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8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费氏树的费氏查找思想的探索与实现
1
作者 李静 王效政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年第4期48-52,共5页
目的完善与合理地实现基于费氏树这种典型数据结构的费氏查找全过程.方法通过理论研究与实践,针对相关费氏查找及实现过程方面论述的欠缺,对费氏树的结构特性探索出更加合理、完善的定义,丰富和明确了这种二元树结构的特定含义;探索出... 目的完善与合理地实现基于费氏树这种典型数据结构的费氏查找全过程.方法通过理论研究与实践,针对相关费氏查找及实现过程方面论述的欠缺,对费氏树的结构特性探索出更加合理、完善的定义,丰富和明确了这种二元树结构的特定含义;探索出费氏树节点的确立方法和实现费氏树构建的方式;对费氏树与待查找序列的关联性做出探讨.结果完善和明确了费氏查找的设计思想,并对其具体实现过程探索出更加合理的实现方式.结论费氏查找全面体现了基于特定数据结构的存储实现来实施数据管理这一原则.对于丰富《数据结构》学科中典型数据结构及数据查询方面内容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氏查找 费氏 节点探索 待查找序列 特定元 时间复杂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能在苜蓿上结瘤的费氏中华根瘤菌 被引量:9
2
作者 张海瑜 张海予 +1 位作者 李小红 杨苏声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27-132,T001,共7页
费氏中华根瘤菌 (Sinorhizobiumfredii) 0 4 2BS分离自新疆的苜蓿根瘤 ,通过交叉结瘤试验 ,发现它既可在苜蓿上又可在大豆上结瘤固氮。 1 6SrDNAPCR RFLP分析表明 ,0 4 2BS与费氏中华根瘤菌模式菌株USDA2 0 5的 4种限制性酶切图谱完全... 费氏中华根瘤菌 (Sinorhizobiumfredii) 0 4 2BS分离自新疆的苜蓿根瘤 ,通过交叉结瘤试验 ,发现它既可在苜蓿上又可在大豆上结瘤固氮。 1 6SrDNAPCR RFLP分析表明 ,0 4 2BS与费氏中华根瘤菌模式菌株USDA2 0 5的 4种限制性酶切图谱完全一致。其G +Cmol%为 60 0 ,与费氏中华根瘤菌USDA2 0 5和USDA1 91的DNA同源性分别为 84 9%和89 6% ,表明 0 4 2BS属于费氏中华根瘤菌。应用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标记 0 4 2BS ,得到重组菌株 0 4 2BSG。将其接种保定苜蓿和北引 1号大豆 ,并重新分离出根瘤菌 ,利用激光共聚焦荧光显微镜检测到标记基因的表达 ,从而确证了 0 4 2BS能在苜蓿和大豆上结瘤。而且 ,0 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氏中华根瘤菌 DNA同源性 绿色荧光蛋白 苜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费氏丙酸杆菌发酵生产V_B_(12) 被引量:5
3
作者 张玉明 倪志华 +1 位作者 王云山 王雷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2-95,共4页
VB12广泛应用于医药业和食品工业,费氏丙酸杆菌是其主要的工业生产菌种。费氏丙酸杆菌发酵过程中会产生大量丙酸和乙酸,有机酸的积累会抑制菌体生长,延长发酵周期。通过改进发酵工艺来解除有机酸抑制,提高发酵产量是费氏丙酸杆菌发酵工... VB12广泛应用于医药业和食品工业,费氏丙酸杆菌是其主要的工业生产菌种。费氏丙酸杆菌发酵过程中会产生大量丙酸和乙酸,有机酸的积累会抑制菌体生长,延长发酵周期。通过改进发酵工艺来解除有机酸抑制,提高发酵产量是费氏丙酸杆菌发酵工艺的主要研究内容。VB12是费氏丙酸杆菌胞内产物,提取工艺对生产总收率具有重要作用。耦合发酵工艺改造和膜分离技术目前是费氏丙酸杆菌发酵VB12的研究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B12 费氏丙酸杆菌 膜分离 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橘小实蝇一种重要的寄生蜂—凡氏费氏茧蜂 被引量:6
4
作者 章玉苹 赵远超 +2 位作者 张宝鑫 黄少华 李敦松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2008年第1期86-88,共3页
