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4
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赋学与诗文理论互渗论
被引量:
4
1
作者
孙福轩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2-76,共5页
赋学与诗文理论的互渗是辞赋批评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现象。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文集的编纂和归类批评,历代赋集、诗文集的编纂往往各体兼收;二是由于赋话晚出,辞赋的批评往往与诗文的批评交叉迭合在一起。形成此种现象的原因,既...
赋学与诗文理论的互渗是辞赋批评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现象。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文集的编纂和归类批评,历代赋集、诗文集的编纂往往各体兼收;二是由于赋话晚出,辞赋的批评往往与诗文的批评交叉迭合在一起。形成此种现象的原因,既是赋文体的包容性、依附性所致,如赋长期依附于诗文之间,同时又受到古代"杂文学"观念的影响,而古代文章学的体用观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赋学
诗文理论
互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曾国藩的诗文理论观念及其近代意义
被引量:
1
2
作者
左鹏军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15,共10页
产生于中国传统文化面临冲击转换、社会时局动荡不安背景下的曾国藩的诗文理论内容相当丰富,主要包括强调文学与世变相因、提倡"经济"之学,继承发展古文阳刚与阴柔学说并将其与文章风格类型、变化发展观念相结合,关注古文文...
产生于中国传统文化面临冲击转换、社会时局动荡不安背景下的曾国藩的诗文理论内容相当丰富,主要包括强调文学与世变相因、提倡"经济"之学,继承发展古文阳刚与阴柔学说并将其与文章风格类型、变化发展观念相结合,关注古文文体功能特征、主张骈散相济、奇偶结合,关注公文及其他应用文体的形态功能,主张在积理极富的基础上追求修辞立诚、强调创新自立,强调诗文声调和谐之美、以诵读传达情韵等方面。这种思想观念一方面表现出传承与维护正统的理论倾向,另一方面表现出适当变革和求真务实以挽救文风、适应时代需求的近代意识,反映了曾国藩及其同道者在继承传统诗文理论基础上进行适度变革转换的稳健姿态,也透露出中国近代文学理论发生内在变革和寻求理论出路的时代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国藩
诗文理论
文学观念
承传新变
中国近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清初文学家邵长蘅的诗文理论
被引量:
1
3
作者
龙野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61-65,共5页
邵长蘅是清初知名的文学家。其诗学理论主张诗歌贵有"自得",强调转益多师,是对清初诗坛强分畛域、片面学唐学宋流弊的批评与补救;其古文理论注重溯源经史、重经博学、学有根柢,对晚明以来的"伪秦汉"与"伪八家&...
邵长蘅是清初知名的文学家。其诗学理论主张诗歌贵有"自得",强调转益多师,是对清初诗坛强分畛域、片面学唐学宋流弊的批评与补救;其古文理论注重溯源经史、重经博学、学有根柢,对晚明以来的"伪秦汉"与"伪八家"有激烈的批评。他的文学理论源于毗陵文学传统,直面明末清初文坛的流弊,反映出清初文学批评建构的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邵长蘅
诗文理论
清初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评宋濂、高棅的诗文理论
被引量:
1
4
作者
刘健芬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
2003年第5期21-24,共4页
明代诗文复古之风盛行。这是因为明代初年 ,刚刚结束了异族统治 ,政治上发生了根本变化 ,文人学士非常思念故国悠久的历史文化 ,这是产生复古思想的现实基础 ;过去的时代也确实产生过许多伟大的作家和作品 ,值得文人学士倾慕。所以明代...
明代诗文复古之风盛行。这是因为明代初年 ,刚刚结束了异族统治 ,政治上发生了根本变化 ,文人学士非常思念故国悠久的历史文化 ,这是产生复古思想的现实基础 ;过去的时代也确实产生过许多伟大的作家和作品 ,值得文人学士倾慕。所以明代诗文大都有一种尊古复古的倾向 :写诗学李杜 ;作文学秦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濂
高棅
诗文理论
评价
明代
政治
历史文化
复古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袁宏道前期诗文理论述评
被引量:
1
5
作者
梁新荣
《新疆职业大学学报》
2008年第2期23-25,共3页
袁宏道是晚明文学革新运动的领袖人物。以他为核心的公安派文人反对前后七子的复古主张,力主以心为师,"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文学观念。他前期的诗文理论是其全部诗文理论的主要组成部分,一是反对摹拟,主张通变,一是强调独抒...
