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热辨证论治规律探讨 被引量:2
1
作者 黄谦峰 黄得尚 黄惠玲 《世界中医药》 CAS 2009年第2期115-117,共3页
关键词 高热 中医药疗法 方药 论治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亢心悸的治疗现状及六经辨证与论治规律 被引量:3
2
作者 栾雨薇 崔鹏 《中国医药指南》 2022年第11期61-65,69,共6页
甲亢心悸的病因病机比较复杂,发病后会给患者生活造成极大不便,也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通过对临床甲亢心悸治疗现状进行统计、分析,发现研究当中存在较多问题。西医对甲亢心悸进行治疗的效果比较明显,但随着时间不断延长,其治疗不良... 甲亢心悸的病因病机比较复杂,发病后会给患者生活造成极大不便,也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通过对临床甲亢心悸治疗现状进行统计、分析,发现研究当中存在较多问题。西医对甲亢心悸进行治疗的效果比较明显,但随着时间不断延长,其治疗不良反应逐渐越来越明显;甲亢在中医中属于“瘿病”范畴,中医药治疗则具有较大优势,症候作为中医辨证论治的依据以及对象,通过对甲亢心悸的六经辨证与论治规律进行分析,能进一步提升其中医药治疗效果。故本文基于六经辨证这一理论基础分析甲亢心悸,并结合古今中医学用药方法,对其论治规律予以综述,为甲亢心悸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功能亢进 心悸 六经辨证 论治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虚损生积”理论探讨硬皮病诊治规律及应用心得
3
作者 马慧澜 郭燕芬 +5 位作者 齐张旸 宋榕斌 林晓蓉 吴宽裕 张志明 赵钟文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24年第4期58-61,76,共5页
硬皮病是临床较罕见、难治性的结缔组织疾病。从“虚”和“积”两个方面入手,探讨疾病发生、发展的病因病机。硬皮病以肺脾肾三脏亏虚为本,以风寒湿等外感六淫邪气侵袭为标,内外相得,导致痰瘀等有形实邪阻滞皮肤腠理官窍所致,该过程可... 硬皮病是临床较罕见、难治性的结缔组织疾病。从“虚”和“积”两个方面入手,探讨疾病发生、发展的病因病机。硬皮病以肺脾肾三脏亏虚为本,以风寒湿等外感六淫邪气侵袭为标,内外相得,导致痰瘀等有形实邪阻滞皮肤腠理官窍所致,该过程可用“虚损生积”概括;并基于“虚损生积”理论分期论治,肿胀期和硬化期均以祛邪为主,萎缩期以扶正为主,为临床中医诊治硬皮病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皮病 皮痹 虚损生积 论治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仲景论治血分病规律
4
作者 王炎焱 路辉 +1 位作者 刘玉珍 孙长贵 《中医函授通讯》 2000年第5期8-10,共3页
关键词 血分病 论治规律 仲景论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陶汉华:积极探索仲景内科杂病的辩证论治规律——记山东中医药大学金匮教研室主任 陶汉华教授
5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299-299,共1页
专家介绍 陶汉华,男,1951年7月生,汉族,山东莱芜人。现任山东中医药大学金匮教研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主要研究仲景内科杂病的辨证论治规律。曾... 专家介绍 陶汉华,男,1951年7月生,汉族,山东莱芜人。现任山东中医药大学金匮教研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主要研究仲景内科杂病的辨证论治规律。曾发表学术论文"眩晕证治概要"、"鳖甲煎丸方义新解与临床应用"、"百合病与散发性脑炎"、"补肾方的临床应用体会"等7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8部,主要有《金匮要略研读心悟》、《中医病因病机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中医药大学 教研室主任 仲景学说 金匮要略 内科杂病 辩证论治规律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 中华中医药学会
原文传递
从医案数据处理中探寻风湿疾病中医论治规律
6
作者 周宇一 揭乐琴 方舒怡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23年第23期125-127,共3页
