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4
篇文章
<
1
2
…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王念孙父子的“连语观”及其训解实践(下)
被引量:
4
1
作者
李运富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64-71,共8页
一、训解的原则 如上所述,构成“连语”的是两个同义或近义的语素。正因为两个语素“上下同义”(古文直书,故云“上下”),所以无论你用什么材料和方法,都不应该把它们分别训解为两个不同的意义,这是一条总的原则,关于这条原则,王氏曾不...
一、训解的原则 如上所述,构成“连语”的是两个同义或近义的语素。正因为两个语素“上下同义”(古文直书,故云“上下”),所以无论你用什么材料和方法,都不应该把它们分别训解为两个不同的意义,这是一条总的原则,关于这条原则,王氏曾不只一次地提到它,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语
训解
语素
同义复词
王氏父子
迭韵
复音词
二义
王念孙
命名之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荀子》训解正补
被引量:
3
2
作者
张新武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6期121-125,共5页
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订正前人的失误,如"浊明外景,清明内景",前人注释多误,今谓"浊明"是摇动、闪烁之明,"清明"是静止之明,"外景"是将事物的影象投射于外物,如火光将人影投射于墙壁等,&qu...
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订正前人的失误,如"浊明外景,清明内景",前人注释多误,今谓"浊明"是摇动、闪烁之明,"清明"是静止之明,"外景"是将事物的影象投射于外物,如火光将人影投射于墙壁等,"内景"是含外物的影象于其表面,如静止的水、铜镜能照见人影等。如此之类共10事。二、前人注释正确但过于简略,今为之详说,如章诗同说"步骤、驰骋、厉骛"表示三种速度不同的行动,今为之详列证据,证明驰骋速于步骤,厉骛疾于驰骋,如此之类共3事。三、应注未注者,为之作补注,如"易"有"反常"义,"备饰"的"备"通假为"服"等,共2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训解
正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徼福於敝邑之社稷”训解辨正
被引量:
1
3
作者
张新武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53-54,共2页
在《左传》的“徼福於 (于 )NP”句式中 ,NP是施福者 ,而非受福者。因此“徼福於敝邑之社稷”的正确训解 ,应该是“向我国的社稷之神求福” ,而不是“求福给我国的社稷之神”
关键词
徼福於(于)NP
训解
辩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尔雅》的“求同”训解与“同一性”思想
4
作者
王建莉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92-95,共4页
《尔雅》的训诂模式与方法都围绕"求同"而展开,形成完整而严密的语义系统,认识论中的"同一性"思想是其深邃的思想根源。原著以此为基点构建了语言层面"求同"的整体框架体系:构建以"同一"为目...
《尔雅》的训诂模式与方法都围绕"求同"而展开,形成完整而严密的语义系统,认识论中的"同一性"思想是其深邃的思想根源。原著以此为基点构建了语言层面"求同"的整体框架体系:构建以"同一"为目的的多层次语义类聚系统;在"沟通同一"和"辨释通别"的两个层次上组织词条的"求同"训解;实现包容"同一性"的最大义象整合。它们对哲学的"同一性"思想多方包容,同时这种独特的整体训诂格局在"求同"认知领域也得到了圆满的解释。这也成为《尔雅》的训诂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尔难》
“求同”
训解
整体性
“同一”思想
训
诂模式
训
诂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荀子》训解辨正——从语法分析的角度
5
作者
张新武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6期126-129,共4页
从语法分析入手,讨论了《荀子》中的一些被前人误解了的语句的训诂问题,共十一条。所涉及的语法分析角度有:句子结构的句法语义分析,句式变换,承前省略了的主语的认定,代词的指代对象的确认,以及虚词用法分析等。
关键词
荀子
训解
辨正
语法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唐写本《说文·木部》残卷“一曰”之训解研究
6
作者
梁光华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1-5,10,共6页
《说文》大小徐本"一曰"别义说解常受诟病。本文通过逐一对比研究,发现《说文》最早残写本——唐写本《木部》残卷与大小徐本《木部》对应字的正训与"一曰"之别义训解基本相同,说明唐写本与大小徐本总体保存了许书...
