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课程传播 被引量:1
1
作者 石雷 张传燧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1-66,共6页
课程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传播现象,是人类的传播活动在教育领域的独特实践。"课程传播"这一重要的教育传播现象以快速高效地促进学习者发展为目的,具有教育性、目的性、计划性、序列性、建构性等特征,其内容既有知识又有"... 课程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传播现象,是人类的传播活动在教育领域的独特实践。"课程传播"这一重要的教育传播现象以快速高效地促进学习者发展为目的,具有教育性、目的性、计划性、序列性、建构性等特征,其内容既有知识又有"非知识样态的"信息,这种传播具有独特的形态、结构及机制。课程传播既是主体间的"授受",更是学习者的主动建构与成长。教育者应认识课程的传播本质,树立科学的课程传播意识以促进学习者高效发展;学习者应具备课程传播的主体意识,自主自觉地建构自身的知识体系,发展自身的素质与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 传播 课程传播 课程传播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媒体时代新闻传播课程教学的困境和对策
2
作者 涂玉洁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48-50,共3页
以媒介融合和数字化为背景的全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主体、范围、内容和维度出现重大变化。高校新闻传播专业必须充分把握全媒体的内涵和特点,针对新闻传播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困境,更新人才培养理念,加大平台建设力度,完善应用技能教育机制... 以媒介融合和数字化为背景的全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主体、范围、内容和维度出现重大变化。高校新闻传播专业必须充分把握全媒体的内涵和特点,针对新闻传播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困境,更新人才培养理念,加大平台建设力度,完善应用技能教育机制,逐步适应全媒体背景下的发展态势,切实增强学生适应新闻传播行业发展的能力,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全媒体时代发展的新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媒体 新闻传播课程 教学改革 高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教师的课程传播意识 被引量:3
3
作者 石雷 张传燧 《教师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1-65,共5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呼唤教师树立课程传播意识。课程传播意识是课程意识的重要组成,其核心是课程的传播本质观。教师的课程传播意识内在地包含主体意识、内容意识、过程意识、媒介意识及效果意识等。教师课程传播意识的培养与生成要求教...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呼唤教师树立课程传播意识。课程传播意识是课程意识的重要组成,其核心是课程的传播本质观。教师的课程传播意识内在地包含主体意识、内容意识、过程意识、媒介意识及效果意识等。教师课程传播意识的培养与生成要求教师秉持宽泛的课程意识,树立课程的传播本质观,提高自身的传播素养与技能以及养成反思性实践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 传播 课程传播 课程意识 课程传播意识
原文传递
基于“互联网+教育”的网络传播课程线上教学探索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杨琳 《新闻研究导刊》 2024年第9期117-119,共3页
后疫情时代,“互联网+教育”成为公众热议问题,如何在网络传播环境下正视教育模式改变以及教育安全管理引发热议。以高校教育为例,师生面临教育学习环境改变,需从自身出发完成角色转变。而从教学过程方面分析,须重视对多元化教学模式的... 后疫情时代,“互联网+教育”成为公众热议问题,如何在网络传播环境下正视教育模式改变以及教育安全管理引发热议。以高校教育为例,师生面临教育学习环境改变,需从自身出发完成角色转变。而从教学过程方面分析,须重视对多元化教学模式的灵活应用,促使大学生在网络环境下关注于专业学习,并形成正确的思想理念及价值观念。文章以此为方向,探索“互联网+教育”下的高校教学模式,具体分析“互联网+教育”对高校教育的影响,明确当前存在不足之处,并以此为基础,提出基于“互联网+教育”的网络传播课程线上教学开展策略。“互联网+教育”对传统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案设计均造成了一定影响,虽然实现了教学渠道、教育工具、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等创新,但仍面临诸多挑战。参考网络传播课程特点,最终明确教学路径为细化线上教学目标、创建互助学习及反思平台、翻转课堂联合移动教育模式、建设网络学习空间、创新教学评价。另外总结出两点教育教学保障措施,包括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教师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教育” 网络传播课程 线上教学 教学平台 教学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史”教育融入新闻传播类专业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5
作者 苗希婷 《新闻传播》 2024年第16期109-111,共3页
在新闻传播类专业课程中推进“四史”教育的融合,应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作为理论指导,充分挖掘与新闻传播专业有关的“四史”资料,通过案例分析与辩证讨论,培养具有历史理性批判性思维能力和拥有科学世界观传播观的新闻... 在新闻传播类专业课程中推进“四史”教育的融合,应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作为理论指导,充分挖掘与新闻传播专业有关的“四史”资料,通过案例分析与辩证讨论,培养具有历史理性批判性思维能力和拥有科学世界观传播观的新闻传播人才,提升其政治素养和专业素养,服务于新时代国内传播和国际传播的实际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四史”教育 新闻传播类专业课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OOC的高校混合式教学设计研究——以传播学概论课程为例
