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豌豆根瘤菌SCAU P10的接种效果、促生特性及系统发育研究
1
作者 张艳琴 陈远学 +3 位作者 PENTTINEN Petri 刘明 吴超 徐开未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6-314,共9页
【目的】为获得共生固氮能力强、抗逆促生效果好、宿主识别范围广的高效豌豆根瘤菌。【方法】以前期初筛的优良豌豆根瘤菌SCAU P10为材料,在四川省成都市金堂县和广元市剑阁县验证SCAU P10的田间接种效果,采用常规方法测定菌株的抗逆促... 【目的】为获得共生固氮能力强、抗逆促生效果好、宿主识别范围广的高效豌豆根瘤菌。【方法】以前期初筛的优良豌豆根瘤菌SCAU P10为材料,在四川省成都市金堂县和广元市剑阁县验证SCAU P10的田间接种效果,采用常规方法测定菌株的抗逆促生能力,用水培法研究菌株与四川主要豌豆品种“长寿仁”“中豌6号”“无须豆尖1号”“云豌91号”的共生匹配性,通过16S rRNA基因、持家基因、共生基因序列分析研究菌株的系统发育地位。【结果】金堂县豌豆接种供试菌株SCAU P10的鲜豌豆籽粒(青豌豆)显著增产32.3%,两试验地接种供试菌株的根瘤数、株高、绿肥产量(植株鲜重)、饲草产量(植株干重)、植株氮钾积累量均较不接种对照(CK)显著增加。抗逆促生特性试验表明,菌株耐酸耐碱能力均较强,可在pH 4.0~10.0条件下生长,耐盐能力较差,仅能在NaCl浓度0.01%~0.6%条件下生长,能分泌生长素(IAA),具有较强的溶磷(卵磷脂、磷酸钙、磷酸铁、磷酸铝)和溶钾能力。匹配性试验表明,供试菌株SCAU P10与四川4个主要豌豆品种均高效匹配。16S rRNA基因、持家基因和共生基因综合分析表明,菌株SCAU P10归属于Rhizobium sophorae,且经历了共生基因的水平转移。【结论】豌豆根瘤菌Rhizobium sophorae SCAU P10与四川主要豌豆品种共生匹配性好,具有溶磷溶钾和分泌IAA的能力,pH生长范围较广,可有效促进豌豆生长及养分吸收。研究结果可为四川地区豌豆根瘤菌菌剂的研制、推广和应用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豌豆根瘤菌 田间验证 抗逆促生性 共生匹配性 系统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豌豆根瘤菌与新疆中华根瘤菌原生质体的属间融合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韦革宏 贺学礼 +2 位作者 郭杰 朱铭莪 陈文新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34-538,共5页
以青霉素和氯霉素分别作为RhizobiumleguminosorumUSDA2 370和SinorhizobiumxinjiangnesisCCBAU110的抗药性标记。利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 ,成功地获得了USDA2 370和CCBAU110的属间融合菌株。该融合菌株可分别在双亲寄主植物上结瘤。融合... 以青霉素和氯霉素分别作为RhizobiumleguminosorumUSDA2 370和SinorhizobiumxinjiangnesisCCBAU110的抗药性标记。利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 ,成功地获得了USDA2 370和CCBAU110的属间融合菌株。该融合菌株可分别在双亲寄主植物上结瘤。融合菌株在细胞形态、大小、菌落特征及蛋白质电泳图谱上与亲本菌株均有所不同。融合菌株与USDA2 370的DNA同源性为 5 6 6 % ,而与CCBAU110的DNA同源性为 10 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生质体融合 豌豆根瘤菌 新疆中华根瘤菌 属间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豌豆根瘤菌ohrB基因的抗氧化和共生固氮表型 被引量:6
3
作者 田梦洋 何冬兰 +3 位作者 李晓华 周艳琳 曾小波 程国军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4-60,共7页
