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东省血站献血服务、成分制备及血液供应过程质量监测指标体系的应用 被引量:8
1
作者 吴玉清 周洪 +25 位作者 张志杰 戎志全 李雪梅 宋哲 赵淑红 杨忠思 刘群 朱琳 范晓娟 孙庶丽 张韦 韩金玉 黄海燕 刘广彩 陈平 安宪武 张惠 任俊霞 李雪晶 杨晨曦 周博 叶辉 谯铭铭 申华 贡觉顿珠 庄云龙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275-282,共8页
目的建立有效的献血服务、成分制备及血液供应过程质量指标监测体系,客观地评价血液采集、制备和供应过程的质量控制水平,促进血站采供血过程的持续优化和标准化管理。方法建立覆盖采供血全过程的献血服务、成分制备、血液检测、血液供... 目的建立有效的献血服务、成分制备及血液供应过程质量指标监测体系,客观地评价血液采集、制备和供应过程的质量控制水平,促进血站采供血过程的持续优化和标准化管理。方法建立覆盖采供血全过程的献血服务、成分制备、血液检测、血液供应和质量控制的质量监测指标体系,向山东省17家血站发放《采供血过程质量监测指标统计表》,明确指标定义和计算公式,收集各血站2022年1—12月质量监测指标数据,利用SPSS25.0软件对其中的献血服务(10个)、成分制备(7个)和血液供应(4个)3个方面21个质量监测指标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并比较了不同规模血站质量监测指标的差异。结果17家血站献血服务过程质量监测指标平均值分别为:定期献血者比例44.66%(2233/5000)、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0.22%(11/50)、非标量全血采集率0.46%(23/5000)、HBsAg初筛漏检率0.052%(13/25000)、血液采集一针率99.42%(4971/5000)、双份单采血小板采集率86.49%(173/200)、400 mL全血采集率66.50%(133/200)、献血者满意度99.25%(397/400)、带旁路留样系统全血采集袋使用率82.68%(2067/2500)、血液采集职业暴露发生数1例;定期献血者比例和400 mL全血采集率具有较强的正相关(P<0.05);大型血站双份单采血小板采集率、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和非标量全血采集率显著低于中、小型血站(P<0.05)。17家血站成分制备过程质量监测指标平均值分别为:血液成分制备血袋破损率0.03%(3/10000)、乳糜血报废率3.05%(61/2000)、溶血报废率0.13%(13/10000)、贴签错误发生数0.06件、血液导管渗漏数8袋、血液穿刺/接驳渗漏数2.76袋、耗材不合格数0.59件;大型血站溶血报废率显著低于中型和小型血站(P<0.05)、大型和中型血站乳糜血报废率显著低于小型血站(P<0.05)。17家血站血液供应过程质量监测指标平均值分别为:血液制剂过期报废率0.023%(23/100000)、血液制剂储存发放破损率0.009%(9/100000)、退血报废率0.106%(53/50000)、用血医院服务满意度99.16%(2479/2500)。不同血站之间血液制剂储存发放破损率与血液成分制备血袋破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大、中和小型血站之间定期献血者比例、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非标量全血采集率、400 mL全血采集率、双份单采血小板采集率,血液成分制备血袋破损率、乳糜血报废率、溶血报废率、血液制剂过期报废率、血液制剂储存发放破损率和退血报废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山东省血站献血服务、成分制备及血液供应过程质量监测指标体系的建立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可行性和有效性,能够客观评价血站采供血过程质量管理水平,推进全省血液管理同质化和标准化发展,为今后开展血站综合评价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站 献血服务 成分制备 血液供应 质量监测指标体系 比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血站血液质量监测指标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5
2
作者 刘群 李雪梅 +14 位作者 吴玉清 戎志全 杨忠思 宋哲 赵淑红 朱琳 孙庶丽 张韦 韩金玉 范晓娟 叶辉 谯铭铭 申华 贡觉顿珠 庄云龙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249-257,共9页
目的构建山东省血站血液质量监测指标体系,以期持续提升血液质量和标准化管理。方法通过文献、标准等检索,结合采供血实际工作,以采供血业务过程关键控制点为导向,拟定血液质量监测指标体系。经2轮德尔菲法专家征询和论证,运用主观加权... 目的构建山东省血站血液质量监测指标体系,以期持续提升血液质量和标准化管理。方法通过文献、标准等检索,结合采供血实际工作,以采供血业务过程关键控制点为导向,拟定血液质量监测指标体系。经2轮德尔菲法专家征询和论证,运用主观加权和层次分析法分析各指标权重,又经6个月的试行,完成对指标内容的修订和完善。结果构建了覆盖采供血全过程的血液质量监测指标体系,包括一级指标5项,分别为献血服务、成分制备、血液检测、血液供应和质量控制;二级指标72项,包含指标含义、计算公式等。2轮专家征询意见和2轮论证会议,修订指标17项,并通过主观加权和层次分析法获得指标权重,经试行的局部微调,形成了血液质量监测指标体系。结论首次构建覆盖采供血业务全过程的血液质量监测指标体系,可有效评价血站质量管理水平,为打造山东省血液质量管理“一盘棋”发展模式、提升标准化管理水平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站 采供血 质量监测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血站血液检测质量监测指标体系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李雪梅 翟玮玮 +24 位作者 杨忠思 赵淑红 吴玉清 刘群 宋哲 戎志全 孙庶丽 范晓娟 张韦 韩金玉 朱琳 安宪武 张惠 任俊霞 李雪晶 杨晨曦 周博 黄海燕 刘广彩 陈平 叶辉 谯铭铭 申华 贡觉顿珠 庄云龙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258-266,共9页