袁宏道是晚明文学革新运动的领袖人物。以他为核心的公安派文人反对前后七子的复古主张,力主以心为师,"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文学观念。他前期的诗文理论是其全部诗文理论的主要组成部分,一是反对摹拟,主张通变,一是强调独抒性灵,不拘格套,二者相互关联,相互促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袁宏道
诗文理论
通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略论李梦阳诗文理论的矛盾性及其影响
被引量:
1
6
作者
王承丹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3期17-19,9,共4页
在论述明代诗文复古运动的时候,如果把它的滥觞期和稍后的先驱者略去不论,那么这一文学运动开始的标志便是前七子的粉墨登场,李梦阳是前七子的盟者,也是其理论的集大成者,他“倡言文必秦汉.诗必盛唐,非是者弗道.”①作为一个正统的封建...
在论述明代诗文复古运动的时候,如果把它的滥觞期和稍后的先驱者略去不论,那么这一文学运动开始的标志便是前七子的粉墨登场,李梦阳是前七子的盟者,也是其理论的集大成者,他“倡言文必秦汉.诗必盛唐,非是者弗道.”①作为一个正统的封建文人,李梦阳信奉儒家“言志”、“抒情”的诗教说,看重文学的功利作用,即文学要“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②李梦阳生逢封建政体渐趋衰微没落的明代,从本阶级的利益出发,他希望朱明王朝能像日行中天的汉唐盛世一样再度兴盛,他所进行的文学复古活动正是从这个方面着眼,力图使诗文重现秦、汉、盛唐时的风貌并以之教化民众、补察时政.李梦阳说:“山人商宋梁时犹学宋人诗,会李子客梁,谓之曰:‘宋元诗.’山人于是遂弃宋而学唐,已问唐所无,曰:‘唐无赋哉!’问汉,曰:‘无骚哉!’山人于是则又究心赋骚于唐汉之上.山人尝以诗视李子,李子曰;‘夫诗有七难:格古、调逸、气舒、句浑、音圆、思冲、情以发之.七者备而后诗昌矣.”(3)李梦阳把楚骚、汉赋、唐诗这些盛世的文学样式视为明代以前正统文学的文体典范,而宋代随着封建体制衰落不振,他于是就认为“宋元诗”.这段话还透露出“格调派”的主张“格古”、“调逸”以及与之不相容的“情以发之”的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梦阳
诗文理论
矛盾性
诗文
复古
前七子
王阳明
文学复古运动
文学革新
思想解放
集大成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论中国古代诗文理论对书法创作的影响
7
作者
戚荣金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72-74,共3页
中国古代诗文创作追求"中和之美",强调"诗缘情",注重意境的创造;中国书法创作则追求志气平和、不激不厉,强调"书为心画"、"达其性情",中国古代诗文理论对书法创作的影响、渗透,使二者的审美精...
中国古代诗文创作追求"中和之美",强调"诗缘情",注重意境的创造;中国书法创作则追求志气平和、不激不厉,强调"书为心画"、"达其性情",中国古代诗文理论对书法创作的影响、渗透,使二者的审美精神和理念呈"同源"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
诗文理论
书法创作
中和
缘情
意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袁宏道后期诗文理论述评
8
作者
李斌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56-61,共6页
万历28年袁宏道退居柳浪湖后,其诗文理论与前期相较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本文通过对比袁宏道前后期关于“真”的内涵的界定、审美追求、创作实践等三个方面的变化,大体勾勒了其后期诗文理论的轮廓。
关键词
袁宏道
后期
诗文理论
"真"
审美追求
文学创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甘复诗文理论研究
9
作者
吴致宁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7-9,22,共4页
甘复是元末著名文人,其诗文理论所表现的复古倾向在复古风气逐渐加深的元末文坛具有一定代表性。在文与道的关系上,他主张"文以明道",但对"道"的认识并不拘泥于儒家道统,而是具有相当的通达性。他对孟子以来的"...