橘小实蝇寄生蜂凡氏费氏茧蜂Fopius vandenboschi(Fullaway)隶属膜翅目小茧蜂科潜蝇茧蜂亚科,是田间控制橘小实蝇的优势蜂种,在国外田间控制橘小实蝇已获得巨大成功,而国内应用寄生蜂田间控制橘小实蝇尚属空白。本研究室在研究中发现田... 橘小实蝇寄生蜂凡氏费氏茧蜂Fopius vandenboschi(Fullaway)隶属膜翅目小茧蜂科潜蝇茧蜂亚科,是田间控制橘小实蝇的优势蜂种,在国外田间控制橘小实蝇已获得巨大成功,而国内应用寄生蜂田间控制橘小实蝇尚属空白。本研究室在研究中发现田间已有凡氏费氏茧蜂F.vandenbosch定殖,并室内繁殖成功。本文详细地描述了该寄生蜂的特征,旨在为田间应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橘小实蝇 凡氏费氏茧蜂 寄生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投式费氏丙酸杆菌发酵剂的制备及其保护剂的优化 被引量:7
5
作者 邱雯雯 陈存社 +1 位作者 高思思 董丽艳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95-100,共6页
以费氏丙酸杆菌为研究对象,采用真空冷冻干燥法制备直投式酸奶发酵剂。通过单因素实验,以酸度和活菌数为测定指标,对脱脂奶粉、蔗糖、谷氨酸钠、明胶、甘油和山梨醇6种保护剂进行筛选。结果表明,脱脂奶粉、蔗糖、谷氨酸钠3种保护剂效果... 以费氏丙酸杆菌为研究对象,采用真空冷冻干燥法制备直投式酸奶发酵剂。通过单因素实验,以酸度和活菌数为测定指标,对脱脂奶粉、蔗糖、谷氨酸钠、明胶、甘油和山梨醇6种保护剂进行筛选。结果表明,脱脂奶粉、蔗糖、谷氨酸钠3种保护剂效果较好,确定为复合保护剂的基本成分。进而,以酸度为指标采用响应面法对复合保护剂进行优化,确定了最优的复合保护剂配方为:脱脂奶粉11.82%,蔗糖7.03%,谷氨酸钠2.98%。在最优条件下,直投式费氏丙酸杆菌发酵剂发酵酸奶的酸度达到69.2712+0.2425,与理论预测值71.0683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氏丙酸杆菌 直投式发酵剂 保护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省费氏中华根瘤菌数量分布及特性探析 被引量:4
6
作者 史清亮 白成云 +2 位作者 温月香 杨苏声 王磊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3期120-122,共3页
费氏中华根瘤菌(Sinorhzobium fredii)的区域分布与抗逆特性比较明显,在山西省石灰性土壤环境条件下,其数量分布达5100~5100000个/g(土),约占土著大豆根瘤菌的99.4%。该菌群与当地晋豆品种的自然结瘤率达80%以上,是山西省... 费氏中华根瘤菌(Sinorhzobium fredii)的区域分布与抗逆特性比较明显,在山西省石灰性土壤环境条件下,其数量分布达5100~5100000个/g(土),约占土著大豆根瘤菌的99.4%。该菌群与当地晋豆品种的自然结瘤率达80%以上,是山西省高感土著大豆根瘤菌的主要类群和资源优势,而与美国大豆“Osumi”等品种不亲和,几乎不结瘤。供试高效费氏中华根瘤菌株与当地“晋豆19”与“晋豆20”等主栽品种具有较好的结瘤固N效果。费氏中华根瘤菌的产酸性能有利于在山西省碱性土壤中生存,其活化根际养分效应与结瘤固N效果可能同等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 费氏中华根瘤菌 数量分布 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费氏丙酸杆菌两个亚种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4
7
作者 谭蓓英 陈敏 +1 位作者 程光胜 凌代文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63-65,共3页
