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夏字书《文海》所见“真言”“梵语”译音字的造字方法
1
作者 段靖 《西夏研究》 2024年第1期38-48,共11页
西夏字书《文海》字义解释为“■(言真)”“■(梵语)”的译音字共61字,各字头之下,首列4字说明其字形,归纳整理《文海》真言、梵语译音字的四字字形解说,发现其存在着极强的规律性。根据《文海》真言、梵语译音字字形解说呈现的规律,可... 西夏字书《文海》字义解释为“■(言真)”“■(梵语)”的译音字共61字,各字头之下,首列4字说明其字形,归纳整理《文海》真言、梵语译音字的四字字形解说,发现其存在着极强的规律性。根据《文海》真言、梵语译音字字形解说呈现的规律,可将西夏文真言、梵语译音字的造字方法分为4类:用■省形作意符+同音字或音近字省形作声符的“形声”造字法,字形解说的两字可反切拼读该真言、梵语译音字的“切身”造字法,“汉语借声字”和贴近梵文原意的“会意”造字法。西夏文真言、梵语译音字的造字方法深受汉文佛经译音字造字方法的影响,“■省形作意符+声符”的造字方法相当于汉文佛经译音字用“口+声符”的造字方法,“■省形作意符+声符”的造字方法相当于汉文佛经加“引”表梵文长元音,“切身”造字方法相当于汉文佛经译音字“切身”的造字方法,“汉语借声字”则直接表明汉字是西夏文真言、梵语译音字造字的重要媒介。西夏文真言、梵语译音字的造字方法学习了汉文佛经译音字的造字方法,西夏文字在造字过程中深受汉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海》 译音 造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汉语音译外来词的译音规范 被引量:3
2
作者 章恒珍 《广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74-77,共4页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与信息网络的发展,汉语中的音译外来词语越来越多,这是经济与文化繁荣的标志,同时,大量的音译外来词译音的不统一、不准确,也给两岸三地人们在阅读和认知上带来很多麻烦,音译的规范今天成了大家共同的要求。对外来词音...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与信息网络的发展,汉语中的音译外来词语越来越多,这是经济与文化繁荣的标志,同时,大量的音译外来词译音的不统一、不准确,也给两岸三地人们在阅读和认知上带来很多麻烦,音译的规范今天成了大家共同的要求。对外来词音译的规范可从两方面着手:普通名词与一般术语宜尽可能运用意译或音义兼译、音译加意译的方法,以便于阅读和理解;遵循汉语语音的规范原则与读音习惯,尽可能以普通话语音为标准译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 音译外来词 译音 语音规范 读音习惯 译法规则 标准译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佛经译音字用字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马乾 《唐山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76-78,共3页
佛经译音字主要包括译经者所选用的与梵音语音相近的汉字和根据梵音构造的译音专用字。但在使用中同一个梵文会对译不同的译音字,由于翻译时的省音也使得同一个梵语词汇的译音字用字量多有差异,同时,汉字异写也造成了虚假译音字用字差... 佛经译音字主要包括译经者所选用的与梵音语音相近的汉字和根据梵音构造的译音专用字。但在使用中同一个梵文会对译不同的译音字,由于翻译时的省音也使得同一个梵语词汇的译音字用字量多有差异,同时,汉字异写也造成了虚假译音字用字差异现象。印度佛教所使用的是混合梵语、传入汉地的佛经文本语言类型不尽一致、梵汉语言类型的差异和佛经译音规则不明确等是造成佛经译音字用字出现以上差异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经译音 译音专用字 省音 佛经混合梵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宋史·夏国传》译音二题看西夏语辅音韵尾问题 被引量:7
4
作者 聂鸿音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16-20,共5页
