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3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化批判》与新文学的话语革命 被引量:5
1
作者 王本朝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73-178,共6页
《文化批判》是后期创造社创办的一个重要刊物,也是倡导革命文学的重要阵地。它以“批判”的理论姿态展开对社会现实和意识形态的重新阐释,试图掀起另一场思想启蒙运动,重建中国新文化和新文学的意义。它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新文学... 《文化批判》是后期创造社创办的一个重要刊物,也是倡导革命文学的重要阵地。它以“批判”的理论姿态展开对社会现实和意识形态的重新阐释,试图掀起另一场思想启蒙运动,重建中国新文化和新文学的意义。它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新文学意义的转变,促使新文学秩序发生了分化,实现了新文学的话语革命,尤其是对中国左翼文化和文学的生产产生了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批判》 新文学 话语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革命文学论争之话语革命问题 被引量:2
2
作者 周建华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69-72,共4页
话语革命形成于上世纪20年代末期的革命文学论争,是文学话语的革命性转换。革命文学论争的斗争性形成了论争话语的敌对化、策略化、阶级符号化等特征,促成了文学话语最终的革命转型。革命文学论争是当时社会革命形势催生的产物,其论争... 话语革命形成于上世纪20年代末期的革命文学论争,是文学话语的革命性转换。革命文学论争的斗争性形成了论争话语的敌对化、策略化、阶级符号化等特征,促成了文学话语最终的革命转型。革命文学论争是当时社会革命形势催生的产物,其论争目标、成员构成等因素影响乃至决定了文学话语革命转型的必然性。其本质是深层言语思维的对立,由此形成了叙事上的暴力美学观念、人物塑造上的英雄形塑原则、情节建构上的二元对立矛盾设置、语言上之阶级斗争化等一整套相应文学规范,并对现当代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文学 论争 话语革命 对立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的话语革命与当代中国话语的建构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双套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1-45,共5页
就哲学革命而言,马克思实现了从理论哲学向实践哲学的转变。这个转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历了一个复杂的过程。伴随着哲学革命的演化,马克思的话语也发生了转向,实现了从理论话语向实践话语的转向。实践话语的特点表现为:话语是&qu... 就哲学革命而言,马克思实现了从理论哲学向实践哲学的转变。这个转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历了一个复杂的过程。伴随着哲学革命的演化,马克思的话语也发生了转向,实现了从理论话语向实践话语的转向。实践话语的特点表现为:话语是"生成的"而不是"预设的";话语是"现实的"而不是"思辨的";话语建构是"过程的"而不是"既成的"。其对建构中国话语的启示就是必须面向"中国现实",将中国话语与中国现实相联系,在理论与实践的互动中,通过兼容并包、交流互鉴建构中国话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革命 话语革命 中国话语 现实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方主义之后——论赛义德消除文化霸权的话语革命策略 被引量:1
4
作者 于琦 《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89-93,共5页
赛义德自在《东方主义》中提出“东方主义”范畴 ,就一直没有停止对消除这一话语霸权的探索。首先他重视殖民主义话语内部的解构力量 ;其次 ,他意识到另一种动力来自第三世界的反抗 ;最后又强调知识分子“流亡”以跨越文化边界 ,并试图... 赛义德自在《东方主义》中提出“东方主义”范畴 ,就一直没有停止对消除这一话语霸权的探索。首先他重视殖民主义话语内部的解构力量 ;其次 ,他意识到另一种动力来自第三世界的反抗 ;最后又强调知识分子“流亡”以跨越文化边界 ,并试图用文化的多元交流来为东方民族寻找出路。他的这些理论设想既有合理化的一面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赛义德 东方主义 文化霸权 话语革命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神话的传论和话语革命的开端──重评寻根文学思潮 被引量:16
5
作者 张清华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6期87-92,共6页
本文认为,一、在寻根文学重构民族文化的承诺背后,朦胧地蕴含着对来自拉美等国的“后殖民主义”文化现象的倾慕与回应。二。带有“历史主义”特征的文化启蒙使命和它事实上所描摹的落后愚昧的传统文化之间构成的自我矛盾,使作家在困... 本文认为,一、在寻根文学重构民族文化的承诺背后,朦胧地蕴含着对来自拉美等国的“后殖民主义”文化现象的倾慕与回应。二。带有“历史主义”特征的文化启蒙使命和它事实上所描摹的落后愚昧的传统文化之间构成的自我矛盾,使作家在困境中不得不放弃启蒙重负,走向纯粹的人性示演和以历史的审美叙述为特征的“新历史主义”写作。三、寻根文学的一个不期而至的成果是,引起了新时期小说整体的富有本质意义的话语变革,这是整个新时期文学变革的根本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寻根文学 话语革命 历史神话 传统文化 民族文化 后殖民主义 寻根小说 启蒙主义 后殖民文化 作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话语革命: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诸子学历史叙事
