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8篇文章
< 1 2 4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析《左传》文选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1
作者 阎怡航 邓春琴 《今古文创》 2024年第44期122-125,共4页
在汉语中,词类活用是一种非常活跃且常见的语言现象。《左传》是中国古代一部叙事完整的编年体史书,它的词类活用特别丰富,是研究词类活用现象最佳载体之一。研究王力对词类活用分类的观点可以发现,名词、动词、形容词活用活跃,普遍存... 在汉语中,词类活用是一种非常活跃且常见的语言现象。《左传》是中国古代一部叙事完整的编年体史书,它的词类活用特别丰富,是研究词类活用现象最佳载体之一。研究王力对词类活用分类的观点可以发现,名词、动词、形容词活用活跃,普遍存在于先秦文学中。名词用如动词的现象非常多,使动用法紧接其次,但是名词的使动用法比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要少得多,特别是动词作状语现象非常少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词 动词 形容词 左传 词类活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代汉语词类活用问题探究
2
作者 张娟 《中国民族博览》 2024年第12期225-227,共3页
本研究深入探讨古汉语词汇的激活问题,力图揭示其基本结构和应用情况。致力于分析词类的复杂特性及其在古代文本中的动态应用,以揭露词汇激活对古代语境的重要性与影响。通过研究语言模式和语境运用,旨在弥合古今汉语言实践的鸿沟,为语... 本研究深入探讨古汉语词汇的激活问题,力图揭示其基本结构和应用情况。致力于分析词类的复杂特性及其在古代文本中的动态应用,以揭露词汇激活对古代语境的重要性与影响。通过研究语言模式和语境运用,旨在弥合古今汉语言实践的鸿沟,为语言学界对词汇激活的变迁和相关性提供新的认识。广泛分析古代文献及文学作品,揭示了词汇激活的微妙本质,并阐述了其对文化表达和社会交流的深远影响。通过对比古今汉语的使用模式,旨在强调其变迁和延续,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汉语语言学中词汇激活的历史与现代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 汉语 词类活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语》单音节动词的引申与词类活用
3
作者 王苡涵 《今古文创》 2024年第35期122-126,共5页
本文采用文献细读法,以《论语》单音节动词为对象,对其引申方式与词类活用现象进行研究,并探寻二者之间是否有所交叉重叠。《论语》动词的引申方式主要分为链条式、辐射式与混合式,其中单纯的链条式或辐射式引申较少,辐射式链条式交叉... 本文采用文献细读法,以《论语》单音节动词为对象,对其引申方式与词类活用现象进行研究,并探寻二者之间是否有所交叉重叠。《论语》动词的引申方式主要分为链条式、辐射式与混合式,其中单纯的链条式或辐射式引申较少,辐射式链条式交叉的混合式引申较多。动词的词类活用分为两类:动词活用为其他词类、其他词类活用为动词。关于古汉语引申或词类活用现象的研究很多,但对古汉语词义引申与词类活用是否有交叉的研究较少,也无落脚《论语》对二者交叉关系进行的探究。本文聚焦于《论语》的单音节动词,采用正反向双向研究,以动词活用为名词、形容词为正向,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为反向,《论语》中三种词性的词均有词类活用临时所得词义成为固定意义甚至沿用至今,被纳入引申研究范畴。本文通过对《论语》具体字词的研究,证实词类活用临时得到的活用义成为固定义并非偶然。词类活用是得到引申意义的方式之一,是横向研究,词义引申是纵向研究,二者都围绕词的意义展开,所以必然有所交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 单音节动词 引申 词类活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今词类活用趋势 被引量:4
4
作者 徐艳华 陈小荷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44-145,148,共3页
本文从历史角度,描述词类活用的线条,把握古今词类活用趋势:数量由多到少,在性质上由语法到修辞,认清其共性和个性,防止以今律古。
关键词 词类活用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词类活用”说之再认识 被引量:13
5
作者 张劲秋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5期86-91,共6页
“词类活用”说是古代汉语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的语法理论,倡导者是陈承泽。词类活用是古代汉语中的常见现象,它不同于词的兼类;使动用法固然可以用使成式词语解释,但也不能因之否定它的存在。分析词类活用现象应从句法、语义、语用三... “词类活用”说是古代汉语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的语法理论,倡导者是陈承泽。词类活用是古代汉语中的常见现象,它不同于词的兼类;使动用法固然可以用使成式词语解释,但也不能因之否定它的存在。分析词类活用现象应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方面综合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类活用 缺陷 存在 多方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俄语词类活用的转喻理据 被引量:6
6
作者 蔡晖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7-41,47,共6页
俄语中词类活用这一语法现象的成因与人类的概念化方式之间有着密切联系。名词化和形容词化体现了转喻思维对事物概念结构不同侧面的突显,前者勾画了特征符号——动词、形容词的物象特征,后者强调了物象符号——名词的特征侧面。词类之... 俄语中词类活用这一语法现象的成因与人类的概念化方式之间有着密切联系。名词化和形容词化体现了转喻思维对事物概念结构不同侧面的突显,前者勾画了特征符号——动词、形容词的物象特征,后者强调了物象符号——名词的特征侧面。词类之间相互影响和相互渗透,其根源在于人的转喻认知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语 转喻 词类活用 名词化 形容词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古汉语词类活用定义的检讨 被引量:9