采用基因敲除构建豌豆根瘤菌ohr B基因突变株,研究突变株的抗氧化和共生固氮表型。结果表明:ohr B基因不影响菌株在自生培养条件下的生长能力,但对氢过氧化枯烯(cumene hydroperoxyde,Cu OOH)、过氧化氢(H2O2)、次氯酸钠(Na Cl O)等氧... 采用基因敲除构建豌豆根瘤菌ohr B基因突变株,研究突变株的抗氧化和共生固氮表型。结果表明:ohr B基因不影响菌株在自生培养条件下的生长能力,但对氢过氧化枯烯(cumene hydroperoxyde,Cu OOH)、过氧化氢(H2O2)、次氯酸钠(Na Cl O)等氧化物敏感,且在Cu OOH胁迫下,相比野生型菌株,突变株的存活率显著下降。荧光定量RT-PCR结果显示,豌豆根瘤菌ohr B基因表达不受H2O2诱导,且ohr B基因的缺失对其他抗氧化基因的表达没有影响。共生实验表明,ohr B基因对根瘤菌共生固氮能力及根际定殖能力没有影响,但在7 d瘤龄的豌豆根瘤类菌体中表达水平显著提高,并对根瘤菌结瘤能力有影响。ohr B基因虽对豌豆根瘤菌的自生生长、共生固氮、根圈定殖没有影响,但在抗氧化及竞争结瘤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豌豆根瘤菌 ohrB突变株 抗氧化活性 基因表达 共生固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无叶型豌豆根瘤菌接种效应及其竞争结瘤能力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郭丽梅 杨永 +3 位作者 张世晨 胡跃高 隋新华 曾昭海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2942-2952,共11页
【目的】研究不同根瘤菌株对豌豆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并分析比较不同根瘤菌株的竞争结瘤能力,筛选出与供试豌豆品种匹配较好的根瘤菌株。【方法】在盆栽条件下,应用湖南省华容县棉田低氮土壤,对加拿大半无叶型豌豆MISER分别接种... 【目的】研究不同根瘤菌株对豌豆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并分析比较不同根瘤菌株的竞争结瘤能力,筛选出与供试豌豆品种匹配较好的根瘤菌株。【方法】在盆栽条件下,应用湖南省华容县棉田低氮土壤,对加拿大半无叶型豌豆MISER分别接种9株豌豆根瘤菌(CCBAU 33109、CCBAU 43228、CCBAU 43227、CCBAU 43232、ACCC 16058、CCBAU 41242、CCBAU 43242及商用菌株F98-1和F98-4)。测定豌豆的生育时期;在豌豆盛花期测定豌豆的主要生育特征、根瘤菌的结瘤固氮性能,并用BOX-PCR指纹图谱技术测定根瘤菌的占瘤率;在成熟期测定豌豆的主要生育特征、产量、产量构成因子,及其干籽粒粗蛋白、粗纤维含量。【结果】与不接种对照(CK)相比,接种CCBAU 33109后,MISER盛荚期和成熟期分别延长4.1和7 d(P<0.05,下同);接种ACCC 16058后,主茎节数在成熟期分别比对照、F98-1和F98-4多2.8、3.8和2.9节,株高比F98-4高15.67%,粗蛋白含量比对照和F98-1分别提高9.88%和10.63%;接种CCBAU 41242后,豌豆单株籽粒鲜重比商用菌株F98-1提高40.46%;接种菌株CCBAU 43228的占瘤率最高,为57.50%。【结论】根据接种根瘤菌对豌豆生长发育、产量以及品质等方面的影响,结合各根瘤菌株的竞争结瘤能力,本研究筛选出较适于豌豆MISER的豌豆根瘤菌株CCBAU 33109、ACCC 16058、CCBAU 41242、CCBAU 432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无叶型豌豆 豌豆根瘤菌 接种 竞争结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smC基因在豌豆根瘤菌抗氧化和共生中的功能 被引量:2
5
作者 程国军 彭杨 +1 位作者 殷杰 田梦洋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5-29,共5页
为研究OsmC基因在豌豆根瘤菌抗氧化和共生固氮中的功能,以豌豆根瘤菌RL3841的OsmC基因为研究对象,通过同源重组获得了OsmC基因突变株RLOsmC.结果表明:OsmC基因突变不影响豌豆根瘤菌的自生生长能力,但对无机氧化物H_2O_2和低浓度有机氧... 为研究OsmC基因在豌豆根瘤菌抗氧化和共生固氮中的功能,以豌豆根瘤菌RL3841的OsmC基因为研究对象,通过同源重组获得了OsmC基因突变株RLOsmC.结果表明:OsmC基因突变不影响豌豆根瘤菌的自生生长能力,但对无机氧化物H_2O_2和低浓度有机氧化物氢过氧化枯烯(CuOOH)都十分敏感.突变株RLOsmC感染豌豆宿主能形成红色有效根瘤,但是其固氮酶活降低了18.3%.OsmC基因的表达不受H_2O_2的诱导,但在7 d根瘤类菌体中表达量显著上调.表明根瘤菌OsmC基因在共生和抗氧化功能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豌豆根瘤菌 OsmC基因 抗氧化功能 共生功能 实时荧光定量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酵条件对豌豆根瘤菌细胞生长和辅酶Q_(10)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王根华 钱和 《无锡轻工大学学报(食品与生物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01-104,共4页