《说文》大小徐本"一曰"别义说解常受诟病。本文通过逐一对比研究,发现《说文》最早残写本——唐写本《木部》残卷与大小徐本《木部》对应字的正训与"一曰"之别义训解基本相同,说明唐写本与大小徐本总体保存了许书原貌,且有互补,毋庸质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写本《说文·木部》
一曰
训解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伪托文化底下题李攀龙编《唐诗选》的文本生成与诗学意义——以《唐诗选玉》及《唐诗训解》为考察对象
被引量:
2
7
作者
许建业
《励耘学刊》
2016年第1期239-285,共47页
题李攀龙编《唐诗选》是明代最为流行的唐诗选本,据今人整理现存晚明清初出版的版本约30多种。晚明时期有不少来自书贾坊肆伪托改刻的《唐诗选》版本被推出市场。本研究主要分两篇文章论述:本篇先指出,晚明坊刻的伪托唐诗选本,与通俗...
题李攀龙编《唐诗选》是明代最为流行的唐诗选本,据今人整理现存晚明清初出版的版本约30多种。晚明时期有不少来自书贾坊肆伪托改刻的《唐诗选》版本被推出市场。本研究主要分两篇文章论述:本篇先指出,晚明坊刻的伪托唐诗选本,与通俗小说戏曲一样,有相近的编整方式,故此我们将以文本分析的角度考察,以图能突显其编纂特色和诗学意义。以此,笔者先以题钱谦益评笺《唐诗选玉》为对象,探讨其"张冠李戴"和"增文释义"的伪托特色,以见社会文化介入文学文本的方式或诠释力量;又将考察题袁宏道校《唐诗训解》,以见其"偷梁换柱"和"文本重构"这两种文本操作和特点。结合而观,则应能具体地展现晚明诗学与社会文化发展中一种独特的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托版本
李攀龙
唐诗选
唐诗选玉
唐诗
训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王念孙父子的“连语”观及其训解实践(上)
被引量:
12
8
作者
李运富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28-36,27,共10页
一、对王氏“连语”的一般看法 提到王念孙的“连语”,学者们往往联想起古代的“謰语”和“联绵字”(又作“连绵字”),进而又跟现代的“复音单纯词”挂上钩,于是,连语、謰语、联绵字、复音单纯词四个概念混为一谈,等而同之了。如《古汉...
一、对王氏“连语”的一般看法 提到王念孙的“连语”,学者们往往联想起古代的“謰语”和“联绵字”(又作“连绵字”),进而又跟现代的“复音单纯词”挂上钩,于是,连语、謰语、联绵字、复音单纯词四个概念混为一谈,等而同之了。如《古汉语知识辞典》(武汉大学出版社,1988)“连语”条说:“亦作‘謰语’,即‘连绵字’。”“连绵字”条说:“亦称‘连语’、‘联绵字’、‘联绵词’。指由两个音节连缀表义的单纯词。”《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语
联绵词
王氏
同义复词
王念孙
一个语素
复音词
训解
复音单纯词
疏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管子》训解正误二则
9
作者
管宗昌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79-179,共1页
《管子》一书历代注家不少,贡献非凡,但是仍有若干训解不达之处,兹刊正二则如下:一、《轻重甲》:“食三升,则乡有正食而盗。食二升,则里有正食而盗。食一升,则家有正食而盗。”(正文与诸家训解不特加标出者均出自黎翔凤《管子校注》,中...
《管子》一书历代注家不少,贡献非凡,但是仍有若干训解不达之处,兹刊正二则如下:一、《轻重甲》:“食三升,则乡有正食而盗。食二升,则里有正食而盗。食一升,则家有正食而盗。”(正文与诸家训解不特加标出者均出自黎翔凤《管子校注》,中华书局2004年版)注家多认为“正”字误,王念孙、黎翔凤认为“匃”之误,王引之、张佩纶认为“乏”之误,马非百认为“匮”之误。依此,他们认为此句意指食物匮乏而偷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子》
张佩纶
王引之
翔凤
训解
王念孙
中华书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古书训解与古代典章文化
10
作者
杨学军
《北京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4期6-8,共3页
美国语言学家帕默(L·R·Palmer)有段名言:“语言的历史和文化的历史是相辅而行的,它们可以互相促进、互相启发。”罗常培先生也曾提出:“语言学的研究万不能抱缺守残地局限在语言本身的资料以内,必须要扩大研究范围,让语言现...