甘复是元末著名文人,其诗文理论所表现的复古倾向在复古风气逐渐加深的元末文坛具有一定代表性。在文与道的关系上,他主张"文以明道",但对"道"的认识并不拘泥于儒家道统,而是具有相当的通达性。他对孟子以来的"养气"说也有所继承和发展。此外,他还将传统的"知人论世"与"穷而后工"的观点用于诗文批评中。对甘复诗文理论的研究,可以从一定程度上窥见元末文坛的文学批评风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代
甘复
诗文理论
复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袁宏道诗文理论之“尚俗”
10
作者
张海轮
《科技信息》
2010年第26期158-158,共1页
袁宏道是晚明文学革新运动的领袖人物。以他为核心的公安派文人反对前后七子的复古主张,力主以心为师,"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文学观念。他反对摹拟,主张通变,倡导诗文应求真求实,求趣求淡,力举通俗文学,推动晚明文学革新运动...
袁宏道是晚明文学革新运动的领袖人物。以他为核心的公安派文人反对前后七子的复古主张,力主以心为师,"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文学观念。他反对摹拟,主张通变,倡导诗文应求真求实,求趣求淡,力举通俗文学,推动晚明文学革新运动的高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袁宏道
诗文理论
尚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袁宏道后期诗文理论之探究
11
作者
梁新荣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12年第3期28-30,2,共3页
袁宏道是晚明文学革新运动的领袖人物。以他为核心的公安派文人反对前后七子的复古主张,力主以心为师、“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文学观念。袁宏道的思想在万历二十八年发生了急遽的变化,本文具体分析了他后期诗文理论的具体内容,及...
袁宏道是晚明文学革新运动的领袖人物。以他为核心的公安派文人反对前后七子的复古主张,力主以心为师、“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文学观念。袁宏道的思想在万历二十八年发生了急遽的变化,本文具体分析了他后期诗文理论的具体内容,及其尚“淡”,尚“质”,追求浑厚蕴藉的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袁宏道
诗文理论
浑厚蕴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欧阳玄和他的诗文理论
被引量:
3
12
作者
刘梦初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90-93,共4页
欧阳玄和他的诗文理论刘梦初一欧阳玄的生平与影响欧阳玄(1272—1357),字原功。元代潭州浏阳(今湖南浏阳市)人。享年85岁。是元代颇具影响的文士之一。其先祖家住庐陵,与宋代欧阳修同是安福令欧阳万的后代。曾祖父、祖...
欧阳玄和他的诗文理论刘梦初一欧阳玄的生平与影响欧阳玄(1272—1357),字原功。元代潭州浏阳(今湖南浏阳市)人。享年85岁。是元代颇具影响的文士之一。其先祖家住庐陵,与宋代欧阳修同是安福令欧阳万的后代。曾祖父、祖父都曾在湖南任官,因受浏阳山水之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阳玄
诗文理论
欧阳修
理论
贡献
“不平则鸣”
温柔敦厚
诗文
创作
审美愉悦功能
文论
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论袁宏道前期的诗文理论
被引量:
2
13
作者
王承丹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94-100,共7页
袁宏道前期的诗文理论是其全部文学思想的主流,也是其创作旺盛期的重要标志,同时更是整个公安派走向兴盛期不可或缺的促成因素之一。在袁宏道的前期诗文理论中,有两点最为突出,一是反对文学复古,二是创新求变,二者相互关联,不可...
袁宏道前期的诗文理论是其全部文学思想的主流,也是其创作旺盛期的重要标志,同时更是整个公安派走向兴盛期不可或缺的促成因素之一。在袁宏道的前期诗文理论中,有两点最为突出,一是反对文学复古,二是创新求变,二者相互关联,不可割裂。与此相发明的是,袁宏道对宋代诗文情有独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袁宏道
公安派
诗文理论
文学
理论
复古派
诗文
复古
“趣”
袁宗道
袁中道
文学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简评汤显祖的诗文理论与诗文创作
被引量:
1
14
作者
俞为民
《江西社会科学》
1986年第4期89-93,共5页
汤显祖是我国明代一位杰出的戏曲家,也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在他一生的文学创作中,诗文占于很大的比重,也有着较高的成就。由于“四梦”的巨大影响,使他蜚声曲坛。因之,“世但赏其词曲而已,”对于他的诗文却很少有人问津。其实,汤显祖...
