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锂离子二次电池用负极炭材料的掺硼改性 被引量:3
1
作者 张永刚 王成扬 闫裴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48-251,共4页
掺杂法是进行锂离子二次电池用炭负极材料改性与修饰的方法之一 ,通过对国内外以硼作为掺杂原子进行炭负极材料改性的方法的总结 ,举例分析了浸渍法、包埋法和共混法掺硼的特点 ,并指出了目前掺硼工艺中存在的硼在炭材料中的分散不均匀... 掺杂法是进行锂离子二次电池用炭负极材料改性与修饰的方法之一 ,通过对国内外以硼作为掺杂原子进行炭负极材料改性的方法的总结 ,举例分析了浸渍法、包埋法和共混法掺硼的特点 ,并指出了目前掺硼工艺中存在的硼在炭材料中的分散不均匀和硼含量较低的两大问题。此外 ,总结介绍了前人关于硼与炭材料相互作用的机理 ,从理论上分析探讨了掺杂硼炭材料的特点以及掺杂硼炭材料用作锂二次电池负极的电化学性能。并且指出添加硼元素后 ,炭负极材料的各种容量都有所提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 二次电池 负极炭材料 改性 掺杂法 浸渍法 包埋法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炭负极材料结构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
作者 陈昌国 陈佳 +1 位作者 唐燕秋 余丹梅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153-1157,共5页
综述了近年来锂离子电池碳负极材料结构的研究情况,着重总结了石墨材料、炭材料以及纳米碳材料结构方面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锂离子电池炭负极材料性能的表面处理方法 被引量:17
3
作者 马军旗 胡成秋 《炭素技术》 CAS CSCD 2000年第5期22-27,共6页
综述了锂离子电池炭负极材料表面的研究和开发现状。着重就炭负极材料表面处理中的包覆。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表面处理 包覆 成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炭负极材料的研究——包覆对天然石墨容量衰减的影响 被引量:12
4
作者 俞政洪 吴锋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2002年第4期29-32,37,共5页
 研究了酚醛树脂包覆对天然石墨电化学性能的改善。酚醛树脂热解后形成的包覆石墨首次放电容量达到了460mAh·g-1以上,高于未处理石墨(384mAh·g-1);考察了热处理温度对包覆石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600℃~1000℃的范围内,...  研究了酚醛树脂包覆对天然石墨电化学性能的改善。酚醛树脂热解后形成的包覆石墨首次放电容量达到了460mAh·g-1以上,高于未处理石墨(384mAh·g-1);考察了热处理温度对包覆石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600℃~1000℃的范围内,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材料的不可逆容量降低,首次充电容量和循环效率提高;循环20周以后包覆石墨的容量仍保持在330mAh·g-1以上,而未处理石墨的容量则降低到300mAh·g-1以下,说明酚醛树脂包覆对抑制石墨的容量衰减有明显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极材料 天然石墨 容量衰减 影响 包覆石墨 锂离子电池 石墨负极 酚醛树脂 热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粉末微电极循环伏安法估测锂离子电池炭负极材料的循环性能 被引量:1
5
作者 徐仲榆 杨小飞 王其坤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0-13,28,共5页
阐明了采用粉末微电极循环伏安法估测锂离子电池(LIB)炭负极材料的循环性能的原理.采用该法研究了经高温热处理后具有良好贮锂结构的石油焦试样在1mol/LLiClO4/EC+DEC(1∶1)电解液中的循环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该试样是一种循环性能优越的... 阐明了采用粉末微电极循环伏安法估测锂离子电池(LIB)炭负极材料的循环性能的原理.采用该法研究了经高温热处理后具有良好贮锂结构的石油焦试样在1mol/LLiClO4/EC+DEC(1∶1)电解液中的循环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该试样是一种循环性能优越的LIB负极材料:充、放电到第500循环时,放电容量仍保持了最大放电容量的85.02%,充、放电效率为94.96%;同时也证明了粉末微电极循环伏安法用于估测LIB炭负极材料的循环性能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石油焦 循环性能 粉末微电极循环伏安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二次电池炭负极材料的插锂机理 被引量:1
6
作者 宋文生 胡成秋 尚尔超 《化学推进剂与高分子材料》 CAS 2001年第4期1-3,共3页
综述了有关锂离子二次电池炭负极材料插锂行为的报道,由于各种炭负极材料的结构性能不同,表现在插锂行为上存在很大差异。这些插锂机理主要有:经典的石墨层间插入式化合物的插锂机理、多层锂机理、层—边端—表面储锂机理、碳—锂—氢... 综述了有关锂离子二次电池炭负极材料插锂行为的报道,由于各种炭负极材料的结构性能不同,表现在插锂行为上存在很大差异。这些插锂机理主要有:经典的石墨层间插入式化合物的插锂机理、多层锂机理、层—边端—表面储锂机理、碳—锂—氢机理、微孔储锂机理、锂分子Li_2的形成机理及其他插锂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二次电池 负极材料 插锂机理 结构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二次电池炭负极材料 被引量:1