以豌豆根瘤菌(Rhizobiumleguminosarum)1.1723为研究对象,对影响细胞生长和辅酶Q10合成的培养条件:温度、pH值、接种量、装液量、收集时间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菌株的最适生长条件为pH值5.0,温度30℃,接种量体积分数2%,装液量25mL,培... 以豌豆根瘤菌(Rhizobiumleguminosarum)1.1723为研究对象,对影响细胞生长和辅酶Q10合成的培养条件:温度、pH值、接种量、装液量、收集时间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菌株的最适生长条件为pH值5.0,温度30℃,接种量体积分数2%,装液量25mL,培养时间24h,辅酶Q10的合成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豌豆根瘤菌 细胞生长 辅酶Q10 培养条件 微生物发酵法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豌豆根瘤菌gshR基因的抗氧化和共生固氮作用 被引量:1
7
作者 程国军 谢婧 +1 位作者 殷杰 彭杨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8年第4期31-34,共4页
目的:研究豌豆根瘤菌RL3841的谷胱甘肽还原酶编码基因gshR的功能.方法:采用基因同源重组构建了豌豆根瘤菌gshR基因突变株RLgshR,探讨了基因突变对根瘤菌抗氧化和共生固氮的影响,利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gshR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g... 目的:研究豌豆根瘤菌RL3841的谷胱甘肽还原酶编码基因gshR的功能.方法:采用基因同源重组构建了豌豆根瘤菌gshR基因突变株RLgshR,探讨了基因突变对根瘤菌抗氧化和共生固氮的影响,利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gshR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gshR基因缺失不影响菌株在AMS基础培养基中的生长能力,但突变株对氢过氧化枯(CuOOH)和较高浓度的H_2O_2氧化物敏感.结论:gshR基因突变株RLgshR形成正常固氮根瘤,gshR基因的表达不受H_2O_2和共生环境诱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豌豆根瘤菌 gshR基因 抗氧化功能 共生固氮 荧光定量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豌豆根瘤菌共生基因在S.fredii中的表达及共生质粒间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1
8
作者 缪礼鸿 周俊初 《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98-502,共5页
通过两亲本接合转移 ,将豌豆根瘤菌 ( Rhizobium leguminosarum bv. viciae) 12 2 9的约 2 5 5 0 kb的共生质粒 p Sym12 2 9分别转入费氏中华根瘤菌 ( Sinorhizobium fredii) HN0 1SR及其消除了共生质粒的菌株 HND10 0中 .在人工培养条... 通过两亲本接合转移 ,将豌豆根瘤菌 ( Rhizobium leguminosarum bv. viciae) 12 2 9的约 2 5 5 0 kb的共生质粒 p Sym12 2 9分别转入费氏中华根瘤菌 ( Sinorhizobium fredii) HN0 1SR及其消除了共生质粒的菌株 HND10 0中 .在人工培养条件下 ,用 1 4C标记的薄层层析 ( TL C)技术检测转移接合子的结瘤因子 ( L COs)的结果表明 ,转移接合子 HND10 0 ( p Sym12 2 9)产生的 L COs与豌豆根瘤菌 12 2 9相同 .