汤显祖是我国明代一位杰出的戏曲家,也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在他一生的文学创作中,诗文占于很大的比重,也有着较高的成就。由于“四梦”的巨大影响,使他蜚声曲坛。因之,“世但赏其词曲而已,”对于他的诗文却很少有人问津。其实,汤显祖诗文与戏曲是相辅相成、密切相关的,要全面确定他在文学和戏曲史上的地位,也应该对他的诗文成就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汤显祖诗
诗文理论
诗文
创作
文集
王世贞
李攀龙
李梦阳
青莲
复古主义
文学主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周亮工对钱谦益诗文理论的继承与新变
15
作者
薛晋蓉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2期67-71,共5页
钱谦益是明清之际极具影响力的文学批评家。他对明代诗文理论流派及对思潮的反思与批判,直接影响了清代前、中期的诗文理论与创作实践。周亮工作为钱谦益的弟子,对钱谦益的诗文理论以服膺继承为主,但也有自己的反思与修正。研究周亮工...
钱谦益是明清之际极具影响力的文学批评家。他对明代诗文理论流派及对思潮的反思与批判,直接影响了清代前、中期的诗文理论与创作实践。周亮工作为钱谦益的弟子,对钱谦益的诗文理论以服膺继承为主,但也有自己的反思与修正。研究周亮工对钱谦益诗文理论的接受情况,可窥一斑而见全豹,从微观角度审视明清之际诗文理论的嬗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谦益
周亮工
诗文理论
性情
格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胡应麟诗文理论对小说戏曲研究的影响
16
作者
王少明
刘国霞
《中国校外教育》
2010年第S1期10-10,共1页
胡应麟是明代著名学者,他关于小说的论述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作为诗文理论家,他将诗文理论运用到小说批评中,本文将从这个角度论述胡应麟诗文理论对其小说戏曲研究的影响。
关键词
诗文理论
文词
气韵
文体尊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但抒性灵 不废格套──袁中道诗文理论综述
17
作者
李斌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1999年第3期96-100,共5页
袁中道是公安派衰微期的理论代表,他一方面在维护袁宏道的同时,另一方面又不得不纠公安派末流之偏,最后便向封建正统文学妥协,他在坚持“真”的前提下,从诗文的“露”、“俗”返归“中行”。他树三唐之诗为典范,认为诗文创作“穷...
袁中道是公安派衰微期的理论代表,他一方面在维护袁宏道的同时,另一方面又不得不纠公安派末流之偏,最后便向封建正统文学妥协,他在坚持“真”的前提下,从诗文的“露”、“俗”返归“中行”。他树三唐之诗为典范,认为诗文创作“穷而必变,亦其势然”,其变化规律是“性情”与“法律”二者相互为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袁中道
诗文理论
中行
不废格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于都三宋先生诗文理论——兼述桐城文派和宁都三魏的影响
18
作者
张小影
《中国商界》
2008年第8期259-259,共1页
于都三宋先生是生活于清代乾嘉之际的江西于都县宋氏三兄弟。他们身处流派纷呈的文坛大背景中,浸润于赣文化传统的涵育,其诗文理论受到桐城文派和宁都三魏的影响,表现出雅正和求真尚奇的审美倾向,显现出个性的光彩。
关键词
于都县
理論
桐城文派
宁都
文化传统
诗文理论
审美倾向
乾嘉之际
流派纷呈
影响
文坛
生活
清代
浸润
江西
个性
背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爱新觉罗·玄烨的诗文理论
19
作者
马清福
《满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38-45,共8页
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即清代的第四代统治者清圣祖康熙皇帝,在位六十八年(1611——1722)。清初的两位皇帝努尔哈赤和皇太极,他们把主要精力放在统一女真各部、建立满族共同体,与明王朝战争的几件大事上,其业绩主要表现在...
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即清代的第四代统治者清圣祖康熙皇帝,在位六十八年(1611——1722)。清初的两位皇帝努尔哈赤和皇太极,他们把主要精力放在统一女真各部、建立满族共同体,与明王朝战争的几件大事上,其业绩主要表现在武功上。他们也有文化方面的建设,例如创制满文、翻译汉籍等,但和其武功比较起来就显得微弱了,至于文字创作在他们本身就更少了,当然也就谈不到什么诗文理论了。清代的第三个皇帝福临在位只23年,他的一生也主要是忙于击败农民起义军,战胜明王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烨
诗文理论
文势
诗教
爱新觉罗
评论
文气
温柔敦厚
诗道
解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汤显祖的诗文理论
20
作者
邬国平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1期66-71,共6页
汤显祖留给后人的文学遗产是丰富的,不仅有绚丽多采的戏曲,脍灸人口的诗文,而且还有带着真知灼见的文学理论。作为文学批评家的汤显祖,对戏曲、诗文、小说和词都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意见,而其中又以戏曲论和诗文论最为重要:在戏曲论和诗...
