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谈佛教思想对王维诗歌意境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波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59-64,共6页
魏晋六朝,义理相契,玄盲山水诗兴起,人们把审美和艺术创作的目光转向自然界。在当时三教合流的思潮中佛教思想开始逐渐渗透到文艺理论中来,如谢灵运推祟竺道生之顿悟说,陆机《文赋》提出诗缘情的心物感应说,南朝刘勰《文心雕龙·神... 魏晋六朝,义理相契,玄盲山水诗兴起,人们把审美和艺术创作的目光转向自然界。在当时三教合流的思潮中佛教思想开始逐渐渗透到文艺理论中来,如谢灵运推祟竺道生之顿悟说,陆机《文赋》提出诗缘情的心物感应说,南朝刘勰《文心雕龙·神思》首倡神与物游的艺术想象说。至唐时出现的意境理论,则直接受佛家境界理论的催化而产生。当时经济发达,政治稳定,随着对外文化交流的加强和统治阶级的有意提倡,佛教在盛唐呈现出兴盛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维诗歌 谈佛 意境理论 辋川 真如 南宗 顿悟说 诗歌意境 境界理论 审美理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佛教石窟艺术的汉化过程 被引量:1
2
作者 申平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16-119,共4页
关键词 石窟艺术 汉化过程 奉先寺 佛教石窟 艺术风格 《历代名画记》 谈佛 人的观念 审美风尚 时代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佛教对老挝文化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胡静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CSSCI 1997年第5期99-102,共4页
关键词 佛教文学 老挝人 上座部佛教 巴利语 寺院教育 老挝语 谈佛 老挝国 佛教组织 柬埔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谈佛教无明
4
作者 彭运生 《江淮论坛》 CSSCI 1998年第5期85-87,共3页
关键词 本体性 性情感 自然意志 价值观念体系 人本主义 佛教 “十二因缘” 消极性 文化价值观念 谈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谈佛教之“空”
5
作者 肖雨 《五台山研究》 1995年第4期3-7,48,共6页
佛教自两汉之际传入我国以来,对人影响最大最深最久的思想,恐怕要数“空”和“因果”这两个观念吧!但世人不摸它的底蕴,以为佛教谈空,就是空无所有,一切皆空,什么都予否定。所以,人们常说“佛是空王”、“僧是空人”、“寺是空寺”,佛... 佛教自两汉之际传入我国以来,对人影响最大最深最久的思想,恐怕要数“空”和“因果”这两个观念吧!但世人不摸它的底蕴,以为佛教谈空,就是空无所有,一切皆空,什么都予否定。所以,人们常说“佛是空王”、“僧是空人”、“寺是空寺”,佛教是一种消极厌世的宗教。其实,也不竟然,佛教讲空,也有它的旨趣。这是因为,世人着有,二乘着法,着有着法就会产生贪心,甚者“私我”膨胀,贪财爱色,恨不得“一口吸尽西江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般若 大乘佛教 第一义 五台山研究 有为法和无为法 无自性 小乘佛教 切法 谈佛 “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佛教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影响
6
作者 李丽华 吴宝忠 《五台山研究》 1997年第1期13-14,22,共3页
谈佛教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影响李丽华吴宝忠自东汉初年,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以来,已经历了两千年的岁月。佛教哲学蕴藏着极其深刻的智慧。它对宇宙人生的洞察、对人类理性的反省、对概念的分析,都有深刻独特的见解。它主张感悟与不立文... 谈佛教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影响李丽华吴宝忠自东汉初年,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以来,已经历了两千年的岁月。佛教哲学蕴藏着极其深刻的智慧。它对宇宙人生的洞察、对人类理性的反省、对概念的分析,都有深刻独特的见解。它主张感悟与不立文字,它那独特的思想方式,给予人们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诗歌 李清照 佛教的影响 佛教思想 谈佛 王安石 艺术风格 辛夷花 《辋川集》 文学创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只有断除身见 方可契入正定──谈佛教禅定与其他外道的一个根本区别
