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诗性哲学与哲学的诗性 被引量:5
1
作者 张伟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1年第3期16-19,共4页
面对科学的咄咄逼迫 ,哲学已逐渐失去了家园 ,这证明哲学与科学联姻的失败。与其不断地向科学献媚 ,不如向诗性回归 ,这才是哲学的归乡之路。只有诗性哲学才能创造出生命的本真意义和体现出对人类的终极关怀 ;也只有诗性哲学家才能成为... 面对科学的咄咄逼迫 ,哲学已逐渐失去了家园 ,这证明哲学与科学联姻的失败。与其不断地向科学献媚 ,不如向诗性回归 ,这才是哲学的归乡之路。只有诗性哲学才能创造出生命的本真意义和体现出对人类的终极关怀 ;也只有诗性哲学家才能成为人类精神家园的创造者和守护者。哲学的诗性是指那种融理想性、创造性、超越性和终极关怀的指向性为一体的真善美相统一的属性。无论那一种哲学如果缺乏上述的诗性精神就不是好的哲学。当然哲学可以不是诗性哲学 ,但是哲学里不能没有诗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性哲学 创造 意义 哲学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资本论》中的诗性哲学话语 被引量:1
2
作者 黄世权 《嘉兴学院学报》 2017年第3期65-74,共10页
《资本论》蕴含着深刻的哲学话语,最为突出的是辩证法和意识形态批判。马克思把资本主义生产视为一个辩证的运动,通过内在矛盾的不断否定,资本主义不断发展,最终实现自身扬弃。对立、转化、统一,辩证法呈现出一种回旋结构,具有音乐一般... 《资本论》蕴含着深刻的哲学话语,最为突出的是辩证法和意识形态批判。马克思把资本主义生产视为一个辩证的运动,通过内在矛盾的不断否定,资本主义不断发展,最终实现自身扬弃。对立、转化、统一,辩证法呈现出一种回旋结构,具有音乐一般的节奏与韵致,堪称思维的舞蹈。马克思用意识形态批判透视资本主义,揭穿了资本主义运动本身产生的各种假象、鬼魅和神话,如工人阶级的自由平等劳动、资产阶级的勤俭致富,特别是剩余价值和利润率的真正本质以及资本主义作为特定历史阶段而非永恒社会形态的必然命运。意识形态批判具有驱魔和去神秘化的效力。辩证法的回旋之舞与意识形态的驱魔,赋予《资本论》的哲学话语一种异样的诗性品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资本论 诗性哲学话语 思维的舞蹈 驱魔术 去神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史·思:《红楼梦》的诗性哲学话语范式
3
作者 王德福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26-33,共8页
《红楼梦》的文本语符是极为复杂的。其话语范式具有多义性、开放性、隐喻性等突出特点。这类话语总是同时兼具诗性、史性与思性三个向度,与追求话语单义性、闭合性、体系性的西方理性主义哲学话语有着相异的形态,是诗、史、思完美融合... 《红楼梦》的文本语符是极为复杂的。其话语范式具有多义性、开放性、隐喻性等突出特点。这类话语总是同时兼具诗性、史性与思性三个向度,与追求话语单义性、闭合性、体系性的西方理性主义哲学话语有着相异的形态,是诗、史、思完美融合的话语范式,表征的是与理性哲学不同的诗性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话语范式 诗性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荷尔德林的“哲性诗学”与海德格尔的“诗性哲学”
4
作者 李文军 《云梦学刊》 2017年第1期97-99,共3页
十九世纪的德国浪漫主义诗人荷尔德林和二十世纪的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海德格尔,一个在他的诗歌中表达了人类生存的哲理,一个则在其哲学中道出了诗意化的人生理想。作为后来者的海德格尔对荷尔德林推崇备至,其对荷尔德林诗歌的阐释可谓... 十九世纪的德国浪漫主义诗人荷尔德林和二十世纪的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海德格尔,一个在他的诗歌中表达了人类生存的哲理,一个则在其哲学中道出了诗意化的人生理想。作为后来者的海德格尔对荷尔德林推崇备至,其对荷尔德林诗歌的阐释可谓深刻精辟。荷尔德林的"哲性诗学"与海德格尔的"诗性哲学",两者以不同的方式言说了同样的人生真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尔德林 哲性诗学 海德格尔 诗性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德里达的诗性哲学与哲性诗学 被引量:3