从《宋史·夏国传》译音二题看西夏语辅音韵尾问题聂鸿音《宋史·夏国传》里有一批译自党项语的专有名词,包括人名、地名、部族名等。这些名词多是当时的史官随手而译,没有经过仔细的音韵推敲,论对音的精密程度它比不上《番... 从《宋史·夏国传》译音二题看西夏语辅音韵尾问题聂鸿音《宋史·夏国传》里有一批译自党项语的专有名词,包括人名、地名、部族名等。这些名词多是当时的史官随手而译,没有经过仔细的音韵推敲,论对音的精密程度它比不上《番汉合时掌中珠》,论反映语音的系统性它比不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辅音韵尾 西夏语 《续资治通鉴长编》 党项语 《宋史》 番汉合时掌中珠 西夏字 夏国 译音 《元朝秘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唐五代汉藏对音译音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李无未 《民族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8-39,共2页
日本学者唐五代汉藏对音译音研究,高田时雄《敦煌资料にょゐ中国语史の研究》(简称《语史》,创文社,1988)有所提及,有:羽田亨《汉番对音千字文の断简》(《东洋学报》13:3,1923);
关键词 日本学者 唐五代 对音 译音 简称 国语 提及
原文传递
汉译《法华经》陀罗尼译音所反映的韵母系统 被引量:2
6
作者 梁慧婧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7期58-62,共5页
利用汉译《法华经》三种不同时期的陀罗尼译音材料进行梵汉对勘,得出了三个时期大致的韵母系统,并得出了中古汉语语音的特点:1.重纽三四等韵有别,重纽三等韵对译顶音,可能有特殊的读音;2.二等韵和三等韵在对译上有相似之处,可能也有特... 利用汉译《法华经》三种不同时期的陀罗尼译音材料进行梵汉对勘,得出了三个时期大致的韵母系统,并得出了中古汉语语音的特点:1.重纽三四等韵有别,重纽三等韵对译顶音,可能有特殊的读音;2.二等韵和三等韵在对译上有相似之处,可能也有特殊的读音;3.《广韵》的一些韵,有合流的倾向;4.三等韵虽对译没有介音的梵音,但不表示其丢失i介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华经 陀罗尼 译音 韵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和谐论与跨文化交际——以中文人名译音为例 被引量:6
7
作者 苏金智 《长江学术》 2010年第4期128-136,共9页
本文针对欧美比较流行的三种文化理论在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一种旨在促进跨文化交际顺利进行的新的理论主张—文化和谐论。认为:世界的文化是多样性的,文化不应该只有一个中心(区别于文化进化论);跨文化语言交际中要避免以我为中... 本文针对欧美比较流行的三种文化理论在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一种旨在促进跨文化交际顺利进行的新的理论主张—文化和谐论。认为:世界的文化是多样性的,文化不应该只有一个中心(区别于文化进化论);跨文化语言交际中要避免以我为中心,各种文化应该相互尊重,和谐相处(区别于文化相对论);文化既有普遍性也有独特性,为了和谐相处,应该特别注意文化的独特性(区别于反文化相对论)。文化和谐论应该成为跨文化语言交际的理论基础。本文从文化和谐论的角度讨论了语言与文化之间相互依赖和相互影响的关系,并以两岸四地中文译音词使用上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为例,进一步论证文化和谐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和谐论 跨文化交际 中文译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译音文字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杜文岚 王安霞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5-18,共4页