7
作者 宋文生 胡成秋 尚尔超 《化学推进剂与高分子材料》 CAS 2001年第3期7-11,共5页
综述了锂离子二次电池用炭负极材料:石墨、各种体系炭纤维、石墨化中间相炭微球、焦炭、热解炭的结构与电性能等特点,并通过比较选择出最适宜的炭负极材料。
关键词 锂离子二次电池 负极材料 层间化合物 石墨 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二次电池炭负极材料表面改性与修饰
8
作者 宋文生 胡成秋 尚尔超 《化学推进剂与高分子材料》 CAS 2001年第6期1-5,共5页
综述了有关炭负极材料的表面改性与修饰方法,主要有:氧化还原、包覆、化学镀膜等方法,并通过对各种方法的研究效果比较,得出包覆是一种有效且实用的表面改性与修饰方法。
关键词 锂离子二次电池 负极材料 改性 修饰 氧化还原 包覆 化学镀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拉曼光谱在碱金属离子电池炭负极材料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8
9
作者 程晓琴 李慧君 +2 位作者 赵振新 王永祯 王晓敏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3-105,共13页
拉曼散射仪是一种基于激光物理学的快速、无损、高分辨率的通用表征工具,已被证明是研究温度、应力、电化学反应等诱导的结构相变的一种有力工具。碱金属电池的原位拉曼表征可以追踪充放电过程中的电极材料变化和界面反应。炭材料因其... 拉曼散射仪是一种基于激光物理学的快速、无损、高分辨率的通用表征工具,已被证明是研究温度、应力、电化学反应等诱导的结构相变的一种有力工具。碱金属电池的原位拉曼表征可以追踪充放电过程中的电极材料变化和界面反应。炭材料因其良好的可逆性、优异的稳定性、低电化学平台和低成本,成为应用最广泛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本文详细总结了原位拉曼谱图在碱金属离子电池炭负极材料研究中的应用,着重整理归纳了原位拉曼谱图在分析Li+/Na+/K+在石墨、硬碳等炭材料储能机理中的应用,分析了尺寸效应、应力、掺杂、溶剂化共插层等对碱金属离子电池炭负极材料储能的影响。原位拉曼与原子力显微镜(AFM),X射线衍射(XRD)等高分辨率的原位表征联用以达到分析储能机理的目的,将会在储能领域中表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拉曼 负极材料 碱金属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掺杂炭材料在钠离子电池负极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0
作者 谢金明 庄容 +3 位作者 杜宇轩 裴永伟 谭德明 徐飞 《新型炭材料(中英文)》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05-316,共12页
钠离子电池因资源丰富及成本低等优势,在大规模储能领域备受关注。炭材料作为钠离子电池实用化进程中的关键负极材料,具有高容量、低嵌钠平台、易调控且稳定性好等特点,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掺杂原子可改善炭材料的微观与电子结构,... 钠离子电池因资源丰富及成本低等优势,在大规模储能领域备受关注。炭材料作为钠离子电池实用化进程中的关键负极材料,具有高容量、低嵌钠平台、易调控且稳定性好等特点,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掺杂原子可改善炭材料的微观与电子结构,是提升储钠性能的有效途径。常见的杂原子包括N、S、O、P、B等,其中硫原子因其较大的半径能显著扩大层间距、增加缺陷与活性位点,被广泛用于炭负极材料的掺杂改性。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硫掺杂炭材料的设计制备及在钠离子电池负极中的研究进展,分析了硫掺杂对碳结构的调控机理与改善电池性能的作用机制,最后针对目前面临的挑战和可能的解决方案进行了总结和展望,以期推动硫掺杂炭负极材料在钠离子电池中的实用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掺杂 负极材料 钠离子电池 储钠机理 制备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炭负极材料的研究概况
11
作者 殷金玲 陈猛 李胜军 《炭素技术》 CAS CSCD 2002年第6期31-35,共5页
综述了作为锂离子电池炭负极材料的石墨类、非石墨类、纳米材料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介绍了上述各种材料的特点。通过对石墨类材料的改性,在炭材料中形成纳米级孔、洞、通道等都可能提高锂的可逆贮量和减少不可逆容量损失,有利于负极比容... 综述了作为锂离子电池炭负极材料的石墨类、非石墨类、纳米材料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介绍了上述各种材料的特点。通过对石墨类材料的改性,在炭材料中形成纳米级孔、洞、通道等都可能提高锂的可逆贮量和减少不可逆容量损失,有利于负极比容量的提高,从而有利于进一步提高锂离子电池的比能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研究 石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炭负极材料在宁波杉杉科技园投产
12
《炭素技术》 CAS CSCD 2004年第3期24-24,共1页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项目投产 投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造石墨炭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制得的人造石墨炭负极材料
