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77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消渴病发病学说史略 被引量:2
1
作者 梁广和 《陕西中医》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32-533,共2页
按消渴病脏腑部有三消分部说、三消通主说、肾主说、脾主说、命门说、胃 (肠 )主说、肝主说。按阴阳属性有实火说、虚火说、虚寒说。
关键词 消渴病 脏腑部位 三消分部 三消通主 肾主 脾主 命门 胃主 肝主 实火 虚火 虚寒 虚实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华简与《古文尚书》中的傅说形象
2
作者 刘义峰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1期79-86,共8页
传统上所熟知的傅说是一个“王者师”的圣贤,这一形象由孔传本《说命》三篇塑造。结合清华简《傅说之命》以及孔传本《说命》的文本研究,可知孔传本《说命》绝非魏晋时人所能伪造,其成篇年代当在战国初年前后。新出清华简《傅说之命》... 传统上所熟知的傅说是一个“王者师”的圣贤,这一形象由孔传本《说命》三篇塑造。结合清华简《傅说之命》以及孔传本《说命》的文本研究,可知孔传本《说命》绝非魏晋时人所能伪造,其成篇年代当在战国初年前后。新出清华简《傅说之命》上、中两篇的成篇年代在春秋初年前后,上篇将傅说塑造成一个人神参半的上帝使臣。《傅说之命》下篇的成篇年代约在西周中晚期,将傅说塑造成一个蜷缩在森严王权下的人臣,这是最接近真实傅说的人物形象。傅说作为“王者师”的圣贤形象是春秋战国之际以儒家为代表的士人为实现自身理想与抱负而塑造的历史范例,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华简 《古文尚书》 命》 《傅之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说“廉”
3
作者 黄文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25年第1期75-78,共4页
说“廉”“廉”本义为狭窄,《说文解字·广部》言,“廉,仄也。从广,兼声”。清代“说文四大家”中的段玉裁与朱骏声分别对此加以注、疏,前者在《说文解字注》中解释:“此与广为对文,谓逼仄也。”即指地方狭窄。后者在《说文通训定... 说“廉”“廉”本义为狭窄,《说文解字·广部》言,“廉,仄也。从广,兼声”。清代“说文四大家”中的段玉裁与朱骏声分别对此加以注、疏,前者在《说文解字注》中解释:“此与广为对文,谓逼仄也。”即指地方狭窄。后者在《说文通训定声》中进一步示例说明:“堂之侧边曰廉,故从广。”“廉”最常用的意义是廉洁,《玉篇·广部》将其解释为“清”,《墨子·修身》中写道“贫者见廉,富者见义”,阐明君子的处世之道应该在贫穷时表现出廉洁,在富贵时展现出仁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解字注》 文四大家 文解字 处世之道 朱骏声 文通训定声》 段玉裁 廉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具体打击错误问题的适正处理——修正的“认识可能性说”之选择
4
作者 童德华 邱堃 《江汉学术》 2025年第1期95-106,共12页
我国刑法学界对具体打击错误问题的处断存在法定符合说与具体符合说的对立,但这两种观点都存在一定局限性,例如前者将构成要件过度抽象化,后者对“具体”的程度无法量化等。因此在处理具体打击错误问题时,这两种理论均难以保障论证过程... 我国刑法学界对具体打击错误问题的处断存在法定符合说与具体符合说的对立,但这两种观点都存在一定局限性,例如前者将构成要件过度抽象化,后者对“具体”的程度无法量化等。因此在处理具体打击错误问题时,这两种理论均难以保障论证过程与结论的双重合理。故意归责理论则要求严格区分故意认定与故意归责,认为无论是法定符合说还是具体符合说都是从故意认定的层面出发,但是打击错误的关键不在于故意认定而在于故意归责,即需要判断行为人对误击对象的既遂结果能否归责于对攻击对象的故意。修正的认识可能性说以认识可能性理论的故意归责“三步走”为基础,并将过失责任判断标准由“认识可能性说”替换为“危险信号认识说”。以该理论处理具体打击错误问题,基本上能够规避具体符合说与法定符合说的不足,对实践中的具体打击错误问题作出更为适正的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具体打击错误 法定符合 具体符合 故意认定 故意归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史层累造成说”的变体与异同
