际语言 (如 Obliq,Telescript)的程序设计模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AGENT 形式化语言 分布式资源域理论 λ-演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吴兴钱山漾遗址资源域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榕煊 《丝绸之路》 2020年第1期87-89,共3页
文在整合植物考古、动物考古和岩性考古等多方面信息的基础上,对钱山漾遗址史前居民周边区域的资源利用程度和范围作一梳理。
关键词 先秦考古 钱山漾遗址 资源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省域资源供需视角下我国城镇托幼服务一体化研究
6
作者 毛婷 《人口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46,共16页
托幼一体化已成为国内外学前教育纵深发展的应然选择和必然趋势。通过依次构建分省的城镇人口预测模型、3—6岁学前教育资源供需模型和3岁以下托育服务需求模型,对比3—6岁学前教育闲置资源规模与托育服务资源需求规模,基于全国和省域层... 托幼一体化已成为国内外学前教育纵深发展的应然选择和必然趋势。通过依次构建分省的城镇人口预测模型、3—6岁学前教育资源供需模型和3岁以下托育服务需求模型,对比3—6岁学前教育闲置资源规模与托育服务资源需求规模,基于全国和省域层面,对我国城镇托幼服务一体化的可行性进行考察。结果表明,无论全国还是省域,在当前入托率下,学位和师资层面均具备依托学前教育闲置资源实行托幼一体化的条件。但随着入托率提高,托育服务资源需求增加,仍需在托幼一体化基础上新增托育服务资源供给。从资源类别来看,托育服务师资的供给新增将比托位新增面临更大压力。从区域范围来看,京津沪地区、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和吉林省在托幼一体化后较早出现需要新增托位供给的情形,其中,京沪地区在托幼一体化后需新增托位供给的年份最长。在托幼一体化后仍须新增师资供给的省份在全国范围内分布较广,其中,西南和大西北地区在托幼一体化后需新增师资供给的年份最长。基于此,建议建立省域托幼一体化的“适龄人口—教育资源”动态预测预警机制;基于托幼一体化系统规划托育服务资源供给与托育服务体系构建;以一体化培养的基本理念构建稳定的早期教育师资供给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前教育 托育服务 资源供需 托幼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颍河上游龙山晚期遗址资源域调查与分析
7
作者 赵宋园 《中原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6-57,共12页
本文在颍河上游地区30余处龙山文化晚期遗址进行资源域实地调查及分析的基础上,对以禹州瓦店、登封王城岗为中心的两大聚落群做了深入考察,归纳为不同的控制模式,认为应当属于两个独立政体,社会发展阶段大致处于复杂酋邦阶段。结合两大... 本文在颍河上游地区30余处龙山文化晚期遗址进行资源域实地调查及分析的基础上,对以禹州瓦店、登封王城岗为中心的两大聚落群做了深入考察,归纳为不同的控制模式,认为应当属于两个独立政体,社会发展阶段大致处于复杂酋邦阶段。结合两大聚落群的特点,提出“河谷型复杂酋邦”这一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颍河上游 龙山晚期 遗址资源域分析
原文传递
综合考虑内外生不确定性的绿色数据中心多域资源协同规划方法 被引量:2
8
作者 曾博 刘一贤 +2 位作者 张卫翔 罗旸凡 吴晨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732-4747,I0011,共17页
数字经济下,发展以“高能源效率、低环境影响”为主要特征的绿色数据中心(green data center,GDC)是应对碳中和挑战和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如何科学配置供需侧资源,在满足服务质量约束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数据用户的互动响应潜... 数字经济下,发展以“高能源效率、低环境影响”为主要特征的绿色数据中心(green data center,GDC)是应对碳中和挑战和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如何科学配置供需侧资源,在满足服务质量约束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数据用户的互动响应潜力促进系统提质增效,是未来公有型GDC规划面临的难点。为此,该文基于信息-物理-社会耦合视角,在深入分析不同类型数据负载运行特性的基础上,引入后悔度匹配方法模拟数据用户参与GDC需求响应(GDC demand response,GDC-DR)意愿的中长期动态演化。基于动态预想场景,综合考虑数据用户参与GDC-DR意愿等内生不确定性和可再生能源发电出力、数据负载需求等外生不确定性的影响,提出一种GDC多域资源协同规划模型。