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5篇文章
< 1 2 3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选择性脾胃区减断术与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并发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疗效对照研究
1
作者 何晓非 陈杰 +1 位作者 赵斌 陆世峰 《实用肝脏病杂志》 2025年第2期238-241,共4页
目的比较研究选择性脾胃区减断术(SDD-GSR)与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SPD)治疗肝硬化并发门静脉高压症(PHT)患者的效果差异。方法2019年1月~2024年1月我院收治的65例PHT患者,其中32例观察组接受SDD-GSR治疗,33例对照组接受SPD治... 目的比较研究选择性脾胃区减断术(SDD-GSR)与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SPD)治疗肝硬化并发门静脉高压症(PHT)患者的效果差异。方法2019年1月~2024年1月我院收治的65例PHT患者,其中32例观察组接受SDD-GSR治疗,33例对照组接受SPD治疗。采用玻璃管水柱测压计检测胃网膜右静脉门静脉压力;使用超声诊断仪检测门静脉血流量(PVF)、门静脉直径(PVD)和门静脉血流流速(PVV);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在治疗结束后,观察组门脉压力为(21.1±4.2)cmH_(2)O,显著低于对照组【(25.7±5.3)cmH_(2)O,P<0.05】;在手术后3个月,观察组PVD为(1.3±0.3)cm,显著小于对照组【(1.5±0.4)cm,P<0.05】,而PVV为(47.7±3.5)cm/s,显著快于对照组【(41.0±3.1)cm/s,P<0.05】;手术前后,两组血清肝功能指标和外周血血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外周血CD4^(+)细胞百分比和CD4^(+)/CD8^(+)比值分别为(41.9±3.4)%和(1.4±0.3),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35.6±3.1)%和(1.2±0.2),P<0.05】。结论作为新兴的手术,采取SDD-GSR治疗肝硬化并发PHT患者近期疗效好,在改善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和免疫功能指标方面可能具有更好的优势,值得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门静脉高压症 选择性脾胃区减 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诱导失代偿肝硬化再代偿的临床研究
2
作者 章铭 王栋 +6 位作者 陈晓 梁德锋 曹彦龙 杨涛 黄博 鲁建国 阴继凯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25年第2期86-92,共7页
目的探究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LSED)对失代偿肝硬化患者实现再代偿的作用以及术后再代偿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至2022年3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因失代偿肝硬化行LSED的87例患者临床资料。按... 目的探究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LSED)对失代偿肝硬化患者实现再代偿的作用以及术后再代偿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至2022年3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因失代偿肝硬化行LSED的87例患者临床资料。按照BavenoⅦ标准对肝硬化再代偿的定义,依据术后第1年随访结果,将患者分成再代偿组(n=54)和非再代偿组(n=33)。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失代偿肝硬化再代偿的影响因素。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采用Cox回归法评估患者生存结局(术后1年发生消化道出血或肝癌)的影响因素。结果在87例患者中,有54例(62.1%)在LSED术后第1年实现了再代偿。术前吲哚菁绿15 min滞留率(ICG R15)<15%(校正OR=2.99,95%CI 1.11-8.02,P=0.030)、术后血小板(PLT)计数≥211×10~9/L(校正OR=2.96,95%CI 1.13-7.74,P=0.027)是影响LSED术后失代偿肝硬化再代偿的独立危险因素。再代偿组与非再代偿组LSED术后2、4、6年的累计无消化道出血或肝癌生存率为[98.1%vs 78.8%、92.6%vs 67.6%、77.1%vs 33.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再代偿(校正HR=0.19,95%CI 0.07-0.54,P=0.002)是失代偿肝硬化患者LSED术后预后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LSED术后1年内可使近六成失代偿肝硬化患者实现再代偿,LSED术后再代偿的患者消化道出血或肝癌发生风险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失代偿 脾切除术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 门静脉高压症 再代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疗效观察
3
作者 陈培升 林泽毅 覃柯璋 《右江医学》 2024年第11期995-1000,共6页
目的观察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SPD)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PHT)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流循环和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选择贵港市人民医院肝胆胰外科2020年5月—2024年4月诊治的116例肝硬化PHT患... 目的观察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SPD)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PHT)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流循环和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选择贵港市人民医院肝胆胰外科2020年5月—2024年4月诊治的116例肝硬化PHT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手术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61例)和对照组(55例),研究组予腹腔镜下SPD治疗,对照组予开腹SPD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血流循环、血常规和血清IL-6、TNF-α水平,并统计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第1天引流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胃肠道恢复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手术时间、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相比于术前两组患者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和凝血酶时间(PT)水平均下降,白蛋白(ALB)水平则升高,且研究组的TBIL、ALT、PT水平更低,ALB水平更高(P<0.05);术后门静脉、脾静脉的静脉直径(VD)、血流量(VF)较术前减小,流速(VV)水平较术前升高,且研究组VD、VF更小,VV水平更高(P<0.05);术后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水平均较术前升高,且研究组相较于对照组更高(P<0.05)。两组患者术后7 d、1个月血清IL-6、TNF-α水平均较术前降低,且研究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术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高于研究组(P<0.05)。结论腹腔镜SPD术式相比于开腹SPD术式,可减少肝硬化PHT患者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有利于改善患者肝功能及血流动力学,降低IL-6、TNF-α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 肝功能 血流循环 白细胞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价值评估