5
作者 韩广信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19-122,共4页
德里达对西方传统文化的解构 ,主要目的是解构“一切社会等级制和暴戾统治”。对逻各斯中心主义 ,语音中心主义及一切传统文本的解构 ,是他采取的迂回策略———去其根基和始源 ,使其崩塌并边缘化。他建构的文学创作、文学批评等无原则... 德里达对西方传统文化的解构 ,主要目的是解构“一切社会等级制和暴戾统治”。对逻各斯中心主义 ,语音中心主义及一切传统文本的解构 ,是他采取的迂回策略———去其根基和始源 ,使其崩塌并边缘化。他建构的文学创作、文学批评等无原则的原则 ,为诗学等的自由游戏创造开辟了无限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里达 诗性哲学 哲性诗学 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由绘画——儿童潜意识表达的诗性哲学
6
作者 黄青 《早期教育(家教·亲子共玩)》 2020年第10期7-9,共3页
毕加索认为儿童是天生的艺术家,儿童用自己艺术的方式展现自己丰富的精神世界,展示自己对世界的思考。同时根据弗洛伊德的自我本我超我理论,儿童自我意识发展较为薄弱,受本我影响较大,并且潜意识本身就有“支配人的行动的力量”[1]。因... 毕加索认为儿童是天生的艺术家,儿童用自己艺术的方式展现自己丰富的精神世界,展示自己对世界的思考。同时根据弗洛伊德的自我本我超我理论,儿童自我意识发展较为薄弱,受本我影响较大,并且潜意识本身就有“支配人的行动的力量”[1]。因此,儿童的自发性自由绘画是潜意识下本能冲动的表现,是儿童心理意向的直接表达,是儿童精神世界的形象展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能冲动 诗性哲学 心理意向 潜意识 弗洛伊德 儿童自我意识 毕加索 直接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伦理知识论建构的诗性哲学言说——读唐代兴教授新著《生存与幸福——伦理构建的知识论原理》 被引量:2
7
作者 杨兴玉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39-240,共2页
《生存与幸福——伦理构建的知识论原理》(下简《原理》),是唐代兴教授旨在探询当代伦理学知识论的一部近著。尽管对伦理问题的反思几乎纵贯西方哲学史,除近代费希特学说和现代元伦理学之外,却鲜见有伦理知识论的系统探究。因此,... 《生存与幸福——伦理构建的知识论原理》(下简《原理》),是唐代兴教授旨在探询当代伦理学知识论的一部近著。尽管对伦理问题的反思几乎纵贯西方哲学史,除近代费希特学说和现代元伦理学之外,却鲜见有伦理知识论的系统探究。因此,《原理》致力于建构伦理知识学体系的尝试,具有不容忽视的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伦理构建 《原理》 知识论 诗性哲学 幸福 教授 唐代 言说
原文传递
翻译文本的解构策略——德里达解构文本的诗性哲学 被引量:1
8
作者 刘介民 《国外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16,共7页
本文从德里达的解构理论出发,探讨了翻译文本的解构策略。解构翻译的目的是要在译作文本中使原作升入一个更高、更纯粹各种语言相互融合臻至完满的境界。这种境界尽管难以企及,但解构无疑为我们指出了通往这一境界的途径。
关键词 诗性哲学 翻译文本 解构策略 符号系统 话语结构
原文传递
诗性哲学构建中的命题困惑——从鲁迅所谓“我的思路因此轰毁”说起
9
作者 苗军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45-149,共5页
从青年时期开始,鲁迅达成了许多极富个性的命题式思考,它们一直支撑着鲁迅的人生信念,在此所要讨论的,是鲁迅这位酷爱"命题"的思想家"奔五"之年所遭遇的一个命题困惑,即所谓"将来必胜于过去,青年必胜于老人&qu... 从青年时期开始,鲁迅达成了许多极富个性的命题式思考,它们一直支撑着鲁迅的人生信念,在此所要讨论的,是鲁迅这位酷爱"命题"的思想家"奔五"之年所遭遇的一个命题困惑,即所谓"将来必胜于过去,青年必胜于老人"思路在双重考验中走向"轰毁"的实情。在玩味这一命题的过程中,如果说写作《野草》是非凡的拐点,那么再续"故事新编"的传奇以及重估杂感的存在价值则是锐意的开拓,三者共同显示了鲁迅作为一个思想家的至高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命题 困惑 诗性哲学
原文传递
儿童哲学与儿童文学关系的再认识——以马修斯的“儿童哲学”为视角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翀 《昆明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6-10,共5页