模型以系统综合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同时考虑设备运行、服务质量等多域约束,通过对GDC设备容量、需求响应激励价格以及各预想场景下系统运行策略进行协同优化,以充分发掘数据负载灵活性潜力,实现系统经济性和碳中和效益的综合趋优。算例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文所提模型和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数据中心 资源规划 需求响应 不确定性 信息物理社会系统 碳中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岛丁字湾-鳌山湾沿岸史前早期遗址的人地关系演变:以遗址资源域调查和分析为中心 被引量:10
9
作者 王青 任天龙 +4 位作者 李慧冬 聂政 于成龙 李贝 王忠保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44-252,共9页
遗址资源域分析是研究古代人地关系演变的重要方法。通过运用这种方法,在山东青岛市东部的丁字湾-鳌山湾沿岸19处史前早期(距今约6200~5700年前)遗址进行了深入的遗址资源域调查和分析。调查方法是参照西方同类研究的做法,从遗址中心出... 遗址资源域分析是研究古代人地关系演变的重要方法。通过运用这种方法,在山东青岛市东部的丁字湾-鳌山湾沿岸19处史前早期(距今约6200~5700年前)遗址进行了深入的遗址资源域调查和分析。调查方法是参照西方同类研究的做法,从遗址中心出发,向不同方向步行1小时路程,沿途详细考察并记录地层堆积和自然资源分布信息,以及体能消耗情况。在此基础上,并运用泰森多边形分析法,讨论这些遗址获取生存资源的范围,并就人地关系演变得出了如下认识:1)这些遗址中约有13处独立的定居聚落,其中10处位于当时的沿海地带,其余3处位于山地之中,5处沿海聚落还各自拥有另外1个附属性聚落作为季节性捕捞或狩猎的营地,以获取足够的自然资源;2)这13处定居聚落都拥有自己的资源域,大致为从聚落出发1小时路程去圈定的地域范围,面积一般为20~30km^2,半径一般为2.5~3.5km,沿海聚落到达海边的距离普遍不超过1km;3)资源域内的自然资源比较丰富,聚落所需大多数生存资源都取自这一范围,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的经济模式基本一致,可概括为采捞-狩猎为主的模式,农业的比例较小,作为采捞和狩猎对象的野生动植物主要来自聚落周围的海边和山地中;4)这些定居聚落对生存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比较充分的,即这一时期的人地关系整体是比较和谐的,这应该是该地区史前早期遗址数量众多,从而构成该地区整个史前时期聚落和人口最繁荣阶段的原因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址资源域分析 史前早期遗址 人地关系演变 山东青岛丁字湾-鳌山湾沿岸
原文传递
一种基于资源操作域的主机防护模型 被引量:4
10
作者 周顺先 陈浩文 池鹏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52-155,共4页
论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资源操作域的主机防护模型,该模型抛开了基于网络攻击数据特征码匹配构建主机防护系统的传统思路,从系统资源入手,立足于控制进程行为,力求建立一个授权访问系统资源的进程以及操作方法的最小集合。讨论了该模型的构... 论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资源操作域的主机防护模型,该模型抛开了基于网络攻击数据特征码匹配构建主机防护系统的传统思路,从系统资源入手,立足于控制进程行为,力求建立一个授权访问系统资源的进程以及操作方法的最小集合。讨论了该模型的构建和运用方法,包括:通过采样、学习和修正这一反复过程构建目标系统的资源操作域;设置防护检查点、截获系统调用、基于资源操作域的检索和匹配等操作进行行为合法性验证。最后,对该模型进行了性能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机防护 进程 资源域操作集 资源操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蝙蝠文学话语的资源场域及价值维度
11
作者 李占鹏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87-99,共13页