4
作者 李虎 孟令展 +3 位作者 张晓峰 牛晓峰 庄云龙 朱震宇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24年第5期336-341,共6页
目的:评估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优越性、安全性,以期为门静脉高压症手术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3月至2021年11月收治的215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研究组(n=68)行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 目的:评估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优越性、安全性,以期为门静脉高压症手术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3月至2021年11月收治的215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研究组(n=68)行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从行开腹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患者中抽取68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等。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并发症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自体血回输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安全、效果显著,与传统开腹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相比,具有创伤更小、术中容易暴露解剖间隙、康复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的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门静脉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 脾切除术 腹腔镜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性与非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6
5
作者 赵辉 李宝金 +1 位作者 龙宏刚 姜海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5期2739-2741,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选择性与非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2008年因门静脉高压症实施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患者57例(选择组)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患者51例(非选择组)的临床资料,通过... 目的:对比分析选择性与非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2008年因门静脉高压症实施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患者57例(选择组)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患者51例(非选择组)的临床资料,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手术前后门静脉与肝动脉血流量变化,并术中监测自由门静脉压力(FPP)。结果:断流术后选择组FPP较非选择组FPP下降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断流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门静脉血流量均减少,选择组减少更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断流术后1个月两组肝动脉血流量均增加,选择组增加更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选择组近期并发症发生率为15.8%,非选择组为27.5%(P<0.05)。选择组50例完成6~36个月随访,复发出血率为16.0%,3年生存率88%;非选择组42例完成6~36个月随访,复发出血率为30.2%,3年生存率78.6%。结论: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疗效优于非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门静脉 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 非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脾动脉结扎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回顾性研究
6
作者 赵肖累 谭磊 王晓波 《中国医学工程》 2024年第3期88-92,共5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动脉结扎(SAL)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EED)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PHT)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2020年7月至2023年5月安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和安阳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126例肝硬化PHT患者资料,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分为...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动脉结扎(SAL)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EED)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PHT)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2020年7月至2023年5月安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和安阳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126例肝硬化PHT患者资料,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69例,行腹腔镜SAL术联合EED)和对照组[57例,行腹腔镜脾切除术(LS)联合EED]。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比较术前及术后14 d血常规指标[血小板计数(PLT)、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肝功能指标[丙谷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凝血功能指标[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原酶时间(PT)],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各项围术期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4 d,观察组PLT、WB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且RBC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LT、AST、GGT、APTT、PT水平低于对照组,FIB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SAL联合EED能提高治疗肝硬化PHT的手术效果,改善患者脾功能亢进,改善肝功能及凝血功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脾动脉结扎术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性与非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脉高压效果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张原 李德旭 +1 位作者 金俊硕 何淑赛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6年第6期1000-1002,共3页
