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汉前期诸侯王国经济的发展与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谭景玉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1期52-55,共4页
西汉前期主要有 1 0个诸侯王国。王国经济在农牧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并对西汉经济。
关键词 西汉 分封制 诸侯王国 王国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治多元:汉初中央与诸侯王国政治理论的分殊
2
作者 唐国军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3-89,共7页
汉初诸侯王国有着自主选择统治术的独立施政权力,因而构建了各自与中央王朝不同的政治学理论体系。这些王国的政治学理论都认同中央统一的政治体制,从本质上说并非统一中央王朝的异己力量,而是在体制内寻求其生存的合法权。汉初政治学... 汉初诸侯王国有着自主选择统治术的独立施政权力,因而构建了各自与中央王朝不同的政治学理论体系。这些王国的政治学理论都认同中央统一的政治体制,从本质上说并非统一中央王朝的异己力量,而是在体制内寻求其生存的合法权。汉初政治学理论的这种差异性,是汉初多元一统政治体制下政治实体多元存在的政治现实的反映,它极大地丰富了汉初政治学理论建构的政治元素,成为日后统一的中国传统政治学体系构成的重要理论渊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帝国 诸侯王国 政治理论 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汉前期诸侯王国学术之繁盛及其原因初探
3
作者 黑琨 《社会科学家》 CSSCI 2008年第5期33-35,39,共4页
西汉前期,各诸侯王国在政治和经济上都拥有特权,加之汉朝中央的政治和学术氛围都比较宽松。在这种氛围中浸染,诸侯王国的学术亦呈现出相当繁盛之势,不仅在当时产生了很大影响,对有汉一代甚至汉代以后的学术文化也有着深远影响。
关键词 西汉前期 诸侯王国 学术繁盛 原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汉初年山东诸侯王国与地方经济 被引量:1
4
作者 布明虎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9年第11期23-25,共3页
西汉初年,中央集权尚不巩固,山东诸侯王国作为治理、发展地方的主要承担者,是关系地方经济好或者坏的重要因素。汉初山东诸侯王国与地方经济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地方农业的恢复发展;二是地方相关手工业有了较大提高;三是商品经济发... 西汉初年,中央集权尚不巩固,山东诸侯王国作为治理、发展地方的主要承担者,是关系地方经济好或者坏的重要因素。汉初山东诸侯王国与地方经济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地方农业的恢复发展;二是地方相关手工业有了较大提高;三是商品经济发展较快。山东诸侯王国在发展经济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也为后人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汉初年 诸侯王国 地方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吴楚七国之乱与西汉诸侯王国 被引量:7
5
作者 唐赞功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19-32,共14页
发生在景帝三年(前154)的吴楚七国之乱,是西汉规模最大的一次诸侯王国叛乱。这次叛乱,是王国分权势力与中央集权矛盾激化的产物。由于诸侯王与皇室亲疏关系的不同,利害关系的差异,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相互之间的矛盾,导致诸侯王国... 发生在景帝三年(前154)的吴楚七国之乱,是西汉规模最大的一次诸侯王国叛乱。这次叛乱,是王国分权势力与中央集权矛盾激化的产物。由于诸侯王与皇室亲疏关系的不同,利害关系的差异,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相互之间的矛盾,导致诸侯王国在叛乱中的重大分化。吴楚七国失败后,景帝对王国制度进行改革,诸侯王国的性质和地位发生了根本变化。西汉诸侯王国从此衰落下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诸侯王国 景帝 吴王 吴楚七国之乱 汉书 削藩 汉初 叛乱 淮南 晁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诸侯王国与两汉地方政治
6
作者 布明虎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9年第6期110-111,共2页
两汉时期,山东诸侯王国官吏作为治理地方的主要承担者,是关系地方吏治好坏与否的重要因素。两汉山东诸侯王国与地方政治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一是为官清廉,爱护百姓;二是治理地方,执法严明;三是抓捕盗贼,维持治安;四是安抚流民,发展生产... 两汉时期,山东诸侯王国官吏作为治理地方的主要承担者,是关系地方吏治好坏与否的重要因素。两汉山东诸侯王国与地方政治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一是为官清廉,爱护百姓;二是治理地方,执法严明;三是抓捕盗贼,维持治安;四是安抚流民,发展生产。山东诸侯王国官吏在这四个方面留下大量的施政范例,在地方治理方面为后人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汉 诸侯王国 地方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代计量
7
《计量与测试技术》 2024年第4期129-130,共2页
秦始皇统一度量衡。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颁布诏书统一度量衡。秦始皇二十六年诏书全文:“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大意是:他继位的二十六年后,兼并... 秦始皇统一度量衡。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颁布诏书统一度量衡。秦始皇二十六年诏书全文:“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大意是:他继位的二十六年后,兼并了各地诸侯王国,百姓得到安居乐业,自立皇帝封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始皇统一中国 诸侯王国 诏书 统一度量衡 安居乐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电信何以“国云”?
