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兰州话与普通话流摄唇音字的音变差异及其词汇扩散
1
作者 张文轩 《丝绸之路》 2024年第3期5-14,共10页
中古流摄唇音字的读音演化复杂多变,其语音演变特点及成因多元,以普通话和兰州话中流摄唇音字的异同为例研究,可以看出该音变完全符合词汇扩散理论,兰州话的词汇扩散更快一些,已经达到了这一音变的终极目标。
关键词 流摄唇音字 语音演变 兰州话 词汇扩散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词汇扩散理论述略 被引量:1
2
作者 欧阳骏鹏 《学海》 2003年第6期145-148,共4页
关键词 王士元 词汇扩散理论 语音演变理论 新语法学派 “波形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出位”一词的多维研究——从语义变化和词汇扩散角度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俞玮奇 《语文知识》 2007年第3期90-93,共4页
“出位”一词在目前可谓是流行词语,而该词在古代汉语中就存在,只不过其词义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本文拟从该词古今词义的变化、词义泛化、使用情况以及新义产生原因等角度对“出位”这一词语做初步的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 出位 词义变化 词汇扩散 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词汇扩散看六安话入声字的演变
4
作者 何自胜 《滁州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17-19,共3页
入声演变的过程和原因十分复杂,至今没有比较统一的理论和观点。我们利用词汇扩散理论来考察六安话入声的消变,展示江淮官话入声演变的生动事实,诠释北方话"入派三声"的历时过程。
关键词 入声 词汇扩散 舒化 六安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派”评剧中词尾“儿”的个人读音差异与“词汇扩散理论”
5
作者 宋玉坤 《保定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100-102,共3页
对"新派"评剧演员在舞台上道白和演唱中频繁出现的词尾"儿"进行分析,发现其中出现的38个韵母(除[r]、[yε]、[yn]、[uη]、[yη])都可以儿化,形成了11组26个儿化韵。这些韵母在演员口中是读儿化,还是读儿尾存在... 对"新派"评剧演员在舞台上道白和演唱中频繁出现的词尾"儿"进行分析,发现其中出现的38个韵母(除[r]、[yε]、[yn]、[uη]、[yη])都可以儿化,形成了11组26个儿化韵。这些韵母在演员口中是读儿化,还是读儿尾存在差异。通过对新派评剧中韵母出现儿化、儿尾情况的分析,进一步验证"词汇扩散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尾“儿” “新派”评剧 个人读音差异 词汇扩散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词汇扩散的动态描写 被引量:26
6
作者 王士元 沈钟伟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15-33,共19页
前言音变向来是历史语言学的研究焦点。从格里木和维尔纳对原始印欧语到原始日耳曼语的辅音转变描写开始,后继者不乏其人,论述著作更是不可胜数。然而,几乎所有的研究精力都集中在对于未变之前和已变之后两个静止阶段的比较描写上,而对... 前言音变向来是历史语言学的研究焦点。从格里木和维尔纳对原始印欧语到原始日耳曼语的辅音转变描写开始,后继者不乏其人,论述著作更是不可胜数。然而,几乎所有的研究精力都集中在对于未变之前和已变之后两个静止阶段的比较描写上,而对于处于这两个静态阶段之间的动态过程却鲜有论及。在整个历史语言学中对音变的动态描写几乎是个空白。任何已变的静止状态是动态过程的结果。毫无疑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变现象 词汇扩散 动态描写 音位 动态过程 历史语言学 语音变化 说话者 年龄范围 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词汇扩散理论看平顶山新派方言古入声字语音的变异 被引量:5
7
作者 段纳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11期30-33,共4页
平顶山方言中的古入声字在青年人中正处在快速的演变状态,这次演变是一项还未完成的正处在动态的演变过程中的语言变异现象。在这次变异中,方言中与普通话归类不同的古入声字在声、韵、调诸方面都趋向于和普通话语音系统对应一致。这种... 平顶山方言中的古入声字在青年人中正处在快速的演变状态,这次演变是一项还未完成的正处在动态的演变过程中的语言变异现象。在这次变异中,方言中与普通话归类不同的古入声字在声、韵、调诸方面都趋向于和普通话语音系统对应一致。这种变异现象不是方言语音系统内的连续性的音变,而是在普通话影响下的方言语音特征的突变现象,用词汇扩散理论来解释这个音变最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汇扩散理论 平顶山方言 古入声字 语音变异 声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韵表》浊上变去情况研究——词汇扩散理论的又一力证
8
作者 王艳华 《北方论丛》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9-73,共5页