美国语言学家帕默(L·R·Palmer)有段名言:“语言的历史和文化的历史是相辅而行的,它们可以互相促进、互相启发。”罗常培先生也曾提出:“语言学的研究万不能抱缺守残地局限在语言本身的资料以内,必须要扩大研究范围,让语言现象跟其它社会现象和意识联系起来。”古汉语研究也是如此。汉语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训解
古书
左传
诸侯
外朝
古代
文化
语言学家
互相促进
死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戏曲词语汇释》训解商兑
11
作者
隋文昭
《天津师大学报》
1984年第4期93-96,共4页
陆澹安先生所著《戏曲词语汇释》,是目前见到的训释元曲词语的同类书中,较为完备的一部工具书。其中有不少精到的见解,对研究元曲及中近古方言俗语均有较高的参考价值。然千虑之失,智者不免。况元曲中使用的语言不少属于北方口语,其中...
陆澹安先生所著《戏曲词语汇释》,是目前见到的训释元曲词语的同类书中,较为完备的一部工具书。其中有不少精到的见解,对研究元曲及中近古方言俗语均有较高的参考价值。然千虑之失,智者不免。况元曲中使用的语言不少属于北方口语,其中一些词语多不见于字书、词书及古代典籍,因而只从文字材料中寻绎词语的义蕴,就难免失当。今不揣谫陋,从书中摘引数条略陈管见,以就教于陆先生及方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词语
方言俗语
训解
勘头巾
工具书
口语
训
释
语言
字书
文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孟子• 尽心下》“被袗衣”之“袗”训解辨正
12
作者
王家乐
《现代语文》
2020年第10期26-30,共5页
《孟子•尽心下》“舜之饭糗茹草”一条存在不同训解,其分歧主要集中在“被袗衣”之“袗”上。一种观点是将“袗”释为“画”,“袗衣”即“天子之盛服”;另一种观点是将“袗”释为“单衣”,义同《论语•乡党》中“袗絺绤”之“袗”。在前...
《孟子•尽心下》“舜之饭糗茹草”一条存在不同训解,其分歧主要集中在“被袗衣”之“袗”上。一种观点是将“袗”释为“画”,“袗衣”即“天子之盛服”;另一种观点是将“袗”释为“单衣”,义同《论语•乡党》中“袗絺绤”之“袗”。在前人训释的基础上,从“袗”的词义本身、文本语境、历史语境三个方面,对“被袗衣”之“袗”的语义进行考辨。《孟子•尽心下》“被袗衣”之“袗”应作“单衣”解,而没有“盛服”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袗”
训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以训解演变为导入的“肾为胃关”理论续考
被引量:
1
13
作者
王悦卿
王再见
+3 位作者
关澳
孙永章
李海霞
刘立安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5809-5812,共4页
《素问·水热穴论》“肾者,胃之关也”,论述了水病产生水肿的病机。后世医家阐释原文、剖析文献、注释解读、训诂考证、结合临证,进行分析发挥,但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文章整理、辨析了历代医家争鸣,延众家之说,补充“肾为胃气之关...
《素问·水热穴论》“肾者,胃之关也”,论述了水病产生水肿的病机。后世医家阐释原文、剖析文献、注释解读、训诂考证、结合临证,进行分析发挥,但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文章整理、辨析了历代医家争鸣,延众家之说,补充“肾为胃气之关”的观点;从水谷之道结构基础、水谷代谢功能机制、升降平衡与生命繁育角度深入探讨;依据肾为胃行水气和脾为胃行谷气两个层面,展开对“肾为胃气之关”的观点探讨;结合现代临床应用,深入理解“关”的作用,突出前后二阴“二关”并重的现实意义。为“肾者,胃之关也”之争论提供新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为胃关
通降论
水谷之海
脾肾互用
扶阳
训解
《黄帝内经》
原文传递
配拟与训解:中国近代晚期的一种艺术理论话语及其失败
被引量:
1
14
作者
刘旭光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6-100,共15页
在中国士大夫群体所作的游记之中,包含着对西方文艺的配拟与训解。配拟是中国士大夫在面对一个异文化的新事物之时,根据对它的基本认识而将之归入本民族历史文化中的某些观念体系或价值秩序中,并以此来评判该事物;训解是指中国士大夫基...