8
作者 王禹蓉 《通信世界》 2024年第15期6-7,共2页
“有土地、人民、主权的政体”,对于“国”字新华字典是这样解释的。在华夏大地,自古以来“国”字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民族情感,它不仅是一个简单的符号,更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的象征。从古代的诸侯王国到现代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 “有土地、人民、主权的政体”,对于“国”字新华字典是这样解释的。在华夏大地,自古以来“国”字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民族情感,它不仅是一个简单的符号,更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的象征。从古代的诸侯王国到现代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每一个“国”字号的背后都蕴含着权威、崇高、庄严的厚重意义。作为新时代国资央企的“排头兵”,中国电信肩负“国”字使命,从2022年首次提出“国云”,到2023年“国云”框架基本成型,再到今年“国云”框架全面成型,仅用三年就全面打通这条“国云”之路,并计划引领“国云”走向更智能、更数字化的新道路。那么,中国电信究竟何以“国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电信 央企 新华字典 华夏大地 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民族情感 诸侯王国 数字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君侧”刘濞作乱 抑诸侯文景削藩
9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4年第S1期33-36,共4页
西汉初年,被推翻的奴隶主阶级残余势力和新兴地主阶级之间复辟与反复辟的斗争仍然十分激烈。这种斗争的具体表现,就是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和分裂割据的诸侯王国的尖锐对立。在文帝、景帝时期,围绕着是坚持前进,实行适应封建统一要求的郡... 西汉初年,被推翻的奴隶主阶级残余势力和新兴地主阶级之间复辟与反复辟的斗争仍然十分激烈。这种斗争的具体表现,就是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和分裂割据的诸侯王国的尖锐对立。在文帝、景帝时期,围绕着是坚持前进,实行适应封建统一要求的郡县制,还是复辟倒退,实行有利于割据分裂的分封制这个根本问题,“尊法”的西汉中央政权和“崇儒”的地方割据势力展开了长期、复杂、曲折的斗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集权 中央政权 诸侯王国 割据势力 地主阶级 分封制 削藩 郡县制 反复辟 具体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度创新:西汉前期经济的繁荣 被引量:1
10
作者 熊必军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64-68,共5页
如何评价西汉前期的郡国制,是正确理解西汉前期兴起的关键因素。汉初时期的郡国制是汉初统治者的一次制度创新,"无为而治"的政治思想,也是经济自由主义思想,与汉初的郡国制相互融合、相互协调,共同推动了西汉前期经济社会的发... 如何评价西汉前期的郡国制,是正确理解西汉前期兴起的关键因素。汉初时期的郡国制是汉初统治者的一次制度创新,"无为而治"的政治思想,也是经济自由主义思想,与汉初的郡国制相互融合、相互协调,共同推动了西汉前期经济社会的发展,才有西汉前期的兴起与强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汉前期 诸侯王国 郡国制 经济发展 无为而治 制度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书·循吏传》校点商榷
11
作者 李解民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 1998年第1期63-65,共3页
关键词 兴利除害 《汉书刊误》 循吏 点校本 中二千石 《汉书补注》 诸侯王国 丞相 郡国 中华书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汉的属邦和属国 被引量:22
12
作者 孙言诚 《史学月刊》 1987年第2期14-21,共8页