目的比较选择性与非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因门静脉高压症行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患者55例(选择组)和经典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患者89例(非... 目的比较选择性与非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因门静脉高压症行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患者55例(选择组)和经典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患者89例(非选择组)的临床资料,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选择组与非选择组相比:术后自由门静脉压力(free portal vein pressure,FPP)下降幅度更大(P<0.05);门脉高压性胃病(portal hypertensive gastropathy,PHG)、肝性脑病、复发出血发生率较低(P<0.05);腹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改善更明显(P<0.05);术后3年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保留了机体自发性门体分流,兼有分流术和断流术的优点,临床疗效优于非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 非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 门静脉高压症 自由门静脉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与分流术治疗门脉高压症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6
8
作者 金洪永 姜洪伟 +3 位作者 姜天明 赵德新 于磊 齐德祥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4期1402-1403,共2页
目的观察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与分流术治疗门脉高压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本院215例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断流术与分流术治疗门脉高压症,对手术前后脾功能亢进症状、肝功能、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及术后并发症、机体免疫力等... 目的观察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与分流术治疗门脉高压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本院215例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断流术与分流术治疗门脉高压症,对手术前后脾功能亢进症状、肝功能、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及术后并发症、机体免疫力等进行分析,观察两者的疗效。结果近期肝功能好转率各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腹水及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消失率分流组(56.4%,60.8%)显著优于断流组(39.1%,41.5%)(P<0.01)。断流组再出血率22.1%,断流组显著高于分流组10.7%(P<0.05)。断流组无肝性脑病发生,分流组肝性脑病发生率8.9%。结论门奇断流术加脾切除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较理想的术式,而且已成为急诊手术术式的首选。此术式对病人打击较小,能达到即刻止血,还能维持入肝血流,对肝功能影响较小,手术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生存质量高,而且操作较简单,易于在基层医院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脉高压症 脾切除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 分流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胃排空障碍的治疗 被引量:19
9
作者 宋爱琳 王彤 +1 位作者 寇治民 张玉怀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期58-59,共2页
目的 总结门静脉高压症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胃排空障碍的治疗经验。方法 对 5例术后出现功能性胃排空障碍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例均采用保护胃粘膜、促进胃动力等方法治疗。治疗 2周治愈。其中 4例随访 3个月情况... 目的 总结门静脉高压症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胃排空障碍的治疗经验。方法 对 5例术后出现功能性胃排空障碍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例均采用保护胃粘膜、促进胃动力等方法治疗。治疗 2周治愈。其中 4例随访 3个月情况良好 ,1例失访。结论 红霉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高血压 脾切除术 胃排空 外科手术 治疗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结扎法腹腔镜巨脾切除联合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被引量:18
10
作者 李索林 左长增 +2 位作者 于增文 李英超 徐伟立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7年第1期20-22,共3页
目的总结腹腔镜下内结扎法巨脾切除联合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经验。方法采用丝线结扎结合超声刀或LigaSure,进行腹腔镜巨脾切除和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6例。结果6例手术全部镜下顺利完... 目的总结腹腔镜下内结扎法巨脾切除联合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经验。方法采用丝线结扎结合超声刀或LigaSure,进行腹腔镜巨脾切除和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6例。结果6例手术全部镜下顺利完成,术中出血量80-200ml,平均130ml,无输血,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150-210min平均190min。无并发症,术后5天恢复正常活动。术后随访3—10个月,平均8个月,无再发出血。结论应用内结扎法腹腔镜巨脾切除联合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安全有效,出血少,微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内结扎 脾切除术 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底贲门区的解剖生理特点及与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关系 被引量:29
11
作者 杨镇 王雄彪 +1 位作者 李涛 裘法祖 《消化外科》 CAS CSCD 2002年第5期368-373,共6页
研究食管下段和胃底贲门区的解剖和生理特点,对探讨门静脉高压症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机制,以及提高外科治疗的疗效,具有重要意义,并可阐明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合理性及有效性。该术式主要离断食管下段和胃底贲门区的反常血流,因而能达... 研究食管下段和胃底贲门区的解剖和生理特点,对探讨门静脉高压症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机制,以及提高外科治疗的疗效,具有重要意义,并可阐明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合理性及有效性。该术式主要离断食管下段和胃底贲门区的反常血流,因而能达到即刻和确切止血,而且不影响门脉的入肝血流。实践表明,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是治疗肝炎后肝硬化合并门静脉高压症的首选术式[1,2]。1 食管下端和胃底贲门区的解剖和生理特点 研究食管下端和近端胃的静脉解剖,以期阐明食管胃底曲张静脉易于破裂出血的原因和机制。虽然食管曲张静脉的范围可分布很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底贲门 解剖生理特点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附59例报道) 被引量:14