植物盆栽结瘤试验结果表明 ,HND10 0( p Sym 12 2 9)能够在豌豆品种 Nigra上形成白色球状的无效根瘤 ,而豌豆根瘤菌 12 2 9则形成正常的长圆柱状的有效根瘤 .将 p Sym 12 2 9转入 HN 0 1SR后 ,部分接合子表现出与 HND10 0 ( p Sym 12 2 9)相同的结瘤性状 ,而另一部分接合子的结瘤性状与 HN0 1SR相同 ,显示了 HN0 1SR与 12 2 9两菌株异源共生质粒之间结瘤功能的抑制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生质粒 费氏中华根瘤菌 结瘤因子 豌豆根瘤菌 基因表达 接合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豌豆根瘤菌透性酶基因突变体的构建及其功能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周艳琳 曾小波 +2 位作者 田梦洋 殷杰 程国军 《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第18期4613-4616,共4页
为研究豌豆根瘤菌(Rhizobium leguminosarum)3841透性酶基因rl1568的作用,通过同源重组构建了豌豆根瘤菌透性酶基因rl1568突变体。结果表明,rl1568基因突变不影响菌株在自生培养条件下生长,但该基因突变株对低浓度的氧化物十分敏感且生... 为研究豌豆根瘤菌(Rhizobium leguminosarum)3841透性酶基因rl1568的作用,通过同源重组构建了豌豆根瘤菌透性酶基因rl1568突变体。结果表明,rl1568基因突变不影响菌株在自生培养条件下生长,但该基因突变株对低浓度的氧化物十分敏感且生长较差。荧光定量RT-PCR结果表明,H2O2不能诱导rl1568基因表达。植物盆栽试验发现rl1568基因突变对根瘤菌共生固氮能力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豌豆根瘤菌(Rhizobium leguminosarum) 透性酶 rl1568基因 抗氧化 共生固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豌豆根瘤菌RND外排转运基因tpaA的功能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程国军 罗莎 +1 位作者 谢婧 吴和涛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9年第2期199-203,共5页
Rhizobium.leguminosarum 3841 tpaA基因编码RND家族内膜外排转运蛋白,RND外排泵的过量表达是革兰阴性菌细菌抗生素耐药性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采用基因同源重组构建豌豆根瘤菌tpaA基因突变株RLtpaA,并研究了该基因突变对根瘤菌生长、抗... Rhizobium.leguminosarum 3841 tpaA基因编码RND家族内膜外排转运蛋白,RND外排泵的过量表达是革兰阴性菌细菌抗生素耐药性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采用基因同源重组构建豌豆根瘤菌tpaA基因突变株RLtpaA,并研究了该基因突变对根瘤菌生长、抗生素耐药性以及共生固氮的影响.结果表明,tpaA基因突变会使根瘤菌在AMS基本培养基生长延迟,但不影响其在TY天然培养基中的正常生长.tpaA基因突变可能抑制了根瘤菌中的RND家族外排泵的过量表达,从而使其抗生素耐药性降低.接种了tpaA基因突变株的豌豆植株能形成红色有效根瘤,但其接种根瘤固氮酶活性降低.实时荧光定量RT-PCR分析表明tpaA基因在根瘤类菌体中的表达显著上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豌豆根瘤菌 外排转运基因 生长 抗生素耐药性 共生固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豌豆根瘤菌转移接合子侵染的白三叶草根部形态特征研究
11
作者 黄世贞 M.A.Djordjevic B.G.Rolfe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2年第2期107-113,共7页