汤显祖留给后人的文学遗产是丰富的,不仅有绚丽多采的戏曲,脍灸人口的诗文,而且还有带着真知灼见的文学理论。作为文学批评家的汤显祖,对戏曲、诗文、小说和词都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意见,而其中又以戏曲论和诗文论最为重要:在戏曲论和诗文论中,诗文论所涉及的范围又较为广泛。鉴于目前我国学术界对此很少问津,本文试图对汤显祖的诗文理论作一简要的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汤显祖
诗文理论
文学遗产
复古主义
文学作品
曲论
后七子
戏曲
文学思想
公安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赋学与诗文理论互渗论
被引量:
4
1
作者
孙福轩
机构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
出处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2-76,共5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历代赋学批评资料整理研究"(11FZW028)
教育部哲学社科基金项目"清代辞赋研究"(10YJA751065)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赋学与诗文理论的互渗是辞赋批评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现象。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文集的编纂和归类批评,历代赋集、诗文集的编纂往往各体兼收;二是由于赋话晚出,辞赋的批评往往与诗文的批评交叉迭合在一起。形成此种现象的原因,既是赋文体的包容性、依附性所致,如赋长期依附于诗文之间,同时又受到古代"杂文学"观念的影响,而古代文章学的体用观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赋学
诗文理论
互渗
Keywords
Fu theory
poetry and essay ' s theory
Infiltration
分类号
I206.09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曾国藩的诗文理论观念及其近代意义
被引量:
1
2
作者
左鹏军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国际文化学院
出处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15,共10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近代文体观念与文体演变研究"[项目编号:10BZW071]阶段性成果
文摘
产生于中国传统文化面临冲击转换、社会时局动荡不安背景下的曾国藩的诗文理论内容相当丰富,主要包括强调文学与世变相因、提倡"经济"之学,继承发展古文阳刚与阴柔学说并将其与文章风格类型、变化发展观念相结合,关注古文文体功能特征、主张骈散相济、奇偶结合,关注公文及其他应用文体的形态功能,主张在积理极富的基础上追求修辞立诚、强调创新自立,强调诗文声调和谐之美、以诵读传达情韵等方面。这种思想观念一方面表现出传承与维护正统的理论倾向,另一方面表现出适当变革和求真务实以挽救文风、适应时代需求的近代意识,反映了曾国藩及其同道者在继承传统诗文理论基础上进行适度变革转换的稳健姿态,也透露出中国近代文学理论发生内在变革和寻求理论出路的时代信息。
关键词
曾国藩
诗文理论
文学观念
承传新变
中国近代
Keywords
Zeng Guofan
theories on poetry and prose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Chinese modern times
分类号
I206.5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清初文学家邵长蘅的诗文理论
被引量:
1
3
作者
龙野
机构
复旦大学中文系
出处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61-65,共5页
文摘
邵长蘅是清初知名的文学家。其诗学理论主张诗歌贵有"自得",强调转益多师,是对清初诗坛强分畛域、片面学唐学宋流弊的批评与补救;其古文理论注重溯源经史、重经博学、学有根柢,对晚明以来的"伪秦汉"与"伪八家"有激烈的批评。他的文学理论源于毗陵文学传统,直面明末清初文坛的流弊,反映出清初文学批评建构的面貌。
关键词
邵长蘅
诗文理论
清初文学
Keywords
SHAO Chang -heng
literary theory
the early Qing literature
分类号
I209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评宋濂、高棅的诗文理论
被引量:
1
4
作者
刘健芬
机构
西南师范大学中文系
出处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
2003年第5期21-24,共4页
文摘
明代诗文复古之风盛行。这是因为明代初年 ,刚刚结束了异族统治 ,政治上发生了根本变化 ,文人学士非常思念故国悠久的历史文化 ,这是产生复古思想的现实基础 ;过去的时代也确实产生过许多伟大的作家和作品 ,值得文人学士倾慕。所以明代诗文大都有一种尊古复古的倾向 :写诗学李杜 ;作文学秦汉。
关键词
宋濂
高棅
诗文理论
评价
明代
政治
历史文化
复古思想
分类号
I207.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袁宏道前期诗文理论述评
被引量:
1
5
作者
梁新荣
机构
新疆伊犁师范学院人文学院
出处
《新疆职业大学学报》
2008年第2期23-25,共3页
文摘