12
作者 张建平 汪宝林 +1 位作者 赵庆洪 徐凛峰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55-457,共3页
目的探讨微创技术应用于门脉高压症治疗的利弊。方法5例门脉高压症并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病人施行腹腔镜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结合文献报道一并分析。结果全组59例肝功能均为ChildA或B级,脾脏长径14~28cm。全组均择期手术... 目的探讨微创技术应用于门脉高压症治疗的利弊。方法5例门脉高压症并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病人施行腹腔镜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结合文献报道一并分析。结果全组59例肝功能均为ChildA或B级,脾脏长径14~28cm。全组均择期手术,其中22例全腔镜下完成手术,33例手助,4例中转开腹,无手术死亡。全腔镜下手术最长耗时5.5h,手助术最长耗时5h;术中出血一般200~500mL,最多达2800mL(腔镜下);术后排气及下床活动时间多在3d左右,7~12d出院。结论微创技术应用于门脉高压症并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择期治疗可行且有利,但应严格筛选合适的病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脉高压症 腹腔镜 脾切除术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胃瘫的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25
13
作者 孙政 杨镇 +1 位作者 徐均耀 王雄彪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7期550-551,共2页
本文回顾性分析 1 5例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并发胃瘫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表明手术应激、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时损伤迷走神经胃支、手术后胃的血供下降等是术后并发胃瘫的发病原因。上消化道钡餐是诊断本病的有价值的方法。 1 5例经非手... 本文回顾性分析 1 5例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并发胃瘫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表明手术应激、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时损伤迷走神经胃支、手术后胃的血供下降等是术后并发胃瘫的发病原因。上消化道钡餐是诊断本病的有价值的方法。 1 5例经非手术治疗后胃动力一般能在术后 3周恢复正常。提示采取包括促进胃动力的药物在内的支持治疗是治疗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胃瘫的有效方法 ,应尽量避免再次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副作用 胃瘫/病因学 高压 门静脉/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全腹腔镜与开腹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联合脾切除治疗门脉高压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谭新华 莫世发 +2 位作者 肖维 王克净 李泉 《中国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281-1285,共5页
目的探讨完全腹腔镜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联合脾切除治疗门脉高压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2年1月该院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联合脾切除的50例门脉高压症患者。其中,完全腹腔镜下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联合脾切除25例(腹腔镜组... 目的探讨完全腹腔镜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联合脾切除治疗门脉高压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2年1月该院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联合脾切除的50例门脉高压症患者。其中,完全腹腔镜下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联合脾切除25例(腹腔镜组)以及同期行开腹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联合脾切除25例(传统开腹组),比较两组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血浆引流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的变化;研究两组患者术后肝脏储备功能、食管曲张静脉复发和上消化道再出血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腹腔镜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及住院费用与传统开腹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血浆引流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腹腔镜组明显少于传统开腹组(P<0.05);术后均随访24个月,两组术后肝脏功能(MELD)评分及Child评分、上消化道再出血率、重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完全腹腔镜下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联合脾切除能有效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同时并不延长手术时间,也不增加费用,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贲门周围血管离断 脾切除 门脉高压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合并高压症36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7
15
作者 何军明 钟小生 +4 位作者 黄有星 王松 仇成江 沈展涛 谭志健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3期1733-1734,共2页
目的探讨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合并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对治疗肝硬化合并门静脉高压症3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围术期无死亡及再出血病例,无肝功能衰竭病例。上消化道再出血率:术... 目的探讨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合并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对治疗肝硬化合并门静脉高压症3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围术期无死亡及再出血病例,无肝功能衰竭病例。上消化道再出血率:术后1年2.8%(1/36),2年2.8%(1/36),3年8.3%(3/36)。随访中死亡5例(13.9%),因合并肝性脑病导致多器官衰竭3例(8.3%),消化道再出血导致多器官衰竭1例(2.8%);原发性肝癌1例(2.8%)。结论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合并门静脉高压症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高压症 肝硬化 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晚期血吸虫病门静脉高压症的近远期疗效 被引量:8
16