6
作者 程鹏宇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64-71,共8页
传统诸子学的历史叙事是《七略》奠定的诸子九流十家出于王官的话语体系,这一体系在清末民初经过章太炎、梁启超、胡适、钱穆等人的批判而被动摇。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异军突起,经过嵇文甫、吕振羽、侯外庐、翦伯赞、杜... 传统诸子学的历史叙事是《七略》奠定的诸子九流十家出于王官的话语体系,这一体系在清末民初经过章太炎、梁启超、胡适、钱穆等人的批判而被动摇。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异军突起,经过嵇文甫、吕振羽、侯外庐、翦伯赞、杜国庠、郭沫若、范文澜等学者的努力,诸子学从《七略》和近代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叙事话语体系中解放了出来。诸子学被还原为特定社会历史形态下的意识形态,先秦诸子不再是死的学术流派中的囚徒,而是活生生的历史中的演出者。这一历史叙事的变革体现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话语革命,标志着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在所谓“国学”的重要范畴中建立了自己的“根据地”,为今天进一步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奠定了学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略》 诸子学 马克思主义史学 历史叙事 唯物史观 话语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领导城市工作的革命话语及价值意蕴研究
7
作者 刘吕红 《东南学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1-81,共11页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成功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创新性地构建了党领导城市工作的革命话语。这种革命话语的生成和发展,有着宏大的历史背景、深厚的理论积淀和鲜明的时代特征,是党领导城市...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成功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创新性地构建了党领导城市工作的革命话语。这种革命话语的生成和发展,有着宏大的历史背景、深厚的理论积淀和鲜明的时代特征,是党领导城市工作的实践总结和理论升华,跳出了西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心的话语控制,破除了苏联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话语限制,构建了党领导城市工作的革命话语体系,集中体现了“两个结合”的思想精髓和精神实质。新时代,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从历史中汲取力量,不断创新话语体系,夯实中国共产党人坚守伟大斗争的精神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工作 革命话语 农村包围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思想史研究的新视角——以“革命话语”为中心的考察
8
作者 周良书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1期59-66,共8页
以“革命话语”所关涉的关键问题(如“主义”“民众”“社会主义”“政党”)为线索来架构“革命话语”的著述体系,努力彰显“革命话语”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及实践逻辑,这是中共思想史研究的一个新视角。吴汉全所著《马克思主义“革命... 以“革命话语”所关涉的关键问题(如“主义”“民众”“社会主义”“政党”)为线索来架构“革命话语”的著述体系,努力彰显“革命话语”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及实践逻辑,这是中共思想史研究的一个新视角。吴汉全所著《马克思主义“革命话语”在中国的建立:基于五四时期社会改造思潮的研究》,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社会史理论为指导,不仅广泛搜罗并详细梳理五四时期的思想史资料,而且采用理论分析与史实解读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这在史论、史料、史法等方面有其显著特色,并为推进思想史研究范式的转变提供了新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革命话语”在中国的建立》 中共思想史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创新成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色戏剧与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革命话语的构建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昱 《江西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86-93,共8页