以"龙"译音文字歧义造成的文化冲突为启示,从旧译音、新译音、拼音替代、谐音取意法四方面,分析了"龙"译音文字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现状,进而论述了以有效译音为基础进行文字设计的重要性,指出了在"龙"... 以"龙"译音文字歧义造成的文化冲突为启示,从旧译音、新译音、拼音替代、谐音取意法四方面,分析了"龙"译音文字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现状,进而论述了以有效译音为基础进行文字设计的重要性,指出了在"龙"主题的包装设计中,应尽量避免和英文"Dragon"产生关联。并结合"绿龙"环保包装设计实践,提出了"龙"译音文字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多种巧妙表达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译音文字 中外语境 包装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学者汉满(女真)对音译音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无未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13-18,共6页
日本学者对汉语与女真语的对比研究,涉及到考订女真文字与女真语音的材料,女真语与汉语语音关系诸问题。汉满对音译音研究,是从18世纪初叶徂徕的《满文考》开始的。而对满语转写、汉满对音译音资料与汉语语音研究,以及汉满对音译音资料... 日本学者对汉语与女真语的对比研究,涉及到考订女真文字与女真语音的材料,女真语与汉语语音关系诸问题。汉满对音译音研究,是从18世纪初叶徂徕的《满文考》开始的。而对满语转写、汉满对音译音资料与汉语语音研究,以及汉满对音译音资料对汉语语音研究的影响,应该拓展其研究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学者 汉满(女真) 对音译音 研究历史与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写和译音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被引量:8
10
作者 冯志伟 《中国科技术语》 2012年第5期32-34,共3页
分析了转写和译音这两个名词的含义,并分别举例说明了区分这两个概念的必要性,联系国际标准里的规定,指出转写和译音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关键词 转写 译音 逆转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学者的汉梵对音译音研究
11
作者 李无未 于冬梅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84-93,共10页
从日本学者的汉梵对音译音研究的历史看,日本学者对汉梵对音译音的研究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做出了很大贡献。日本学者有关汉梵对音译音资料的考订与整理和汉梵对音译音研究的基本问题,如梵汉对音译音的转写与标记、梵汉对音... 从日本学者的汉梵对音译音研究的历史看,日本学者对汉梵对音译音的研究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做出了很大贡献。日本学者有关汉梵对音译音资料的考订与整理和汉梵对音译音研究的基本问题,如梵汉对音译音的转写与标记、梵汉对音译音语音系统研究的时空特征、梵汉对音译音研究的具体方式、梵汉对音译音研究对中国音韵学的影响等,都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学者 汉梵对音译音 中国音韵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匈奴、单于、撐犂、祁连、阏氏、居次等 译音词误读千载而不知
12
作者 李正宇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0-48,共9页
匈奴、单于、撐犂、祁连、阏氏、居次等词,是古匈奴语译音词。译音词的读音当与古匈奴语原音相对应。后世,汉字读音有变,但这些民族语译音词则应保持其原译字的读音不变。这是“译音词”的一大特性。若译音词不读其原译音,便失去译音词... 匈奴、单于、撐犂、祁连、阏氏、居次等词,是古匈奴语译音词。译音词的读音当与古匈奴语原音相对应。后世,汉字读音有变,但这些民族语译音词则应保持其原译字的读音不变。这是“译音词”的一大特性。若译音词不读其原译音,便失去译音词的职质及作用,不堪称之为译音词了。匈奴——古读“honɡ-nu”(洪奴),今误读作“xionɡ-nu”(兄奴);单于——古读“dan-wu”(丹乌),今误读作“chān-yü”(缠于);撐犂——古读“tanɡ-li”(唐犂),今误读作“chenɡ-li”(称犂);祁连——古读“tan-li”(谈犂),即“撐犂”(tānɡ-lī)、“登里”、“邓林”、“腾格里”之别译。今误读作“qi-lian”(齐莲);阏氏——古读“曷氐”(at-di急读,则为a-di=阿抵),今误读作“yan-zhi”(烟支);居次——古读“ɡu-zi”(姑子),别译为“股紫”,今误读作“jü-cì”(拘赐)。