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诉讼权能失衡分析——以反诉制度为视角 被引量:1
1
作者 凌晨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29-31,共3页
反诉制度是现代民事诉讼中一项提高效益、实现公正的平衡性机制,但我国民事诉讼法对反诉制度仅作了原则性规定。这与我国社会经济生活的复杂化已不相适应,直接导致司法实践中出现无所适从的局面,反诉人的合法诉权得不到应有的保障。反... 反诉制度是现代民事诉讼中一项提高效益、实现公正的平衡性机制,但我国民事诉讼法对反诉制度仅作了原则性规定。这与我国社会经济生活的复杂化已不相适应,直接导致司法实践中出现无所适从的局面,反诉人的合法诉权得不到应有的保障。反诉制度中诉讼权能失衡的原因主要有反诉立法的薄弱、反诉制度的价值认识不到位、审判实务中错误观念的制约、反诉的理论研究尚待深入、传统"超职权主义"诉讼模式的影响。笔者以为在借鉴他国立法经验的基础上,应构建我国反诉制度中的平衡性机制,确保本诉被告诉讼权利的真正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诉 本诉 诉讼权能 平衡机制 失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诉讼权能与审查密度——德国行政诉讼制度的整体关联性 被引量:18
2
作者 赵宏 《环球法律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6-133,共18页
诉讼权能与审查密度同属行政诉讼的关键制度,但我国学理却惯于对两者分别观察,有关这两个领域的制度实践同样分头进行,并无关联。与此相对,德国法中严格的诉讼权能与高密度的司法审查,却体现出行政诉讼制度间的相互配合与密切衔接。两... 诉讼权能与审查密度同属行政诉讼的关键制度,但我国学理却惯于对两者分别观察,有关这两个领域的制度实践同样分头进行,并无关联。与此相对,德国法中严格的诉讼权能与高密度的司法审查,却体现出行政诉讼制度间的相互配合与密切衔接。两国的差异一方面源于在制度建构中,行政诉讼是否首先被作为由诸多环节共同构成、紧密关联、配合作用的整体来对待;另一方面则源于作为制度建构基础的行政诉讼学理是否强调对逻辑一致的周密考虑和整体完整的反复锤炼。而本文的写作正是从诉讼制度的整体构成与系统作用角度出发,通过对照德国与中国在诉讼权能与审查密度两方面的不同处理,以及分析它们之间的内在关联,一方面尝试跳出以往对行政诉讼制度予以片断认识和分隔理解的视野窠臼,从整体上观察和把握不同国家行政诉讼的概观风貌;另一方面则希望在我国的行政诉讼的学理讨论和制度实践中,同样导入对逻辑一致和整体完整的思考与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诉讼权能 审查密度 行政诉讼制度 法释义学
原文传递
德国环境团体诉讼权能演变之解析 被引量:6
3
作者 章楚加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5-71,共7页
自20世纪70年代至今,德国环境团体诉讼权能经历了从无到有、由严格限定到适度宽松的变迁历程,其间既有与本国行政诉讼功能模式相协调的立法探索,又经受着欧盟法上"去主观化"趋势的冲击。包括环境团体受到认可、被诉的行政行... 自20世纪70年代至今,德国环境团体诉讼权能经历了从无到有、由严格限定到适度宽松的变迁历程,其间既有与本国行政诉讼功能模式相协调的立法探索,又经受着欧盟法上"去主观化"趋势的冲击。包括环境团体受到认可、被诉的行政行为存在违法性、法定的协作决策权限受损、环境团体曾积极参与行政决策过程在内的一系列诉讼前提的确立,使得德国环境团体诉讼权能制度建构在社会监督强化、环境行政实效性提升以及司法资源有效利用三重目的之间达成了平衡。德国经验对于探讨中国环境保护社会组织提起行政行为合法性审查之诉命题具有深刻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诉讼权能 环境团体诉讼 行政诉讼功能模式 主观公法权利 环境行政公益诉讼
原文传递
检察权延伸基层的诉讼权能配置——以《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的修改为背景 被引量:3
4
作者 张佳华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11-218,共8页