用亨格特(Hungate)厌氧技术从不同奶制品分离出3株丙酸杆菌Propionibacterium,编号为PTC-1,PTC-2和PTC-3。细胞呈多形态,杆状,革兰氏阳性,不形成芽孢,不运动,菌落在PYG深层洋菜中呈双凸透镜状,白至土黄色,从葡萄糖、乳糖... 用亨格特(Hungate)厌氧技术从不同奶制品分离出3株丙酸杆菌Propionibacterium,编号为PTC-1,PTC-2和PTC-3。细胞呈多形态,杆状,革兰氏阳性,不形成芽孢,不运动,菌落在PYG深层洋菜中呈双凸透镜状,白至土黄色,从葡萄糖、乳糖等8种碳水化合物发酵产酸,葡萄糖发酵产物包括大量丙酸和乙酸,少量异丁酸,琥珀酸和CO_2。厌氧至耐氧。PTC-1的DNA的GC百分含量测定值为67.8mol%(Tm)。三株菌的特性很接近,只在硝酸盐还原和牛奶凝固特性有差别。它们分别被鉴定:PTC-1和PTC-2是同一个种,为费氏丙酸杆菌费氏亚种(Propionibacteriumfreudenreichiisubsp.freudenreichii),PTC-3是费氏丙酸杆菌谢氏亚种(P.freudenreichiisubsp.shermanii)。保藏号依次为AS1.2128,AS1.2129和AS1.21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氏丙酸杆菌 亚种 丙酸杆菌 分离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费氏中华根瘤菌合成羟基丁酸和羟基己酸共聚体的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张婵 董岳峰 +1 位作者 王海宾 赵良启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77-1081,共5页
进行了费氏中华根瘤菌(Sinorhizobium fredii)合成羟基丁酸和羟基己酸共聚体[P(HB-HH)]的研究,通过摇瓶正交试验优化了培养基成分、培养条件和癸酸盐调控条件,采用发酵罐分批发酵和两阶段补料分批发酵方式及两步加盐法研究了P(HB-HH)的... 进行了费氏中华根瘤菌(Sinorhizobium fredii)合成羟基丁酸和羟基己酸共聚体[P(HB-HH)]的研究,通过摇瓶正交试验优化了培养基成分、培养条件和癸酸盐调控条件,采用发酵罐分批发酵和两阶段补料分批发酵方式及两步加盐法研究了P(HB-HH)的高密度发酵技术参数。经55h发酵,P(HB-HH)产量可以达到17.55g/L,其中HH单体含量占共聚体的20.6%,该共聚体的分子量约为1.4×105D。结果表明S.fredii的生产性状优良,有可能通过该菌株的高密度发酵与代谢调控实现P(HB-HH)的工业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氏中华根瘤菌 癸酸盐 聚羟基丁酸和羟基己酸共聚体 补料分批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费氏弧菌培养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罗巅辉 王文妍 +1 位作者 岳俊阳 方柏山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20-23,共4页
以本室保存的一株海洋费氏弧菌作为实验对象,采用单因素试验方法研究培养基起始pH值、盐浓度和摇瓶装液量等因素对菌株生长的影响,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其生长曲线,采用均匀设计方法,对该菌的培养基组分进行优化研究,确定其适合的生长条件... 以本室保存的一株海洋费氏弧菌作为实验对象,采用单因素试验方法研究培养基起始pH值、盐浓度和摇瓶装液量等因素对菌株生长的影响,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其生长曲线,采用均匀设计方法,对该菌的培养基组分进行优化研究,确定其适合的生长条件,结果表明:当培养温度为30℃,通气量为180r/min时,该菌株在20h左右达到生长稳定期,对甘油的利用率要优于葡萄糖,盐浓度在5%以下时生长良好,最适装液量为60mL/250mL,培养液初始pH值为8.0。确定100mL培养基配方为:蛋白胨2g,酵母粉1.0g,氯化铵1.2g,氯化钠0.2g,磷酸二氢钾1.0g,此条件下可以得到最大的生物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氏弧菌 培养 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入四碳二羧酸转移酶基因对费氏中华根瘤菌共生固氮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8
10
作者 李友国 李杰 +2 位作者 刘墨青 周岷江 周俊初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0年第5期1-7,共7页
