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93篇文章
< 1 2 9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焦虑——辛弃疾南渡前期词作的情感线索
1
作者 郑灿弘 党银平 《福建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74-79,共6页
辛弃疾的前期词作受到当时主客观环境的影响,许多主观情绪大多呈现出浓重的“焦虑”色彩,这种“焦虑”又可以大致分为对国家命运与恢复前景的焦虑、对南渡“归正人”身份的焦虑、对壮志未酬而日渐衰老的焦虑。同时,辛弃疾的前后期词作... 辛弃疾的前期词作受到当时主客观环境的影响,许多主观情绪大多呈现出浓重的“焦虑”色彩,这种“焦虑”又可以大致分为对国家命运与恢复前景的焦虑、对南渡“归正人”身份的焦虑、对壮志未酬而日渐衰老的焦虑。同时,辛弃疾的前后期词作既存在很大差异,又有着密切联系,后期词作中的仕隐矛盾书写、老病书写等类型,在前期就已初见端倪,其动因就是贯穿了辛弃疾一生的“焦虑”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弃疾 前期 焦虑 情感线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唐入宋同调异体词作句式嬗变探迹
2
作者 姚逸超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9-56,共8页
唐五代到北宋前期,是词律逐渐形成、定型的时期。同调异体词作因其曲调的渊源关系,在句式上呈现出五言句向七言句的转化、基本句式与特殊句式的保留、唱法固化造成的句式沿用等特点,展现出词体句式的演进轨迹与文体发展的一般规律。同时... 唐五代到北宋前期,是词律逐渐形成、定型的时期。同调异体词作因其曲调的渊源关系,在句式上呈现出五言句向七言句的转化、基本句式与特殊句式的保留、唱法固化造成的句式沿用等特点,展现出词体句式的演进轨迹与文体发展的一般规律。同时,同调异体词作句式之研究,对于曲调渊源之考订、词作创作时间之断定、词作异文之选择亦有重要的现实功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调异体 句式 体演进 判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轼黄州时期的词作研究
3
作者 韩秋霞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4期1-5,共5页
凡诗词之大成者,往往在政治上郁郁不得志,屡遭贬谪,方能在苦闷的境遇下创作出脍炙人口的诗篇,因此谪居文学成为我国古代文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北宋著名诗人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谪居期间,其心态、理念、作品风格都发生了一定变... 凡诗词之大成者,往往在政治上郁郁不得志,屡遭贬谪,方能在苦闷的境遇下创作出脍炙人口的诗篇,因此谪居文学成为我国古代文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北宋著名诗人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谪居期间,其心态、理念、作品风格都发生了一定变化,也迎来了创作的“高光时刻”,产生了大量优质作品。苏轼在黄州时期的词作是我国谪居文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黄州,他完成了自我的救赎与升华,同样也完成了文学上的一次蜕变,通过丰富的内容与变化无穷的词风带动了当时词创作的风气,也为我们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该文对苏轼在黄州时期的作品进行了梳理,并借助作品分析了他精神品格的变化,探究谪居生活对苏轼思想意识与精神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黄州时期 谪居文学 自我救赎 心态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李清照词的创作特色 被引量:2
4
作者 杜玉荣 杜启昌 赵葆英 《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80-82,共3页
词作为隋唐之际兴起的一种新文体,有其自身独有的特点。李清照就是严格按照词的传统来填词的。在对其部分作品分析的基础上,本文从语言和艺术手法两方面总结了易安词的艺术特征。易安的《词论》是一篇非常重要的文学理论专著。在该文中... 词作为隋唐之际兴起的一种新文体,有其自身独有的特点。李清照就是严格按照词的传统来填词的。在对其部分作品分析的基础上,本文从语言和艺术手法两方面总结了易安词的艺术特征。易安的《词论》是一篇非常重要的文学理论专著。在该文中她提出词“别是一家”的说法,从本体论的角度确立了词不可取代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悲苦之音 艺术特征 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民执杖唐巾起——论刘辰翁词作遗民心态特征 被引量:2
5
作者 沈家庄 顾宝林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6期89-91,95,共4页
遗民刘辰翁的词作心态除了与其他遗民相似性外 ,还具有自己的特色即在沉郁之中不失豪宕、国事感怀的直切深厚和个体苦楚的痛彻性。这种特色是同期词人词作思想情感欠缺处 。
关键词 刘辰翁 遗民 心态特征 沉郁 思想情感 特色 爱国 个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潘阆的词论及其词作评议 被引量:6
6
作者 邓乔彬 宫洪涛 《洛阳大学学报》 2006年第3期13-17,共5页