6
作者 林桃千 《艺术科技》 2024年第13期132-134,共3页
目的:当前,针对基于MOOC的混合式教学,高校虽已进行了一定的实践与探索,但这些尝试仍处于初级阶段。尤其对于传播学专业而言,基于MOOC的混合式教学设计相关研究尚显不足。文章选择传播学概论课程作为教学案例,深入研讨基于MOOC的高校混... 目的:当前,针对基于MOOC的混合式教学,高校虽已进行了一定的实践与探索,但这些尝试仍处于初级阶段。尤其对于传播学专业而言,基于MOOC的混合式教学设计相关研究尚显不足。文章选择传播学概论课程作为教学案例,深入研讨基于MOOC的高校混合式教学设计策略,以期优化教学实践。方法:文章采用案例分析法,从教学活动、教学环境及教学理念三个维度入手,深入探索基于MOOC的高校混合式教学设计方案。结果:研究发现,教学活动设计可从MOOC在线学习设计与面对面课堂教学设计两方面展开。其中,MOOC在线学习设计又分为自主学习与社会化学习设计,面对面课堂教学设计则主要体现为本地课程教学与MOOC讨论会的设计。教学环境设计将课堂实体环境与MOOC虚拟环境融合,学生将部分学习环节延伸至课外的MOOC环境中,这能够有效弥补课堂教学时间有限的不足,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在教学理念设计上,秉承“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原则,即强调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同时将学生置于学习活动的中心地位。结论:文章在MOOC资源背景下的教学革新中给予教师新的教学思路和教学途径,旨在丰富信息化时代对教师发展问题的分析。同时,以传播学概论课程为例探讨高校混合式教学设计,能为高校传播学专业的混合式教学实践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OC 高校 混合式教学设计 传播学概论课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创新网络”“联结”“多维时空”的“数字营销传播”课程混合式教学
7
作者 申琦 《科研成果与传播》 2024年第1期0118-0121,共4页
随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互联网环境下的高等教育,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以及考核方式也不断发生变化。在“数字营销传播”课程教学中,从传统教学到现代教学,再到混合式教学,这种变化也促使了课程改革。基于“创新网络”“联结”“多维时空... 随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互联网环境下的高等教育,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以及考核方式也不断发生变化。在“数字营销传播”课程教学中,从传统教学到现代教学,再到混合式教学,这种变化也促使了课程改革。基于“创新网络”“联结”“多维时空”的混合式教学设计,以新媒体时代学生的认知特点为基础,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核心,以信息技术与课程知识的融合为途径,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混合式教学,让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学会利用新媒体工具提高信息素养和创新思维。将此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到“数字营销传播”课程教学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营销传播课程 混合式教学 教学设计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课程的传播本质
8
作者 石雷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3期153-156,共4页
学界对于课程本质问题的研究由来已久,目前已经形成了丰富而深刻的认识,然而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局限。本文分析课程与传播的本质联系,揭示课程的传播机制,进而提出一种新的课程本质观——课程的传播本质观,这不仅有利于我们反思已有的关... 学界对于课程本质问题的研究由来已久,目前已经形成了丰富而深刻的认识,然而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局限。本文分析课程与传播的本质联系,揭示课程的传播机制,进而提出一种新的课程本质观——课程的传播本质观,这不仅有利于我们反思已有的关于课程本质的认识,而且对于阐明课程的传播本质、树立科学的课程传播意识,进而高效地促进学习者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 课程本质 课程传播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新闻传播史论课程群教学改革的思考 被引量:7
9
作者 张昆 陈薇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32-37,共6页
新闻传播史论课程群在新闻传播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联系新闻传播专业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中介,在教学内容上承担了与新闻传播专业相关的人文教育,其教学特色决定了新闻传播人才的专业底色。但在新闻教育改革... 新闻传播史论课程群在新闻传播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联系新闻传播专业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中介,在教学内容上承担了与新闻传播专业相关的人文教育,其教学特色决定了新闻传播人才的专业底色。但在新闻教育改革背景下,新闻传播史论课程群的教学存在着不少问题,严重滞后于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需求。要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必须从顶层设计的高度,在专业定位的基础上,厘清课程目标定位,更新课程内容,完善教学手段,统筹新闻传播史论课程的综合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传播教育 新闻传播史论课程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中华文化与传播”课程研究——以中山大学国际汉语学院为例 被引量:10
10
