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4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迦陵词心探微:陈维崧的情感特质与词体表达
1
作者 王毅 《怀化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78-85,共8页
词人的情感特质是铸成词心的重要素材,是词体创作的灵魂。阳羡词宗陈维崧词心醇厚、词才超拔,将其与发妻储氏的伉俪情深、知己紫云的同性之爱与商丘小妾的情深义重这类多情、深情的情感特质糅入词体表达中,由此表现出迦陵词丰富多彩的... 词人的情感特质是铸成词心的重要素材,是词体创作的灵魂。阳羡词宗陈维崧词心醇厚、词才超拔,将其与发妻储氏的伉俪情深、知己紫云的同性之爱与商丘小妾的情深义重这类多情、深情的情感特质糅入词体表达中,由此表现出迦陵词丰富多彩的内容和以真情为骨的艺术风貌。此外,陈维崧视诸弟甚友爱,笃亲戚朋友,这体现出他的重情特质,在迦陵词中又透露出主体意识中尖锐的矛盾性,有着对时运不济与命运多舛的泣血悲啼和对仕途的畏惧与疏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心 陈维崧 情感特质 迦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轼《洞仙歌(冰肌玉骨)》词心说
2
作者 臧利娟 《文教资料》 2024年第1期17-20,共4页
与苏轼其他的词作名篇相比,《洞仙歌(冰肌玉骨)》虽也被历代评论家注意,但前人对此词的深入研究是远远不够的。前人多从艺术手法上分析此词,对其内涵缺乏深入探讨。通过对苏轼作此词时的各方面处境的考察可以发现,此词是苏轼谪居黄州三... 与苏轼其他的词作名篇相比,《洞仙歌(冰肌玉骨)》虽也被历代评论家注意,但前人对此词的深入研究是远远不够的。前人多从艺术手法上分析此词,对其内涵缺乏深入探讨。通过对苏轼作此词时的各方面处境的考察可以发现,此词是苏轼谪居黄州三年时的复杂矛盾心态的一种集中体现,并可看出苏轼的谪居心态渐趋于稳定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洞仙歌(冰肌玉骨)》 词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况周颐对明词的重新评价——兼及况氏之词心史观 被引量:2
3
作者 梅向东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1期71-75,共5页
"词亡于明"、"明代无词",是清代词学一个不证自明的价值判断,况周颐则在词史观、词学价值观、词学批评等方面对其予以反拨,以为词史上的词格纤靡之变,罪不在于明而在清;明词体性与风格新变,乃是风会所趋,以陈铎和... "词亡于明"、"明代无词",是清代词学一个不证自明的价值判断,况周颐则在词史观、词学价值观、词学批评等方面对其予以反拨,以为词史上的词格纤靡之变,罪不在于明而在清;明词体性与风格新变,乃是风会所趋,以陈铎和屈大均词作为代表的一代明词有其重大词学价值,体现出对明清词史的重新反思。况氏对明词的重新评价根基于其词学价值核心——词心,以"词心"观照词史,构成其词心史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况周颐 词心 词心史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清词家词心观念评说 被引量:5
4
作者 杨柏岭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89-96,共8页
作为一种词体的本色心态 ,专用词心的晚清词家有着各自的审美经验模式 ,但也有深于词、有词境、不可以传等多方面的共性 ;为词之用心可谓词心观念的引申 ,直接关涉了词体体性、艺术人格及作品价值 ;人既有心的词心不仅是审美心态的呈现 ... 作为一种词体的本色心态 ,专用词心的晚清词家有着各自的审美经验模式 ,但也有深于词、有词境、不可以传等多方面的共性 ;为词之用心可谓词心观念的引申 ,直接关涉了词体体性、艺术人格及作品价值 ;人既有心的词心不仅是审美心态的呈现 ,也浸染了一种具有实质性内容的生命体验 ,拓展了词心的德性内涵 ;人心诚正、神物交感及赤子忠实丰富了词学的真实旨趣 ,深化了词心观念的价值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朝晚期 词心观念 审美经验 价值学 艺术人格 审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与“暖”的独特组合——纳兰性德词心探微 被引量:5
5
作者 李睿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92-98,共7页
纳兰性德以其《饮水词》著称于世。"冷"与"暖"在纳兰词中频繁出现。冷、暖结合的心性与词心,构成了其人其词的独具魅力之处。冷、暖结合心性的形成有诸多因素。而词心的深婉曲折,也由冷与暖的独特组合而成。
关键词 纳兰性德 词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词心说 被引量:2
6
作者 熊开发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95-99,共5页
"词心"虽系晚清词论家提出的一个词学范畴,但却揭示了唐宋以来词人在创作中独有的心理状态:或"一往而深,而怨悱不乱",或出于至情至性,所谓"不能不尔"。正是由于这种种"赋情独深,逐境必寤"的词... "词心"虽系晚清词论家提出的一个词学范畴,但却揭示了唐宋以来词人在创作中独有的心理状态:或"一往而深,而怨悱不乱",或出于至情至性,所谓"不能不尔"。正是由于这种种"赋情独深,逐境必寤"的词心表现,才可能创作出与诗、曲、散文等其他文学样式不同的具有独特美感的词情词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心 美感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词心”建构:秦观身世与词风的互文关系及其词史意义 被引量:1