将来自苜蓿中华根瘤菌 (Sinorhizobiummeliloti)的四碳二羧酸转移酶基因(dctABD)经 pIJ2 92 5克隆到广宿主、稳定性质粒 pTR10 2上 ,获得诱导型表达的重组质粒 pHN2 0 2。在此基础上再引入来自 pDB30所含的发光酶基因 (luxAB)作分子标... 将来自苜蓿中华根瘤菌 (Sinorhizobiummeliloti)的四碳二羧酸转移酶基因(dctABD)经 pIJ2 92 5克隆到广宿主、稳定性质粒 pTR10 2上 ,获得诱导型表达的重组质粒 pHN2 0 2。在此基础上再引入来自 pDB30所含的发光酶基因 (luxAB)作分子标记 ,以 pTR10 2为基础构建成带有dctABD和luxAB的重组质粒 pHN2 0 5。经三亲本接合转移 ,将重组质粒 pHN2 0 5导入费氏中华根瘤菌 (Sinorhizobium fredii)HNO1,GR3和YC4。与出发菌相比较的盆栽试验结果表明 :HN0 1(pHN2 0 5)和GR3(pHN2 0 5)分别在宁镇一号和川早一号大豆上能显著提高植株地上部分干重 (生物量 )和总氮量 ,YC4 (pHN2 0 5)在黑龙 33大豆上能同时显著提高植株地上部分干重 (生物量 ) ,总氮量和根瘤鲜重。本研究结果表明 :导入dctABD基因对共生固氮效率的增效性与受体根瘤菌和大豆品种等因素有关。以luxAB为报告基因进行的转移接合子培养条件下分离单菌落和共生条件下形成根瘤的发光活性检测结果表明 :pHN2 0 5可在供试费氏中华根瘤菌中稳定遗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碳二羧酸转移酶基因 费氏中华根瘤菌 发光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费氏中华根瘤菌与耐盐有关基因的克隆及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被引量:6
11
作者 葛世超 刘艳宁 杨苏声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75-582,共8页
费氏中华根瘤菌(Sinorhizobium fredii)RT19与耐盐有关的4.4kb DNA片段含有3个相间的开放阅读框,经亚克隆及功能检测,证实其中的ORF2与耐盐有关。将ORF2分别克隆到表达载体以pTHioH... 费氏中华根瘤菌(Sinorhizobium fredii)RT19与耐盐有关的4.4kb DNA片段含有3个相间的开放阅读框,经亚克隆及功能检测,证实其中的ORF2与耐盐有关。将ORF2分别克隆到表达载体以pTHioHisA、B和C上,得到3个重组质粒pGA、pGB和pGC,转化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DH5α。经IPTG诱导后和作SDS-PAGE分析,发现只有pGC编码的融合蛋白获得了表达。其分子量为53kDa,恰好是trxA基因编码的硫氧还蛋白与推测的蛋白质分子量之和。Western印迹证实,表达的蛋白质是trxA基因和目的基因编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氏中华根瘤菌 耐盐 克隆 表达 大肠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元含汞重金属混合物对费氏弧菌的联合毒性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赵莉 杨虹 郭晶晶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97-300,共4页
以费氏弧菌(Vibrio fischeri)作为毒性测试物种,测定了Hg^2+、Pb^2+、Cu^2+、Cd2+、Zn^2+、Cr^6+对费氏弧菌的单一毒性;采用等毒性配比法研究了Hg^2+/Pb^2+、Hg^2+/Cr^6+、Hg^2+/Cu^2+、Hg^2+/Zn^2+、Hg^2+/Cd2+5种... 以费氏弧菌(Vibrio fischeri)作为毒性测试物种,测定了Hg^2+、Pb^2+、Cu^2+、Cd2+、Zn^2+、Cr^6+对费氏弧菌的单一毒性;采用等毒性配比法研究了Hg^2+/Pb^2+、Hg^2+/Cr^6+、Hg^2+/Cu^2+、Hg^2+/Zn^2+、Hg^2+/Cd2+5种二元混合体系的联合毒性作用。结果表明,重金属离子单独存在时均会对费氏弧菌产生毒性作用,发光菌的相对发光强度均与重金属离子质量浓度呈负相关关系,线性相关系数为0.876 4-0.973 0。Hg^2+、Pb^2+、Cu^2+、Cd2+、Zn^2+、Cr^6+单独存在时对费氏弧菌的EC50分别为0.045 mg/L、0.181 mg/L、0.300 mg/L、0.117 mg/L、0.614 mg/L、23.000 mg/L,重金属离子毒性从大到小为Hg^2+、Cd2+、Pb^2+、Cu^2+、Zn^2+、Cr^6+。而与单一重金属相比,其二元混合物对费氏弧菌的生物毒性效应和强度完全不同。