儿童哲学从诞生之日起就与儿童文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但由于对儿童哲学内涵理解的不同致使儿童哲学与儿童文学的关系也比较模糊。马修斯的儿童哲学观中蕴含了广义儿童哲学的三层内涵——儿童的哲学、儿童的哲学教育以及童年哲学。从... 儿童哲学从诞生之日起就与儿童文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但由于对儿童哲学内涵理解的不同致使儿童哲学与儿童文学的关系也比较模糊。马修斯的儿童哲学观中蕴含了广义儿童哲学的三层内涵——儿童的哲学、儿童的哲学教育以及童年哲学。从这三个层面的儿童哲学来看,童年哲学是儿童文学的立足点,儿童的哲学教育是儿童文学的教育内容,儿童的哲学是儿童文学的内在气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文学 儿童观 马修斯 儿童哲学 诗性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饮馔智慧:中国饮食中的哲学人类学视野 被引量:2
11
作者 彭兆荣 《百色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63-68,共6页
中国的饮食传统博大精深,充满智慧,是一门特殊的学问。在我国,从哲学人类学的角度对其进行探索研究者少,文章试图从中国饮食中的"治疗""养生"与"身体想象"等方面探讨生命的哲理,抛砖引玉,以期引起学界的... 中国的饮食传统博大精深,充满智慧,是一门特殊的学问。在我国,从哲学人类学的角度对其进行探索研究者少,文章试图从中国饮食中的"治疗""养生"与"身体想象"等方面探讨生命的哲理,抛砖引玉,以期引起学界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馔智慧 诗性哲学 酒神精神 身体想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重爱默生:诗性写作与哲性思考 被引量:1
12
作者 余静远 《国际比较文学(中英文)》 2020年第4期663-681,共19页
美国19世纪作家爱默生身兼数种身份:他既是一名演讲家、随笔作家、思想家、诗人,早期还曾经是一名传教士。想要明确界定爱默生的归属既不可能也无必要,因为他的写作糅合了多种风格。熟稔希腊文化和基督教文化的爱默生,在他的写作中既采... 美国19世纪作家爱默生身兼数种身份:他既是一名演讲家、随笔作家、思想家、诗人,早期还曾经是一名传教士。想要明确界定爱默生的归属既不可能也无必要,因为他的写作糅合了多种风格。熟稔希腊文化和基督教文化的爱默生,在他的写作中既采用了希腊式的写作风格,即诗性的感知、表达和形式,诗性的感知需要调动诗人的直觉、灵感和想象,诗意的表达需要借助象征的语言和随笔类不拘的形式,形成有机的整体。同时,爱默生又以基督教的传统为内容基调,即重视哲思和道德说教,他相信宇宙间存在一种“道德法则”,维持着宇宙的和谐;个体也具有天生的道德本性和心灵。这篇论文重点分析爱默生文章中的这两种特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这两者在爱默生的写作中并不互相冲突,相反,两者互为补充,诗性的写作风格在情感维度增加了文章的感染力;而哲性的思考在理性维度保证了文章的深刻。从这个意义上而言,爱默生可被称为诗性哲学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默生 诗性写作 哲性思考 诗性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庄道家的诗学方向 被引量:1
13
作者 劳承万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6-82,共7页
把人生实践行为化成艺术 ,显现心灵的自由、思想之解放 ,这就是老庄道家诗学之“道”的重要特征。老庄哲学的诗性特征 ,充分地体现在这个“取道”(得道 )的实践过程中。老庄哲学除了对知性认识论与现象论有确切的感触之外 ,对实践理性... 把人生实践行为化成艺术 ,显现心灵的自由、思想之解放 ,这就是老庄道家诗学之“道”的重要特征。老庄哲学的诗性特征 ,充分地体现在这个“取道”(得道 )的实践过程中。老庄哲学除了对知性认识论与现象论有确切的感触之外 ,对实践理性的形上求解和本体论亦有深情的感悟。老庄哲学是探寻本体的诗性智慧 ,是一种非常明睿的诗性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家 庄子 中国哲学 诗性智慧 诗学方向 诗性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的矛盾 被引量:1