革命话语是提升群众对政权认同感、巩固革命政权的重要武器。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以红色戏剧为载体构建的革命话语创生于革命的现实需要,发展于当地广泛的群众基础及群众对文艺的强烈需求,丰富于左翼文艺工作者在中央苏区的创作实践... 革命话语是提升群众对政权认同感、巩固革命政权的重要武器。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以红色戏剧为载体构建的革命话语创生于革命的现实需要,发展于当地广泛的群众基础及群众对文艺的强烈需求,丰富于左翼文艺工作者在中央苏区的创作实践。在红色戏剧中的革命话语多表现为拥护党的方针政策和苏维埃政权、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动员群众参军,以及抨击旧社会黑暗、颂扬新社会光明。在发展过程中,红色戏剧注重打造革命性的主题、运用情感化的表达、进行通俗化的创作及采用创新性的形式,有针对性地进行革命话语的构建,不仅为中央苏区时期巩固苏维埃政权提供了思想武器,还为新时代文艺构建提供了现实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苏区时期 中国共产党 革命话语 红色戏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启蒙·嬗变·经验:中国共产党革命话语探析——基于社会主要矛盾化解视角
10
作者 刘水波 汪勇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47-54,共8页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革命思想与革命实践对中国共产党的革命话语有着深远影响,为我们党的早期革命话语奠定了基调并提供了指引,是党的革命话语启蒙。围绕引导化解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党的革命话语经历了“原义出...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革命思想与革命实践对中国共产党的革命话语有着深远影响,为我们党的早期革命话语奠定了基调并提供了指引,是党的革命话语启蒙。围绕引导化解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党的革命话语经历了“原义出场转义延伸新义开辟”的语义嬗变,实现了从“暴力革命”到“建设”和“改革”再到“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指向跃升。在此过程中,党的革命话语积累了诸如实事求是的原则、问题导向的方法、守正创新的思维、贴近群众的风格等丰富的话语生成与运用经验,这些可以为构建引导化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革命话语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革命话语 社会主要矛盾 启蒙 话语嬗变 话语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革命话语体系建构——以秧歌剧为考察中心 被引量:1
11
作者 唐金武 《西安航空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21-29,共9页
秧歌剧是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革命话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贴近人民大众的民间艺术。秧歌剧是从扭秧歌、旧秧歌戏发展而来,在时代机遇、现实需求等背景下形成的。延安时期秧歌剧极具革命属性,在党与边区政府的努力,人民大众的热衷,... 秧歌剧是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革命话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贴近人民大众的民间艺术。秧歌剧是从扭秧歌、旧秧歌戏发展而来,在时代机遇、现实需求等背景下形成的。延安时期秧歌剧极具革命属性,在党与边区政府的努力,人民大众的热衷,秧歌剧现代化的发展等共同推进下,秧歌剧革命话语体系得以生成。延安时期秧歌剧革命话语体系建构完整,包括话语主体、话语对象、话语内容、话语载体、话语环境等五个部分。并且其宣传也独具特色,以秧歌剧演出为核心,以歌曲传唱为垂心,以节日活动为靶心,以报纸、评论等为内心,从而助推革命话语广为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时期 中国共产党 革命话语 秧歌剧 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电影商业探索与革命话语的互渗——以易装表演为中心
12
作者 丁珊珊 《艺术传播研究》 CSSCI 2024年第1期98-109,共12页
易装表演是指在舞台或者银幕表演中女扮男装或者男扮女装的表演方式。自古至今,无论中外,易装表演都在戏曲和戏剧舞台上有所显影。20世纪初期,电影成为流行的大众娱乐方式,而在中国电影史的长河中,“女扮男装”的易装表演叙事承载了更... 易装表演是指在舞台或者银幕表演中女扮男装或者男扮女装的表演方式。自古至今,无论中外,易装表演都在戏曲和戏剧舞台上有所显影。20世纪初期,电影成为流行的大众娱乐方式,而在中国电影史的长河中,“女扮男装”的易装表演叙事承载了更多层次的社会意义。其间,无论在哪个时段,易装表演在革命话语的点缀或“包装”背后,都或显或隐地体现着电影商业美学的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装表演 反性别扮演 革命话语 商业电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话语生成论
13
作者 朱前星 伊阿婷 陆艳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第5期16-21,共6页