7
作者 张文国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8-73,共6页
现有的关于古汉语词类活用的定义在称呼此种语法现象时所用术语不同,尤其是"词类活用"的"词类"内涵模糊,所指不一;不能区分开活用与本用、兼类,常用的词频统计法有着很大的局限性;所谓的词类活用的条件,只不过是拿... 现有的关于古汉语词类活用的定义在称呼此种语法现象时所用术语不同,尤其是"词类活用"的"词类"内涵模糊,所指不一;不能区分开活用与本用、兼类,常用的词频统计法有着很大的局限性;所谓的词类活用的条件,只不过是拿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作比较的产物,犯了先入为主的毛病;未涉及词类活用的范围问题,致使在其范围的确定上意见不一;把词类活用看作是一种纯粹的语法现象,没有提到词类活用与词义引申的关系,致使该种语法现象的本质隐而不显。此种局面非常不利于对词类活用这种语法现象本质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汉语 词类活用 定义 本用 词义引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词类活用与词的兼类论析 被引量:10
8
作者 罗竹莲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96-99,共4页
 文章对古汉语词类活用与词的兼类现象进行了分析,阐述了这二种不同类型的语言现象的本质,分析了它们的联系、区别及辨识的方法。并强调指出,词类活用既是语法问题,又与词义、语用等因素密不可分,必须从多方面考虑这一语言现象。
关键词 古代汉语 词类活用 兼类 语用 语法 词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古汉语词类活用的商榷——兼谈词类活用的鉴别标准 被引量:7
9
作者 海柳文 《学术论坛》 1986年第2期28-35,共8页
词类活用是古汉语语法中的一个重要理论。词类活用的鉴别标准是什么?有人提出:名词放在副词后面活用为动词;名词、形容词放在能愿动词后而,活用为动词;名词后面用介词结构作补语,这个名词活用为动词。等等。比如:“出入相友。”(《孟子&... 词类活用是古汉语语法中的一个重要理论。词类活用的鉴别标准是什么?有人提出:名词放在副词后面活用为动词;名词、形容词放在能愿动词后而,活用为动词;名词后面用介词结构作补语,这个名词活用为动词。等等。比如:“出入相友。”(《孟子·滕文公上》)他们首先认定例中的“友”是名词,在这里它前边有副词作修饰,所以活用为动词。众所周知,具体的一个词,从古到今,不但大多数在词义上发生了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类活用 上古汉语 古代汉语 名词活用 现代汉语词 出现频率 古汉语语法 能愿动词 兼类词 副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词类活用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5
10
作者 史震己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1期119-122,共4页
本文对古汉语词类活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如名词活用为动词的说法是否成立、词类活用的界定、量化分析方法等,阐明了作者的见解,并强调指出,词类活用虽是语法问题,但与整个词义系统密切相关,只有把二者结合起来。
关键词 古代汉语 词类活用 兼类 本义 用频 词义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港式中文词类活用现象调查报告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斐 《汉语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3-80,96,共8页
由于受到粤方言、古汉语和英语的影响,港式中文部分词语存在一定的词类活用现象。与通用中文相比,港式中文的词类活用有其独特之处。其活用种类繁复、数量众多,并且使用场合也较多、使用频率较高。文章列举了港式中文词类活用的常见类型... 由于受到粤方言、古汉语和英语的影响,港式中文部分词语存在一定的词类活用现象。与通用中文相比,港式中文的词类活用有其独特之处。其活用种类繁复、数量众多,并且使用场合也较多、使用频率较高。文章列举了港式中文词类活用的常见类型,并对每种类型做了具体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港式中文 词性 词类活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代汉语“词类活用”说质疑 被引量:8
12
作者 任福禄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2年第2期75-84,共10页
“词类活用”问题,早在清代俞樾的《古书疑义举例》一书中,就已谈及。1898年马建忠在《马氏文通》中,对“词类活用”(马氏的术语是“假借”,不是“活用”)作了较全面的揭示。嗣后,1922年陈承泽氏在他的《国文法草创》一书中,把“词类活... “词类活用”问题,早在清代俞樾的《古书疑义举例》一书中,就已谈及。1898年马建忠在《马氏文通》中,对“词类活用”(马氏的术语是“假借”,不是“活用”)作了较全面的揭示。嗣后,1922年陈承泽氏在他的《国文法草创》一书中,把“词类活用”作为一个重要的语法理论,专门加以系统地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类活用 古代汉语 使动用法 《马氏文通》 意动用法 致动用 马氏文通 语法理论 郭锡良 上古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现代汉语的词类活用 被引量:9
13
作者 张海铭 《甘肃高师学报》 2002年第6期40-45,共6页
现代汉语的词类活用 ,既是对古代汉语词类活用的继承和发展 ,也是现代汉语创造性地丰富语义内容、随机拓展语法空间、追求最佳语用效果的重要手段 ,是言语交际中规范性和变异性的适度结合 ,具有鲜明的特点和独特的语义、语法、语用价值。
关键词 现代汉语 词类活用 语义 语法 语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词类活用和汉语构句中的辅重现象 被引量:2
