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58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象征着民族之魂的元杂剧中的包拯形象
1
作者 周中明 《江淮论坛》 CSSCI 1999年第5期90-95,共6页
关键词 元杂剧 民族之魂 包待制 历史人物 人民群众 中华民族精神 象征着 封建统治 衙内 清官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象征着什么
2
作者 夏献平 《环境》 1998年第3期16-16,共1页
国旗是用颜色和图案表现主权国家的标志。全世界有80多个国家的国旗上有绿色。有的整个旗面均为绿色;有的以绿色作旗面的基本色。旗面上的绿色有长方形,也有三角形或梯形,以及图案和文字。国旗上的绿色象征着什么呢?下面作一简介。巴基... 国旗是用颜色和图案表现主权国家的标志。全世界有80多个国家的国旗上有绿色。有的整个旗面均为绿色;有的以绿色作旗面的基本色。旗面上的绿色有长方形,也有三角形或梯形,以及图案和文字。国旗上的绿色象征着什么呢?下面作一简介。巴基斯坦和贝宁——繁荣马尔代夫——生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 象征着 颜色 国旗 农业 图案 主权国家 巴基斯坦 森林 繁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徽上的麦穗象征着什么?
3
作者 良平 《广西粮食经济》 1995年第3期12-12,共1页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庄严的国徽上,有两串黄灿灿籽粒饱满的麦穗,它象征着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对农业生产特别是对粮食生产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 象征着 麦穗 周恩来 国徽 发展粮食生产 中国共产 中华人民共和国 农业生态环境 宋庆龄 农业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乐观的心态象征着希望和成功
4
作者 睿齐 《青苹果》 2009年第12期1-1,共1页
课堂上.教授从讲义夹中取出一张白纸,问大家:“这张纸有几种命运?”学生们一时愣住了,没想到教授居然会问这么奇怪的问题,一时没有人回答。教授把纸扔到地上,又当着大家的面在纸上踩了几脚,纸上立刻沾满了灰垢。教授又问:“这... 课堂上.教授从讲义夹中取出一张白纸,问大家:“这张纸有几种命运?”学生们一时愣住了,没想到教授居然会问这么奇怪的问题,一时没有人回答。教授把纸扔到地上,又当着大家的面在纸上踩了几脚,纸上立刻沾满了灰垢。教授又问:“这张纸有几种命运。”“这张纸现在变成废纸了。”有的学生皱着眉头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征 心态 乐观 废纸 学生 课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乐观象征着希望和力量(节选)
5
作者 章睿齐 《小学生作文选刊(中高年级)》 2010年第11期6-7,共2页
14课堂上,教授从讲义夹中取出一张白纸,问大家:“这张白纸有几种命运?” 学生们一时愣住了,没想到教授居然会问这么奇怪的问题,一时没有人回答。教授把纸扔到了地上,又当着大家的面在纸上踩了几脚,纸上立刻就沾满了灰垢。教授... 14课堂上,教授从讲义夹中取出一张白纸,问大家:“这张白纸有几种命运?” 学生们一时愣住了,没想到教授居然会问这么奇怪的问题,一时没有人回答。教授把纸扔到了地上,又当着大家的面在纸上踩了几脚,纸上立刻就沾满了灰垢。教授。又问:“这张纸有几种命运?”“这张纸变成废纸了。”有学生皱着眉头说。教授不置可否,弯腰捡起那张纸,把它撕成两半后又扔在地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选 力量 象征 乐观 废纸 教授 学生 课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海也象征着永不停歇的新生命
6
作者 张慧珊 《课堂内外(高中版)(A版)》 2018年第5期8-9,共2页
最近总做同一个梦,梦里是一片深蓝色的大海,涛如云涌打湿了月亮,熄灭了太阳,我分不清到底是黎明还是黄昏,只能听到海浪一次又一次拍打礁石的声音,像是谁在咆哮嘶吼;海浪越来越大,仿佛要将所有的一切都裹挟进来,沉入深深的海底。
关键词 大海 生命 象征 海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坐落在塔尔沙漠的女性学校,象征着力量与独有特质
7
《工业设计》 2022年第3期11-11,共1页
Diana Kellogg Architects设计了一所椭圆形的印度女子学校,该学校由当地的砂岩制成,象征着女性气质。学校位于印度北部的塔尔沙漠,旨在教育400多名5至16岁的女孩。
关键词 塔尔沙漠 印度北部 女性气质 一所 象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象征主义契合论在中国的跨文化旅行
8
作者 文学武 黄子琪 《社会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0-226,共7页