5
作者 郭伟涛 《人文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5-116,共12页
顾颉刚提出的“古史层累造成说”大致可以理解为两种类型:一是《与钱玄同先生论古史书》表达的狭义之说,论述的是古史帝王的出现时间和次序,具有一元单线的特点;一是《答刘胡两先生书》《战国秦汉间人的造伪与辨伪》等文献透露的广义之... 顾颉刚提出的“古史层累造成说”大致可以理解为两种类型:一是《与钱玄同先生论古史书》表达的狭义之说,论述的是古史帝王的出现时间和次序,具有一元单线的特点;一是《答刘胡两先生书》《战国秦汉间人的造伪与辨伪》等文献透露的广义之说,论述的是古史帝系的演进,具有多元多线的特点。顾颉刚的狭义说与崔述《考信录》存在深刻而重要的差异。顾颉刚的广义说包含了狭义说,可以视为虚构(+传说)—移并—层累说。在学界的辩难中,广义说又形成两种变体:杨宽的分化(+虚构)—移并—层累说,徐中舒、李锐的传说—移并—层累说。前者与顾颉刚的广义说关系更紧密。明确“古史层累造成说”的不同内涵和流变,不仅有利于正确认识和评价这一影响深远的学说,也有利于上古史研究的开展和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顾颉刚 “古史层累造成 崔述 “神话演变分化 古史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曾国藩古文“趣味”说
6
作者 方盛良 代利萍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2-149,共8页
曾国藩在“古文四象”说中,专列“趣味”一象,分论诙诡与闲适,提升了“趣”在古文理论中的地位;其对“诙诡之趣”的阐发,丰富与开拓了古代文论中“趣”的内涵与外延,突破了桐城派先贤的古文审美传统,开辟了桐城派文论新天地。“趣味”... 曾国藩在“古文四象”说中,专列“趣味”一象,分论诙诡与闲适,提升了“趣”在古文理论中的地位;其对“诙诡之趣”的阐发,丰富与开拓了古代文论中“趣”的内涵与外延,突破了桐城派先贤的古文审美传统,开辟了桐城派文论新天地。“趣味”说的提出,源自其对古文与道统的辩证分析。曾氏“趣味”说得到桐城派后学的积极回应与发展,落实于相关的文学批评与创作上,但其中的礼学思想则多为他们所忽略。曾国藩“趣味”说的提出,在客观上弱化了桐城派古文载道的传统,可视为桐城派重视古文独立价值的关键转捩点,它直接推动桐城派古文在晚清复杂境况中获得新的转机并呈现最后的辉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国藩 古文“趣味” 诙诡之趣 桐城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冯天瑜文化史研究对文化形态学说的借鉴和超越
7
作者 杨华 樊懋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4-113,共10页
“文化形态学说”是20世纪初西方兴起的文化史研究方法,其视角重在文明比较和文明兴衰。该学说在民国时期传入中国,即引起学界回响,影响及于当时的中国文化史研究。改革开放以后,冯天瑜扬起新时期文化史研究的风帆,他借鉴了文化形态学说... “文化形态学说”是20世纪初西方兴起的文化史研究方法,其视角重在文明比较和文明兴衰。该学说在民国时期传入中国,即引起学界回响,影响及于当时的中国文化史研究。改革开放以后,冯天瑜扬起新时期文化史研究的风帆,他借鉴了文化形态学说,在研究中展现出宽广的国际视野,长于利用文明比较法,揭示出中国文化的特质和发展脉络。冯天瑜在文化史研究中反对地理环境决定论、历史循环论和权力意志论,坚持唯物史观和历史进化论,着意阐扬中国的人文传统和民本主义。随着研究领域的扩展和学术思想的沉淀,冯天瑜不断发展完善其文化史研究理论,晚年总结提出中国文化生成论,该理论超越了文化形态学说,是其一生文化史研究的结晶所在,为今后的中国文化史研究留下了宝贵遗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天瑜 中国文化史 中国文化生成论 文化形态学 文明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国四说》借词研究
8
作者 王祖霞 孙欣然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1期88-96,共9页