7
作者 林克智 《佛教文化》 1996年第6期10-11,共2页
关键词 禅定 谈佛 外道 气功师 根本区别 佛教 生命起源 禅修 《金刚经》 学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谈佛教与中国民俗
8
作者 方立天 《华夏文化》 1994年第1期44-46,共3页
谈谈佛教与中国民俗方立天佛教自汉代传入我国以后,不仅对我国的伦理道德、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给予了影响和渗透,而且与各类民俗也有着广泛的联系,甚至有的民俗简直就是中土与印度佛教的混血儿。正是随着佛教的流传,我国的民风... 谈谈佛教与中国民俗方立天佛教自汉代传入我国以后,不仅对我国的伦理道德、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给予了影响和渗透,而且与各类民俗也有着广泛的联系,甚至有的民俗简直就是中土与印度佛教的混血儿。正是随着佛教的流传,我国的民风民俗在不断充实、变化,佛教气息、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生活 观音菩萨 谈佛 佛教传入 民间信仰 腊八粥 释迦牟尼 四大菩萨 民间节庆 大乘佛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闲谈佛教的乐舞
9
作者 宗山 《佛教文化》 1997年第4期21-22,共2页
关键词 佛教 梵呗 宗教乐舞 宗教情感 出家人 谈佛 本土化 观世音 原始佛教 佛教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会晤中国道协领导人时 赵朴初副主席纵谈佛道两教
10
《佛教文化》 1998年第5期16-16,共1页
关键词 赵朴初 副主席 养生学 中国道教 谈佛 中国历史 《周易参同契》 闵智亭 佛道教 人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谈佛教与环境的保护和美化
11
作者 李映辉 《华夏文化》 1995年第3期35-36,共2页
谈谈佛教与环境的保护和美化李映辉佛教在保护和美化环境方面是作出了贡献的。如今,凡有寺塔之处,无不绿树成荫,景色宜人,环境堪称幽美。一、佛教保护环境的出发点佛教主张"众生平等",而且规定了许多戒律。佛经说,戒为平地,众... 谈谈佛教与环境的保护和美化李映辉佛教在保护和美化环境方面是作出了贡献的。如今,凡有寺塔之处,无不绿树成荫,景色宜人,环境堪称幽美。一、佛教保护环境的出发点佛教主张"众生平等",而且规定了许多戒律。佛经说,戒为平地,众善由生。三世佛道,籍戒方任。学佛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阳伽蓝记》 寺院园林 谈佛 美化环境 自然灾害 城市生态系统 佛教 植树造林 高僧传 树木修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思想理论的深处谈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12
作者 学诚 《佛教文化》 2000年第Z2期94-96,共3页
关键词 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思想理论 唯物主义辩证法 婆罗门 谈佛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实践主义 宗教信仰自由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谈佛教学术研究的现代化问题 被引量:1
13
作者 许抗生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41-43,共3页
谈谈佛教学术研究的现代化问题许抗生要谈佛教学术研究的现代化问题,还得先从当今佛教学术研究的现状谈起,考察一下当今的我国佛教学术研究有哪些方面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地方,还有哪些与现代社会不甚相适应的地方,然后我们在这基础... 谈谈佛教学术研究的现代化问题许抗生要谈佛教学术研究的现代化问题,还得先从当今佛教学术研究的现状谈起,考察一下当今的我国佛教学术研究有哪些方面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地方,还有哪些与现代社会不甚相适应的地方,然后我们在这基础上,提出今后改进的措施。我想这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研究 佛教发展 人间佛教 佛教研究 马克思主义 现代化问题 现代社会 佛教思想 谈佛 历史文化遗产