类似上述误读之译音词颇多,如:居延、姑衍、呼衍、渾邪、浑耶、昆邪、呼延、壶衍、握衍,虞衍、朐衍、屈射、五船,车师、姑师、恶师,龟兹、屈兹、苦叉、库策、库撤、苦先、库徹、库车,月氏、月支、禺氏、樾支,皋兰、贺兰、合黎、瓠、胡卢、壶卢、哈喇、哈儿,高句骊、高句丽、高丽、加罗、新罗,靺鞨、勿吉、窩集,吉贝、古贝、劫贝,曲尤(典尤)、苦峪,塔里屯、滩纳泰、达尔图、达里图,都尔伯勒津、得尔布津、杜尔柏津、都尔伯珍、朵里伯珍、朶里伯真、塔爾巴津、跌烈半金等等。以今音读之,彼此隔膜,似不相干。其中某些译音词,古代学者已有注音,但今人不知所用注字之古音,而用今音读之,乃成误读而不知其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匈奴 古匈奴语 译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屈支”“龟兹”等词译音考释
13
作者 杨成虎 钱志富 《语言与文化论坛》 2021年第1期14-22,共9页
本文对梵汉翻译中“屈支”“龟兹”等音译词用字情况从音韵变化的角度进行了考释,认为:1.汉语使用“龟”“归”“丘”“邱”“拘”“俱”等平声字与“屈”“曲”入声字是对梵语原词音节的不同划分方式而采取的相应译法;2.从准确对译来看... 本文对梵汉翻译中“屈支”“龟兹”等音译词用字情况从音韵变化的角度进行了考释,认为:1.汉语使用“龟”“归”“丘”“邱”“拘”“俱”等平声字与“屈”“曲”入声字是对梵语原词音节的不同划分方式而采取的相应译法;2.从准确对译来看,“龟”“归”“丘”“邱”“拘”“俱”等字均应对应原文ku(cī)的读音,故这几个汉字古音韵母均应归入“鱼”部;3.以上诸平声字各种不同读音之间存在着音系内部联系,不同读音是相同音段/i/和/u/历时的顺序和逆序组合([iu][ui]),以及共时聚合([y])的产物;4.译名在使用中会发生读音上的归化,故以上诸字有不同读音,是有规律的语音流变现象,并无正误之分;5.“拘夷”之“夷”译音为“迟”之假借字,与“支”“兹”同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支 龟兹 译音 音韵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大字典》收录汉译佛经口旁译音字考辨
14
作者 李国英 《中国语言文学研究》 2022年第S01期1-15,共15页
汉译佛经口旁译音字是一类特殊的形声字,字书收录这类字时存在不少问题。本文利用梵汉对音的材料,运用以音考字的方法,对《汉语大字典》收录的“叹”“[口九]”“㕨”“㕽”“[口也]”“[口代]”“咖”“[口弥]”“[口紇]”“[口浪]”“... 汉译佛经口旁译音字是一类特殊的形声字,字书收录这类字时存在不少问题。本文利用梵汉对音的材料,运用以音考字的方法,对《汉语大字典》收录的“叹”“[口九]”“㕨”“㕽”“[口也]”“[口代]”“咖”“[口弥]”“[口紇]”“[口浪]”“[口陵]”“囕”“[口恒]”“[口梨]”“[口犁]”“[口鉢]”“[口寫]”“[口緝]”“[口鞮]”等19个字进行了考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大字典》 汉译佛经 口旁译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鹘文文书研究与汉语译音问题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戈 艾则孜·玉素甫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75-81,共7页
关键词 文书研究 回鹘文文书 买卖文书 吐鲁番 专有名词 研究成果 社会经济 契约文书 马洛夫 译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译意到译音——“福娃”翻译手法变因的多维视角探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褚天霞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147-150,共4页
翻译策略的选择不仅与语言本身有关,还与两语的文化以及政治、经济等整个社会的大背景有关。由"福娃"的改译而引发对新词或是词汇空缺词翻译的思考,简要地从文化和政治的角度对其作出剖析。通过对译音和译意策略的研究,试图... 翻译策略的选择不仅与语言本身有关,还与两语的文化以及政治、经济等整个社会的大背景有关。由"福娃"的改译而引发对新词或是词汇空缺词翻译的思考,简要地从文化和政治的角度对其作出剖析。通过对译音和译意策略的研究,试图从中发现一些翻译策略选择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词 词汇空缺 译音 译意 文化转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绍《洪武正韵译训》的韵母译音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得春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0年第2期80-88,共9页