作者 颜湘茹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6期139-143,共5页
汉语国际教育自2007年开始至今,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研究生的"中华文化与传播"课程,既缺乏量身定做的教材也缺乏相关的课程研究。本文通过针对我院2011级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研究... 汉语国际教育自2007年开始至今,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研究生的"中华文化与传播"课程,既缺乏量身定做的教材也缺乏相关的课程研究。本文通过针对我院2011级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研究生"中华文化与传播"课程教学的问卷调查,兼及海外志愿者对课程的反馈,了解硕士生对中华文化课程及教材的需求,以期有利于教材编写和课程设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国际教育 中华文化与传播课程 教材 问卷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品牌传播类课程教学的趋势特征与创新实践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华君 王凯悦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61-65,共5页
在智能媒体时代,品牌传播的格局发生了嬗变,媒介技术与教育政策双重驱动品牌传播类课程的教学理念变革,数字化和全球化视野下品牌传播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显著提升。为了适应媒介技术的变革和教育政策的号召,国内高校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 在智能媒体时代,品牌传播的格局发生了嬗变,媒介技术与教育政策双重驱动品牌传播类课程的教学理念变革,数字化和全球化视野下品牌传播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显著提升。为了适应媒介技术的变革和教育政策的号召,国内高校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教学内容学科交叉、教学方法多元交融、育人机制协同跨界的趋势特征。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在品牌传播类课程教学领域积极探索,以培养策略性品牌传播人才为目标,以项目实战制创新课程教学方法,以课程组形式优化课程教学内容,组建学生团队加强品牌传播专业素养的训练,以丰富的实习实践资源搭建协同育人平台,为国内高校优化“品牌传播”教学模式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牌传播课程 课程教学 人才培养 创新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课程政策传播:历史回望与现实建构 被引量:1
12
作者 屠莉娅 董若云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6期43-50,共8页
随着新媒介与技术的发展,课程政策的有机运作越来越离不开课程政策传播方式改进与效能的提升。基于政策文本分析,我国课程政策经历了从20世纪80年代以政府主导、宣传为主的高度计划型的课程政策传播,到20世纪90年代媒介助推、环状互动... 随着新媒介与技术的发展,课程政策的有机运作越来越离不开课程政策传播方式改进与效能的提升。基于政策文本分析,我国课程政策经历了从20世纪80年代以政府主导、宣传为主的高度计划型的课程政策传播,到20世纪90年代媒介助推、环状互动的协商教育型的课程政策传播,以及21世纪以来协同合作与多元对话的公共服务型的课程政策传播模式的变迁。未来我国课程政策传播研究与实践的发展可从观念重构、政策意义建构、社会价值共鸣和传播伦理规范等方面来进行,以提高课程政策传播的质量,优化政策程序与社会结构,深化课程变革和课程政策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政策传播 传播机制 意义建构 观念重构 价值共鸣 伦理规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政元素融入传播学课程内容初探 被引量:5
13
作者 高焕静 《传播与版权》 2023年第21期96-99,共4页
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的有效融合,是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传播学课程是新闻专业本科教育的主干课程,是新闻专业课程思政的主阵地。在传播学课程教学中,教师应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流价值观、自我认知培育,积极培养学生的爱国... 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的有效融合,是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传播学课程是新闻专业本科教育的主干课程,是新闻专业课程思政的主阵地。在传播学课程教学中,教师应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流价值观、自我认知培育,积极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使其成长为符合社会需求的有用之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播课程思政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主流价值观 自我认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播学》课程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胜源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第12期33-34,共2页
本文针对案例教学法在教学实践中的核心价值,归纳了《传播学》课程案例教学实践在案例发掘主体、案例选取视野、案例选取领域、案例使用方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对策。
关键词 传播学》课程 案例教学 改进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游戏教学法在高职传播与沟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及个案展示 被引量:3
15
作者 陈丹 《高等农业教育》 2009年第9期63-65,77,共4页