自我革命话语是中国共产党在推进国家事业发展、社会进步的过程中,从实际出发,不断对自身进行完善和提升的政治话语表达。厘清新时代自我革命话语的生成,是认识党何以进行自我革命、何以能继续进行自我革命的关键所在。新时代自我革命... 自我革命话语是中国共产党在推进国家事业发展、社会进步的过程中,从实际出发,不断对自身进行完善和提升的政治话语表达。厘清新时代自我革命话语的生成,是认识党何以进行自我革命、何以能继续进行自我革命的关键所在。新时代自我革命话语的生成是党对世情、国情、党情的积极回应,经历话语源流、出场、拓展、赓续的长期发展和动态塑造,其构成包括根本自我革命话语、基石自我革命话语、基本自我革命话语及具体自我革命话语的系统完整有机体系。新时代自我革命话语的生成在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话语理论、赋予“跳出历史周期率”新认识等方面凸显出了原创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自我革命话语 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民革命时期《中国青年》革命话语构建研究
14
作者 尚颖欣 《传媒》 CSSCI 2024年第19期88-90,共3页
作为党的喉舌,国民革命时期的《中国青年》杂志在“社会革命”和“国民革命”互动的前置语境中,诠释了革命的对象、主体、阶段、前景、道路与重点等一系列基本要素,支撑起革命话语体系的完整内容样态。这一革命话语构建的社会过程,遵循... 作为党的喉舌,国民革命时期的《中国青年》杂志在“社会革命”和“国民革命”互动的前置语境中,诠释了革命的对象、主体、阶段、前景、道路与重点等一系列基本要素,支撑起革命话语体系的完整内容样态。这一革命话语构建的社会过程,遵循着以社会实际为话语资源,以革命意识形态为话语核心,以强势话语为话语输出形式的内在生产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青年》 革命话语 话语建构 国民革命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释义与建构: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中“革命”话语的新时代意蕴
15
作者 马闯 《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70-76,共7页
“革命”话语是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中的重要内容,现在却饱受误解与争论。“革命”话语语义内涵产生于一定的时代条件和历史运动过程中,随着时代环境变化而发生嬗变,从而表现出不同话语样态和内容。立足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文本,把握现实... “革命”话语是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中的重要内容,现在却饱受误解与争论。“革命”话语语义内涵产生于一定的时代条件和历史运动过程中,随着时代环境变化而发生嬗变,从而表现出不同话语样态和内容。立足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文本,把握现实解蔽“革命”话语,从狭隘性、广义性、实践性三个维度廓清“革命”话语的科学内涵和新时代意蕴。“革命”话语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语境下不断升华,新时代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样态出场,既是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密码”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经典文本 革命话语 时代意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话语的三维论析
16
作者 黄烟玉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10-19,共10页
自我革命话语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话语创新的重要内容,其从全面深化改革领域的一般用语逐步跃升为“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经历了一个话语“生成—深化—跃升”的动态建构过程。其语义演变的背后具有特定的内在逻辑,是中国共产... 自我革命话语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话语创新的重要内容,其从全面深化改革领域的一般用语逐步跃升为“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经历了一个话语“生成—深化—跃升”的动态建构过程。其语义演变的背后具有特定的内在逻辑,是中国共产党在国家政治架构中的政治逻辑、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价值逻辑以及马克思主义革命党的实践逻辑使然。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话语展现出强大的语义辐射力和思想引领力,有助于升级党建话语,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重塑革命话语,开创两个伟大革命新局面,赋能政党话语,提升中国特色政党政治话语权,具有丰富的价值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自我革命话语 内在逻辑 价值意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色中华》新闻漫画的革命话语建构
17
作者 李键 姚建芳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27-33,共7页