一、关于《洪武正韵译训》《洪武正韵译训》,是奉世宗庄宪大王之命,申叔舟等朝鲜汉学家们编成的一部对音韵书。书成于朝鲜端宗三年即公元1455年。《洪武正韵译训》的编撰动机与目的,申叔舟在序文中写道:“皇明太祖高皇帝悯其乖舛失论,... 一、关于《洪武正韵译训》《洪武正韵译训》,是奉世宗庄宪大王之命,申叔舟等朝鲜汉学家们编成的一部对音韵书。书成于朝鲜端宗三年即公元1455年。《洪武正韵译训》的编撰动机与目的,申叔舟在序文中写道:“皇明太祖高皇帝悯其乖舛失论,命儒臣一以中原雅音定为洪武正韵,实是天下万国所宗。我世宗庄宪大王,留意韵学,穷研底蕴,创制训民正音若干字,四方万物之声无不可传。吾东方之士,始知四声七音,自无所不具,非特字韵而已也。于是以吾东国,世事中华,而语音不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训民正音 洪武 朝鲜文 韵母 译音 对音 朝鲜王朝 元音字母 汉学家 韵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库全书》编纂中对民族语译音纠误探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姚艳芳 《贵州文史丛刊》 2021年第4期67-75,共9页
清代多民族统一的政治环境下的“一统同文”政策,反映在《四库全书》纂修中,即乾隆帝极其注重对书籍中民族语译音的纠误。乾隆帝不仅下旨纂修了多部语言辞典,而且还在纂修《四库全书》时,多次谕旨馆臣译改辽、金、元三史及涉及三史的人... 清代多民族统一的政治环境下的“一统同文”政策,反映在《四库全书》纂修中,即乾隆帝极其注重对书籍中民族语译音的纠误。乾隆帝不仅下旨纂修了多部语言辞典,而且还在纂修《四库全书》时,多次谕旨馆臣译改辽、金、元三史及涉及三史的人、地、官等译名。四库馆也组织相当规模的人员专门负责译改工作,其编纂的《钦定辽金元三史国语解》一书,是民族语译音纠误工作的主要成果。《四库全书》在编纂中重视民族语译音的纠误:一是体现了乾隆皇帝在多民族统一国家下“一统同文”的文化政策;二是为纠正民族史书中民族语译音错误、消除背后蕴含的民族歧视思想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三是重视三史国语解的重修刊定,有利于保护民族文献的民族特征,也为后人研究民族史提供可供查考的史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库全书》 民族语译音 《钦定辽金元三史国语解》 乾隆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来词译音成分的非语素向语素演化现象分析
19
作者 邹瑞花 卜颖 肖烟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08年第6期109-110,共2页
语素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是最小的语法单位,介于非语素和词之间。非语素向语素的演化是语素发展的必然,其演化的情况主要见于联绵词和外来词。本文主要论述外来词中非语素向语素演化的现象、方式以及产生的原因和对汉语的影响。
关键词 外来词 译音成分 语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俄藏B19号满文写本研究——以译音字为例
20
作者 陈滢 王敌非 《满族研究》 2022年第3期88-92,共5页
俄藏B19号满文写本是一部读本会话类文献,特点是以满文译写汉语语音。通过列举其中的译音字,对比汉语声韵与满语语音,归纳汉语与满语的语音对应规律,并分析其所处时期汉语语音特点,可发现该写本所处时期译音字的声韵格局已经接近现代汉... 俄藏B19号满文写本是一部读本会话类文献,特点是以满文译写汉语语音。通过列举其中的译音字,对比汉语声韵与满语语音,归纳汉语与满语的语音对应规律,并分析其所处时期汉语语音特点,可发现该写本所处时期译音字的声韵格局已经接近现代汉语,但部分满语对音与清代官方规范不同,存在音位混淆、语流音变、文白异读等口语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满文写本 译音 声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