袁宏道是晚明文学革新运动的领袖人物。以他为核心的公安派文人反对前后七子的复古主张,力主以心为师,"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文学观念。他前期的诗文理论是其全部诗文理论的主要组成部分,一是反对摹拟,主张通变,一是强调独抒性灵,不拘格套,二者相互关联,相互促进。
关键词
袁宏道
诗文理论
通变
Keywords
Yuan Hongdao
Poetic prose theory
Reform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略论李梦阳诗文理论的矛盾性及其影响
被引量:
1
6
作者
王承丹
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研究所
出处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3期17-19,9,共4页
文摘
在论述明代诗文复古运动的时候,如果把它的滥觞期和稍后的先驱者略去不论,那么这一文学运动开始的标志便是前七子的粉墨登场,李梦阳是前七子的盟者,也是其理论的集大成者,他“倡言文必秦汉.诗必盛唐,非是者弗道.”①作为一个正统的封建文人,李梦阳信奉儒家“言志”、“抒情”的诗教说,看重文学的功利作用,即文学要“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②李梦阳生逢封建政体渐趋衰微没落的明代,从本阶级的利益出发,他希望朱明王朝能像日行中天的汉唐盛世一样再度兴盛,他所进行的文学复古活动正是从这个方面着眼,力图使诗文重现秦、汉、盛唐时的风貌并以之教化民众、补察时政.李梦阳说:“山人商宋梁时犹学宋人诗,会李子客梁,谓之曰:‘宋元诗.’山人于是遂弃宋而学唐,已问唐所无,曰:‘唐无赋哉!’问汉,曰:‘无骚哉!’山人于是则又究心赋骚于唐汉之上.山人尝以诗视李子,李子曰;‘夫诗有七难:格古、调逸、气舒、句浑、音圆、思冲、情以发之.七者备而后诗昌矣.”(3)李梦阳把楚骚、汉赋、唐诗这些盛世的文学样式视为明代以前正统文学的文体典范,而宋代随着封建体制衰落不振,他于是就认为“宋元诗”.这段话还透露出“格调派”的主张“格古”、“调逸”以及与之不相容的“情以发之”的思想.
关键词
李梦阳
诗文理论
矛盾性
诗文
复古
前七子
王阳明
文学复古运动
文学革新
思想解放
集大成者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论中国古代诗文理论对书法创作的影响
7
作者
戚荣金
机构
信阳教育学院
出处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72-74,共3页
文摘
中国古代诗文创作追求"中和之美",强调"诗缘情",注重意境的创造;中国书法创作则追求志气平和、不激不厉,强调"书为心画"、"达其性情",中国古代诗文理论对书法创作的影响、渗透,使二者的审美精神和理念呈"同源"之势。
关键词
中国古代
诗文理论
书法创作
中和
缘情
意境
Keywords
ancient Chinese essay
creation of calligraphy
neutralism
affection
image
分类号
J292.1 [艺术—美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袁宏道后期诗文理论述评
8
作者
李斌
机构
中山大学中文系
出处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56-61,共6页
文摘
万历28年袁宏道退居柳浪湖后,其诗文理论与前期相较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本文通过对比袁宏道前后期关于“真”的内涵的界定、审美追求、创作实践等三个方面的变化,大体勾勒了其后期诗文理论的轮廓。
关键词
袁宏道
后期
诗文理论
"真"
审美追求
文学创作
Keywords
Yuan Hongdao
later part
poetic theory
truth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甘复诗文理论研究
9
作者
吴致宁
机构
河北大学文学院
出处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7-9,22,共4页
文摘
甘复是元末著名文人,其诗文理论所表现的复古倾向在复古风气逐渐加深的元末文坛具有一定代表性。在文与道的关系上,他主张"文以明道",但对"道"的认识并不拘泥于儒家道统,而是具有相当的通达性。他对孟子以来的"养气"说也有所继承和发展。此外,他还将传统的"知人论世"与"穷而后工"的观点用于诗文批评中。对甘复诗文理论的研究,可以从一定程度上窥见元末文坛的文学批评风气。
关键词
元代
甘复
诗文理论
复古
Keywords
Yuan Dynasty
Gan Fu
theories on poetry and prose
idolizing the ancients
分类号
I052 [文学—文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袁宏道诗文理论之“尚俗”
10
作者
张海轮
机构
新疆师范大学
石河子职业技术学院
出处
《科技信息》
2010年第26期158-158,共1页
文摘
袁宏道是晚明文学革新运动的领袖人物。以他为核心的公安派文人反对前后七子的复古主张,力主以心为师,"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文学观念。他反对摹拟,主张通变,倡导诗文应求真求实,求趣求淡,力举通俗文学,推动晚明文学革新运动的高潮。
关键词
袁宏道
诗文理论
尚俗
分类号
TP317.2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袁宏道后期诗文理论之探究
11
作者
梁新荣
机构
新疆伊犁师范学院
出处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12年第3期28-30,2,共3页