以三叶草根瘤菌野生型菌株Rhizobium trifolii ANU 843的寄主范围基因转移豌豆根瘤菌(Rhizobium leguminosarum)菌株300所获得的转移接合子290接种白三叶草。接种后24小时根毛细胞开始形成典型的弯曲;接种后48小时根毛细胞壁被部分溶解... 以三叶草根瘤菌野生型菌株Rhizobium trifolii ANU 843的寄主范围基因转移豌豆根瘤菌(Rhizobium leguminosarum)菌株300所获得的转移接合子290接种白三叶草。接种后24小时根毛细胞开始形成典型的弯曲;接种后48小时根毛细胞壁被部分溶解,在被侵染的根毛细胞中可观察到侵染线,皮层细胞大量分裂。植物接种试验表明,白三叶草接种豌豆根瘤菌菌株300的不结瘤,而接种转移接合子290和菌株ANU 843的能结瘤,表明三叶草根瘤菌的寄主范围基因导入豌豆根瘤菌,改变了豌豆根瘤菌的寄主范围,因而能够诱导白三叶草正常结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三叶草 转移接合子 豌豆根瘤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地理环境下野豌豆根瘤菌的遗传多样性与共生进化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美玲 朱博 +2 位作者 李旭 鞠文庭 韦革宏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92-198,共7页
【目的】研究西北部分地区不同地理环境下,野豌豆根瘤菌的遗传多样性及其共生进化间的关系。【方法】采用16S rDNA PCR-RFLP与16S rDNA全序列分析技术,对分离自陕西秦岭北麓红河谷、陕西南部汉中、甘肃沙漠绿洲带永昌混山窑、甘肃中部... 【目的】研究西北部分地区不同地理环境下,野豌豆根瘤菌的遗传多样性及其共生进化间的关系。【方法】采用16S rDNA PCR-RFLP与16S rDNA全序列分析技术,对分离自陕西秦岭北麓红河谷、陕西南部汉中、甘肃沙漠绿洲带永昌混山窑、甘肃中部永登红城和新疆乌鲁木齐的5个不同地理环境(分别记做A、B、C、D、和E)的42株野豌豆根瘤菌,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测试根瘤菌共有6种基因型(Ⅰ、Ⅱ、Ⅲ、Ⅳ、Ⅴ和Ⅵ),基因型Ⅰ根瘤菌在各个地理环境采样点均有分布,并且A地点分布的所有菌株均属于该基因型,基因型Ⅱ菌株分布于D和E采样地点,基因型Ⅲ菌株分布于B、C和D采样地点,基因型Ⅳ分布于E地点,基因型Ⅴ和Ⅵ测试菌株均分布于D地点。由16S rDNA全序列分析可知,基因型Ⅰ根瘤菌的代表菌株CCNWSX0050和基因型Ⅳ根瘤菌的代表菌株CCNWGS0055分别与Rhzobium leguminosarum的相似性为99.8%和99.7%;基因型Ⅲ根瘤菌的代表菌株CC-NWGS0062与Sinorhizobium meliloti的相似性为100.0%。【结论】中国西北地区野豌豆根瘤菌在分类学上属于Rhizobium leguminosarum根瘤菌和S.meliloti根瘤菌,野豌豆-根瘤菌的共生关系在不同地理环境中表现出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豌豆根瘤菌 遗传多样性 共生进化 地理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麦秸为基质豌豆根瘤菌的压力脉动固态发酵 被引量:1
13
作者 赵华 张小勇 李佐虎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98-600,共3页
Rhizobium leguminosarum\ L003,a kind of biofertilizers,was cultured in a periodic air pressure oscillating,solid\|state fermenter by using straw of wheat as an inert solid support.Effects of air pressure oscillation a... Rhizobium leguminosarum\ L003,a kind of biofertilizers,was cultured in a periodic air pressure oscillating,solid\|state fermenter by using straw of wheat as an inert solid support.Effects of air pressure oscillation amplitude,frequency on the viable cells of \R.leguminosarum\ L003 and oxygen transfer rate were investigated.It was found that enhanced oxygen transfer and biochemical reaction occurred in this system.Under the optimized conditions,about a 3\|fold increase of the