明末浙江衢州叶秉敬撰同音字表《韵表》在明清等韵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得到认同,然其中之浊上变去现象却并未得到应有重视,尤其在方言声调确定方面的价值更是无人论及。我们在对《韵表》中浊上浊去声字进行穷尽考查后,发现其中的上去两读... 明末浙江衢州叶秉敬撰同音字表《韵表》在明清等韵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得到认同,然其中之浊上变去现象却并未得到应有重视,尤其在方言声调确定方面的价值更是无人论及。我们在对《韵表》中浊上浊去声字进行穷尽考查后,发现其中的上去两读字是共时现象表现历时变化,符合词汇扩散理论,说明它所体现的这种方言的声调正处于浊上变去的进程当中,正可以印证后来衢州方言声调的情形,体现了它的方言特点。已变字数量少说明仍处于变化的前期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韵表》 明末 吴语 浊上变去 两读 词汇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词汇扩散理论的角度看合肥方言“头”的两种读音
9
作者 陈浩 《蚌埠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52-54,共3页
通过王士元先生的词汇扩散理论对合肥方言中"头"的两种读音以及这两种读音在日常用语中的使用情况加以分析,并得出在合肥方言中,"头"的读音是由[d_u0]向[th_u5]突变的,但是这种改变具体到词汇层面表现为渐变性。
关键词 词汇扩散理论 合肥方言 “头”字读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词汇扩散的动力系统模型中的线性常微分方程及其应用
10
作者 田昊扬 《神州》 2013年第20期172-172,共1页
词汇扩散和滚雪球效应模型是三个重要的语言学演化模型之一,然而该模型的数学推导并没有实现对于常微分方程的计算和几何说明。文章简要介绍了在动力系统模型中的几种常微分方程推倒与微分不等式的证明方法,并进一步说明计算结果在语... 词汇扩散和滚雪球效应模型是三个重要的语言学演化模型之一,然而该模型的数学推导并没有实现对于常微分方程的计算和几何说明。文章简要介绍了在动力系统模型中的几种常微分方程推倒与微分不等式的证明方法,并进一步说明计算结果在语言扩散动力模型中的意义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汇扩散 动力系统模型 微分方程 滚雪球效应 共轭根 微分不等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词汇扩散理论视野下的黎语音变
11
作者 王彩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116-125,共10页
黎语方言通过词汇扩散方式发生的音变现象,主要有声母裂化、顺向扩散、增音演化、省音演化等,这四种词汇扩散模式构成了黎语语音发展变化的内在推力。黎语在发展过程中既存在自然演变又存在接触演变。影响音变的因素主要有以海南闽语为... 黎语方言通过词汇扩散方式发生的音变现象,主要有声母裂化、顺向扩散、增音演化、省音演化等,这四种词汇扩散模式构成了黎语语音发展变化的内在推力。黎语在发展过程中既存在自然演变又存在接触演变。影响音变的因素主要有以海南闽语为代表的周边语言的音系格局以及黎语使用者的年龄、生活经历和文化水平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黎语 词汇扩散 音韵 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词汇扩散与文白层次:潮汕闽语中的浊去归上现象
12
作者 黄瑞玲 《励耘语言学刊》 2022年第1期95-112,共18页
本文对潮汕闽语中古去声字进行了穷尽性调查,并利用层次分析法和已有研究成果剖析浊去字中的语音层次。结合19世纪潮汕闽语文献(Fielde1883;William 1883;Lim1886)中的去声字读音来看,潮汕闽语浊去归上现象既与词汇扩散有关,也是文白层... 本文对潮汕闽语中古去声字进行了穷尽性调查,并利用层次分析法和已有研究成果剖析浊去字中的语音层次。结合19世纪潮汕闽语文献(Fielde1883;William 1883;Lim1886)中的去声字读音来看,潮汕闽语浊去归上现象既与词汇扩散有关,也是文白层次对立的结果。词汇扩散仅在浊去字的文读层中有所体现且至迟于十九世纪发生了中断,目前浊去字中的阳去阳上两读现象,主要揭示的是文白层次之间的对立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汕闽语 浊去归上 词汇扩散 文白层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北部吴语从邪澄崇船禅母音变中的词汇扩散——答陈忠敏先生 被引量:5
13
作者 钱乃荣 《方言》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09-315,共7页
上海方言声母dz>z的音变,是通过词汇扩散方式完成的,dz、z不是"文白异读"的关系。"文白异读"也是因语言接触而发生的词汇扩散音变的一种。杭州方言从邪澄崇船禅六母基本上只有塞擦音一读的观点与事实不符。北部... 上海方言声母dz>z的音变,是通过词汇扩散方式完成的,dz、z不是"文白异读"的关系。"文白异读"也是因语言接触而发生的词汇扩散音变的一种。杭州方言从邪澄崇船禅六母基本上只有塞擦音一读的观点与事实不符。北部吴语各地从邪澄崇船禅母语音所形成的现状,不是杭州方言文读音在各处影响消退的程度不一所造成的,而是起始于中古音在各方言内部发生的简化和变异,同时又受到语言接触中各种因素交叉互竞合力作用,因而造成了综合的音变结果,各处呈现出典型的词汇扩散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部吴语 从邪澄崇船禅 词汇扩散
原文传递
“们”的竞争演变过程:汉语语法的词汇扩散 被引量:1
14
作者 彭晓辉 《南开语言学刊》 CSSCI 2010年第2期121-128,189,共9页