7
作者 王伟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41-147,共7页
“词心”是冯煦在总结前人词学思想并借鉴司马相如“赋心”理论的基础上,针对秦观词提出的重要词学范畴。冯氏“词心”说以秦观敏感心性与外在遭际变化为阐释核心,统摄少游令、慢诸体创作,为其词风迁变增添新的解读语境和接受话语。冯... “词心”是冯煦在总结前人词学思想并借鉴司马相如“赋心”理论的基础上,针对秦观词提出的重要词学范畴。冯氏“词心”说以秦观敏感心性与外在遭际变化为阐释核心,统摄少游令、慢诸体创作,为其词风迁变增添新的解读语境和接受话语。冯煦之后,沈曾植、况周颐、王国维等学者又各从不同维度对“词心”说予以增益,进而使其在学术内涵上呈现出流动性。在“将身世打并入词”的创作语境下,秦观之身世沉浮与其词风迁变确具共时同振关系。秦观个人遭际的阶段性特征,通过词心而推动词风变化,使其词由俗艳,经哀怨,迁为愁苦,终滑入凄婉、凄厉之调。词心助秦观词品提升,并最终造就了他雄霸元祐至崇宁三代词坛的词史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观 词心流转 身世多变 风迁转 史地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纯·善感——论晏几道与纳兰性德词心之相似 被引量:2
8
作者 龙慧萍 《中国韵文学刊》 2003年第2期103-106,共4页
从宋代词人晏几道和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生平经历及主要作品中可以归 纳出二人“词心”的相似——真纯、善感,因此二人词风也多有相似之处,即皆以真切取胜。
关键词 晏几道 纳兰性德 词心 相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哀感本体论”词学——况周颐“词境词心”说别解 被引量:1
9
作者 程亚林 《人文论丛》 1999年第1期395-403,共9页
况周颐《蕙风词话》提出的“词境词心”说,一向为论者所重视。一般认为,当“词境”与“词心”作为两个联系密切的概念时,“词境”指作者构思时的精神境界,亦即作者临景构作,在客观环境深静、主观神情虚静的条件下进入的“吾心忽莹然开... 况周颐《蕙风词话》提出的“词境词心”说,一向为论者所重视。一般认为,当“词境”与“词心”作为两个联系密切的概念时,“词境”指作者构思时的精神境界,亦即作者临景构作,在客观环境深静、主观神情虚静的条件下进入的“吾心忽莹然开朗如满月”的境界。它促使艺术思维活动进入最佳状态,引起创作冲动。“词境”说与陆机《文赋》中所说的“收视反听”、刘勰《文心雕龙·神思》中所说的“陶钧文思,贵在虚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观 作者 状态 临景 词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人世与生命的叩问——纳兰词与后主、小山词词心之别 被引量:2
10
作者 毕国忠 《承德民族师专学报》 2005年第1期22-23,共2页
词心研究是词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词心最能反映词人的创造个性,展示词人对人世生命的感悟。就词心而言,后主是亡国之恨,小山为伤逝之悲,而人世痛苦、生命虚无则系纳兰之词心,纳兰词更具现代性。
关键词 词心 后主 小山 纳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一人之“词心”至一代之“词心”--读彭玉平《况周颐与晚清民国词学》
11
作者 张宏生 傅宇斌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2022年第7期79-89,共11页
彭玉平《况周颐与晚清民国词学》是词学研究的力作,此书以抉发况周颐的“词心”微旨为中心,深入阐释了晚清民国词学领域的重要话题,展现出作者从一人之“词心”至一代之“词心”的宏阔把握能力,极富高明之思与裁断之能。
关键词 况周颐 晚清民国 词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词心初探
12
作者 吴惠娟 《北方论丛》 CSSCI 1994年第6期89-96,共8页
词心初探吴惠娟况周颐是晚清的一位倚声大家,又是一位对词学研究深有造诣的批评家。因他具有创作的实际体验,故其论词能发微阐幽,宣诸奥蕴。他根据自己在词体创作的审美活动中积累的经验,提出了一个令人注目的概念──词心:吾听风... 词心初探吴惠娟况周颐是晚清的一位倚声大家,又是一位对词学研究深有造诣的批评家。因他具有创作的实际体验,故其论词能发微阐幽,宣诸奥蕴。他根据自己在词体创作的审美活动中积累的经验,提出了一个令人注目的概念──词心:吾听风雨,吾览江山,常党风雨江山外有万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 词心 审美客体 审美特性 审美评价 审美感受 抒情主人公 审美活动 理性与非理性 审美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度人以鉴赏之金针,示人以学术之正途--读《词学与词心》
13
作者 叶帮义 《中国韵文学刊》 2022年第2期112-115,共4页
最近读了由杨海明先生口述、钱锡生先生编撰的《词学与词心》一书,很有收获。全书包含《怎样鉴赏唐宋词》《唐宋词鉴赏录》《我的词学人生》三大部分,还附录了《唐圭璋先生词学研究讲课实录》和《杨海明论文、论著目录》。