传播与沟通课程教育是培养大学生沟通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分析游戏教学法在高职传播与沟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意义,介绍该课程"人际沟通"教学单元的游戏教学案例,提出在传播与沟通课程教学中,宜针对课程单元的教学目标灵活运... 传播与沟通课程教育是培养大学生沟通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分析游戏教学法在高职传播与沟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意义,介绍该课程"人际沟通"教学单元的游戏教学案例,提出在传播与沟通课程教学中,宜针对课程单元的教学目标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戏教学法 传播与沟通课程 个案展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案例教学法的课堂应用策略研究——以传播学课程教学为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辛蔚峰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0年第36期53-54,共2页
以传播学课程教学为例,阐述案例教学法的内涵及优势,提出在课堂中有效应用案例教学法的策略。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 传播课程 应用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播学》课程思政教育内涵探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飞鲸 《传媒论坛》 2018年第17期9-10,共2页
立德树人是当前高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是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重要途径。《传播学》是新闻类专业的基础课程,其思政教育内涵很丰富。本文探析其思政教育内涵,具体包括爱国、法治、自由、文明、敬业、友善六个方面,... 立德树人是当前高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是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重要途径。《传播学》是新闻类专业的基础课程,其思政教育内涵很丰富。本文探析其思政教育内涵,具体包括爱国、法治、自由、文明、敬业、友善六个方面,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课程开展思政教育的方向和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播学》课程 思政内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翻转课堂”教学法在新闻传播专业课程中的应用与反思 被引量:1
18
作者 樊文波 《视听》 2016年第12期170-172,共3页
"翻转课堂"教学法是一种依托网络技术,适应当下媒介环境的新的教学理念。新闻传播专业教学应当顺应媒介技术变化,培养能够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然而,对于"翻转课堂"的本质和内涵,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理解的误差,对这... "翻转课堂"教学法是一种依托网络技术,适应当下媒介环境的新的教学理念。新闻传播专业教学应当顺应媒介技术变化,培养能够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然而,对于"翻转课堂"的本质和内涵,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理解的误差,对这种教学方法在新闻传播专业中的适用性和难点应当进行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转课堂教学法 新闻传播课程教学 应用 反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播学概论》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探析——以“新闻真实”和“把关人”理论的课堂教学为例 被引量:2
19
作者 夏临 《中国地市报人》 2022年第9期85-87,共3页
该文探析《传播学概论》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案例阐释“新闻真实”的概念内涵,启发学生关于“拟态环境”的哲理反思;分析媒介组织在信息生产和传播过程中的“把关”标准,剖析媒体报道中所隐含的权力关系,培养学生国际... 该文探析《传播学概论》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案例阐释“新闻真实”的概念内涵,启发学生关于“拟态环境”的哲理反思;分析媒介组织在信息生产和传播过程中的“把关”标准,剖析媒体报道中所隐含的权力关系,培养学生国际传播的意识与素养,并始终将爱国、敬业、法治、自由、文明等思想教育融入专业课程的教学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播学概论》课程思政 新闻真实 把关理论 专业教育 爱国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新闻传播类课程教学方式改革创新思考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金桐 《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 2009年第1期150-153,共4页
以学生自学为主,替代传统的授课方式;实行指导教师制、小团体集中实习法,构建模块式课程结构,改革传统的实践教学方式;将传统的课程考试计分方式改为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各占50%,平时以主观题为主,期末以客观题为主;毕业论文(设计)方式,... 以学生自学为主,替代传统的授课方式;实行指导教师制、小团体集中实习法,构建模块式课程结构,改革传统的实践教学方式;将传统的课程考试计分方式改为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各占50%,平时以主观题为主,期末以客观题为主;毕业论文(设计)方式,实行分类指导,统一要求,将选题与专业课的学习以及实践教学结合起来。这几个方面紧密相连、结合一体,如果操作得好,对于提高高校新闻传播类教学质量无疑是有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新闻传播 教学方式 创新 新闻传播课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