《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的修改应当定位于厘清检察权的内涵和外延,进而合理配置其各项权能并理顺运行模式。在梳理检察机关组织架构和权能配置过程中,给予派驻基层、社区检察室必要的"名分"极其重要,同时,赋予派驻基层检察组织... 《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的修改应当定位于厘清检察权的内涵和外延,进而合理配置其各项权能并理顺运行模式。在梳理检察机关组织架构和权能配置过程中,给予派驻基层、社区检察室必要的"名分"极其重要,同时,赋予派驻基层检察组织全部的检察权能,尤其是以公诉权为代表的诉讼权能,有利于推进深化检警一体化司法改革。派驻基层检察诉讼权能需从三个层面进行配置:一是行使各项诉讼权能要以法律授权为前提,《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的修改为此带来契机;二是基层检察诉讼权能的行使遵循繁简分流原则,以轻微案件的诉讼为起点,循序渐进地配置完整诉权;三是通过试点先行的改革方式逐步实施基层检察诉讼权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察监督权 诉讼权能 派驻基层检察室 检警一体化 检力下沉
原文传递
检察权的双层权能与效力实现 被引量:5
5
作者 巩寒冰 《时代法学》 2018年第6期36-45,共10页
传统检察权定性研究忽视了对检察权存在之必要性和特殊性的回答,忽视了检察权体系的多元现状,并且也造成了对域外检察权审视的符号化误读。"权能"概念的引入,则避免了相关困扰。在权能概念下,《宪法》"法律监督机关"... 传统检察权定性研究忽视了对检察权存在之必要性和特殊性的回答,忽视了检察权体系的多元现状,并且也造成了对域外检察权审视的符号化误读。"权能"概念的引入,则避免了相关困扰。在权能概念下,《宪法》"法律监督机关"的表述,更宜被解释为是对检察机关职能上的特别授予,即法律监督是检察权的特别权能。"监督机关"更类似于一种职能和地位上的宪法确认,而非具体权力的赋予。世界范围内,检察权在不同权力体制和制度实践中呈现巨大差异的同时,也遵循着相似的运行模式,而这种模式就蕴含着检察权的第二项基本权能即"诉讼权能"。在当前的规范现状中,监督权能的实现相对疲软,其改善依赖于监督诉权化的重构设想,即在宪法"法律监督机关"的整体定位之下,遵循诉讼权能与监督权能的基本关系,在诉讼中发挥监督职能,使监督回归诉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诉讼权能 监督权能 诉权化 双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刑事审判权、起诉权和辩护权的关系 被引量:1
6
作者 汪建成 《山东法学》 1997年第3期40-42,共3页
论刑事审判权、起诉权和辩护权的关系汪建成一、处理审判、起诉和辩护三种权能关系的一般原则(一)分立原则审判、起诉、辩护三种权能应当属于三种不同的主体,其中,审判权由审判机关行使;起诉权由公诉机关或自诉人行使;辩护权由被... 论刑事审判权、起诉权和辩护权的关系汪建成一、处理审判、起诉和辩护三种权能关系的一般原则(一)分立原则审判、起诉、辩护三种权能应当属于三种不同的主体,其中,审判权由审判机关行使;起诉权由公诉机关或自诉人行使;辩护权由被告人及其辩护人行使。审判、起诉、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审判权 辩护权 起诉权 刑事诉讼 被告人权利 辩护方 刑事诉讼结构 诉讼权能 刑事诉讼主体 案件事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债权人代位权的性质探讨
7
作者 唐宏川 《自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年第1期10-13,共4页
债权人代位权制度是保障债权人的合法权益的重要制度,如没搞清代位权的性质,对债权人行使代位权有很大的影响。本文对债权人的性质进行了探讨,指出代位权并非代理权,也不是请求权和形成权,也不是债权的从权利和以行使他人权利为内容的... 债权人代位权制度是保障债权人的合法权益的重要制度,如没搞清代位权的性质,对债权人行使代位权有很大的影响。本文对债权人的性质进行了探讨,指出代位权并非代理权,也不是请求权和形成权,也不是债权的从权利和以行使他人权利为内容的管理权,亦非诉权。债权人代位权的性质是与代位申请执行制度相区别的债权的法定诉讼权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债权人 代位权 诉讼权能 管理权 合同法 债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