契合论是西方象征主义诗学体系的核心范畴之一,也是审美现代性的重要尺度,曾经对现代派文学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契合论跨文化的传播过程中,中国也是重要的文化场域。以李金发、穆木天、王独清、梁宗岱、朱光潜、戴望舒等为代表的... 契合论是西方象征主义诗学体系的核心范畴之一,也是审美现代性的重要尺度,曾经对现代派文学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契合论跨文化的传播过程中,中国也是重要的文化场域。以李金发、穆木天、王独清、梁宗岱、朱光潜、戴望舒等为代表的批评家,虽然在契合论的阐释和接受中表现出不同的文化心态,但最终在跨文化场域中实现了契合论的中国化,打破了东方与西方、古典与现代二元对立的认知模式,建构了富有本民族文化特征的契合论话语体系。这充分显示出中国文学批评家从简单移植、模仿到创造性转换的过程,也标志着他们文化接受心态的日趋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征主义 契合论 早期象征 梁宗岱 戴望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礼拜逝去的佛陀:无佛像时代象征物研究
9
作者 赵玲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7-152,共6页
公元前3世纪左右,佛教美术兴起于一个以象征物为中心的美术阶段,确立了以象征物为核心的佛传图。事实上,象征物的核心地位,是在释尊已逝的观念中形成的,从而得以纠正以往学界把象征物等同于佛像的看法。象征物作为释迦圣物的代表,在佛... 公元前3世纪左右,佛教美术兴起于一个以象征物为中心的美术阶段,确立了以象征物为核心的佛传图。事实上,象征物的核心地位,是在释尊已逝的观念中形成的,从而得以纠正以往学界把象征物等同于佛像的看法。象征物作为释迦圣物的代表,在佛传图中组合配置服务于特定情节,成为此后佛传叙事图式的典范和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佛像 佛传图 象征 古印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虎头帽的象征意义与艺术特征
10
作者 程文浩 任军 《染整技术》 2025年第2期55-57,共3页
研究虎头帽的象征意义与艺术特征,深入分析相关文献和实物,并探讨了虎头帽的象征意义的演变以及民间虎头帽的造型、色彩和装饰特征,从而为虎头帽的保护、传承和创新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 虎头帽 象征意义 艺术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苍蝇》中 “苍蝇” 的象征意义和反思
11
作者 刘爱兰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5年第2期122-125,共4页
《苍蝇》是新西兰作家凯瑟琳·曼斯菲尔德一篇关于战争对精神世界创伤的短篇小说,也是一篇关于人性、生命价值与死亡意义的哲理性小说。故事以象征的方式通过一个在战争中失去儿子的老人杀死一只苍蝇来揭示战争对人精神世界和人性... 《苍蝇》是新西兰作家凯瑟琳·曼斯菲尔德一篇关于战争对精神世界创伤的短篇小说,也是一篇关于人性、生命价值与死亡意义的哲理性小说。故事以象征的方式通过一个在战争中失去儿子的老人杀死一只苍蝇来揭示战争对人精神世界和人性的毁灭。“苍蝇”作为故事的标题承载了作家所赋予的象征意义和情感意义,也承载了作家对战争创伤以及人性异化的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征 《苍蝇》 战争 人性 异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批评视角下凯特·肖邦《白鹰》中自然象征的解读
12
作者 刘守军 吴环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25年第5期67-71,共5页
《白鹰》是19世纪末期美国女作家凯特·肖邦的短篇小说,主要讲述了女主人公在“白鹰”陪伴下成长的故事。这只“白鹰”见证了她的童年、成年以及孤独的老年生活。本文旨在通过生态批评的视角,探讨自然意象在小说《白鹰》中承载的象... 《白鹰》是19世纪末期美国女作家凯特·肖邦的短篇小说,主要讲述了女主人公在“白鹰”陪伴下成长的故事。这只“白鹰”见证了她的童年、成年以及孤独的老年生活。本文旨在通过生态批评的视角,探讨自然意象在小说《白鹰》中承载的象征意义,对其象征意义进行解读,揭示人类与自然的紧密联系,唤起当代读者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重要性的认识,赋予作品独特的诗意和生态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批评 凯特·肖邦 《白鹰》 自然象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D.神话改写诗歌中的镜子意象及其象征意蕴
13
作者 崔子涵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25年第2期35-42,共8页