属国,一般认为始建于汉武帝。日本的《亚细亚历史事典》就称属国为汉制。但据《汉书·百官表》,典属国是秦官,则秦时理应已有属国。属国究竟始于何时?它经历了一些怎样的变化?过去由于材料太少,没有进行研究。属国的性质本很清楚,... 属国,一般认为始建于汉武帝。日本的《亚细亚历史事典》就称属国为汉制。但据《汉书·百官表》,典属国是秦官,则秦时理应已有属国。属国究竟始于何时?它经历了一些怎样的变化?过去由于材料太少,没有进行研究。属国的性质本很清楚,是管理少数民族降者的。但由于成帝时典属国省并大鸿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 都尉 汉武帝 匈奴人 后汉书 居延简 秦汉 诸侯王国 军队 官僚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吴楚七国之乱中的赵王刘遂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怡 刘鹏 《邯郸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23-28,共6页
西汉景帝三年爆发的吴楚七国之乱,赵王刘遂是其中的重要参与者。先前汉廷对赵国封域的不断蚕食,令刘遂的怨念乃至反叛之心日益加剧。而赵国在飞狐口屯兵以防范匈奴侵袭,正好为其暗自连和匈奴提供了可能。叛乱前夕汉廷削除赵之常山郡一事... 西汉景帝三年爆发的吴楚七国之乱,赵王刘遂是其中的重要参与者。先前汉廷对赵国封域的不断蚕食,令刘遂的怨念乃至反叛之心日益加剧。而赵国在飞狐口屯兵以防范匈奴侵袭,正好为其暗自连和匈奴提供了可能。叛乱前夕汉廷削除赵之常山郡一事,则为促使这种可能成为现实提供了契机。在其它叛乱势力皆被平定后,刘遂还独守邯郸七月之久,最主要原因还是其对匈奴履约前来救援抱有极大期望。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赵王刘遂是西汉历史上封建制与郡县制博弈下的牺牲品,值得今人研究和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国之乱 汉初 赵国 赵王 诸侯王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罗泊湾一号墓墓主身份及族属 被引量:7
14
作者 蓝日勇 《广西民族研究》 1986年第2期57-64,71,共9页
一九七六年七月至十一月,广西文物工作队在贵县罗泊湾一地发掘了一座西汉初期的大型木椁墓,编号为贵县罗泊湾一号墓。这座墓葬规模之巨大,结构之复杂,为广西历年来汉代考古发掘中所仅见。墓中的随葬品,尽管先此之前曾为人盗掘,但发掘结... 一九七六年七月至十一月,广西文物工作队在贵县罗泊湾一地发掘了一座西汉初期的大型木椁墓,编号为贵县罗泊湾一号墓。这座墓葬规模之巨大,结构之复杂,为广西历年来汉代考古发掘中所仅见。墓中的随葬品,尽管先此之前曾为人盗掘,但发掘结果,仍获得遗物一千余件(片),其中仅铜器一项,就多达二百多件。若按墓中出土的木牍和木简上所列的随葬品数量来统计,原来随葬的器物则远非此数,发掘所获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这批文物,无论是从数量方面,还是从质地方面说,皆是广西几十年来考古工作中最重要的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越国 墓主 诸侯王国 随葬品 族属 身份 墓葬 赵佗 广西文物 西汉初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汉代文物考古资料所见“宫官”集释谈《汉书·百官公卿表》中的一处句读问题 被引量:5
15
作者 萧亢达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60-68,共9页
从汉代文物考古资料所见“宫官”集释谈《汉书·百官公卿表》中的一处句读问题萧亢达汉代中央官制大抵分为朝官与宫官,朝官是治理国家的行政官吏,宫官是管理宫廷事务的官员,但由于他们在组织上有不少混同之处,有的实际上是属于... 从汉代文物考古资料所见“宫官”集释谈《汉书·百官公卿表》中的一处句读问题萧亢达汉代中央官制大抵分为朝官与宫官,朝官是治理国家的行政官吏,宫官是管理宫廷事务的官员,但由于他们在组织上有不少混同之处,有的实际上是属于宫廷和政府职事混而为一的官职。如太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物考古资料 太皇太后 诸侯王国 后汉书 《汉书新证》 百官 太子属官 少府 文物资料 王太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南越国“景巷令印”,“南越中大夫”印考释蠡测南越国的官僚政体 被引量:2
16
作者 萧亢达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1994年第5期89-95,共7页
从南越国“景巷令印”,“南越中大夫”印考释蠡测南越国的官僚政体萧亢达近年随着两广地区考古事业的发展,西汉南越国的墓葬陆续出土了一批官印,其中以广州西汉南越王墓出土的官印数量最多,将近十枚。从出土的官印观察,有的带有明... 从南越国“景巷令印”,“南越中大夫”印考释蠡测南越国的官僚政体萧亢达近年随着两广地区考古事业的发展,西汉南越国的墓葬陆续出土了一批官印,其中以广州西汉南越王墓出土的官印数量最多,将近十枚。从出土的官印观察,有的带有明显的使用痕迹,知为死者生前所用的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越国 中央朝廷 南越王墓 二千石 诸侯王国 官印 太皇太后 后汉书 大夫 文物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汉的封国食邑制度 被引量:3
17