目的通过量化监控和趋势分析对血站血液检测过程的质量控制水平做出客观评价,并以此促进血站血液检测实验室同质化水平和标准化管理。方法建立覆盖采供血全过程的献血服务、成分制备、血液检测、血液供应和质量控制的质量监测指标体系,... 目的通过量化监控和趋势分析对血站血液检测过程的质量控制水平做出客观评价,并以此促进血站血液检测实验室同质化水平和标准化管理。方法建立覆盖采供血全过程的献血服务、成分制备、血液检测、血液供应和质量控制的质量监测指标体系,向山东省17家血站发放《采供血过程质量监测指标统计表》,明确指标定义和计算公式,收集各血站2022年1—12月质量监测指标数据,利用SPSS23.0软件对其中血液检测(31个)的质量监测指标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7家血站实验室血清学检测不合格项目占比为ALT 55.84%、HBsAg 13.63%、抗-HCV 5.08%、抗-HIV 5.62%、抗-TP 18.18%、其他因素(主要标本不合格)1.65%。检测不合格率和中位数分别为(1.23±0.57)%与1.11%,ALT不合格率和中位数分别为(0.74±0.53)%与0.60%,检测不合格率与ALT不合格率呈正相关(r=0.974,P<0.05)。HBsAg不合格率为(0.15±0.09)%,抗-HCV不合格率为(0.05±0.04)%,抗-HIV不合格率为(0.06±0.03)%,抗-TP不合格率为(0.20±0.05)%。17家血站实验室标本不合格率均值为0.21‰,标本溶血率均值为0.08‰,标本容量不足率均值为0.01‰,标本血细胞比容异常率0.02‰。17家血站实验室4种HBsAg、抗-HCV、抗-HIV试剂和3种抗-TP试剂复检符合率均有差异(P<0.05)。ELISA试剂使用率为(114.56±3.30)%,ELISA中断率为(10.23±7.05)‰,ELISA失控率为(0.90±1.17)‰,失控率与中断率、试剂使用率均不存在相关性(均为P>0.05),中断率与试剂使用率呈正相关(r=0.592,P<0.05)。所有血站共检出HBV DNA阳性标本443份,不合格率为3.78/万;检出HCV RNA阳性标本15份,不合格率为0.13/万;检出HIV RNA阳性标本5份,不合格率为0.04/万。NAT不合格率为(0.72±0.04)‰,NAT单反应率为(0.39±0.02)‰,HBV DNA单反应率为(0.36±0.02)‰,NAT单反应率与HBV DNA单反应率呈正相关(r=0.886,P<0.05)。3家血站实验室(C、F、H)使用单检核酸检测系统的鉴别阳性率有差异(P<0.05)。17家血站实验室使用混样检测模式的拆分率中位数为36.36%,NAT无效批次率中位数为0.67%,NAT无效结果率中位数为0.07‰。ELISA双试剂检测结果一致率为(99.63±0.24)%,设备故障天数中位数为14 d。采血部门血型检测错误率为0.14‰。结论山东省血站血液检测过程质量监测指标体系能够监测实验前、中、后各环节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可行性和有效性,指导实验室质量控制水平持续提升。血液检测质量监测指标的应用将推进全省血液质量管理同质化和标准化发展,为开展血站综合评价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站 血液检测 质量监测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殊教育质量监测指标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与基本框架探讨
4
作者 张宇 葛新斌 《教育导刊(上半月)》 2019年第11期68-73,共6页
对特殊教育进行监测已成为发达地区提升特殊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而我国的相关研究较为缺乏,对特殊教育质量监测的重视程度不足。通过分析建立特殊教育质量监测指标体系的必要性,结合我国特殊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借鉴CIPP模型初步构建... 对特殊教育进行监测已成为发达地区提升特殊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而我国的相关研究较为缺乏,对特殊教育质量监测的重视程度不足。通过分析建立特殊教育质量监测指标体系的必要性,结合我国特殊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借鉴CIPP模型初步构建我国特殊教育质量监测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共设4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33个三级指标,纵向监测教育行政、学校管理、教师及学生;横向监测各级各类特殊教育组织机构的运行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殊教育 质量监测指标体系 理论基础 基本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数量-质量-生态监测指标体系与方法研究——以成都统筹城乡试验区为例
5
作者 吴俊安 杨敏 +1 位作者 陈于林 慕楠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第3期299-306,共8页