史料笔记《海国四说》是清人梁廷枏阐述“筹海防夷”思想的代表作,书中不乏记录异域概念的汉语借词。与源词对比,这些汉语借词的语音出现了一些规律性变化。就词形来看,增加长度、增“口”为饰使得部分借词形式具有明显的异质色彩;择取... 史料笔记《海国四说》是清人梁廷枏阐述“筹海防夷”思想的代表作,书中不乏记录异域概念的汉语借词。与源词对比,这些汉语借词的语音出现了一些规律性变化。就词形来看,增加长度、增“口”为饰使得部分借词形式具有明显的异质色彩;择取用字、增加语素又使得部分借词的本土色彩渐浓,其中,择取用字是利用可视化特点去构建词形与词义的关系,增加语素则旨在强调语义、凸显类别。异域概念一义多形现象较为普遍,这与书写主体的多元化,以及书写者的用字习惯、语音感知等有关。这些或为清代笔记词汇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国四 借词 异质 一义多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20世纪30年代老舍小说中的妓女形象
9
作者 曾琦 《今古文创》 2025年第6期19-21,共3页
老舍是新中国首位被授予“人民艺术家”头衔的作家,他对女性的刻画,特别是对处于社会底层的妓女的刻画有着独到的见解。本文主要从妓女身上所体现的特点,拟对作品中的人物性格特点进行全面系统深层次地挖掘,分析其形象特点在社会因素、... 老舍是新中国首位被授予“人民艺术家”头衔的作家,他对女性的刻画,特别是对处于社会底层的妓女的刻画有着独到的见解。本文主要从妓女身上所体现的特点,拟对作品中的人物性格特点进行全面系统深层次地挖掘,分析其形象特点在社会因素、家庭因素、个人因素方面的成因,从而论证妓女形象塑造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舍小 妓女形象 伦理道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幼儿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路径——基于无字绘本的说演故事模式
10
作者 张莉琴 刘思颖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25年第2期20-29,共10页
批判性思维是未来公民所必需的21世纪核心素养,是幼儿未来进行社会竞争所必须具备的技能。以具身认知理论和图像叙事理论为基础,以一线实践经验为前提,发现无字绘本与说演故事均具有推进幼儿批判性思维之效果。因此,综合分析无字绘本及... 批判性思维是未来公民所必需的21世纪核心素养,是幼儿未来进行社会竞争所必须具备的技能。以具身认知理论和图像叙事理论为基础,以一线实践经验为前提,发现无字绘本与说演故事均具有推进幼儿批判性思维之效果。因此,综合分析无字绘本及说演故事中与幼儿批判性思维相关的特点,构建基于无字绘本为载体的说演故事模式,从口述故事、表演故事、反思讨论、重述故事、复演故事五个环节详细阐述该模式促进幼儿批判性思维发展的实施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儿 批判性思维 无字绘本 演故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体质学说在小儿脑系疾病诊疗中的运用现况
11
作者 武志海 牟春笋 《中国民间疗法》 2024年第24期35-38,共4页
小儿体质学说是在中医“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思想下产生的,贯穿于小儿疾病预防、诊疗、调护整个过程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对于探索小儿脑系疾病新的发病机制,指导小儿脑系疾病的预防、治疗、调摄,具有重要意义。该文查阅近10年... 小儿体质学说是在中医“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思想下产生的,贯穿于小儿疾病预防、诊疗、调护整个过程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对于探索小儿脑系疾病新的发病机制,指导小儿脑系疾病的预防、治疗、调摄,具有重要意义。该文查阅近10年小儿体质及其与小儿脑系疾病相关性研究文献,总结各位学者观点,以期从体质角度为小儿脑系疾病的诊疗提供新思路及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脑系疾病 小儿体质学 纯阳 稚阴稚阳 少阳 五脏有余不足 抽动障碍 小儿惊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叙述特点入手设计小说学习活动——以《桥》为例
12
作者 李丹 《湖北教育》 2025年第5期64-65,共2页