文摘
袁宏道是晚明文学革新运动的领袖人物。以他为核心的公安派文人反对前后七子的复古主张,力主以心为师、“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文学观念。袁宏道的思想在万历二十八年发生了急遽的变化,本文具体分析了他后期诗文理论的具体内容,及其尚“淡”,尚“质”,追求浑厚蕴藉的风格。
关键词
袁宏道
诗文理论
浑厚蕴藉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欧阳玄和他的诗文理论
被引量:
3
12
作者
刘梦初
出处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90-93,共4页
文摘
欧阳玄和他的诗文理论刘梦初一欧阳玄的生平与影响欧阳玄(1272—1357),字原功。元代潭州浏阳(今湖南浏阳市)人。享年85岁。是元代颇具影响的文士之一。其先祖家住庐陵,与宋代欧阳修同是安福令欧阳万的后代。曾祖父、祖父都曾在湖南任官,因受浏阳山水之胜...
关键词
欧阳玄
诗文理论
欧阳修
理论
贡献
“不平则鸣”
温柔敦厚
诗文
创作
审美愉悦功能
文论
外物
分类号
I052 [文学—文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论袁宏道前期的诗文理论
被引量:
2
13
作者
王承丹
出处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94-100,共7页
文摘
袁宏道前期的诗文理论是其全部文学思想的主流,也是其创作旺盛期的重要标志,同时更是整个公安派走向兴盛期不可或缺的促成因素之一。在袁宏道的前期诗文理论中,有两点最为突出,一是反对文学复古,二是创新求变,二者相互关联,不可割裂。与此相发明的是,袁宏道对宋代诗文情有独钟。
关键词
袁宏道
公安派
诗文理论
文学
理论
复古派
诗文
复古
“趣”
袁宗道
袁中道
文学观念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简评汤显祖的诗文理论与诗文创作
被引量:
1
14
作者
俞为民
出处
《江西社会科学》
1986年第4期89-93,共5页
文摘
汤显祖是我国明代一位杰出的戏曲家,也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在他一生的文学创作中,诗文占于很大的比重,也有着较高的成就。由于“四梦”的巨大影响,使他蜚声曲坛。因之,“世但赏其词曲而已,”对于他的诗文却很少有人问津。其实,汤显祖诗文与戏曲是相辅相成、密切相关的,要全面确定他在文学和戏曲史上的地位,也应该对他的诗文成就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
关键词
汤显祖诗
诗文理论
诗文
创作
文集
王世贞
李攀龙
李梦阳
青莲
复古主义
文学主张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周亮工对钱谦益诗文理论的继承与新变
15
作者
薛晋蓉
机构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出处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2期67-71,共5页
文摘
钱谦益是明清之际极具影响力的文学批评家。他对明代诗文理论流派及对思潮的反思与批判,直接影响了清代前、中期的诗文理论与创作实践。周亮工作为钱谦益的弟子,对钱谦益的诗文理论以服膺继承为主,但也有自己的反思与修正。研究周亮工对钱谦益诗文理论的接受情况,可窥一斑而见全豹,从微观角度审视明清之际诗文理论的嬗变。
关键词
钱谦益
周亮工
诗文理论
性情
格调
Keywords
Qian Qianyi
Zhou Lianggong
poetry and prose theories
disposition
style
分类号
I02 [文学—文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胡应麟诗文理论对小说戏曲研究的影响
16
作者
王少明
刘国霞
机构
山东商务职业学院
出处
《中国校外教育》
2010年第S1期10-10,共1页
文摘
胡应麟是明代著名学者,他关于小说的论述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作为诗文理论家,他将诗文理论运用到小说批评中,本文将从这个角度论述胡应麟诗文理论对其小说戏曲研究的影响。
关键词
诗文理论
文词
气韵
文体尊卑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但抒性灵 不废格套──袁中道诗文理论综述
17
作者
李斌
机构
江西师范大学
出处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1999年第3期96-100,共5页
文摘
袁中道是公安派衰微期的理论代表,他一方面在维护袁宏道的同时,另一方面又不得不纠公安派末流之偏,最后便向封建正统文学妥协,他在坚持“真”的前提下,从诗文的“露”、“俗”返归“中行”。他树三唐之诗为典范,认为诗文创作“穷而必变,亦其势然”,其变化规律是“性情”与“法律”二者相互为用。
关键词
袁中道
诗文理论
中行
不废格套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于都三宋先生诗文理论——兼述桐城文派和宁都三魏的影响
18
作者
张小影
机构
南昌大学
出处
《中国商界》
2008年第8期259-259,共1页
文摘
于都三宋先生是生活于清代乾嘉之际的江西于都县宋氏三兄弟。他们身处流派纷呈的文坛大背景中,浸润于赣文化传统的涵育,其诗文理论受到桐城文派和宁都三魏的影响,表现出雅正和求真尚奇的审美倾向,显现出个性的光彩。
关键词
于都县
理論
桐城文派
宁都
文化传统
诗文理论
审美倾向
乾嘉之际
流派纷呈
影响
文坛
生活
清代
浸润
江西
个性
背景
分类号
F72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爱新觉罗·玄烨的诗文理论