13
《炭素技术》 CAS CSCD 2008年第1期7-7,共1页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人造石墨炭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①加料:边搅拌边交替加入重量比为1.5-19:1的人造石墨微粉和沥青,加完料后继续搅拌0.5-3h,接着在10-50min内加入占石墨微粉和沥青总重量4%-20%的反应助剂;②...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人造石墨炭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①加料:边搅拌边交替加入重量比为1.5-19:1的人造石墨微粉和沥青,加完料后继续搅拌0.5-3h,接着在10-50min内加入占石墨微粉和沥青总重量4%-20%的反应助剂;②升温:在加入反应助剂同时开始升温,要求在4—10h内升温至500—600℃,其中在开始升温1—2h后负压抽除上述物料中的轻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极材料 人造石墨 制备方法 反应助剂 重量比 升温 轻组分 沥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波杉杉集团800 t锂电池炭负极材料项目投产
14
作者 沈镇平 《杭州化工》 CAS 2004年第2期44-44,共1页
关键词 锂电池行业 负极材料项目 宁波杉杉集团 投资 生产规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钠离子电池硬炭负极材料研究
15
作者 孙镇镇 《中国粉体工业》 2022年第5期31-33,共3页
锂离子电池的应用对社会的进步具有不可忽略的作用,然而,由于钠离子与石墨之间形成的化合物的热力学不稳定性,锂离子电池商业化的负极材料石墨无法直接应用于钠离子电池中,寻找合适的储钠负极材料显得至关重要。在众多的钠离子电池负极... 锂离子电池的应用对社会的进步具有不可忽略的作用,然而,由于钠离子与石墨之间形成的化合物的热力学不稳定性,锂离子电池商业化的负极材料石墨无法直接应用于钠离子电池中,寻找合适的储钠负极材料显得至关重要。在众多的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中,具有无序结构以及丰富来源的硬炭脱颖而出。本文主要阐述了制备硬炭负极材料的前驱体,详述了硬炭负极材料的性能问题,并给出了相关研究人员对其的解法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前驱体 性能问题 解决办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00吨级锂电池炭负极材料在甬投产
16
《化工经济技术信息》 2004年第5期11-11,共1页
关键词 锂电池行业 负极材料 储能材料 CMS 产量 生产能力 生产成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石墨/炭负极制备工艺对其性能的影响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羡小超 向军 +3 位作者 张勇 李立新 孙雷明 赵朔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26-128,131,共4页
以马铃薯淀粉为炭源,制备硅-石墨/炭复合负极材料,研究复合材料中硅/石墨比例、负极片制备过程中粘结剂种类、调浆溶剂种类和pH值对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并对影响机理进行初步探讨,采用红外光谱法和扫描电镜分别对材料结构和形态进行表... 以马铃薯淀粉为炭源,制备硅-石墨/炭复合负极材料,研究复合材料中硅/石墨比例、负极片制备过程中粘结剂种类、调浆溶剂种类和pH值对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并对影响机理进行初步探讨,采用红外光谱法和扫描电镜分别对材料结构和形态进行表征,恒流充放电法测定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当复合材料中硅/石墨比例为4∶8,羟甲基纤维素钠做粘结剂,pH=3的柠檬酸-氢氧化剂缓冲液做调浆溶剂时,复合材料经50次循环后可逆容量达到890mAh/g,容量保持率为95%,这是由于粘结剂和硅颗粒之间形成的酯键可使电极片在充放电过程中保持很好的完整性,从而显示出良好的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硅-石墨/负极材料 制备工艺 影响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用晶质石墨活化提纯机
18
作者 张忠新 刘静宇 杨永清 《科技风》 2013年第8期48-48,共1页
天然鳞片石墨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随着石墨的改性处理方法日益成熟,可逆容量和首次充放电效率逐渐改善,其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地位也日渐提高。石墨自大规模开发利用至今,有关鳞片石墨的提纯工艺已经开发的较为成... 天然鳞片石墨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随着石墨的改性处理方法日益成熟,可逆容量和首次充放电效率逐渐改善,其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地位也日渐提高。石墨自大规模开发利用至今,有关鳞片石墨的提纯工艺已经开发的较为成熟,然而我国储量丰富的天然微晶石墨的开发和利用长期以来却被人们所忽视。在我国,天然微晶石墨的提纯和加工技术和工艺还不完善,影响了这部分石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本文从介绍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入手,着重分析了石墨作为良好的锂离子电池炭负极材料,其主要的嵌锂机理及提纯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石墨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酚醛树脂热解炭的制备及其电化学行为的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章颂云 宋怀河 +1 位作者 郑妙生 陈晓红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4年第1期34-38,共5页