教师教学小说的常见思路是从小说“三要素”入手,引导学生概括情节、赏析描写人物和环境的语句。这种教学方法虽然抓住了小说文体的共性,但容易忽略小说的个性特点,难以充分体现不同小说的独特教学价值。本文以统编版语文六年级的《桥... 教师教学小说的常见思路是从小说“三要素”入手,引导学生概括情节、赏析描写人物和环境的语句。这种教学方法虽然抓住了小说文体的共性,但容易忽略小说的个性特点,难以充分体现不同小说的独特教学价值。本文以统编版语文六年级的《桥》为例,探讨如何从叙述特点入手设计小说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感受微型小说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 文体 教学价值 教学方法 叙述特点 微型小 语文 常见思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短长长有章法——论当今小说文体的篇幅界限
13
作者 李运抟 《写作(中)》 2000年第4期8-9,共2页
众所周知,如今的小说篇幅实在有些打乱仗:比如短篇小说,除了“小小说”、“微型小说”之类自成一家,通常是越写越长;中篇小说则左右摇摆,或压缩为“小中篇”,或拉扯成“中长篇”;长篇小说也是“天马行空”,长者不怕长到数百万言,短则十... 众所周知,如今的小说篇幅实在有些打乱仗:比如短篇小说,除了“小小说”、“微型小说”之类自成一家,通常是越写越长;中篇小说则左右摇摆,或压缩为“小中篇”,或拉扯成“中长篇”;长篇小说也是“天马行空”,长者不怕长到数百万言,短则十来万字也叫“长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体 长篇小 审美形态 短篇小 微型小 中国当代小 中篇小 审美特征 创作 小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说文》《玉篇》示部字意义分析与比较
14
作者 陈鹏 尹戴忠 《语言与文化研究》 2025年第1期24-28,共5页
汉字作为记录语言的符号系统,忠实的记录着它所代表的文化系统。《说文》示部67字,《玉篇》示部145字,都如实记载着我国传统祭祀文化。通过将两者释义进行分类和对比,能够了解我国传统祭祀文化的历时演变情况,了解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祭祀... 汉字作为记录语言的符号系统,忠实的记录着它所代表的文化系统。《说文》示部67字,《玉篇》示部145字,都如实记载着我国传统祭祀文化。通过将两者释义进行分类和对比,能够了解我国传统祭祀文化的历时演变情况,了解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祭祀文化适应社会发展的变化。阐述神主类祭祀的由来,祭祀形式的严谨,先民们趋利避害的祭祀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 《玉篇》 示部字 释义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他者视角下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研究
15
作者 肖少华 许爱兵 万芸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25年第2期67-71,共5页
本文以网络平台上外国博主拍摄的英语短视频作为大学英语视听说课堂上的教学素材,利用他者视角进行中西文化和价值观的比较、隐性课程思政导入和学科知识教学。这些短视频提供了思政元素导入的新素材、新视角,为视听说课堂教学的“五新... 本文以网络平台上外国博主拍摄的英语短视频作为大学英语视听说课堂上的教学素材,利用他者视角进行中西文化和价值观的比较、隐性课程思政导入和学科知识教学。这些短视频提供了思政元素导入的新素材、新视角,为视听说课堂教学的“五新”建设打开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者视角 视听课堂 课程思政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清家庭小说中的父亲“缺位”现象简论
16
作者 翟安宁 雷勇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1期74-81,共8页
“父亲”作为家庭权力的象征与代表,一直以来都是文学表现的重点。但这一创作倾向在明清家庭小说中出现了明显的变化,“父亲”在小说叙事中常常处于“缺位”状态,这种“缺位”有父亲的直接缺席,有名存实亡的失职,也有在子女教养方面的... “父亲”作为家庭权力的象征与代表,一直以来都是文学表现的重点。但这一创作倾向在明清家庭小说中出现了明显的变化,“父亲”在小说叙事中常常处于“缺位”状态,这种“缺位”有父亲的直接缺席,有名存实亡的失职,也有在子女教养方面的失范。父亲的缺失和对父亲角色的审丑化处理实质上是对父权的质疑与颠覆。脱离父亲的限制后,子女的个体意识无限张扬直至陷入自我迷失,以父权文明建构的父权社会也面临着失序与崩溃。“无父书写”突破了传统的“父慈子孝”模式,使明清家庭小说中出现了众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体现了在新的社会思潮影响下作者复杂的创作心态,具有特定的时代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家庭小 父亲 缺位 父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说家”到“小说家”:先秦原始小说家及其流变
