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PLC法测定瑶药定心藤中豆甾醇-3β-葡萄糖苷的含量 被引量:1
1
作者 陈昭 邱宏聪 +1 位作者 毕晓黎 刘布鸣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年第1期74-76,共3页
[目的]对瑶药定心藤药材中所含豆甾醇-3β-葡萄糖苷化合物进行定量测定.[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迪马C18钻石柱(5 μm,250 mm×4.6 mm);流动相:以1%磷酸水溶液为A相(水相),乙腈为B相(有机相),采用梯度洗脱;检测... [目的]对瑶药定心藤药材中所含豆甾醇-3β-葡萄糖苷化合物进行定量测定.[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迪马C18钻石柱(5 μm,250 mm×4.6 mm);流动相:以1%磷酸水溶液为A相(水相),乙腈为B相(有机相),采用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10 nm;柱温:25℃;进样量:10 m;流速0.8 ml/min.[结果]豆甾醇-3β-葡萄糖苷在1~100 μg/ml (r2=0.9995)内线性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6.6%,RSD为4.73%.9批次定心藤中豆甾醇-3β-葡萄糖苷含量相差较大,在1.713~14.351mg/g之间.[结论]定心藤中豆甾醇-3β-葡萄糖苷含量相差较大,可能与不同产地及采收时间有关;HPLC法测定定心藤中豆甾醇-3β-葡萄糖苷的含量,准确性和重复性较好,方法简便易行,可为定心藤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心藤 甾醇--葡萄糖 含量测定 HPLC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漠嘎种子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11
2
作者 王延年 艾路 乔延江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2004年第3期3-4,共2页
从沙漠嘎种子中分离出五个化合物 ,经理化常数、光谱学测定 ,分别鉴定为胡萝卜苷 (Ⅰ )、豆甾醇 (Ⅱ )、豆甾醇 3 O β D 葡萄糖苷 (Ⅲ )、肉桂酸 (Ⅳ )及 5 羟基 7,4′ 二甲氧基二氢黄酮 (Ⅴ ) ,五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
关键词 沙漠嘎 种子 豆甾醇-葡萄糖苷 5-羟基-7 4’-二甲氧基二氢黄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叶木通藤茎甾体和三萜成分研究 被引量:26
3
作者 刘桂艳 郑健 +2 位作者 余振喜 张继 林瑞超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060-1062,共3页
从五叶木通Akebiaquinata Decne.藤茎乙醇提取物的二氯甲烷萃取部分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其结构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Ⅰ)、Δ5,22豆甾醇(Ⅱ)、齐墩果酸(Ⅲ)、常春藤皂苷元(Ⅳ)、胡萝卜苷(Ⅴ)、Δ5,22豆甾醇-3-O-β-D-吡喃葡萄糖苷(Ⅵ)。... 从五叶木通Akebiaquinata Decne.藤茎乙醇提取物的二氯甲烷萃取部分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其结构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Ⅰ)、Δ5,22豆甾醇(Ⅱ)、齐墩果酸(Ⅲ)、常春藤皂苷元(Ⅳ)、胡萝卜苷(Ⅴ)、Δ5,22豆甾醇-3-O-β-D-吡喃葡萄糖苷(Ⅵ)。化合物Ⅵ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叶木通 △^5.22 甾醇-3-O-β-D-吡喃葡萄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台红花化学成分的研究(Ⅱ) 被引量:1
4
作者 范菊娣 龙庆德 +1 位作者 罗喜荣 杨军 《中国民康医学》 2007年第16期611-611,696,共2页
目的:研究三台红花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分离,用波谱学方法确定结构。结果:从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萃取部分得到5个单体化合物,其结构鉴定为2,5-二甲氧基苯醌(Ⅰ),5,7,4′-三羟基-3′-甲氧基黄酮(Ⅱ),豆甾醇-3-O-β-D-葡萄糖... 目的:研究三台红花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分离,用波谱学方法确定结构。结果:从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萃取部分得到5个单体化合物,其结构鉴定为2,5-二甲氧基苯醌(Ⅰ),5,7,4′-三羟基-3′-甲氧基黄酮(Ⅱ),豆甾醇-3-O-β-D-葡萄糖苷(Ⅲ)。结论:3个化合物为首次从该植物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台红花 化学成分 5 7 4′-三羟基-3′-甲氧基黄酮 甾醇-3-O-β-D-葡萄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壮药干花豆枝叶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刘金磊 潘争红 +2 位作者 苏涛 颜小捷 李典鹏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71-1074,共4页