蝙蝠,甲骨文、金文均无著录,篆书辑之。作为一个话语,它最早出现在成书于战国至西汉之间的《尔雅》。两汉至隋,蝙蝠之于文献的出现便稍多起来。唐宋、金元、明清蝙蝠诗句层出不穷,散文、小说、戏剧也多有描写。近、现当代以来作家对它... 蝙蝠,甲骨文、金文均无著录,篆书辑之。作为一个话语,它最早出现在成书于战国至西汉之间的《尔雅》。两汉至隋,蝙蝠之于文献的出现便稍多起来。唐宋、金元、明清蝙蝠诗句层出不穷,散文、小说、戏剧也多有描写。近、现当代以来作家对它的认识趋向丰富、复杂,可以说在一定程度恢复了蝙蝠的本来面目。外国文学自古迄今也有许多描写蝙蝠的文学作品。蝙蝠文学话语的资源场域比较广阔,文学体裁多种多样,价值维度由古代的单一变为现代的多元,由一味否定经否定带肯定变为完全肯定。近现代以前,对蝙蝠的文学认识总是陷入片面、极端和悲观的泥淖,带着偏见、嫌弃和歧视。在科学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应该正确看待蝙蝠,争取尽可能与它永远和谐相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蝙蝠 文学话语 资源 价值维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舞阳贾湖遗址石制品资源域研究以及意义 被引量:4
12
作者 崔启龙 张居中 +1 位作者 杨晓勇 朱振甫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86-497,共12页
遗址资源域分析是了解先民资源获取状况和社会生产网络的理想手段。本文通过对河南舞阳贾湖遗址出土石制品的岩性鉴定和分类统计,总结了贾湖先民对石料的利用特点;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在遗址周边开展了岩矿资源调查,并分析了贾湖遗址... 遗址资源域分析是了解先民资源获取状况和社会生产网络的理想手段。本文通过对河南舞阳贾湖遗址出土石制品的岩性鉴定和分类统计,总结了贾湖先民对石料的利用特点;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在遗址周边开展了岩矿资源调查,并分析了贾湖遗址石制品资源域的范围。结果表明,贾湖先民对石料的利用总体上遵循就近取材的原则,其中大部分体型较小,带有砾石面的石料可能在距离遗址一定距离的河床内获得;部分石料如制作石铲的角闪石片岩和制作石磨盘的砂岩和含铁石英砂岩等,其产地距离遗址较远,极有可能是通过原地开采或贸易交换获得的。贾湖遗址可见石料的种类虽然多样,但是石制品器型和岩性之间有着较好的对应关系,反映出贾湖先民对各类石料物理性质的认知水平和对石料选择的偏向性。综合来看,贾湖遗址可获取石料的范围,普遍达到距离遗址24km以外的区域,大部分石料的获取在50km资源域内,获取方向主要是向西北和向南,沿沙河和澧河至上游的伏牛山、外方山余脉地区。本研究有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贾湖先民对岩矿资源的认知水平和开发策略以及他们认识自然、获取自然资源的能力,对探讨新石器时代中期淮河上游地区的人地关系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湖遗址 新石器时代 石制品石料 资源域
原文传递
数字资产超网络嵌入、生态场域资源拼凑与制造业服务模式创新——来自华为、海尔、京东、阿里的多案例研究
13
作者 朱国军 吴家豪 徐亦唐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6-78,共13页
从数字资产超网络嵌入视角,遵循“资源行动-资源拼凑-价值实现”逻辑思路,采用多案例研究方法,解构工业互联网平台领先企业制造业服务模式创新的过程机理。研究发现,工业互联网平台领先企业在界面融合、交互赋能、协同演化机制支撑作用... 从数字资产超网络嵌入视角,遵循“资源行动-资源拼凑-价值实现”逻辑思路,采用多案例研究方法,解构工业互联网平台领先企业制造业服务模式创新的过程机理。研究发现,工业互联网平台领先企业在界面融合、交互赋能、协同演化机制支撑作用下,数字资产超网络嵌入制造业数字价值生态系统,在生态场域开展资源拼凑,完成机会捕获、知识整合及知识治理,实现制造业服务模式创新,表现为制造业架构服务模式创新及制造业孵化服务模式创新。探索面向制造业龙头企业、细分行业、区域集群场景的服务模式创新范式。相关研究丰富了制造业服务模式创新理论,为工业互联网平台领先企业服务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供重要实践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资产超网络嵌入 生态场资源拼凑 制造业服务模式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馆校深度合作下域内红色资源的利用推广探究——以黄沙坑革命旧址纪念馆为例
14
作者 田应辉 卢为俊 《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65-68,72,共5页
基于地理位置的毗邻和自身规模的限制,地处乡村的革命纪念馆与域内高校的合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馆校深度合作模式下,高校能利用自身优势,在丰富文化内涵、拓宽教育功能、提升推广效率三方面为乡村革命纪念馆助力。对此,以黄沙坑革... 基于地理位置的毗邻和自身规模的限制,地处乡村的革命纪念馆与域内高校的合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馆校深度合作模式下,高校能利用自身优势,在丰富文化内涵、拓宽教育功能、提升推广效率三方面为乡村革命纪念馆助力。对此,以黄沙坑革命旧址纪念馆为例,在科学分析其优势与困境的基础上,从挖掘红色基因,讲好革命故事;打造红色品牌,创新推介思路;统筹红色资源,联动乡村振兴;追寻红色印记,畅通资源利用四方面提出相关举措,以期为馆校合作及类似乡村革命场馆的利用推广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馆校合作 内红色资源 推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资源域”概念及其在水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15