原文传递
谈谈佛教居士林建设 被引量:2
14
作者 方华 《法音》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41-45,共5页
谈谈佛教居士林建设方华居士林是近、现代在家佛教徒修习佛法的场所和一个组织。1917年11月,沈惺叔、王与楫、陈宪居士等,访问王一亭居士和普陀山了余、太虚法师等,商谈发起佛教居士林组织,以团结广大在家教徒,更好地修习佛... 谈谈佛教居士林建设方华居士林是近、现代在家佛教徒修习佛法的场所和一个组织。1917年11月,沈惺叔、王与楫、陈宪居士等,访问王一亭居士和普陀山了余、太虚法师等,商谈发起佛教居士林组织,以团结广大在家教徒,更好地修习佛法和弘法利生。1918年3月,由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士林 佛教 弘法利生 居士 大雄宝殿 谈佛 常务理事会 太虚法师 各种活动 讲座
原文传递
吴立民先主谈佛教的“法身说”和“业力”理论 被引量:1
15
《法音》 北大核心 1999年第9期3-5,共3页
关键词 业力 上座部佛教 “法轮功” 谈佛 共业 因果关系 李洪志 多行不义必自毙 社会条件 “十二因缘”
原文传递
漫谈佛教人才建设──庆祝建国五十周年 被引量:1
16
作者 学诚 《法音》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0期7-11,共5页
关键词 人才建设 佛教文化 培养人才 宗教职业 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 宗教团体 道德修养 民族文化 谈佛 宗教学
原文传递
漫谈佛寺的管理与活动
17
作者 戴晨京 《世界宗教文化》 1998年第4期43-45,共3页
关键词 佛教寺院 巴利语系佛教 汉地佛教 佛寺 宗教活动 谈佛 南传上座部佛教 净土宗 汉传佛教 事务
原文传递
略谈佛法在解决人类自身建设问题上的作用──从世纪交接点看佛法
18
作者 吴立民 《法音》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22-25,共4页
略谈佛法在解决人类自身建设问题上的作用──从世纪交接点看佛法吴立民历史列车风驰电掣,眼看就要跨入二十一世纪了。面临世纪之末,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巡视环球,我们发现:东方传统文化中影响最为深广的佛法,对人类文明新纪元的... 略谈佛法在解决人类自身建设问题上的作用──从世纪交接点看佛法吴立民历史列车风驰电掣,眼看就要跨入二十一世纪了。面临世纪之末,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巡视环球,我们发现:东方传统文化中影响最为深广的佛法,对人类文明新纪元的开创,对解决人类自身建设问题,具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建设 交接点 诸法无我 佛法 现代西方文明 新世纪 谈佛 人类文明 生存环境 东方传统文化
原文传递
做个和尚不容易──漫谈佛教的“极端主义”
19
作者 释崇慈 《文史天地》 2000年第3期57-61,共5页
关键词 极端主义 和尚 谈佛 佛教 初级阶段 一切皆空 “不变” 出家人 地球子午线 最高境界
原文传递
荆公晚年耽于佛屠辨 被引量:4
20
作者 许怀林 吴小红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3期35-41,共7页
关于王安石的新法,千百年来已留下了车载斗量的褒褒贬贬;对于栖隐钟山的王安石却只遣有耽于佛屠的定论。本文从佛教世俗化、儒学式微、宋朝士大夫普遍参禅问道的大背景出发,论述了王安石不仅不存在隐遁泉林的主观愿望,还积极利用佛... 关于王安石的新法,千百年来已留下了车载斗量的褒褒贬贬;对于栖隐钟山的王安石却只遣有耽于佛屠的定论。本文从佛教世俗化、儒学式微、宋朝士大夫普遍参禅问道的大背景出发,论述了王安石不仅不存在隐遁泉林的主观愿望,还积极利用佛教辅助实现其经邦济世的宏愿,他在熙宁未年的自记罢相,是他晚年与佛教发生密切联系的契机,退隐后的王安石也并非只栖心释梵,而是密切关注社会,因此,晚年的王安石对佛教也是有所去取,以用世为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安石 退隐 谈佛 用世 关注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