目的研究干花豆Fordia cauliflora枝叶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C18、Sephadex LH-20等色谱手段对干花豆枝叶的95%乙醇提取物中醋酸乙酯萃取部分进行化学成分分离,通过波谱学技术和理化性质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干花豆中分离得... 目的研究干花豆Fordia cauliflora枝叶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C18、Sephadex LH-20等色谱手段对干花豆枝叶的95%乙醇提取物中醋酸乙酯萃取部分进行化学成分分离,通过波谱学技术和理化性质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干花豆中分离得到11个成分,分别鉴定为羽扇豆醇(1)、羽扇豆醇乙酸酯(2)、水黄皮素(3)、呋喃-[4″,5″,8,7]-黄酮(4)、7-甲氧基-8-异戊烯基黄烷酮(5)、7-甲氧基-8-(3″-羟基-3″-甲基-1″-丁烯基)-黄酮(6)、豆甾醇(7)、豆甾醇-3-O-β-葡萄糖苷(8)、胡萝卜苷(9)、齐墩果酸(10)、β-谷甾醇(11)。结论化合物2、4、6~9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花 羽扇醇乙酸酯 甾醇-3-O-β-葡萄糖 水黄皮素 呋喃-[4″ 5″ 8 7]-黄酮
原文传递
豨莶草及其酒炙品UPLC-Q-TOF/MS分析 被引量:15
6
作者 任伟光 武拉斌 +1 位作者 降雪 黄林芳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81-187,共7页
目的从化学角度阐释豨莶草酒炙后增效和药性转寒为温的机制。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与飞行时间质谱仪联用(UPLC-Q-TOF/MS)技术分析豨莶草炮制(酒炙)前后化学成分变化,运用MarkerLynx 4.1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发现酒炙前后豨莶草化学成分... 目的从化学角度阐释豨莶草酒炙后增效和药性转寒为温的机制。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与飞行时间质谱仪联用(UPLC-Q-TOF/MS)技术分析豨莶草炮制(酒炙)前后化学成分变化,运用MarkerLynx 4.1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发现酒炙前后豨莶草化学成分差异显著;正离子模式下,酒炙品中3′,4′-去二磺酸基苍术苷、豆甾醇-3-O-β-D-吡喃葡萄糖苷等成分的量明显升高,对映-18-乙酰氧基-17-羟基-16βH-贝壳杉烷-19-酸、木犀草素等成分的量明显下降;负离子模式下,酒炙品中豨莶苷、3′,4′-去二磺酸基苍术苷等成分的量明显升高,矢车菊黄素、豆甾醇等成分的量明显下降。酒炙后其主要活性成分奇壬醇、豨莶酸、豨莶酮、槲皮素的量均明显升高。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法分析酒炙前后指纹图谱的差异,得到潜在的化学标记物3′,4′-去二磺酸基苍术苷。结论各成分量的变化可能是豨莶草酒炙后增效和药性转变的物质基础;建议将3′,4′-去二磺酸基苍术苷作为区分豨莶草生品与炮制品(酒炙)的指标成分,并在商品酒炙豨莶草上得到了成功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豨莶草 酒炙豨莶草 UPLC-Q-TOF MS 化学计量学 3′ 4′-去二磺酸基苍术 甾醇-3-O-β-D-吡喃葡萄糖 对映-18-乙酰氧基-17-羟基-16βH-贝壳杉烷-19- 木犀草素 豨莶 矢车菊黄素 甾醇 奇壬醇 豨莶酸 豨莶酮 槲皮素
原文传递
酸枣果肉资源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48
7
作者 郭盛 段金廒 +3 位作者 赵金龙 钱叶飞 唐于平 钱大玮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905-1909,共5页
目的研究酸枣Ziziphus jujuba var.spinosa果肉的化学成分,为其资源开发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各种色谱方法进行化学成分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酸枣果肉中分离鉴定了14个化合物,分别为大枣皂苷I(1)、大枣皂... 目的研究酸枣Ziziphus jujuba var.spinosa果肉的化学成分,为其资源开发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各种色谱方法进行化学成分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酸枣果肉中分离鉴定了14个化合物,分别为大枣皂苷I(1)、大枣皂苷II(2)、苹果酸(3)、苹果酸乙酯(4)、水杨酸(5)、豆甾醇-3-O-β-D-葡萄糖苷(6)、胡萝卜苷(7)、D-葡萄糖(8)、芦丁(9)、二十二烷酸(10)、硬脂酸(11)、棕榈酸(12)、油酸(13)、棕榈油酸(14)。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酸枣果肉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6为首次从酸枣植物中分离得到,研究结果为酸枣果肉及酸枣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枣 大枣皂I 苹果酸乙酯 甾醇-3-O-β-D-葡萄糖 棕榈油酸 资源化学成分
原文传递
草龙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卢汝梅 周媛媛 韦建华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372-1374,共3页