党报党刊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宣传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研究中国共产党革命话语的重要依据。苏维埃政权建设后,党面临的政治宣传环境较为恶劣,新闻漫画因其通俗易懂的特点成为党的宣传工作采用的主要形式之一... 党报党刊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宣传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研究中国共产党革命话语的重要依据。苏维埃政权建设后,党面临的政治宣传环境较为恶劣,新闻漫画因其通俗易懂的特点成为党的宣传工作采用的主要形式之一。《红色中华》将文字报道与新闻漫画相结合,成为中国共产党推进宣传工作的重要阵地和载体。中国共产党紧扣《红色中华》新闻漫画的革命主题,围绕民族革命、阶级革命、自我革命等内容构建了有效的革命话语体系,成为鼓舞苏区军民进行苏维埃建设的红色号角,对促进苏区革命斗争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中华》 新闻漫画 革命话语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澄明、镜鉴与探索:李大钊与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话语权的建构
18
作者 王伟 邵明众 《宁夏党校学报》 2024年第4期70-81,共12页
十月革命激发了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推行“俄式革命”的热情。革命话语权作为中国共产党团结引领广大民众开展革命事业的重要基石,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建构过程。李大钊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到大革命时期,借助十月革命这一标志性历史事件说... 十月革命激发了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推行“俄式革命”的热情。革命话语权作为中国共产党团结引领广大民众开展革命事业的重要基石,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建构过程。李大钊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到大革命时期,借助十月革命这一标志性历史事件说明时代环境和世界潮流的变化,同时回应了关于苏俄社会主义的怀疑和误解,论证说明了“俄式革命”的合理性和先进性,从多个角度为“俄式革命”移植中国创造了条件;借助十月革命所开创的成功范式,结合中国社会实情,初步阐明了中国革命所需要的指导思想、主体力量、领导核心、基本方式等关键问题,进而完成了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话语权的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大钊 “俄式革命 革命话语 中国革命道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话语的演变逻辑与实践导向
19
作者 郭明飞 杨俊哲 王冠琦 《长江论坛》 2024年第1期5-12,共8页
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话语是体现党一百年多来自我革命的精神特质、文化追求和实践导向的重要政治话语,这一政治话语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初步提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丰富发展、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深化... 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话语是体现党一百年多来自我革命的精神特质、文化追求和实践导向的重要政治话语,这一政治话语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初步提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丰富发展、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深化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正式提出与话语创新四个演变阶段。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命话语呈现出如下演变逻辑: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守的人民立场决定了话语叙事主题的一贯性;中国共产党守正创新的革命自觉决定了话语阐释形式的发展性;中国共产党实践求真的科学传统决定了话语实践路径的规范性。当下,需要通过构建自我革命话语体系、丰富自我革命话语内容、完善自我革命话语阐释机制、更新自我革命话语传播方式来传承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话语的意义并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在当下的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自我革命话语 话语演变 实践导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影《1921》的革命话语与历史逻辑探赜
20
作者 潘春苗 《声屏世界》 2024年第5期30-32,共3页
电影《1921》聚焦中共一大的召开,以1921年为横向出发点,延续历史记载红色基因的向度,突破“性别视点”的禁锢,采用革命话语,展现出不同的革命先驱者形象。在“档案”热与史实记载的叙事平衡中,该片呈现了1921年至2021年的现实性跨越,... 电影《1921》聚焦中共一大的召开,以1921年为横向出发点,延续历史记载红色基因的向度,突破“性别视点”的禁锢,采用革命话语,展现出不同的革命先驱者形象。在“档案”热与史实记载的叙事平衡中,该片呈现了1921年至2021年的现实性跨越,在历史逻辑的基础上极大拓宽了建党题材影片的时空广度和情感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21》 新主流电影 历史逻辑 革命话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