镜子意象在H.D.的诗歌,特别是在她具有女性主义色彩的神话改写诗歌中大量出现。在“拉伊斯”中,拉伊斯对自己镜中映像的态度经历了从迷恋到疏离的转变,同时她对自我的认识也得以深化,显示出对那喀索斯神话和拉康理论的反拨。在“欧律狄... 镜子意象在H.D.的诗歌,特别是在她具有女性主义色彩的神话改写诗歌中大量出现。在“拉伊斯”中,拉伊斯对自己镜中映像的态度经历了从迷恋到疏离的转变,同时她对自我的认识也得以深化,显示出对那喀索斯神话和拉康理论的反拨。在“欧律狄刻”中,欧律狄刻发现自己在爱情中沦为了被动反映男性的镜子。她们都以镜子为出发点进行了自我反思,而这正是镜子意象的象征意蕴之一。结合制镜技术和光学的发展可以发现,H.D.笔下的镜子意象有着丰富的象征意蕴,它既可以引导人们,特别是女性关注自我,思考自我与他者的关系,又可以作为女性的象征,以其自身的双重性揭示父权社会中女性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D. 镜子意象 象征 神话改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宪法作为国家象征:历程与标志
14
作者 陈明辉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31-42,共12页
国家象征是代表国家的主权与尊严、凝聚公民情感、表达国家的政治信仰和法律制度的标志。国家象征在国家观念、公民情感、社会共识以及国际交往四个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宪法功能。从人类历史的视角而言,随着宪法在国家治理中发挥的作用日... 国家象征是代表国家的主权与尊严、凝聚公民情感、表达国家的政治信仰和法律制度的标志。国家象征在国家观念、公民情感、社会共识以及国际交往四个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宪法功能。从人类历史的视角而言,随着宪法在国家治理中发挥的作用日益显著,宪法从最初的制度工具逐渐成为政治和法律文明的象征。宪法的国家象征化不仅使得宪法成为增进国家认同的重要纽带,反过来也促进了宪法的制度化实施。宪法日和宪法宣誓制度的设立是我国宪法国家象征化的标志,宪法日和宪法宣誓所实施的正是作为国家象征的宪法。每一个宪法日,每一次宪法宣誓,都是对宪法权威的展示,都旨在调动全社会的情感力量和道德力量让宪法从文本走向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象征 宪法日 宪法宣誓 宪法实施 国家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余光中乡愁诗歌与古典象征意象运用研究
15
作者 杨亚江 《今古文创》 2025年第6期41-43,共3页
余光中是著名的“乡愁诗人”,他的乡愁情怀根植于黄河两岸,贯穿着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史。他的乡愁,不仅仅是地域空间上的思念,更是对中国历史和古典文化的依恋。他的诗歌中,中国古典象征与意象运用较为突出,黄河、长江、长城……都散发着... 余光中是著名的“乡愁诗人”,他的乡愁情怀根植于黄河两岸,贯穿着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史。他的乡愁,不仅仅是地域空间上的思念,更是对中国历史和古典文化的依恋。他的诗歌中,中国古典象征与意象运用较为突出,黄河、长江、长城……都散发着中国千年古典韵味,更是对九州大地的无限热爱与眷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光中 乡愁 古典象征 中华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代青铜涡纹柱形饰的升腾象征
16
作者 罗英豪 《美术大观》 2025年第1期123-132,共10页
关于青铜器上“柱”的作用众说纷纭,通过整理前人对“柱”和涡纹的研究及考古出土和传世材料,推断“柱”是具有象征意义的装饰,涡纹是一种具有神性、表现与神连接的神纹。本文结合“柱”与涡纹,从“柱”的形制和青铜礼器在祭祀中的作用... 关于青铜器上“柱”的作用众说纷纭,通过整理前人对“柱”和涡纹的研究及考古出土和传世材料,推断“柱”是具有象征意义的装饰,涡纹是一种具有神性、表现与神连接的神纹。本文结合“柱”与涡纹,从“柱”的形制和青铜礼器在祭祀中的作用两个方面,论证了商代涡纹柱形饰及其他形制柱形饰都是“升腾”的象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铜器 柱形饰 涡纹 升腾象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代军乐在政治象征、社会文化宣教中的功能与角色探究
17
作者 王子玉 《当代音乐》 2025年第2期160-162,共3页
本文以宋代军乐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分析与历史研究法,分析其在政治象征与社会文化宣教中的功能与角色,并进一步结合宋代军事秩序重构下军乐的政治象征化、多场域实践中三位一体功能展示、“崇文抑武”政策驱动的文化补偿效应,以及地缘... 本文以宋代军乐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分析与历史研究法,分析其在政治象征与社会文化宣教中的功能与角色,并进一步结合宋代军事秩序重构下军乐的政治象征化、多场域实践中三位一体功能展示、“崇文抑武”政策驱动的文化补偿效应,以及地缘压力与市民文化对军乐“华夷之辨”与世俗化衍生的塑造等历史背景,揭示其复合功能与多元角色生成机制与合理性——即多重政治、军事、文化动因的协同作用,使其从单一军事工具角色衍生出集权力展演、意识形态规训与社会文化宣教于一体的复合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军乐 政治象征 社会教化 历史背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闻杂志封面设计中的社会象征分析