viable cells was obtained in this system compared with that in a static tray fermenter.The overall oxygen transfer rate reached 487.01 mmol/(kg\5h)in this system in case of 0.35 MPa, t \-2=0.5 min against 37.46 mmol/(kg\5h) in static tray fermen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豌豆根瘤菌 压力脉动固态发酵 麦秸 生物肥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豌豆根瘤菌结瘤基因启动子内二级结构区与转录活性有关 被引量:1
14
作者 毛成建 洪国藩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440-443,共4页
用羟胺随机改变豌豆根瘤菌(Rhizobium leguminosarum)结瘤基因 nodD上游的调控区间的核苷酸顺序,将它们插入广谱转录质粒pMP220的LacZ基因前,启动LacZ基因的表达、突变表明与结瘤基因的转录活力有关.DNA序列分析发现,这些突变都在距nod... 用羟胺随机改变豌豆根瘤菌(Rhizobium leguminosarum)结瘤基因 nodD上游的调控区间的核苷酸顺序,将它们插入广谱转录质粒pMP220的LacZ基因前,启动LacZ基因的表达、突变表明与结瘤基因的转录活力有关.DNA序列分析发现,这些突变都在距nodD基因起始密码子约80bp的二级结构区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瘤基因 二级结构 豌豆根瘤菌 转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4-D引导豌豆根瘤菌进入棉花形成根瘤的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杨永友 《植物医生》 2011年第3期43-45,共3页
用2,4-D处理水培养的棉花植株并接种豌豆根瘤菌Rhizobium leguminosarum,结果表明,2,4-D能诱导植株形成透明根瘤,且诱导的最佳浓度为0.05mg/kg,与豌豆根瘤菌同时处理棉苗后,可促进根瘤形成。
关键词 2 4-D 豌豆根瘤菌 棉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氮和硫以及用豌豆根瘤菌接种对蚕豆产量的影响
16
作者 J.Olivares 董明远 《园艺与种苗》 CAS 1984年第3期47-49,共3页
豆科作物施用氮肥通常会减少根瘤的形成并降低固氮速率。一些作者曾报道过用不同豆科作物进行的研究情况,其中也包括蚕豆(Vici(?)faba)。虽然氮肥对蚕豆产量的影响一直有争议,但施入氮的形态和数量以及施用时间是值得注意的因子。比如... 豆科作物施用氮肥通常会减少根瘤的形成并降低固氮速率。一些作者曾报道过用不同豆科作物进行的研究情况,其中也包括蚕豆(Vici(?)faba)。虽然氮肥对蚕豆产量的影响一直有争议,但施入氮的形态和数量以及施用时间是值得注意的因子。比如在大量需氮时施氮,那么在不减少固氮的情况下又可获得实质性的增产。硫是豆科作物必要的营养,据报道,它对根瘤形成和固氮有重要作用。虽然也有一些应用元素态硫作为叶面追施(Lluch 等,1976)的试验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豌豆根瘤菌 根瘤细菌属 蚕豆 佛豆 产量 施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atG基因在豌豆根瘤菌抗氧化中的功能 被引量:4
17
作者 周艳琳 何冬兰 +3 位作者 李晓华 曾小波 田梦洋 程国军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843-850,共8页
【目的】细菌中过氧化物/过氧化氢酶Kat G参与活性氧(ROS)的解毒过程,从而防止其对细菌生长伤害,本文研究根瘤菌中kat G基因的抗氧化功能对豌豆根瘤菌3841生长及共生固氮的影响。【方法】通过基因敲除、遗传互补和对菌株的抗氧化和共生... 【目的】细菌中过氧化物/过氧化氢酶Kat G参与活性氧(ROS)的解毒过程,从而防止其对细菌生长伤害,本文研究根瘤菌中kat G基因的抗氧化功能对豌豆根瘤菌3841生长及共生固氮的影响。【方法】通过基因敲除、遗传互补和对菌株的抗氧化和共生能力分析,系统地探究了根瘤菌中kat G基因的功能。【结果】kat G基因突变不影响菌株在自生培养条件下生长状况,但H2O2短时间处理导致突变株的存活率显著下降。