采用SEM ,XRD ,恒流充放电等方法研究了一种新型开环自聚酚醛树脂在不同温度下炭化产物的形态、结构及电化学储锂行为。结果表明 :酚醛树脂热解炭的微观形态为片层结构 ,具有较大的d0 0 2 值 ,较小的Lc 值和较大的La 值 ;它的电化学性... 采用SEM ,XRD ,恒流充放电等方法研究了一种新型开环自聚酚醛树脂在不同温度下炭化产物的形态、结构及电化学储锂行为。结果表明 :酚醛树脂热解炭的微观形态为片层结构 ,具有较大的d0 0 2 值 ,较小的Lc 值和较大的La 值 ;它的电化学性质呈现出含氢炭材料的行为 ,表现出高的储锂容量和较大的不可逆容量损失 ,随着炭化温度的提高 ,所得炭的储锂容量由 6 0 0℃时的 6 16mAh/ g减小为 80 0℃时的 2 0 8mAh/g ,相应的不可逆容量损失也由 6 0 0℃的 2 19mAh/ g减小为 80 0℃的 31mAh/ g ;探讨了该聚合物炭的储锂机制 ,认为除了锂对微晶石墨片层的插层作用之外 ,还可能存在锂离子与炭材料中氢原子的结合 ,导致放电电压的滞后。但随着热处理温度的提高 ,氢含量减少 ,上述电压滞后现象也随之减弱 ,直至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二次电池 负极材料 酚醛树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dvances in the use of biomass-derived carbons for sodium-ion batteries
20
作者 SUN Mei-ci QI Shuo-lin +5 位作者 ZHAO Yun-he CHEN Chun-xia TAN Li-chao HU Zhong-li WU Xiao-liang ZHANG Wen-li 《新型炭材料(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9,共49页
Sodium-ion batteries(SIBs)have emerged as a promising alternative to commercial lithium-ion batteries be-cause of the similar properties of Li and Na as well as the abundance and accessibility of sodium resources.The ... Sodium-ion batteries(SIBs)have emerged as a promising alternative to commercial lithium-ion batteries be-cause of the similar properties of Li and Na as well as the abundance and accessibility of sodium resources.The devel-opment of anode materials with a high capacity,excellent rate performance,and long cycle life is the key to the indus-trialization of SIBs.Biomass-derived carbon(BDC)anode materials synthesized from resource-rich,low-cost,and re-newable biomass have been extensively researched and their excellent sodium storage performance has been proven,making them the most promising new low-cost and high-performance anode material for SIBs.This review first intro-duces the sources of BDCs,including waste biomass such as plants,animals,and microorganisms,and then describes sev-eral methods for preparing BDC anode materials,including carbonization,chemical activation,and template methods.The storage mechanism and kinetic process of Na^(+)in BDCs are then considered as well as their structure control.The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of sodium-ion storage in BDCs with different structures are examined,and sugges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are ma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MASS Carbon Anode materials Sodium storage mechanism Microstructur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