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豚鼠最大值试验的方法学改进探讨 被引量:6
1
作者 阙冰玲 邓莹玉 +4 位作者 越飞 黄振烈 梁丽燕 黄建勋 唐小江 《中国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1-34,共4页
目的对豚鼠最大值试验(GPMT)的试验方法进行改进,提高GPMT法的可操作性和重复性。方法对试验剂量的确定、试剂的选择、试验动物与分组、受试物前处理、去毛方法、十二烷基硫酸钠(SLS)的应用、动物固定以及试验结果观察8个方面进行改进... 目的对豚鼠最大值试验(GPMT)的试验方法进行改进,提高GPMT法的可操作性和重复性。方法对试验剂量的确定、试剂的选择、试验动物与分组、受试物前处理、去毛方法、十二烷基硫酸钠(SLS)的应用、动物固定以及试验结果观察8个方面进行改进及完善。使用改进后的GPMT法对三氯乙烯(TCE)进行致敏试验2次。结果细化了试验剂量的确定方法和试剂、实验动物、受试物前处理和SLS的使用方法。明确了电动剃毛刀的去毛效果。确定了无刺激胶布法作为受试物固定的有效方法。皮肤过敏反应情况应在去除激发斑贴后5h开始进行观察。重复激发的致敏率和致敏强度均下降。TCE两次致敏率分别为52%和48%,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改进后的GPMT法提高了操作性,重复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豚鼠最大值试验(GPMT) 方法学 改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豚鼠最大值试验法研究二氯乙酰氯皮肤致敏作用的初步报告
2
作者 黄永顺 陈嘉斌 +5 位作者 谢植伟 金佳纯 睢罡 符传东 刘成武 李娟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53-255,共3页
目的探讨二氯乙酰氯(DCAC)是否在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发病过程中起到半抗原的作用。方法按豚鼠最大值试验(GPMT)法,用DCAC对白色豚鼠进行皮内和涂皮结合法致敏试验,并设阳性对照组(二硝基氯苯)、阴性对照组(橄榄油和福氏完全佐剂),观察... 目的探讨二氯乙酰氯(DCAC)是否在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发病过程中起到半抗原的作用。方法按豚鼠最大值试验(GPMT)法,用DCAC对白色豚鼠进行皮内和涂皮结合法致敏试验,并设阳性对照组(二硝基氯苯)、阴性对照组(橄榄油和福氏完全佐剂),观察各组动物皮肤的红斑和水肿等情况,求出致敏率和平均反应值,并且检测ALT和AST以及计算各脏器系数。结果 DCAC实验组、阳性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的致敏率分别为0%、100%和0%;平均反应值分别为0、6.0和0;各实验组豚鼠的ALT和AST以及脏器系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DCAC可能在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发病过程中没有起到半抗原的作用,并且对实验动物没有明显肝功能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豚鼠最大值试验 二氯乙酰氯 致敏
原文传递
泡沫碳化硅陶瓷的豚鼠致敏最大值试验 被引量:2
3
作者 郑韵哲 吴琳 +1 位作者 杨晓东 荣小芳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08年第7期390-393,共4页
目的:评价泡沫碳化硅陶瓷的皮肤致敏作用。方法:按照GB/T16886.10-2000,将30只豚鼠分为试验组、阳性对照组、阴性对照组,采用豚鼠最大值试验,于激发结束后1h,5h,12h,24h,48h,72h观察各组动物皮肤激发情况,并进行记分。结果:阳性对照组... 目的:评价泡沫碳化硅陶瓷的皮肤致敏作用。方法:按照GB/T16886.10-2000,将30只豚鼠分为试验组、阳性对照组、阴性对照组,采用豚鼠最大值试验,于激发结束后1h,5h,12h,24h,48h,72h观察各组动物皮肤激发情况,并进行记分。结果:阳性对照组所有试验动物在6个观察时间点均出现红斑、水肿反应,阴性对照组在1h,5h2个观察时间点有动物出现红斑反应,试验组在1h,5h,12h有动物出现红斑反应,阳性对照组平均反应值3.383±0.886,阴性对照组平均反应值0.117±0.042,试验组平均反应值0.117±0.014。根据GB/T16886.10-2000标准,要求观察24h,48h,72h致敏率,试验组致敏率为0,属Ⅰ级。结论:试验条件下泡沫碳化硅陶瓷无潜在皮肤致敏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碳化硅 豚鼠最大值试验 皮肤致敏试验
原文传递
三氯乙烯致豚鼠皮肤变态反应和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改变 被引量:2
4
作者 周丽 徐新云 +3 位作者 李学余 柯跃斌 史才枫 刘月峰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10年第12期3098-3100,共3页
目的:探讨三氯乙烯(TCE)对豚鼠皮肤变态反应和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的改变。方法:采用豚鼠最大值试验GPMT,动物分成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和TCE实验组,每组6只豚鼠,分别皮内注射橄榄油、2,4-二硝基氯苯(DNCB)和TCE。实验结束后观察动物... 目的:探讨三氯乙烯(TCE)对豚鼠皮肤变态反应和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的改变。方法:采用豚鼠最大值试验GPMT,动物分成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和TCE实验组,每组6只豚鼠,分别皮内注射橄榄油、2,4-二硝基氯苯(DNCB)和TCE。实验结束后观察动物皮肤改变,应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致敏动物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结果:阳性对照组和TCE实验组动物出现明显皮肤损害,阳性对照组动物致敏率为100%,TCE实验组致敏率为83.3%。TCE致敏豚鼠血清总IgG含量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结论:三氯乙烯属于强致敏物,可诱导豚鼠产生皮肤变态反应,引起血清免疫球蛋白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氯乙烯 皮肤 变态反应 免疫球蛋白 豚鼠最大值试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