作者 贺晓英 贺缠生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929-1934,共6页
"流域"概念广泛被用于水文和水资源管理研究中。而这一概念只是强调给定空间范围内水和物质的时间分布,且流域边界相对稳定。"水资源域"为在某一时段向河口或某一地点,传送水、水中营养物、泥沙或其它物质的空间范... "流域"概念广泛被用于水文和水资源管理研究中。而这一概念只是强调给定空间范围内水和物质的时间分布,且流域边界相对稳定。"水资源域"为在某一时段向河口或某一地点,传送水、水中营养物、泥沙或其它物质的空间范围。水资源域概念的提出,能够对水和物质随时间和空间二者相互变化的动态分布加以解释,综合考虑了不同尺度的时空即时变化对水资源及物质传播的影响。这一新概念应用遥感、空间分析、追踪及模拟技术分析流域空间模式与过程,为水资源探索、分析、模拟及预测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法与途径。本文提出并定义了"水资源域"的概念,然后应用分布式大流域模型计算了美国茅密河的水资源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域 径流 分布式大流模型
原文传递
三级调度电磁暂态云仿真资源互济机制设计与实现
16
作者 李勤新 晁春晖 +5 位作者 李亚楼 张怡 王玉坤 高泽 黄彦浩 穆清 《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76-1284,共9页
针对大规模电网电磁暂态仿真算力需求巨大,国分省三级调度各自算力资源难于满足新型电力系统安全稳定仿真计算需求的情况,设计和实现了一种国分省三级调度电磁暂态云仿真资源互济机制,首先介绍了高效、可靠、灵活三项资源互济原则,然后... 针对大规模电网电磁暂态仿真算力需求巨大,国分省三级调度各自算力资源难于满足新型电力系统安全稳定仿真计算需求的情况,设计和实现了一种国分省三级调度电磁暂态云仿真资源互济机制,首先介绍了高效、可靠、灵活三项资源互济原则,然后重点分析了跨域统一计算资源池构建和跨域批量电磁暂态仿真任务调度机制和实现关键技术,分析了三级调度资源互济的电磁暂态云仿真平台的功能架构和主要功能,最后分析了平台在国家电网仿真中心、国家电网华中分部和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的落地应用,实际应用数据证明了该文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暂态仿真 资源互济 计算资源 任务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嵊州小黄山遗址石制品资源域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何中源 张居中 +2 位作者 杨晓勇 王海明 张恒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82-293,共12页
本文采用"遗址内"(on-site)的资源域分析方法,通过对小黄山遗址出土石制品岩性的鉴定和统计分析,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分析小黄山新石器时代遗址先民石制品的资源域,进而讨论其石料资源利用特点。结果表明,先民采取就近取材的资... 本文采用"遗址内"(on-site)的资源域分析方法,通过对小黄山遗址出土石制品岩性的鉴定和统计分析,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分析小黄山新石器时代遗址先民石制品的资源域,进而讨论其石料资源利用特点。结果表明,先民采取就近取材的资源获取方式,绝大部分石料都可以被地表径流作用搬运至遗址附近,原地开采或交换贸易的可能性不大。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就近取材,石料的获取也并非随意的、单一来源的,据此推测玄武岩石料主要拾取于崇仁江,而角闪变粒岩、泥质板岩、花岗岩等石料只能通过长乐江获得,其余石料的获取指向性不明显,可能选择从较近的河流中获取。石料来源的不同,表明先民于距今9000~8000年前在该遗址获取石料已有一定的选择性。同时,石制品器形和岩性之间较强的对应关系,也反映出古人对各类石料物理性质的认识水平和对石料选择的偏向,是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表现,尤其是被用来制作石磨盘和磨石的气孔状玄武岩,有别于其他遗址多为砂岩质石磨盘的情况,这可能与玄武岩质石磨盘的加工效率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黄山遗址 新石器时代 石制品 石料 资源域