潘阆是宋初一位著名的文学家,但今人对其研究不多。其《逍遥词附记》提出了突破前人路径、以词代诗的文体观,促使词由“酒席文学”向“言志文学”过渡,并将诗学理论用于词的创作与品评,有利于词体地位的提高。其词作打破了唐五代以来以... 潘阆是宋初一位著名的文学家,但今人对其研究不多。其《逍遥词附记》提出了突破前人路径、以词代诗的文体观,促使词由“酒席文学”向“言志文学”过渡,并将诗学理论用于词的创作与品评,有利于词体地位的提高。其词作打破了唐五代以来以抒情为主、以“闺阁”、“画堂”为描述对象的传统,长于纪实和叙事,代之山水风光,进而由“阴柔美”向“阳刚美”过渡,其词风“句法清古,语带烟霞”,为豪放词之初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潘阆 学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因循与拓展——李之仪词论词作综论 被引量:3
7
作者 乔力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0-46,共7页
李之仪论词力主"自有一种风格",重视其音乐属性,他以花间词派为宗,又融合进晏殊、欧阳修等词家的闲雅蕴藉,以为情韵皆胜,即是"良可佳者"。他的词作以"小阕"为多,风貌近其所论,但晚年迁谪流寓江南之后则... 李之仪论词力主"自有一种风格",重视其音乐属性,他以花间词派为宗,又融合进晏殊、欧阳修等词家的闲雅蕴藉,以为情韵皆胜,即是"良可佳者"。他的词作以"小阕"为多,风貌近其所论,但晚年迁谪流寓江南之后则有所变化,喟叹身世、抒写情怀,格调渐趋于苍凉,较以往所持词论有所拓展。惟因当时词坛格局和自身艺术感悟的限制,未能跻身一代词学大家之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之仪 综论 花间 欧阳修 晏殊 蕴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赵尊岳词作艺术创作观探论 被引量:1
8
作者 胡建次 汪素琴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32-137,共6页
赵尊岳的词作艺术创作观以对词心、词情、词笔的阐说为核心而展开。他以"词心"为词体创作的内在本源,以"词情"为词体美感的生发之本,以"词笔"为词体美韵的呈现形式,认为三者相辅相成,一同成为词的创作过... 赵尊岳的词作艺术创作观以对词心、词情、词笔的阐说为核心而展开。他以"词心"为词体创作的内在本源,以"词情"为词体美感的生发之本,以"词笔"为词体美韵的呈现形式,认为三者相辅相成,一同成为词的创作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要素系统,始终推动与建构着词作艺术呈现的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尊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南宋毛幵家世及其词作 被引量:2
9
作者 毛炳汉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49-150,89,共3页
关键词 《四库全书总目》 家世 南宋 《全宋 专题研究 收入 隐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姜夔的诗学思想与词的创作 被引量:1
10
作者 周燕玲 吴华峰 《黑龙江社会科学》 CSSCI 2009年第5期99-101,共3页
姜夔的词作与其诗学思想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其诗学思想主要探讨诗歌创作的法度和创新,而词作也在守法度的基础上,达到自然高妙的创新风貌。这既符合词人的主观要求,从宏观上看,又体现出诗词创作的相互影响,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姜夔 诗学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性别与文化谈女性词作美感特质之演进(下) 被引量:4
11
作者 叶嘉莹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205-208,共4页
从“性别与文化”的视角,对女性词作美感特质之演进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建立起自己独特的理论框架和评赏标准。其中有三点值得注意:第一,男性词作风格演化之影响;第二,政治与社会风习之改变以及与之相伴随的男性对妇女写作之观念的转变... 从“性别与文化”的视角,对女性词作美感特质之演进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建立起自己独特的理论框架和评赏标准。其中有三点值得注意:第一,男性词作风格演化之影响;第二,政治与社会风习之改变以及与之相伴随的男性对妇女写作之观念的转变和妇女写作观念之转变;第三,男女两性在心理与智力等方面之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与文化 女性 美感特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清照词作中的量范畴 被引量:2
12
作者 芜崧 刘盼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11期38-45,共8页
李清照词作中的量范畴根据宿主可以分为物量、动量和性状程度量,根据事物、事件生存环境可分为时间量和空间量,根据量的幅度可分为满(全)量、无界量、增量、减量,客观量和主观量;表达量范畴的手段有动词、形容词、名词、数词和量词的重... 李清照词作中的量范畴根据宿主可以分为物量、动量和性状程度量,根据事物、事件生存环境可分为时间量和空间量,根据量的幅度可分为满(全)量、无界量、增量、减量,客观量和主观量;表达量范畴的手段有动词、形容词、名词、数词和量词的重叠,有反复、比拟、比喻和夸张等修辞手段,有叠音词、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及疑问代词等词类,具有善于描写抽象事物的量、善于将两种量进行对比以及量的后置与前置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清照 量范畴 量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域文化与苏轼词的创作 被引量:4