在中国士大夫群体所作的游记之中,包含着对西方文艺的配拟与训解。配拟是中国士大夫在面对一个异文化的新事物之时,根据对它的基本认识而将之归入本民族历史文化中的某些观念体系或价值秩序中,并以此来评判该事物;训解是指中国士大夫基于一种道德优越感,对西方文艺既解释又进行道德训诫。配拟和训解构成了中国士大夫在认识西方文艺时最初的理论态度。“配拟”与“训解”发生时的情感基调,是从对“新奇”的惊异转化为积极的“叹为观止”,在某种程度上使得这两种具有“以中释西”形态的对西方文艺的阐释行为,不仅包含了中国士大夫对于民族文化的肯定意识,还有试图接受和理解西方文艺的可能性。这两种阐释方式,表明了中国文化的自主性及近代中西文化关系在“冲击—反应”模式之外还存在着另一种可能。这为当下的中西互释话语提供了历史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拟
训解
话语
阐释
原文传递
略论《论语》的传承与训解
被引量:
4
15
作者
陈来
《东岳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21-130,192,共11页
《论语》主要记载了孔子的言行,还有一小部分记载了孔子弟子的言行。在战国孟子时代,《论语》大概已经辑定。西汉以来,《鲁论》《齐论》以后,《张侯论》成为最为流行而且对后世影响最大的《论语》文本。汉代《论语》的单注本,《鲁论》...
《论语》主要记载了孔子的言行,还有一小部分记载了孔子弟子的言行。在战国孟子时代,《论语》大概已经辑定。西汉以来,《鲁论》《齐论》以后,《张侯论》成为最为流行而且对后世影响最大的《论语》文本。汉代《论语》的单注本,《鲁论》有郑氏注,《古论》有孔氏注、马融注,《张侯论》有包氏注、周氏注,等等。曹魏时期何晏主持编纂的《论语集解》保存了大量的汉魏古注,同时开始以《易传》注《论语》。南朝梁皇侃的《论语义疏》扩大了集解的文本,同时大量玄学思想加入到了《论语》的注疏文本里。北宋邢昺的《论语注疏》注重儒家本来的义理旨趣,为程朱义理派的解释开了先河。朱子的《论语集注》用道学体系的义理系统贯穿其对《论语》的解释,既广泛吸取汉唐古注,又彰显出义理派的优长。历代重要思想家对《论语》的注解,塑造了孔子和《论语》的生命,缔造了中华文化的文化生活,塑造了中华文化的价值观,构成了浩浩荡荡孔子文化的景观,中华文化的生命之流也是这样传承和发展的。《论语》长久不断地渗透进几千年中国的社会文化和人民大众中,成为中华美德教育的根本堡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
题
解
传本
训解
孔子权威
原文传递
孔安国《论语孔氏训解》探微
被引量:
6
16
作者
唐明贵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9,共5页
孔安国是西汉的经学大师,所著《论语孔氏训解》一书被清代学者目为伪书。但事实上《论语》孔注绝非后人伪造,孔安国和《论语》有一定的联系,他确曾考论古今文字,为《古文论语训解》,但流传下来的《孔注》屡经后人的口传笔抄及增删,已经...
孔安国是西汉的经学大师,所著《论语孔氏训解》一书被清代学者目为伪书。但事实上《论语》孔注绝非后人伪造,孔安国和《论语》有一定的联系,他确曾考论古今文字,为《古文论语训解》,但流传下来的《孔注》屡经后人的口传笔抄及增删,已经失去了原来的模样。孔安国对《论语》的注解,重在训诂,兼及大义。《论语孔氏训解》是迄今尚存的最古老的《论语》注本,也是儒家经典中"行于世"的最早注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安国
《论语孔氏
训解
》
《论语》注本
原文传递
《荀子》训解辨正
17
作者
张新武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9-86,共8页
《荀子集解》及其它训解《荀子》的著作中存在诸多训释错误,有必要探讨其正确的训解。如《解蔽》"宇宙里矣",其意当为:大清明之人,心如明镜、止水,万物无不映现在他心里。《修身》"虽有大过,天其不遂乎","遂&q...
