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营改增”对地方财政稳定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4
1
作者 姜竹 马文强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7,共7页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是继分税制以后又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税制改革,对于完善我国税制、加强税收征管以及促进经济结构升级具有积极的意义,同时也带来了财政体制转型的压力。本文从地方财政稳定性的角度出发,通过对"营改增"同...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是继分税制以后又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税制改革,对于完善我国税制、加强税收征管以及促进经济结构升级具有积极的意义,同时也带来了财政体制转型的压力。本文从地方财政稳定性的角度出发,通过对"营改增"同地方财政稳定性之间作用关系的经济分析,揭示这种改革对于地方财政稳定性的作用路径和可能结果。此番改革试点对地方财政的影响,既有对强化地方财政稳定性产生的积极作用,又有对地方财政稳定性带来的巨大挑战;面对这种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局面,在改革过程中实现加强地方财政稳定性建设、规避地方财政风险是在决策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改增” 地方财政财政稳定性财源与财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数定律与保险财政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何英凯 《税务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5-67,共3页
保证保险财政的稳定性,无论对于保险公司自身的发展,还是对于社会的稳定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对于保险财政稳定性的研究是保险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利用大数定律可以准确地计算出一定条件下为了满足某种精度所需的被保险单位数。
关键词 大数定律 保险 财政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养老保障政策与财政稳定性的动态模拟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齐红倩 李民强 《求索》 CSSCI 2013年第3期1-4,共4页
西方国家接连爆发的债务危机凸显了老龄化社会下巨额养老金负担对于财政稳定性的不利影响,我国日趋严重的老龄化趋势以及养老保障政策转轨的不彻底性必将给财政稳定性带来负面影响。本文通过构建基于老龄化影响的财政稳定性模型,实证分... 西方国家接连爆发的债务危机凸显了老龄化社会下巨额养老金负担对于财政稳定性的不利影响,我国日趋严重的老龄化趋势以及养老保障政策转轨的不彻底性必将给财政稳定性带来负面影响。本文通过构建基于老龄化影响的财政稳定性模型,实证分析未来我国财政的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2009年实施的"新农保"政策对未来财政稳定性的影响不显著;养老保障政策转轨不彻底性使我国财政面临长期不稳定性。针对此,本文提出应加快机关事业单位养老改革进程、通过多种方式补充空账以及增加资本市场投资以提高养老金收益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养老保障政策 财政稳定性
原文传递
稳定性财政政策有效性的边界条件:一个理论框架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永友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0-41,共12页
本文利用传统的IS-LM模型对开放经济下稳定性财政政策有效性的边界条件进行了分析,得出稳定性财政政策有效性的三个必要条件,一是利率上升的收入效应必须小于其替代效应,这是保证IS曲线斜率为负的必要条件;二是货币供给的利率弹性高于... 本文利用传统的IS-LM模型对开放经济下稳定性财政政策有效性的边界条件进行了分析,得出稳定性财政政策有效性的三个必要条件,一是利率上升的收入效应必须小于其替代效应,这是保证IS曲线斜率为负的必要条件;二是货币供给的利率弹性高于私人部门货币需求的利率敏感性,这是保证LM曲线斜率为正的必要条件;三是财政政策对私人部门需求的挤出效应要小于财政政策力度,这是保证财政政策对总需求的净效应大于零的必要条件。只要满足这三个条件,稳定性财政政策总是有效的,其有效程度取决于乘数的规模和政策力度净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S—LM模型 稳定性财政政策 有效性
原文传递
《改革》首发论文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全文转载
5
作者 《改革》编辑部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I0002-I0002,共1页
《改革》2024年第7期首发的《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下中期预算改革的思考》一文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24年第10期全文转载。该文第一作者为中央财经大学白彦锋教授。该文认为,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 《改革》2024年第7期首发的《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下中期预算改革的思考》一文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24年第10期全文转载。该文第一作者为中央财经大学白彦锋教授。该文认为,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场关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刻变革。中期预算框架在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中是增强财政稳定性、助力财政提质增效、实现最优财力均衡的理想“支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 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 中期预算框架 财政稳定性 中央财经大学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提质增效 全面深化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财政稳定与金融脆弱性:理论与中国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王国松 《管理世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53-60,68,共9页