"们"是汉语方言中通行面广接受程度高的复数标记。普通话、方言之间的接触与融合是不可避免的,"们"在与其他复数标记的接触过程中就会产生竞争。"们"一般在竞争中处于强势地位,有时甚至替代另一复数标记... "们"是汉语方言中通行面广接受程度高的复数标记。普通话、方言之间的接触与融合是不可避免的,"们"在与其他复数标记的接触过程中就会产生竞争。"们"一般在竞争中处于强势地位,有时甚至替代另一复数标记而成为方言系统中的语法成分。"们"的竞争性演变实质上是汉语语法的词汇扩散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们” 竞争 融合 汉语语法 词汇扩散
原文传递
桂林话新老派之间的语音差异在词汇中的扩散表现 被引量:1
15
作者 高薇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6年第2期42-47,共6页
借鉴王士元先生的词汇扩散理论,比较桂林话新老派语音差异在词汇中的扩散表现,从而对语音演变的动态进行描述,反映当代桂林话语音的发展变化情况,这对于社会语言学的研究、推广普通话以及语言规划等都具有一定的价值。
关键词 桂林话 语音变异 词汇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语合音现象的词汇扩散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江荻 孔江平 《民族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71-76,共6页
本文以藏语拉萨话和阿里地区的藏话为语言材料,用词汇扩散的方法,对藏语的合音现象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意在通过对一种语言或方言共时平面上词汇扩散的分析,研究和探讨其历时音变的轨迹。
关键词 共时变异 古藏语 卫藏方言 拉萨 长元音 合音 词汇扩散 语素 阿里地区 语言
原文传递
小议词汇扩散理论
17
作者 魏薇 《作家》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36-137,共2页
词汇扩散理论主要是通过研究汉语方言材料提炼出来的,作为青年语法学派的"语音规律无例外"的反动面貌出现的一种音变理论,它对语音演变规律的研究起到了推动作用。然而,词汇扩散理论只是音变的一个方面,并不能取代"语音... 词汇扩散理论主要是通过研究汉语方言材料提炼出来的,作为青年语法学派的"语音规律无例外"的反动面貌出现的一种音变理论,它对语音演变规律的研究起到了推动作用。然而,词汇扩散理论只是音变的一个方面,并不能取代"语音演变规律无例外",它们各自有各自的适应范围。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能使词汇扩散理论发挥它的应有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语言学 词汇扩散理论 青年语法学派
原文传递
“传染病”视角下“××门”扩散的模型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晓波 战菊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33-137,共5页
近年来,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接触而产生的词项借用"××门"不断在新闻媒体和网络上涌现,并以惊人的速度扩散。文章统计了2005—2010年"××门"在中国网络媒体上的使用频率,基于模因论理论,同时借鉴... 近年来,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接触而产生的词项借用"××门"不断在新闻媒体和网络上涌现,并以惊人的速度扩散。文章统计了2005—2010年"××门"在中国网络媒体上的使用频率,基于模因论理论,同时借鉴生物传染病的数学模型研究了"××门"的扩散规律,建立了一个简单的"××门"扩散的数学模型,以期对语言接触、扩散与变异等语言动态变化规律研究提供理论分析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X门” 模因 词汇扩散 类词缀 传染病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幼齿”看网络时代新词新语的产生与扩散的新途径
19
作者 杨荣华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08年第7期136-137,共2页
我们考察发现,“幼齿”应是中古时期产生的一个新词,指称“幼年或小孩子”,今仍存活在汉语方言口语中。网络中出现的新词“幼齿”源自台湾闽语,随着其使用频率的增加,其词义及语体色彩也发生了变异。该词的传播途径是以方言翻译外... 我们考察发现,“幼齿”应是中古时期产生的一个新词,指称“幼年或小孩子”,今仍存活在汉语方言口语中。网络中出现的新词“幼齿”源自台湾闽语,随着其使用频率的增加,其词义及语体色彩也发生了变异。该词的传播途径是以方言翻译外来文化产品,再以文化产品为载体,通过网络等手段输入大陆,遂扩散开来成为网络流行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齿 方言 网络时代 词汇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东闽语鼻化韵的扩散现象
20
作者 徐馥琼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4-100,共7页
粤东闽语的鼻化韵母有四种来源,其中一部分是由古阴声韵变来的,且并非由声母同化而成。这类鼻化韵产生时间较晚,并无明确的语音分化条件,而是由于操闽方言者惯常的口鼻同时发音习惯扩散所导致,并经由词汇扩散而形成今天的分布状况。探... 粤东闽语的鼻化韵母有四种来源,其中一部分是由古阴声韵变来的,且并非由声母同化而成。这类鼻化韵产生时间较晚,并无明确的语音分化条件,而是由于操闽方言者惯常的口鼻同时发音习惯扩散所导致,并经由词汇扩散而形成今天的分布状况。探讨粤东闽语这一语音现象,对"扩散"理论有一定的补充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东闽语 鼻化韵 词汇扩散 发音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