实时荧光定量RT-PCR结果显示,H2O2不能诱导豌豆根瘤菌3841kat G基因的表达。进一步研究发现突变体中kat G基因缺失能显著提高抗氧化基因ohr B的表达,而降低grx C基因的表达。植物盆栽实验发现,kat G突变虽然对根瘤菌共生固氮能力和竞争结瘤能力均无影响,但kat G在类菌体中表达显著下调。同时,kat G突变显著影响了根瘤菌在植物根圈中的定殖能力。【结论】研究表明kat G虽对豌豆根瘤菌自生和共生固氮无明显影响,但在抗氧化和根圈定殖中起重要作用,外源H2O2对kat G的表达无诱导作用,但kat G调节ohr B和grx C等抗氧化基因的表达,从而在抗氧化和共生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豌豆根瘤菌 KATG基因 实时荧光定量RT-PCR 抗氧化功能 共生固氮
原文传递
我国亚热带地区豌豆根瘤菌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杨成运 杨江科 +1 位作者 李友国 周俊初 《中国科学(C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774-782,共9页
利用16S rRNA PCR-RFLP,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以及16S-23S rRNA IGS PCR-RFLP技术对分离自我国江苏盐城、浙江温州、湖北仙桃及重庆等亚热带地区的42株豌豆根瘤菌(Rhizobium leguminosarum)进行了群体遗传多样性的研究.16S rRNA PCR-RFL... 利用16S rRNA PCR-RFLP,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以及16S-23S rRNA IGS PCR-RFLP技术对分离自我国江苏盐城、浙江温州、湖北仙桃及重庆等亚热带地区的42株豌豆根瘤菌(Rhizobium leguminosarum)进行了群体遗传多样性的研究.16S rRNA PCR-RFLP分析以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所有供试豌豆根瘤菌可分为两个类群,类群1包括XtP1在内的40株豌豆根瘤菌和R.leguminosarum USDA2370,为优势种群,占供试菌株的97%;类群2由WzP3和WzP15组成,与Rhizobium etli CFN42相近.16S-23S rRNA IGS PCR-RFLP研究结果表明:所有供试菌株分为18个基因型,在91%的相似性上分为4个类群.其中群Ⅰ与R.leguminosarum USDA2370聚在一起.群Ⅱ仅包括菌株YcP2,YcP3和CqP7等3个菌株.群Ⅲ的菌株分布较广,占供试菌株的优势.群Ⅳ由WzP3和WzP15两个菌株及R.etli CFN42组成.RAPD将供试菌株分为9个群,其中类群Ⅳ仅包括菌株YcP2,群Ⅴ和Ⅸ分别来自温州和仙桃.该结果表明,供试菌株的分类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豌豆根瘤菌 16S RRNA PCR-RFLP IGS PCR—RFLP RAPD
原文传递
豌豆根瘤菌转移接合子浸染白三叶草的细胞生物学特征
19
作者 黄世贞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9年第S3期81-82,共2页
关键词 转移接合子 白三叶草 豌豆根瘤菌 细胞生物学特征 寄主范围 皮层细胞 三叶草根瘤菌 扫描电镜观察 细胞壁 寄主专一性
原文传递
2,4-D和根瘤菌对烟草类根瘤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王煜 杨雨晗 +2 位作者 罗英 陈今朝 韩善华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1期1-3,共3页
烟草再生植株在含有 0 .3mg/L 2 ,4 D和 5× 10 8个 /L豌豆根瘤菌的Jensen培养基中 ,可以在其根部形成大量近似半球形和球形的类根瘤 .烟草再生植株的结瘤除受制于 2 ,4 D和根瘤菌的浓度外 ,还与根瘤菌的种类和加入根瘤菌与 2 ,4... 烟草再生植株在含有 0 .3mg/L 2 ,4 D和 5× 10 8个 /L豌豆根瘤菌的Jensen培养基中 ,可以在其根部形成大量近似半球形和球形的类根瘤 .烟草再生植株的结瘤除受制于 2 ,4 D和根瘤菌的浓度外 ,还与根瘤菌的种类和加入根瘤菌与 2 ,4 D的时期有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再生植株 2 4-D 豌豆根瘤菌 结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