14
作者 俞理明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8-55,共8页
句子结构中的辅重现象,指构句中采用句中的修饰限定或补充说明成分来兼括中心语的现象,它广泛地存在于古今汉语之中,是造成一些汉语词语的词性与句法功能不一致的原因。
关键词 词类活用 辅重现象 副词修饰名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汉语词类活用研究与辞书编纂 被引量:2
15
作者 党怀兴 《辞书研究》 CSSCI 1999年第2期27-33,39,共8页
关键词 词类活用 兼类词 辞书编纂 古汉语辞书 语言发展 汉语词典 汉语词汇 《说文》 词义引申 名词活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汉语“词类活用”研究综述 被引量:6
16
作者 谢文乾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38-42,共5页
在众多讨论"词类活用"的论文或相关著作中,主要呈现出以下三方面的特点:第一,术语名称方面,有的学者称为"实词活用",有的学者称为"词类活用";第二,态度方面,大部分学者肯定"活用"说的合理性,... 在众多讨论"词类活用"的论文或相关著作中,主要呈现出以下三方面的特点:第一,术语名称方面,有的学者称为"实词活用",有的学者称为"词类活用";第二,态度方面,大部分学者肯定"活用"说的合理性,但也有部分学者主张取消"活用"说;第三,研究视角方面,现今关于词类活用的研究主要从句法层面出发,而语义、语用以及认知方面的研究涉及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类活用 态度 理论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汉语新词语词类活用现象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邹晓玲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6期80-84,共5页
近年来,随着网络文化的普及、人们对语言变异的追求,新词语的词类活用现象引人瞩目。文章结合对当代汉语新词语活用现象的调查,运用兼位理论从语义-语法角度初步考察了当代汉语新词语词类活用现象。依据兼位的分析方法,将语义-语法是否... 近年来,随着网络文化的普及、人们对语言变异的追求,新词语的词类活用现象引人瞩目。文章结合对当代汉语新词语活用现象的调查,运用兼位理论从语义-语法角度初步考察了当代汉语新词语词类活用现象。依据兼位的分析方法,将语义-语法是否具有复合性作为判别词类活用与兼类的标准。在新词语活用范围的界定上,应该坚持从严标准,注意与其它非活用现象区分开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词语 词类活用 语义-语法 兼位 兼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汉语词类活用现象的多视角考察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海铭 《陇东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1-4,共4页
现代汉语的词类活用不单单是一种增强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段,而是对古代汉语词类活用方式、目的的继承,是现代汉语丰富词汇意义、增添新鲜语义内容的重要手段,是现代汉语丰富词语的语法意义拓展词语使用空间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现代汉语 词类活用 词义派生 词的兼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词类活用的修辞效果 被引量:4
19
作者 罗竹莲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75-77,共3页
分析了古代汉语词类活用和修辞的关系,指出词类活用既是一种语法现象,同时也是一种修辞现象,只有从语法角度和修辞角度两个方面去认识,去把握词类活用的作用,才可以说是全面地、实质性地认识和把握了词类活用的功能和意义。同时也阐述... 分析了古代汉语词类活用和修辞的关系,指出词类活用既是一种语法现象,同时也是一种修辞现象,只有从语法角度和修辞角度两个方面去认识,去把握词类活用的作用,才可以说是全面地、实质性地认识和把握了词类活用的功能和意义。同时也阐述了语类活用的修辞效果及辞格的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汉语 词类活用 修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汉代注释书谈古汉语名词句法功能的变化——兼评“词类活用”说 被引量:1
20
作者 孙良明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2期90-101,共12页
朱德熙《语法答问》中说,汉语语法的真正特点(跟印欧语比较)主要有两条,“一是汉语词类跟句法成份(就是通常说的句子成分)之间不存在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并说“名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做谓语”.①名词做谓语的“条件”是什么,作者没有... 朱德熙《语法答问》中说,汉语语法的真正特点(跟印欧语比较)主要有两条,“一是汉语词类跟句法成份(就是通常说的句子成分)之间不存在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并说“名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做谓语”.①名词做谓语的“条件”是什么,作者没有具体讲明,不过就现代汉语来说,丁声树等《现代汉语语法讲话》讲的“体词谓语句”②,就古代汉语来说,《马氏文通》讲的名代同次“同于主次”③和黎锦熙《比较文法》讲的名词在不用同动的补位④,可能是在“条件”之中.而就汉语来说名词表示判断可不用判断词,古今是一致的.但在古汉语(指先秦时代的书面语),名词做谓语/述语相当自由、灵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名词 句法功能 现代汉语语法 词类活用 比较文法 语法答问 述语 朱德熙 黎锦熙 《马氏文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