关键词 唐圭璋先生 学研究 词心 唐宋 杨海明 论著目录 鉴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蕙风词话》的思维独出及“词心”真相
14
作者 张兆勇 《中国韵文学刊》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3-87,共5页
况周颐是清末四大词家之一,是公认的常州派的接力之人。世人一般是从怎样才是一首好词、如何能填好一首词、历史上哪些词人是成功词人等三层面阐发理论的。在宋学的反照下,可侦破上述三层面的深度及内在性。还可从以下几方面论述"... 况周颐是清末四大词家之一,是公认的常州派的接力之人。世人一般是从怎样才是一首好词、如何能填好一首词、历史上哪些词人是成功词人等三层面阐发理论的。在宋学的反照下,可侦破上述三层面的深度及内在性。还可从以下几方面论述"词心"的真相及意义:(1)"词心"产生的"不得已"特征;(2)词心的静穆境界;(3)以清代学术为背景"词心"所独陈的触景方式及所呈艳丽之情的词学目的性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拙大 词心 常州 浙西 宋学 清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词心”的传承与回响
15
作者 张彩云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第6期78-80,共3页
"词心"作为一种重要的词学范畴,词学家们对其创作和理论实践都有所重视,此论词之说发扬了古代文论的传统,在词史上具有一定地位。近一二十年来,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了"词心"的问题。
关键词 "词心"说 况周颐 邵祖平 赵尊岳 传承 回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山、少游词采、词心比较
16
作者 葛瑞华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96-101,共6页
正是因为晏几道、秦观同样都是本色的婉约词人,所以他二人经常被历代研究者相提并论。但每个词人的词作都各有特色,晏几道词作的语言较之秦观更显华丽,他二人在词作中所呈现的风格气质也是不一样的:一个自恋,一个自哀。从这两个方面指... 正是因为晏几道、秦观同样都是本色的婉约词人,所以他二人经常被历代研究者相提并论。但每个词人的词作都各有特色,晏几道词作的语言较之秦观更显华丽,他二人在词作中所呈现的风格气质也是不一样的:一个自恋,一个自哀。从这两个方面指出他们的不同之处,更有利于我们清晰地理解词人及其词作。这种同中求异的方法对于古代文学的学习也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丽 浅淡 词心 孤独 自恋 自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辛弃疾词心探微
17
作者 周丽萍 《文教资料》 2010年第12期6-7,共2页
作为南宋词史上的丰碑人物,辛弃疾的词在词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着重从英雄之词、失意之词、怨忿之词、田园之词的角度,论述辛词的思想内蕴。
关键词 辛弃疾 词心探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观“词心”之探究
18
作者 王菊芹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57-59,共3页
秦观词的内容大多抒写闲情、柔情、别情。秦观以纯情、敏锐、善感的词人之心,写出了大量柔婉精微而又蕴意无穷的作品。其词情感真挚,自然单纯,体现了醇正的词之本质。
关键词 秦观 词心 婉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况周颐的词境──词心说 被引量:2
19
作者 吴维中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4期76-79,共4页
本文分析了清末词人况周颐关于词境与词心的观点。论证了况氏词境──词心说在文学创作心理机制及文学与生活关系问题上的独特意义,并论述了况氏观点与中国古代传统创作论中“妙悟”说的关系及其在词论史上的地位。
关键词 况周颐 词心 现实生活 文学创作 理状态 中国古代文学 “妙悟” 世界 士大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况周颐《蕙风词话》中的“词心”观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海丽 《安康学院学报》 2011年第5期56-59,共4页
况周颐以"天以百凶成就一词人"这种对现实的深切体会和超越性的心态来把握末世风雨中现实环境与艺术世界的关系,深入地分析了创作主体的内心世界。《蕙风词话》中所讨论的词心是建立在对词作者内心世界认真剖析基础上的,经过... 况周颐以"天以百凶成就一词人"这种对现实的深切体会和超越性的心态来把握末世风雨中现实环境与艺术世界的关系,深入地分析了创作主体的内心世界。《蕙风词话》中所讨论的词心是建立在对词作者内心世界认真剖析基础上的,经过锻融的词心连接了风雨、江山和一切的"万不得已",经吾心酝酿发而为词,从中可以清晰地看出况周颐论词的逻辑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况周颐 《蕙风话》 词心 性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