本文首先从理论上阐述了财政稳定是金融自由化改革取得成功的重要前提。在此基础上,对中国的财政稳定性、资本外逃和货币替代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中国存在一定程度上财政不稳定性、资本外逃和货币替代等现象。为确保金融市场化改... 本文首先从理论上阐述了财政稳定是金融自由化改革取得成功的重要前提。在此基础上,对中国的财政稳定性、资本外逃和货币替代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中国存在一定程度上财政不稳定性、资本外逃和货币替代等现象。为确保金融市场化改革的成功,中国必须实施稳定财政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稳定性 金融脆弱性 资本外逃 金融自由化 中国 实证分析 财政政策 货币危机 利率市场化
原文传递
导读与推荐
7
《财政科学》 2020年第4期F0002-F0002,共1页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快速蔓延,给我国社会经济带来严重冲击。在抗击疫情恢复经济的过程中,财政承担着资金支持、鼓励复工复产和稳定经济秩序的多重任务,进一步加剧了由各级财政收支压力增大所引发的财政稳定性与可持续性问题,我国经...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快速蔓延,给我国社会经济带来严重冲击。在抗击疫情恢复经济的过程中,财政承担着资金支持、鼓励复工复产和稳定经济秩序的多重任务,进一步加剧了由各级财政收支压力增大所引发的财政稳定性与可持续性问题,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系统性风险攀升,加快财政体制深化改革更显紧迫。在此背景下,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财政科学》编辑部组织召开了2020年第1期专题沙龙:“面对疫情财政政策如何更加积极有为”,邀请知名专家学者围绕疫情突发及其对经济财政的影响,未来经济增长与财政收支的变化.财政改革方向与重点,以及相关财政政策如何更加积极有为等议题展开研讨。专题沙龙上专家的独到观点有深度有思想、有启发性和建设性,值得深人思考。本期设置专栏对专家学者的观点与成果予以集结反映,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政策 系统性风险 财政体制 财政收支 可持续性问题 财政稳定性 经济秩序 我国经济与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EC着手修订“2000总体规划”
8
《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 2005年第4期64-64,共1页
IEC2000总体规划是国际电工委员会(IEC)于2000年9月20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会议上通过的标准化发展战略。为了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IEC理事局(IEC/CB)决定对其进行修订和完善。一个由Horst Gerlach(德国)领导的工作小组已经完成了新规划... IEC2000总体规划是国际电工委员会(IEC)于2000年9月20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会议上通过的标准化发展战略。为了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IEC理事局(IEC/CB)决定对其进行修订和完善。一个由Horst Gerlach(德国)领导的工作小组已经完成了新规划草案。新总体规划由4部分组成:“IEC在国际标准化体系中的定位”、“质量与效率”、“服务”和“财政稳定性”。4个部分的预期目标和相应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EC 2000年 标准化体系 工作规划 财政稳定性 质量 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逆周期财政政策与预算的多年度视角 被引量:2
9
作者 侯一麟 武玉坤 《公共管理研究》 2007年第0期259-277,共19页
本文是对一种全新预算体系的理论探索,旨在应对财政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1③]通过考察政策需求导向的年度预算平衡,本文认为传统的年度预算周期将导致预算周期与公共服务持续供给之间的失衡。作者认为多年度预算是一种潜在解决方法—... 本文是对一种全新预算体系的理论探索,旨在应对财政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1③]通过考察政策需求导向的年度预算平衡,本文认为传统的年度预算周期将导致预算周期与公共服务持续供给之间的失衡。作者认为多年度预算是一种潜在解决方法——运用逆周期的财政储备来保证波动经济环境中的财政稳定性。通过采用预算稳定基金并保留足够的财政储备,州政府便可以在经济衰退时期维持一贯水平的公共服务。面板数据分析为这种基金在经济衰退时期稳定政府支出提供了经验证据。逆周期财政政策和预算稳定基金的采用是迈向长期预算的坚定一步,可以保证跨越经济周期的预算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周期财政政策 多年度预算 财政稳定性
原文传递
国债与宏观经济的动态分析 被引量:44
10
作者 马拴友 于红霞 陈启清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5-46,共12页
本文在总结国内外有关文献的基础上,构建了国债与利率、通货膨胀的动态稳定性分析理论框架,并利用月度VAR模型检验我国国债余额与短期利率、通货膨胀的关系,发现国债虽对实际利率和通货膨胀有一定作用,但影响小得可以忽略不计,说明改革... 本文在总结国内外有关文献的基础上,构建了国债与利率、通货膨胀的动态稳定性分析理论框架,并利用月度VAR模型检验我国国债余额与短期利率、通货膨胀的关系,发现国债虽对实际利率和通货膨胀有一定作用,但影响小得可以忽略不计,说明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财政总体是稳定的,最后是简短的结论和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赤字 政府债务 财政稳定性 利率 通货膨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