作者 柳春藩 《史学集刊》 1984年第1期13-21,共9页
关于汉代的食封制度,论者着重讨论的是西汉的情况,对东汉则很少涉及。本文就东汉时期封国食邑制度,提出一些粗浅看法,期望引起深入探讨。 一 封国包括王国和侯国,即诸侯王和列侯的分封。东汉继续实行西汉以来的分封诸侯王制度。建武元... 关于汉代的食封制度,论者着重讨论的是西汉的情况,对东汉则很少涉及。本文就东汉时期封国食邑制度,提出一些粗浅看法,期望引起深入探讨。 一 封国包括王国和侯国,即诸侯王和列侯的分封。东汉继续实行西汉以来的分封诸侯王制度。建武元年七月,宗室刘茂自号“厌新将军”,率众降,封为中山王。这是东汉分封诸侯王的开始。以后,光武帝及东汉诸帝陆续分封皇子及宗室贵族为王,共有五十人(不包括绍封)。光武帝时二十一人,明帝时八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汉书》 光武帝 食邑 诸侯王国 封国 功臣 东汉时期 明帝 东海 西汉初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康出土一件虎钮錞于 被引量:3
18
作者 徐信印 《江汉考古》 1985年第4期78-78,共1页
錞于,是我国西南地区古代民族具有代表性的一种乐器。錞于的铸造始于春秋,绝于东汉魏孝武帝被高欢所逼西迁,在那“雅乐废缺”的年代,“自蜀得之的錞于,已成为绝世古物。”但个别民族直到宋代还有铜鼓与錞于合奏的风俗,总之錞于使用的历... 錞于,是我国西南地区古代民族具有代表性的一种乐器。錞于的铸造始于春秋,绝于东汉魏孝武帝被高欢所逼西迁,在那“雅乐废缺”的年代,“自蜀得之的錞于,已成为绝世古物。”但个别民族直到宋代还有铜鼓与錞于合奏的风俗,总之錞于使用的历史时间很长,流传地域也较广,然而汉水流域发现甚少,安康出土的这件虎钮錞于,可谓初见。这件虎钮铜錞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地区 汉水流域 古代民族 孝武帝 高欢 南蛮 历史时间 出土 诸侯王国 代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燕国史简说 被引量:2
19
作者 夏自正 《河北学刊》 1988年第1期73-78,共6页
燕国的历史,仅从周武王封召公于北燕算起,至公元前222年秦灭燕止,历时八百余年,延传四十二王,是中国古代史上地处北方历史悠久的一个诸侯王国。由于时代久远,史文阙佚,燕国的历史面目,史家仍为之茫昧,至今还难以理出一个清晰的始末来。... 燕国的历史,仅从周武王封召公于北燕算起,至公元前222年秦灭燕止,历时八百余年,延传四十二王,是中国古代史上地处北方历史悠久的一个诸侯王国。由于时代久远,史文阙佚,燕国的历史面目,史家仍为之茫昧,至今还难以理出一个清晰的始末来。本文试对燕国史始末做一略说,以期人们能够有一大致的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国 中国古代史 诸侯王国 周武王 公元前 简说 始末 召公 北燕 二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汉时期对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关系的探索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云度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3期109-115,共7页
秦汉时期对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在理论上有过反复的探索,政策上有过不断的调整。秦灭六国后废封建行郡县,实现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一,但秦权力完全集于中央,未处理好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关系,是导致其迅速灭亡的重要因素。汉初增强地... 秦汉时期对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在理论上有过反复的探索,政策上有过不断的调整。秦灭六国后废封建行郡县,实现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一,但秦权力完全集于中央,未处理好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关系,是导致其迅速灭亡的重要因素。汉初增强地方权力,实行地方分权的郡国并存制,促进了历史的发展,可是矫枉过正,地方权力过大。从文帝起又逐步加以调整,至武帝时才建立起一套比较完善的地方统治制度与政策,基本上摆平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关系,直至东汉末才又发生重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分权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秦汉时期 诸侯王国 中央与地方关系 分封制 公元前 汉初 集于中央 地方权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