13
作者 吴德岗 《文史杂志》 2001年第2期38-40,共3页
关键词 豪放 苏轼 婉约 相思 文学体裁 出身 经历 男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性别与文化谈女性词作美感特质之演进(上) 被引量:3
14
作者 叶嘉莹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106-110,共5页
从“性别与文化”的视角,对女性词作美感特质之演进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建立起自己独特的理论框架和评赏标准。其中有三点值得注意:第一,男性词作风格演化之影响;第二,政治与社会风习之改变以及与之相伴随的男性对妇女写作之观念的转变... 从“性别与文化”的视角,对女性词作美感特质之演进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建立起自己独特的理论框架和评赏标准。其中有三点值得注意:第一,男性词作风格演化之影响;第二,政治与社会风习之改变以及与之相伴随的男性对妇女写作之观念的转变和妇女写作观念之转变;第三,男性与女性在心理与智力等方面之分别和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与文化 女性 美感特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李清照、陆游、辛弃疾词作的对比手法 被引量:2
15
作者 唐月琴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00-103,共4页
李清照、陆游、辛弃疾是在词作中较多使用对比艺术手法的作家,他们利用对比手法使有限的篇幅蕴涵更广阔的生活画面,寄寓自己更丰富的感情波澜,并以此来表达一种“今不如昔”的情感。
关键词 李清照 陆游 辛弃疾 对比手法 艺术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代女性词作流传方式与创作主体的关系 被引量:1
16
作者 谢穑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85-88,共4页
在中国文学史上,长久以来,鲜有女性作家的身影,女性大家更是寥若晨星,这一方面是因为封建社会对女性才华的压制,另外与女性作家作品的散佚也有很大关系。宋代女性词人群体性崛起,但其流传下来的词作也很有限。本文就题壁、刊印和声乐传... 在中国文学史上,长久以来,鲜有女性作家的身影,女性大家更是寥若晨星,这一方面是因为封建社会对女性才华的压制,另外与女性作家作品的散佚也有很大关系。宋代女性词人群体性崛起,但其流传下来的词作也很有限。本文就题壁、刊印和声乐传播三种途径探讨了宋代女词人词作的流传方式与其创作主体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女性 流传方式 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问君能有几多愁 愁似湘江日夜潮——李煜和纳兰性德词作相似性比较 被引量:2
17
作者 沈燕红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68-70,共3页
南唐后主李煜和清代词人纳兰性德在中国词史上均占有很高的地位。两位词人的词作充满真挚沉郁的感情,词风呈现哀感凄婉的色彩,情感符号选择具有相似性,语言散发淡雅自然的魅力。悲剧命运和类似的气质才华是他们词作神似和契合的原因。
关键词 李煜 纳兰性德 相似性 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侠影像书写中的古典主义情结——论楚原奇情武侠片中的古典词作化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凡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2期66-71,共6页
香港著名武侠电影导演楚原在其所拍摄的一系列"奇情"武侠片中,通过悬疑奇诡的情节叙事、唯美诗意的画面场景及江湖哲理的含蓄阐发体现出其独特的武侠影像观念。与此同时,楚原有意将古典词作融注于影片中,这一影像构思不仅有... 香港著名武侠电影导演楚原在其所拍摄的一系列"奇情"武侠片中,通过悬疑奇诡的情节叙事、唯美诗意的画面场景及江湖哲理的含蓄阐发体现出其独特的武侠影像观念。与此同时,楚原有意将古典词作融注于影片中,这一影像构思不仅有助于揭示片中人物复杂多变的内心世界、塑造出更具人性化的艺术形象,更与楚原自身的武侠情节建构与影像语言体系完美交融,并在客观上对观众生发出一种间离效应,从而在强化影片诗意唯美、浪漫写意的影像风格之际,投射出楚原独特的电影作者气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原 武侠片 古典 间离效应 电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邦彦词作的结构艺术 被引量:1
19
作者 马成生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75-78,共4页
周邦彦词作的结构艺术 ,分五个方面 :一、回环往复 ,波澜迭起 ;二、逆入倒插 ,跌宕顿挫 ;三、留下空白 ,逗人想像 ;四、纵横铺陈 ,枝劲花繁 ;五、开头结尾 ,多姿多态。
关键词 周邦彦 结构手法 宋代 结构艺术 层次 铺排技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性别与文化谈女性词作美感特质之演进 被引量:4
20
作者 叶嘉莹 《中国文化》 2008年第1期28-36,共9页
多年来,我虽曾写过不少篇有关词与词学方面的论文,但却大都是以男性之作品为主,而未曾写过任何一篇有关女性词人的论述。一年前应香港城市大学之邀前往讲学,曾做过一次题为《从双重性别与双重语境谈早期词之美感特质之形成》的讲演。
关键词 之美感特质 女性 性别 演进 文化 香港城市大学 女性 双重语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