19
作者
马清福
出处
《满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38-45,共8页
文摘
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即清代的第四代统治者清圣祖康熙皇帝,在位六十八年(1611——1722)。清初的两位皇帝努尔哈赤和皇太极,他们把主要精力放在统一女真各部、建立满族共同体,与明王朝战争的几件大事上,其业绩主要表现在武功上。他们也有文化方面的建设,例如创制满文、翻译汉籍等,但和其武功比较起来就显得微弱了,至于文字创作在他们本身就更少了,当然也就谈不到什么诗文理论了。清代的第三个皇帝福临在位只23年,他的一生也主要是忙于击败农民起义军,战胜明王朝,
关键词
玄烨
诗文理论
文势
诗教
爱新觉罗
评论
文气
温柔敦厚
诗道
解义
分类号
K282.1 [历史地理—中国史]
D633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汤显祖的诗文理论
20
作者
邬国平
出处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1期66-71,共6页
文摘
汤显祖留给后人的文学遗产是丰富的,不仅有绚丽多采的戏曲,脍灸人口的诗文,而且还有带着真知灼见的文学理论。作为文学批评家的汤显祖,对戏曲、诗文、小说和词都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意见,而其中又以戏曲论和诗文论最为重要:在戏曲论和诗文论中,诗文论所涉及的范围又较为广泛。鉴于目前我国学术界对此很少问津,本文试图对汤显祖的诗文理论作一简要的论述。
关键词
汤显祖
诗文理论
文学遗产
复古主义
文学作品
曲论
后七子
戏曲
文学思想
公安派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赋学与诗文理论互渗论
孙福轩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曾国藩的诗文理论观念及其近代意义
左鹏军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论清初文学家邵长蘅的诗文理论
龙野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评宋濂、高棅的诗文理论
刘健芬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
2003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袁宏道前期诗文理论述评
梁新荣
《新疆职业大学学报》
2008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略论李梦阳诗文理论的矛盾性及其影响
王承丹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试论中国古代诗文理论对书法创作的影响
戚荣金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袁宏道后期诗文理论述评
李斌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甘复诗文理论研究
吴致宁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袁宏道诗文理论之“尚俗”
张海轮
《科技信息》
2010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袁宏道后期诗文理论之探究
梁新荣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1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欧阳玄和他的诗文理论
刘梦初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4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试论袁宏道前期的诗文理论
王承丹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7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简评汤显祖的诗文理论与诗文创作
俞为民
《江西社会科学》
1986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论周亮工对钱谦益诗文理论的继承与新变
薛晋蓉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胡应麟诗文理论对小说戏曲研究的影响
王少明
刘国霞
《中国校外教育》
2010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但抒性灵 不废格套──袁中道诗文理论综述
李斌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199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于都三宋先生诗文理论——兼述桐城文派和宁都三魏的影响
张小影
《中国商界》
200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爱新觉罗·玄烨的诗文理论
马清福
《满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0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汤显祖的诗文理论
邬国平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