18
作者 田昊 《传播力研究》 2025年第7期145-147,共3页
新闻杂志封面设计不仅是图像和文字的组合,还承载着丰富的社会象征和文化意义。封面设计通过图像、符号和排版方式,反映社会事件、文化现象以及性别角色等社会动态。本文将探讨封面设计中的社会象征如何通过视觉语言传播信息,特别是在... 新闻杂志封面设计不仅是图像和文字的组合,还承载着丰富的社会象征和文化意义。封面设计通过图像、符号和排版方式,反映社会事件、文化现象以及性别角色等社会动态。本文将探讨封面设计中的社会象征如何通过视觉语言传播信息,特别是在重大社会事件、文化趋势以及性别与身份认同方面的表现。本文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揭示了封面设计如何在视觉艺术中展现社会情感与思想,进而正向引导公众对社会现象的理解。新闻杂志封面不仅是信息传播的载体,更是塑造社会文化与价值观的重要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杂志 封面设计 社会象征 文化现象 性别表现 身份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标象征性使用在实务中的判断方式
19
作者 杜文婷 《争议解决》 2025年第1期15-19,共5页
商标是指用以识别和区分商品或服务来源的标志。商标的灵魂是权利人对其进行“使用”。为了避免出现商标“注而不用”现象的出现,我国现行的商标法规定了撤三制度。随着我国“撤三”案件数量的增多,在实践中,商标完全不使用的行为越来越... 商标是指用以识别和区分商品或服务来源的标志。商标的灵魂是权利人对其进行“使用”。为了避免出现商标“注而不用”现象的出现,我国现行的商标法规定了撤三制度。随着我国“撤三”案件数量的增多,在实践中,商标完全不使用的行为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出现以“使用”为幌子的“不使用”行为,即本文探讨的“象征性使用”。我国《商标法》第四十八条虽然对商标的使用作出了规定,但该规定过于原则性,无法解决实际中出现的有分歧的问题,进而使得审判中出现同案不同判的现象,笔者结合实务判例,对进一步细化象征性使用的认定细则提出一点拙见,从商标使用主体、商标使用范围及商标使用形式等方面提出建议。A trademark refers to a mark used to identify and distinguish the source of goods or services. The soul of a trademark is the right holder’s “use” of it. In order to avoid the phenomenon of “marking without using” trademarks, China’s current Trademark Law stipulates the system of revocation of trademarks for three consecutive years of non-use. With the increasing number of cases of “revocation of trademarks for three consecutive years of non-use” in China, the practice of not using trademarks at all is becoming less and less common. Instead, there are “non-use” behaviors disguised as “use”, which is the “symbolic use” discussed in this article. Although Article 48 of China’s Trademark Law provides regulations on the use of trademarks, this provision is too principled and cannot solve the problem of disputes in practice, which leads to the phenomenon of different judgments in the same case. Based on practical precedents, the author makes some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refining the rules for identifying symbolic use, including the subject of trademark use, the scope of trademark use, and the form of trademark u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标 商标使用主体 象征性使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