目的:探讨和研究从医案数据处理中探寻风湿疾病中医论治规律,提高内分泌风湿科诊疗效果。方法:将安吉县人民医院2020年12月—2022年12月的102例风湿疾病患者作为研究的调查对象,患者的医案数据完整,通过选取的风湿疾病患者医案、病历资... 目的:探讨和研究从医案数据处理中探寻风湿疾病中医论治规律,提高内分泌风湿科诊疗效果。方法:将安吉县人民医院2020年12月—2022年12月的102例风湿疾病患者作为研究的调查对象,患者的医案数据完整,通过选取的风湿疾病患者医案、病历资料、处方等资料进行中医论治规律的研究及分析。统计风湿疾病患者的症状,包括僵硬、疼痛、屈伸不利、肿胀,分别统计患者频次及频率;统计患者舌质情况,主要包括舌红、淡红、紫暗舌质,分别统计不同舌质频数及频率值;分别统计风湿疾病患者治疗过程中使用的中药材。结果:研究102例患者中主要的临床症状按照频数进行排列分别是僵硬、疼痛、屈伸不利、肿胀,频数分别为96例、80例、55例、48例;频率值分别为94.12%、78.43%、53.92%、47.06%。舌质评价结果中风湿疾病患者舌质主要有3类,根据102例患者医案中的数据进行排列比较后从大到小分别为舌红舌质、淡红舌质、紫暗舌质,频数分别为66例、25例、11例;频率值分别为64.71%、24.51%、10.78%;提示以舌红舌质为主。结果显示,夏枯草、薏苡仁、黄芪、防己、土茯苓、白芍总苷中药使用量占总中药使用量比值较大,占比值分别为12.54%、12.54%、8.33%、8.33%、8.33%、6.39%。结论:通过医案数据处理探寻风湿疾病中医论治规律,风湿疾病患者临床症状以僵硬、疼痛为主,舌红、淡红是主要的舌质,中医治疗上主要以白芍等补虚补血类药材,薏苡仁、黄芪、防己、土茯苓等清热利湿、活血通络类药材作为主要的治疗药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案数据处理 风湿疾病 中医论治规律 管理措施实施效果
原文传递
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中医治疗思路与方法 被引量:16
7
作者 周智恩 《光明中医》 2013年第2期239-240,共2页
分析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中医论治规律及现代医学治疗该病的局限性,提出辨病与辨证有机结合,辨治紧扣病机关键"虚"、"痰"、"瘀",谨守病机,灵活遣药,以及吸取现代药理研究成果,衷中参西的治疗观念。
关键词 缓慢性心律失常 中医药疗法 中医论治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拓“证”研究新途径的思考 被引量:28
8
作者 方肇勤 《上海中医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5,共2页
作为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治疗学的突出优势 ,证和辨证论治是中医学术研究关注的难点和热点。通过对证和证再定义、证的动物模型等相关问题的探讨 ,强调今后研究重点应放在现代疾病认识基础上的中医辨证论治机理研究 ,有计划地开展证的流... 作为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治疗学的突出优势 ,证和辨证论治是中医学术研究关注的难点和热点。通过对证和证再定义、证的动物模型等相关问题的探讨 ,强调今后研究重点应放在现代疾病认识基础上的中医辨证论治机理研究 ,有计划地开展证的流行病学调查 ,加强各病种辨证论治规律与机理的研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 流行病学调查 疾病 辩证论治规律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六经辨证角度浅谈甲亢心悸 被引量:2
9
作者 张雯 《新中医》 CAS 2018年第10期216-218,共3页
甲亢患者出现"心悸"的病机较为复杂。本文通过阅读《伤寒论》等文献关于六经辨证的理论,归纳总结甲亢心悸患者的临床六经辨证,结合古今部分医家的用方,运用到甲亢心悸患者的临床诊治当中,为甲亢心悸患者的辨证施治提供有指导... 甲亢患者出现"心悸"的病机较为复杂。本文通过阅读《伤寒论》等文献关于六经辨证的理论,归纳总结甲亢心悸患者的临床六经辨证,结合古今部分医家的用方,运用到甲亢心悸患者的临床诊治当中,为甲亢心悸患者的辨证施治提供有指导意义的思路和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亢心悸 六经辨证 论治规律
原文传递
国医大师治高血压验方精选
10
作者 顾勤 王志英 《保健与生活》 2019年第11期66-66,共1页
高血压的诊断依据为测量血压超过正常标准,临床表现症状轻重悬殊,一般较常见的是头晕、头痛、耳鸣、心慌、失眠、烦躁、肢麻、脉弦等。中医虽无高血压的名称.但实际对本病早有认识,根据其临床症状,主要归于肝经病证项下,与眩晕、头痛、... 高血压的诊断依据为测量血压超过正常标准,临床表现症状轻重悬殊,一般较常见的是头晕、头痛、耳鸣、心慌、失眠、烦躁、肢麻、脉弦等。中医虽无高血压的名称.但实际对本病早有认识,根据其临床症状,主要归于肝经病证项下,与眩晕、头痛、厥证、肝阳、肝火、肝风等关系甚为密切,并与心悸、脑卒中有一定联系,是探讨其病理机制及辨证论治规律的依据。下面为大家介绍国医大师周仲瑛辨治高血压的经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医大师 高血压 验方 临床症状 正常标准 表现症状 论治规律 病理机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