近年来,土地资源综合监测成为国际土地科学的研究热点.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土地退化现象日益突显出来.因此,迫切需要建立能够衡量土地资源变化特征的指标体系.通过总结国内外土地资源监测指标体系的现状,采用比较分析法,指出了当前... 近年来,土地资源综合监测成为国际土地科学的研究热点.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土地退化现象日益突显出来.因此,迫切需要建立能够衡量土地资源变化特征的指标体系.通过总结国内外土地资源监测指标体系的现状,采用比较分析法,指出了当前指标体系的不足之处.在此基础上,根据指标选取原则和研究区特点,建立了适合成都统筹城乡试验区的土地数量-质量-生态综合监测指标体系.该体系由22项土地数量指标、16项土地质量指标、5项土地生态指标构成.最后,论文阐述了指标的获取方法,构建了多数据融合的监测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管理 土地数量-质量-生态监测指标体系 比较分析法 获取方法 成都统筹城乡试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县域小学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6
作者 赵小东 《今天》 2022年第23期253-254,共2页
提高教育质量成为当下教育改革追求的共同价值取向。因此,提高质量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树立科学质量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适应社会所需,这些都成为对教育质量进行衡量的根本标准。随着我国相继发布的一些有关教育质量监测评... 提高教育质量成为当下教育改革追求的共同价值取向。因此,提高质量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树立科学质量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适应社会所需,这些都成为对教育质量进行衡量的根本标准。随着我国相继发布的一些有关教育质量监测评价政策文件,建立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价体系成为当下之需。而这一体系的建构,更需要搭建系统的理论与方法的构架。本文就县域小学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价指标体系做一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小学 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价指标体系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南省高质量发展监测评价指标体系(试行)》的通知
7
作者 《湖南省人民政府公报》 2019年第3期18-20,共3页
湘政办发〔2019〕2号HNPR—2019—01001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湖南省高质量发展监测评价指标体系(试行)》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关键词 质量发展 新发展理念 《湖南省高质量发展监测评价指标体系(试行)》 湖南省人民政府 监测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数据分析在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中的应用探析 被引量:9
8
作者 陆根书 李珍艳 王玺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3期118-125,共8页
在归纳总结大数据与大数据分析的相关概念和方法、高等教育大数据分析关键应用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大数据分析在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中的应用与发展趋势。以“研究生教育质量大数据分析专项研究”项目为例,对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研究生教育... 在归纳总结大数据与大数据分析的相关概念和方法、高等教育大数据分析关键应用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大数据分析在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中的应用与发展趋势。以“研究生教育质量大数据分析专项研究”项目为例,对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研究生教育质量监测指标体系构建、大数据采集、大数据分析平台建设、大数据分析模型建构及应用等进行简要概述。研究发现:大数据与高等教育发展的融合程度仍较低;研究生教育大数据分析技术发展还不成熟,有待不断完善和发展;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监测评估将是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估的发展趋势。为此,提出开展大数据驱动的研究生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价需要加强的三个关键环节,指出要在注意数据安全性的前提下,打破研究生教育不同业务系统数据之间的壁垒,实现数据间的关联,积极推进大数据与研究生教育之间的融合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大数据分析 高等教育 研究生教育 质量监测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