14
作者 萧兵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11,共6页
以《老子》为代表的早期道家的“道”,不仅具有多义性、博喻性和模糊性,还内在着深刻的矛盾,例如不可言说却又不得不言说,无所独在而又无所不在,必须达成最高抽象却又没有完全脱离具象(或原型意象);其中包含着忽然“物质”忽然“规律”... 以《老子》为代表的早期道家的“道”,不仅具有多义性、博喻性和模糊性,还内在着深刻的矛盾,例如不可言说却又不得不言说,无所独在而又无所不在,必须达成最高抽象却又没有完全脱离具象(或原型意象);其中包含着忽然“物质”忽然“规律”,忽然“超越”忽然“粘著”等不可调和的龃龉。这是初始时期诗性哲学的特有景观,值得重新审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矛盾 《老子》 不可言说 原型意象 “物质” “超越” 诗性哲学 重新审视 “道” 多义性 模糊性 道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孟儒学的诗学方向 被引量:2
15
作者 劳承万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31-36,共6页
诗学的基本形态是由相关的哲学基本形态分析而来。在中国哲学总体结构中,从诗性哲学到诗性艺术与审美(诗学),是一个伸延的过程,是从本体到现象的一个方面。孔孟儒学的诗学基本形态,是“礼——乐”诗性社会存在本体论的形态。孔孟儒学的... 诗学的基本形态是由相关的哲学基本形态分析而来。在中国哲学总体结构中,从诗性哲学到诗性艺术与审美(诗学),是一个伸延的过程,是从本体到现象的一个方面。孔孟儒学的诗学基本形态,是“礼——乐”诗性社会存在本体论的形态。孔孟儒学的诗学方向,基本上是围绕“礼——乐”社会存在本体论的方向旋转的。如果向内深挖一步,此即儒家哲学之心性本体,这是“知人尽性知天”的巨大生命力,更是一种诗性精神(亦哲亦诗);如果向外拓展开去,则是由象征性思维方式呈现出来的“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的诗现象。儒学的诗性智慧,按中国哲学的互补互动功能,又可大别为两种类型:以“水”为象之乐和以“山”为象之乐,即山水(智/仁)之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孟儒学 诗学方向 诗性哲学 诗性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狂与逸——华滋华斯、陶渊明田园诗比较 被引量:3
16
作者 安晓红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2期18-19,共2页
自然派诗人以其敏锐的领悟力,生活在与自然间距很小的环境中,发现自然以其永恒不变的范式为人类提供了理性的象征。华滋华斯与陶渊明是英中诗坛上杰出的并且极具代表性的自然派诗人,他们都在各自的国度里开创了一代诗风。但由于中英两... 自然派诗人以其敏锐的领悟力,生活在与自然间距很小的环境中,发现自然以其永恒不变的范式为人类提供了理性的象征。华滋华斯与陶渊明是英中诗坛上杰出的并且极具代表性的自然派诗人,他们都在各自的国度里开创了一代诗风。但由于中英两国的历史传统和文化背景不同,两人的田园牧歌分别 呈现出了狂放与飘逸两种迥然不同的文风。本文仅就两人在诗歌内容以及其诗性哲学中体现的艺术风格作出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滋华斯 陶渊明 田园诗 自然派诗人 诗歌内容 诗性哲学 艺术风格 比较研究 英国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德格尔的原诗学研究
17
作者 张福海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4-137,共4页
海德格尔所说的原诗是对世界生成的源初统一性和发生之命运性、诗性的命名。在他那里,世界的本源性发生是一种诗性的生成,而此种诗性的生成就是原诗的发生。海德格尔的"原诗"思想深化着人们对世界本源的诗性生成的认识。他对... 海德格尔所说的原诗是对世界生成的源初统一性和发生之命运性、诗性的命名。在他那里,世界的本源性发生是一种诗性的生成,而此种诗性的生成就是原诗的发生。海德格尔的"原诗"思想深化着人们对世界本源的诗性生成的认识。他对文学五要素作出了与传统诗学迥然相异的本源性阐释。他的原诗学思想对于我们当代的诗学建设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当然,也要看到海德格尔原诗学思想的局限性,那就是道性有余,技性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德格尔 原诗 本源 诗性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2——中国电影的“太囧”年