Hg^2+/Pb^2+、Hg^2+/Cr^6+二元混合体系表现为拮抗作用,Hg^2+/Cu^2+、Hg^2+/Zn^2+均表现为协同作用,Hg^2+/Cd2+表现为加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费氏弧菌 重金属 二元重金属混合物 联合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入dctABD和nifA基因对费氏中华根瘤菌共生固氮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李友国 周俊初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81-188,共8页
以pTR10 2为载体构建重组质粒pHN30 7,其上克隆有来自苜蓿中华根瘤菌 (Sinorhizobiummeliloti)的四碳二羧酸转移酶基因dctABD、来自肺炎克氏杆菌 (Klebsiellapneumoniae)的nifA基因和来自pDB30所含的发光酶基因lux AB。经三亲本接合转... 以pTR10 2为载体构建重组质粒pHN30 7,其上克隆有来自苜蓿中华根瘤菌 (Sinorhizobiummeliloti)的四碳二羧酸转移酶基因dctABD、来自肺炎克氏杆菌 (Klebsiellapneumoniae)的nifA基因和来自pDB30所含的发光酶基因lux AB。经三亲本接合转移 ,将pHN30 7导入费氏中华根瘤菌 (S .fredii)HN0 1、YC4和GR3,并考察了转移接合子中pHN30 7在传代培养和共生条件下的稳定性。与出发菌相比较的植物盆栽试验结果表明 ,在与大豆黑农 33共生时 ,导入pHN30 7后的转移接合子均可显著提高结瘤植株的瘤重、地上部分干重和地上部分总氮量。在与大豆川早一号共生时 ,转移接合子HN0 1(pHN30 7)可显著提高结瘤植株的瘤数和瘤重 ;GR3(pHN30 7)可显著提高结瘤植株的瘤数、瘤重、地上部分干重和地上部分总氮量 ;导入pHN30 7的YC4却呈现出负作用。本研究表明 ,导入dctABD可提高固氮效率 ,而nifA基因主要影响重组菌的结瘤能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ctABD NIFA luxAB 费氏中华根瘤菌 共生固氮效率 结瘤能力 重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费氏中华根瘤菌内源质粒和大豆品种对菌株竞争结瘤能力及固氮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缪礼鸿 周俊初 郑慧芬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802-808,共7页
采用发光酶基因 (luxAB)标记技术 ,在无菌砂培条件下测定了费氏中华根瘤菌 (Sinorhizobiumfredii)内源质粒和大豆品种对供试菌株竞争结瘤和固氮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供试菌株的固氮效率主要由共生质粒所决定 ;而竞争结瘤能力主要取决... 采用发光酶基因 (luxAB)标记技术 ,在无菌砂培条件下测定了费氏中华根瘤菌 (Sinorhizobiumfredii)内源质粒和大豆品种对供试菌株竞争结瘤和固氮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供试菌株的固氮效率主要由共生质粒所决定 ;而竞争结瘤能力主要取决于其染色体所携带的基因 ,内源质粒 (包括共生质粒和非共生质粒 )对供试菌株竞争结瘤能力没有明显的影响。菌株的竞争结瘤能力对供试的大豆品种依赖性较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氏中华根瘤菌 内源质粒 大豆 品种 竞争结瘤能力 固氮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费氏七味胃阴胃漂浮缓释片的制备及体外释放度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沈红 朱玲英 +1 位作者 李步阳 彭海林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263-1267,共5页