目的研究草龙Ludwigia hyssopi folia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和Sephadex LH-20色谱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草龙的醇提物中分离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为棕榈酸(Ⅰ)、异香草醛(Ⅱ)、β-谷甾... 目的研究草龙Ludwigia hyssopi folia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和Sephadex LH-20色谱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草龙的醇提物中分离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为棕榈酸(Ⅰ)、异香草醛(Ⅱ)、β-谷甾醇(Ⅲ)、豆甾醇-3-O-β-D-葡萄糖苷(Ⅳ)、齐墩果酸(Ⅴ)、没食子酸(Ⅵ)、2,4,6-三羟基苯甲酸(Ⅶ)、没食子酸乙酯(Ⅷ)、熊果酸(Ⅸ)。结论9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龙 丁香蓼属 甾醇-3-O-β-D-葡萄糖
原文传递
弯管列当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杨美珍 王晓琴 李超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2447-2452,共6页
目的研究列当科药用植物弯管列当Orobanche cernua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大孔树脂、硅胶、MCI、SephadexLH-20等柱色谱技术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弯管列当全草70%乙醇提取物分离鉴定了12个化合物... 目的研究列当科药用植物弯管列当Orobanche cernua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大孔树脂、硅胶、MCI、SephadexLH-20等柱色谱技术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弯管列当全草70%乙醇提取物分离鉴定了12个化合物,其中8个为苯乙醇苷类:阿克苷(1)、campneoside II(2)、crenatoside(3)、campneoside I(4)、isocrenatoside(5)、异阿克苷(6)、leucosceptoside A(7)和肉苁蓉苷F(8);3个为木脂素类:丁香脂素-4′-O-β-D-葡萄糖苷(9)、连翘脂素-4′-O-β-D-葡萄糖苷(10)和isoeucommin A(11);1个为甾醇类:豆甾醇-3-O-β-D-葡萄糖苷(12)。结论化合物7和12为首次从列当科植物中分离得到;4、7、9~12为首次从列当属植物中分离得到,2、4、6~1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弯管列当 阿克 肉苁蓉F 丁香脂素-4′-O-β-D-葡萄糖 甾醇-3-O-β-D-葡萄糖
原文传递
红葱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刘西京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23-225,共3页
目的研究红葱Eleutherine americana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及重结晶等方法,分离纯化红葱的化学成分,通过MS、NMR等波谱技术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确定了7个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9-hydroxy-8-methoxy-1-met... 目的研究红葱Eleutherine americana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及重结晶等方法,分离纯化红葱的化学成分,通过MS、NMR等波谱技术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确定了7个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9-hydroxy-8-methoxy-1-methyl-1,3-dihydronaphtho[2,3-c]furan-4-O-β-D-glucopyranoside(1)、eleutherinoside A(2)、豆甾醇-3-O-β-D-葡萄糖苷(3)、kadsuric acid(4)、豆甾醇(5)、1,2-二羟基-8-甲氧基-3-甲基蒽醌(6)、9-methoxy-1,3-dimethyl-1H-naphtho[2,3-c]pyran-5,10-dione(7)。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红葱新苷。化合物3~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6和7为首次获得的新天然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葱 9-hydroxy-8-methoxy-1-methyl-1 3-dihydronaphtho[2 3-c]furan-4-O-β-D-glucopyranoside 1 2-二羟基-8-甲氧基-3-甲基蒽醌 9-methoxy-1 3-dimethyl-1H-naphtho[2 3-c]pyran-5 10-dione 甾醇-3-O-β-D-葡萄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