原文传递
基于能值-成本的资源型省域绿色GDP核算及可持续发展评价 被引量:8
18
作者 张建勇 赵艳玲 +4 位作者 付亚洁 何厅厅 田帅帅 邹玉珠 刘慧芳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04-110,共7页
为了评价资源型省域的可持续发展水平,本文研究资源型省域绿色GDP的核算体系,选取典型研究区,综合运用能值分析法和成本法,将不可更新资源、环境损耗中的各种能量转换成能值-货币价值,并在传统GDP中扣除,得到资源型省域的绿色GDP值与年... 为了评价资源型省域的可持续发展水平,本文研究资源型省域绿色GDP的核算体系,选取典型研究区,综合运用能值分析法和成本法,将不可更新资源、环境损耗中的各种能量转换成能值-货币价值,并在传统GDP中扣除,得到资源型省域的绿色GDP值与年际变化,再构建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分析研究区的可持续发展状况并提出对策。结果表明:以山西省为例,在2000~2014年间,传统GDP增长速度较快,绿色GDP增长相对比较缓慢且2013~2014年保持平稳趋势,绿色GDP在传统GDP中所占比重不断下降,总体的可持续发展水平较低。这与能值交换率显著相关,有赖于山西省的产业结构、经济增长依靠煤炭等不可更新资源的特点,省内资源开发程度较高,对外界资源依赖性较低,对外贸易以输出能值为主。因此,在去产能的新常态下,山西省必须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实现绿色可持续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GDP 能值分析法 成本法 资源型省 可持续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资源跨域治理中的多元主体关系研究——基于微山湖水域划分和山西通利渠水权之争的案例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崔晶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8,共8页
作为传统的国家治理方式,疏放式治理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被保存并"遗传"了下来,这使得中央、地方政府和基层社会之间保持了一种既松散又关联的关系。本文基于地方水资源跨域治理的视角,从中央与地方关系和国家(政府)与社会(民... 作为传统的国家治理方式,疏放式治理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被保存并"遗传"了下来,这使得中央、地方政府和基层社会之间保持了一种既松散又关联的关系。本文基于地方水资源跨域治理的视角,从中央与地方关系和国家(政府)与社会(民众)关系两条国家治理线索出发,通过对近现代微山湖地区水域划分和山西通利渠水权之争两个水资源治理案例的考察,探讨了中国国家治理结构"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多元主体双向多重构建过程。论文认为,在国家水资源跨域治理过程中,既有从中央到基层的疏放式管理(包括中央对地方调解式的向下分权与回应式的不告不理,以及利用乡绅、胥吏、民众等进行非正式管理),也有从基层到中央的顺势利用;既有从中央到地方政府最终决定权的保留和中央权威对基层社会的渗透,也有地方政府与基层社会对中央权威的亦步亦趋和调整适应。这一水资源治理的双向多重构建过程体现了中国政治制度发展的历史连续性,也对未来中国国家治理的创新性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治理 府际关系 国家与社会 微山湖 通利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域文献信息资源保障系统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崔慕岳 白广思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39-141,共3页
现有文献信息资源保障系统在文献信息资源建设规划、地方文献信息资源利用、一次文献传递等方面存在着不足 ,通过建设城域文献信息资源保障系统可以解决存在的问题 ,还能节约大量的资金 ;城域文献信息资源保障系统的建设要遵循一定的原... 现有文献信息资源保障系统在文献信息资源建设规划、地方文献信息资源利用、一次文献传递等方面存在着不足 ,通过建设城域文献信息资源保障系统可以解决存在的问题 ,还能节约大量的资金 ;城域文献信息资源保障系统的建设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而且要有相应的技术 ,才能为用户和读者提供全面、系统、快捷、有用、省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献信息资源保障系统 中国 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