作者 邓维成 刘佳新 +1 位作者 王鹏 潘舸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7-90,共4页
目的评估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PCDV)治疗晚期血吸虫病门静脉高压症近远期疗效。方法总结1980年1月~2010年1月采用PCDV治疗晚期血吸虫病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资料,统计相关数据,分析近远期疗效。结果治疗性手术493例(急诊手术264例,择期治... 目的评估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PCDV)治疗晚期血吸虫病门静脉高压症近远期疗效。方法总结1980年1月~2010年1月采用PCDV治疗晚期血吸虫病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资料,统计相关数据,分析近远期疗效。结果治疗性手术493例(急诊手术264例,择期治疗性手术229例),预防性手术1 380例。近期止血率98.1%,手术死亡率1.87%,急诊手术死亡率10.2%,择期治疗性手术死亡率2.6%,预防性手术死亡率0.14%。随访1 629例,总出血率为11.2%,其中治疗性手术后再出血率30.8%,其5、10、20和30年再出血率分别为5.2%、10.1%、1.5%和0.6%。预防性手术后出血率2.3%。5、10、20和30年生存率分别为90.9%、87.6%、80.3%和79.6%,5、10、20和30年肝性脑病发生率分别为1.29%、3.2%、4.5%和4.8%。肝功能好转79.8%,腹水好转87.3%,脾功能亢进症消失81.0%,好转12.3%,食管静脉曲张好转79.8%。结论 PCDV是治疗晚期血吸虫病门静脉高压症的最佳术式;保护已经建立的不碍生命安全的侧支循环,常规联合大网膜包肾术,保留胃冠状静脉的完整性,是保证疗效的关键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血吸虫病 门静脉高压症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效果分析 被引量:12
17
作者 刘学青 王文斌 +4 位作者 闫长青 秦建章 段佳悦 王天阳 刘建华 《中国医药》 2018年第2期231-234,共4页
目的分析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2月至2016年3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治疗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56例。所有患者择期行完全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记录... 目的分析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2月至2016年3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治疗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56例。所有患者择期行完全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记录患者手术相关情况。结果 5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其中用腹腔镜下切割缝合器(Endo-GIA)将脾蒂钳合后离断或七号线双重结扎后生物夹夹闭离断9例,因脾脏巨大暴露困难改行手助腹腔镜完成2例,其余45例均正常执行。手术时间为150~330 min、平均(221±36)min,术中出血量80~1 400 ml,平均(347±202)ml。所有患者均于术后1~3 d排气,术后引流液量为100~400 ml,平均(204±52)ml,并多于术后3~5 d拔管。其中12例因低蛋白原因出现腹腔积液,无术后出血二次手术病例,无一例出现切口感染、胰漏、胃漏、膈下积液和结肠损伤。24例患者因依从性差,随访丢失。余32例随访成功,脾功能亢进症状完全缓解且血常规三系提示正常。患者术后第1、3、7天血小板计数分别为(45±17)×10~9/L、(157±42)×10~9/L,(299±39)×10~9/L,脾功能亢进逐渐缓解。患者术后住院7~15 d,平均(9.0±1.0)d。其中4例出现门静脉血栓,未再发生呕血或黑便,无死亡病例。结论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高压症 腹腔镜 脾切除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下巨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15例 被引量:13
18
作者 吕金利 李雪平 +1 位作者 杨世伟 马志勇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3年第5期406-408,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巨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2010年1月~2012年1月行15例腹腔镜下巨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取右侧斜卧位,超声刀自下向上离断脾结肠、脾胃、脾肾及脾膈韧带,游离脾动脉并结扎... 目的探讨腹腔镜巨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2010年1月~2012年1月行15例腹腔镜下巨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取右侧斜卧位,超声刀自下向上离断脾结肠、脾胃、脾肾及脾膈韧带,游离脾动脉并结扎,线型切割缝合器(Endo-GIA)离断脾蒂,切除脾脏;切割缝合器切断胃左动静脉,继续游离胃周血管直至食道下端6~8 cm,完成断流。结果 12例腹腔镜下完成巨脾切除,3例因难以控制出血中转开腹。手术时间236~318 min,平均267.2 min;术中出血量200~1000ml,平均400 ml;术后住院时间5~12 d,平均7.8 d。1例出现胰漏,带管引流1个月后漏口愈合,无围手术期死亡。15例术后随访6个月,脾功能亢进纠正,钡餐示5例轻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余10例正常,未再出现呕血、黑便等症状。结论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腹腔镜巨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巨脾切除术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 被引量:19
19
作者 温治强 宋越 +2 位作者 张耀明 徐继威 张彩云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16年第5期369-372,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为35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行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结果:31例完全腹腔镜手...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为35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行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结果:31例完全腹腔镜手术成功,4例因术中出血难以控制立即中转开腹。手术时间190~330 min,平均(260±30)min;术中出血量250~1 600 ml,平均(350±50)ml。术后予以护肝、利尿、输白蛋白、血浆等对症治疗。住院7~21 d,平均(10±3)d。除1例患者因术后肝功能衰竭放弃治疗外,余均治愈出院。随访1个月~2年,3例患者因门脉高压性胃病再次出血,经保守治疗后治愈,其余患者无再次上消化道出血。结论: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安全、有效、可行,行断流手术时,脾切除后操作空间更大,视野更加开阔,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更加方便,虽然手术时间可能较长,但具有对机体影响小、术后康复快、住院时间短等微创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高压症 门静脉 脾切除术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 腹腔镜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2例报告 被引量:6
20
作者 王卫东 陈小伍 +2 位作者 冯家立 冯剑平 刘清波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8年第1期83-,87,共2页
关键词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 脾切除 腹腔镜下 脾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