目的研制稳定的费氏七味胃阴胃漂浮缓释片,探讨其体外释药模式。方法以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K4M)、十八醇、碳酸氢钠、微晶纤维素等为辅料,采用粉末直接压片法制备费氏七味胃阴胃漂浮缓释片,以漂浮性能、芍药苷释放度为考察指标,进行... 目的研制稳定的费氏七味胃阴胃漂浮缓释片,探讨其体外释药模式。方法以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K4M)、十八醇、碳酸氢钠、微晶纤维素等为辅料,采用粉末直接压片法制备费氏七味胃阴胃漂浮缓释片,以漂浮性能、芍药苷释放度为考察指标,进行处方初步筛选,并采用L9(34)正交设计法对处方进行优化。结果制备的胃漂浮型缓释片在0.1 mol/L HCl中10 min内起漂,指标成分芍药苷2 h释放约30%,6 h释放约50%,10 h释放80%以上,满足12 h释放要求,体外接近零级释放,Riger Peppas方程拟合分析表明该缓释片属于药物扩散和骨架溶蚀混合控释机制。结论费氏七味胃阴胃漂浮缓释片具有良好的漂浮性和稳定的释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漂浮缓释片 释药机制 费氏七味胃阴汤 芍药苷 HP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费氏中华根瘤菌腺嘌呤缺陷突变株的构建与筛选 被引量:4
16
作者 谢波 陈大松 +1 位作者 李友国 周俊初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5-49,共5页
构建出费氏中华根瘤菌嘌呤合成酶基因purL的基因置换载体pHN70 1 ,purL内部NotⅠ XhoⅠ片段被luxAB基因取代 ,造成正常基因的破坏。用该载体对野生型费氏中华根瘤菌HH1 0 3进行purL的基因置换 ,筛选到腺嘌呤缺陷型突变株P82 5。波动实... 构建出费氏中华根瘤菌嘌呤合成酶基因purL的基因置换载体pHN70 1 ,purL内部NotⅠ XhoⅠ片段被luxAB基因取代 ,造成正常基因的破坏。用该载体对野生型费氏中华根瘤菌HH1 0 3进行purL的基因置换 ,筛选到腺嘌呤缺陷型突变株P82 5。波动实验和连续转接试验结果表明该突变菌株表型十分稳定。purL表达载体pBBR PG在P82 5中可恢复其在基本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 ,证明突变株确实为purL单基因破坏。盆栽结瘤实验结果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氏中华根瘤菌 嘌呤缺陷型 基因置换 基因工程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费氏丙酸杆菌费氏亚种在不同基质中转化生成共轭亚油酸的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王丽敏 吕加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79-82,共4页
研究了在MRS、乳酸钠和脱脂乳三种培养基质下温度、时间、底物浓等因素对P.freudenreichiissp.freudenreichii生成CLA的影响,结果表明P.freudenreichiissp.freudenreichii在MRS、乳酸钠和脱脂乳中均具有生成CLA的能力,三种培养基质中一... 研究了在MRS、乳酸钠和脱脂乳三种培养基质下温度、时间、底物浓等因素对P.freudenreichiissp.freudenreichii生成CLA的影响,结果表明P.freudenreichiissp.freudenreichii在MRS、乳酸钠和脱脂乳中均具有生成CLA的能力,三种培养基质中一定浓度的葵花籽油对P.freudenreichiissp.freudenreichii的生长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MRS培养基中葵花籽油浓度为12mg/ml,菌液量10%(V/V),30℃培养24hCLA生成量最大为24.813μ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轭亚油酸 费氏丙酸杆菌费氏亚种 MRS乳酸钠培养基 脱脂乳培养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费氏中华根瘤菌内源质粒的不相容性及其在质粒消除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8
作者 缪礼鸿 周俊初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32-439,共8页