18
作者 潘利天 《电影评介》 2013年第5期27-28,共2页
2012年,中国电影呈现出多产的一面,许多大制作电影在年底岁末纷至沓来,然而,这些大制作却并未让观众感到更多的新意,而一部小制作电影——《人再囧途之泰囧》,却征服了亿万观众?科湓颍唤?仅在于导演们的艺术把握,而且还在于社会环... 2012年,中国电影呈现出多产的一面,许多大制作电影在年底岁末纷至沓来,然而,这些大制作却并未让观众感到更多的新意,而一部小制作电影——《人再囧途之泰囧》,却征服了亿万观众?科湓颍唤?仅在于导演们的艺术把握,而且还在于社会环境的制约与经济利益的驱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囧哲学思维史诗性 影像谎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意的畅想与象征的抒情——论中国现代诗化小说
19
作者 夏红冰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107-111,共5页
中国现代文坛的"诗化小说"是受西方象征主义文学及中国传统诗学影响的文本书写,是中国现代小说一种崭新的类型创新。这种小说的诗化倾向与西方小说20世纪的历史发展大体上保持一种同步的进程。诗化小说的主导艺术倾向主要表... 中国现代文坛的"诗化小说"是受西方象征主义文学及中国传统诗学影响的文本书写,是中国现代小说一种崭新的类型创新。这种小说的诗化倾向与西方小说20世纪的历史发展大体上保持一种同步的进程。诗化小说的主导艺术倾向主要表现为语言的诗化与结构的散文化,小说艺术思维的意念化、抽象化,以及意象性抒情、象征性意境的营造等诸种形式特征。整个诗化小说的发展轨迹表现为由具象意境的营造走到对观念世界的钟情。中国现代诗化小说的艺术实践与诗性的哲学思考为中国现代小说提供了全新的艺术维度与发展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诗化小说 象征的抒情 意境 诗性哲学思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ligion and Rationality, Poetry and Philosophy: In Search of the "Axial Breakthrough" in Ancient Greece
20
作者 Hugh Bowden 《Fudan Journal of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2016年第4期543-554,共12页
Axial age theory suggests that a major transformation of thought occurred across several civilisations, including ancient Greece, in the period 800-200 BCE. This paper questions whether any such transformation can be ... Axial age theory suggests that a major transformation of thought occurred across several civilisations, including ancient Greece, in the period 800-200 BCE. This paper questions whether any such transformation can be identified in ancient Greece. It focuses on texts associated with "mystery religions" and the works of Presocratic philosophers as potential evidence for transformation. It demonstrates that there was a continuity of thought throughout the period, and that "rationality" was never seen to be in conflict with "traditional religious ide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xial Age RELIGION POETRY Presocratic MYSTERY Greece Herodotus - Parmenide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