17
作者 张永葳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3-190,共8页
先秦之前小说家的最初名称当是“说家”,从先秦到汉代,说家经历了史学说家和子学说家两个阶段。早期的史学说家擅长收集、记录街谈巷语之言与道听途说之事,并注重辨订正音、注解校对等文献整理工作,以此著书立说,是班固汉志中溯源的小说... 先秦之前小说家的最初名称当是“说家”,从先秦到汉代,说家经历了史学说家和子学说家两个阶段。早期的史学说家擅长收集、记录街谈巷语之言与道听途说之事,并注重辨订正音、注解校对等文献整理工作,以此著书立说,是班固汉志中溯源的小说家;战国中后期兴起的子学说家善用譬喻等手法,包装史学说家所记录的先贤先哲、里巷智子的嘉言善语、可观之辞进谏诸侯王,由于没有核心要道而受人鄙视,被戏称为“小说家”,亦即桓谭《新论》中所定义的小说家。班、桓二人从历史与当下两个视角,勾勒出先秦到汉代小说家的全貌。在汉代的文化重整中,刘向按照内容层级原则进行书籍类别的筛选,将“不中义理者”皆归入小说家,使子学说家在汉代获得了小说家这一全新的身份,使迂诞虚妄成为汉志小说家的本色,开启了后世小说虚妄的起点,这一转换在小说史上意义非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学 子学 汉志小 转换 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美学视域下柏拉图“迷狂说”再释
18
作者 高洁 《今古文创》 2025年第7期47-49,共3页
在柏拉图的文艺对话中《伊安》篇和《斐德若》篇集中讨论了迷狂这一问题,迷狂即一种创造性、超越性的创作状态、审美体验。基于柏拉图所属的宗教神学时代背景,迷狂被冠以“神的凭附”之名,从而在文艺创作上导向了天才论、非理性之途,对... 在柏拉图的文艺对话中《伊安》篇和《斐德若》篇集中讨论了迷狂这一问题,迷狂即一种创造性、超越性的创作状态、审美体验。基于柏拉图所属的宗教神学时代背景,迷狂被冠以“神的凭附”之名,从而在文艺创作上导向了天才论、非理性之途,对后世影响深远。从现代认知美学视角看来,迷狂不过是一种神经反应,在大脑的审美认知模块下,遵循着“直觉中枢+情感中枢”这一反应路径,人人都具有迷狂的神经基础,那么创作中的迷狂就不应只是少数人的迷狂,这对打破创作天才论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柏拉图 迷狂 现代阐释 认知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自治学说评析 被引量:33
19
作者 郑贤君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2期53-59,共7页
地方自治是近代宪政的有机组成部分 ,最早起源于罗马的自治城市 ,后成为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 ,实现参与和人权保障的表现形式。各国在长期的历史流变过程中 ,结合本国情况 ,发展了不同的地方自治理论 ,大体有 :保护说、钦定说、传来说... 地方自治是近代宪政的有机组成部分 ,最早起源于罗马的自治城市 ,后成为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 ,实现参与和人权保障的表现形式。各国在长期的历史流变过程中 ,结合本国情况 ,发展了不同的地方自治理论 ,大体有 :保护说、钦定说、传来说、固有权说、制度性保障说、人民主权说、人权保障说、法人说、地方政府论、权力分立制衡说。地方自治被认为是对全国性政府过度集权的一种制衡力量 ,其理论有一些共同之处 ,即以中央地方利益上的对立作为解决中央地方关系的观念前提 ,发展和确保地方自治权力的实现 ,在坚持国家主权和国家统一原则的前提下 ,尊重地方居民的意愿 ,满足他们的参与愿望 ,实现生动、活泼的地方生活。在经济全球化和政治民主化浪潮的冲击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自治 地方分权 中央集权 制度性保障 地方自治学 保护 钦定 传来 固有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