用Tn5 Mob sacB转座子标记费氏中华根瘤菌 (Sinorhizobiumfredii)HN0 1和WWG1 8的内源质粒 ;在含有 1 0 %蔗糖的TY培养基上进行了质粒消除试验以鉴定其功能。将HN0 1的标记共生质粒pSymHN0 1b转入费氏中华根瘤菌WWG1 8SR和C361SR中 ,质... 用Tn5 Mob sacB转座子标记费氏中华根瘤菌 (Sinorhizobiumfredii)HN0 1和WWG1 8的内源质粒 ;在含有 1 0 %蔗糖的TY培养基上进行了质粒消除试验以鉴定其功能。将HN0 1的标记共生质粒pSymHN0 1b转入费氏中华根瘤菌WWG1 8SR和C361SR中 ,质粒快速检测、质粒消除和植物盆栽结瘤试验结果证明 :HN0 1的共生质粒与WWG1 8SR的共生质粒具有不相容性 ,但能与其非共生质粒相容。相反 ,HN0 1的共生质粒可与C361SR的共生质粒相容 ,但与其中一个非共生质粒具有不相容性。利用费氏中华根瘤菌不同菌株质粒间的不相容性 ,本研究成功地消除了WWG1 8SR的共生质粒和C361SR的一个非共生质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氏中华根瘤菌 质粒 不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费氏链霉菌(Streptomyces fradiae)FIM-S38胞外产新霉素的发酵条件优化 被引量:2
19
作者 周璟明 陈宏 +4 位作者 张祝兰 孙菲 张引 周剑 方东升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92-96,共5页
旨在对Streptomyces fradiae FIM-S38胞外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新霉素进行发酵条件优化。采用单因素筛选结合正交试验优化发酵培养基,探讨摇瓶发酵的主要影响因子初始p H值、装液量、转速等发酵参数的影响,确定了适宜发酵培养基组成和较... 旨在对Streptomyces fradiae FIM-S38胞外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新霉素进行发酵条件优化。采用单因素筛选结合正交试验优化发酵培养基,探讨摇瓶发酵的主要影响因子初始p H值、装液量、转速等发酵参数的影响,确定了适宜发酵培养基组成和较佳发酵参数:葡萄糖6.0%,可溶性淀粉3.5%,黄豆粉2.0%,硫酸镁0.1%,碳酸钙0.3%,初始p H7.0,装液量50 m L/500 m L,摇床转速250 r/min,发酵温度35℃,发酵时间6 d,优化后的发酵水平较原生产工艺提高了5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氏链霉菌 新霉素 正交设计法 发酵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费氏中华根瘤菌HN01DL在大豆根圈的定殖动态与结瘤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李友国 周俊初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8期1283-1286,共4页
以发光酶基因luxAB为标记 ,在根盒缩影条件下研究了费氏中华根瘤菌HN0 1DL在大豆根圈的定殖动态、分布范围及其结瘤情况 .结果表明 ,HN0 1DL在根盒 灭菌土壤和非灭菌土壤缩影中的大豆全根系定殖动态与水平明显不同 ,前者在第 1 2d时达... 以发光酶基因luxAB为标记 ,在根盒缩影条件下研究了费氏中华根瘤菌HN0 1DL在大豆根圈的定殖动态、分布范围及其结瘤情况 .结果表明 ,HN0 1DL在根盒 灭菌土壤和非灭菌土壤缩影中的大豆全根系定殖动态与水平明显不同 ,前者在第 1 2d时达到最高定殖密度 (8.65logcfu·g- 1 ) ,而后者的早期定殖数量下降较快 ,且于第 1 5d时达到最高定殖密度 (6 .88logcfu·g- 1 ) .HN0 1DL在大豆播种 5d后在大豆根部的A(0~ 4cm)区根段上达到最高定殖密度 (7.0 5logcfu·g- 1 ) ,然后开始缓慢下降 ,至第 1 9d时仍维持相对稳定 ,在第 33d时又开始回升 .至播种后第 46d时HN0 1DL可散布至种子下方 1 6cm处的根段部位 .HN0 1DL在A区根段的定殖密度持续较高 ,所形成的发光根瘤总数 (1 6 .3个 )及发光比例 (68.8% )最高 ,且发光根瘤主要集中于该区段主根上 .发光根瘤比例沿A E区段逐渐下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氏中华根瘤菌HN01DL 大豆根圈 定殖结瘤 发光酶标记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