《荀子集解》及其它训解《荀子》的著作中存在诸多训释错误,有必要探讨其正确的训解。如《解蔽》"宇宙里矣",其意当为:大清明之人,心如明镜、止水,万物无不映现在他心里。《修身》"虽有大过,天其不遂乎","遂"读为"遗",义为遗弃。《大略》"言之信者,在乎区盖之间","区盖"乃"阙"之缓读。《尧问》"无越逾不见士",又"越逾好士",两"越逾"义同,都是超越、跨越序列、等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训解
辨正
原文传递
《说文解字》的形训理论
被引量:
10
18
作者
叶斌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3-28,共6页
《说文解字》一书是有自觉而深刻的理论作为基础的。尽管这些理论受到历来学者的重视,但是他们的看法至少有这么两个问题:(1)这些理论只是文字学的;(2)六书说只是一个平面上的。本文着重从三个方面阐发许书的形训理论,从而证明这些...
《说文解字》一书是有自觉而深刻的理论作为基础的。尽管这些理论受到历来学者的重视,但是他们的看法至少有这么两个问题:(1)这些理论只是文字学的;(2)六书说只是一个平面上的。本文着重从三个方面阐发许书的形训理论,从而证明这些理论是关于训诂的,而其中的六书说是从不同平面就形义关系所作的理论表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文
解
字》
六书说
文字学
形
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阈”字新解与现代“谬训”
19
作者
黄知常
《阅读与写作》
1994年第7期21-22,共2页
国(国),有国家、国都、封地等义,为形声字。《说文》:“国,邦也,从口从或。”“囗”(围的古体字)表示其意义类属,“或”则表示其读音(《唐韵》“古或切”,《集韵》“骨或切”)。近来却有人对“国”的字义作“荒诞离奇”的解说,竟说它是...
国(国),有国家、国都、封地等义,为形声字。《说文》:“国,邦也,从口从或。”“囗”(围的古体字)表示其意义类属,“或”则表示其读音(《唐韵》“古或切”,《集韵》“骨或切”)。近来却有人对“国”的字义作“荒诞离奇”的解说,竟说它是“只有一个字的论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声字
古体字
声
训
修辞手段
形
训
训解
语言学
义
训
因声求义
集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吴语版《圣谕广训直解》人称代词研究
20
作者
李菲
《海外华文教育》
2020年第1期116-127,共12页
吴语版清抄本《圣谕广训直解》是极好的方言研究材料,但学界还较少关注。文章通过对这一吴方言材料与对应另两种白话材料《圣谕广训衍》(王又朴)、《圣谕广训直解》(佚名)进行比较研究和穷尽性统计,考察了一些代表性的人称代词使用问题...
吴语版清抄本《圣谕广训直解》是极好的方言研究材料,但学界还较少关注。文章通过对这一吴方言材料与对应另两种白话材料《圣谕广训衍》(王又朴)、《圣谕广训直解》(佚名)进行比较研究和穷尽性统计,考察了一些代表性的人称代词使用问题,展示了清末吴方言中的人称代词特点,特别是这一时期的人称代词具有过渡性特点:第一人称代词单数形式主要为官话型的“我”、复数形式只见“伲”,反身代词可搭配“自家”;第二人称代词使用“侬”和“㑚”等;第三人称代词则为“伊”和“伊拉”等,此外人称代词后接“拉”“淘里”等表复数也是值得我们关注的语言现象,为官话传播与方言比较研究提供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吴语
人称代词
圣谕广
训
直
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王念孙父子的“连语观”及其训解实践(下)
被引量:
4
1
作者
李运富
机构
湖南师大中文系
出处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64-71,共8页
文摘
一、训解的原则 如上所述,构成“连语”的是两个同义或近义的语素。正因为两个语素“上下同义”(古文直书,故云“上下”),所以无论你用什么材料和方法,都不应该把它们分别训解为两个不同的意义,这是一条总的原则,关于这条原则,王氏曾不只一次地提到它,如:
关键词
连语
训解
语素
同义复词
王氏父子
迭韵
复音词
二义
王念孙
命名之义
分类号
H109.2 [语言文字—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荀子》训解正补
被引量:
3
2
作者
张新武
机构
新疆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6期121-125,共5页
文摘
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订正前人的失误,如"浊明外景,清明内景",前人注释多误,今谓"浊明"是摇动、闪烁之明,"清明"是静止之明,"外景"是将事物的影象投射于外物,如火光将人影投射于墙壁等,"内景"是含外物的影象于其表面,如静止的水、铜镜能照见人影等。如此之类共10事。二、前人注释正确但过于简略,今为之详说,如章诗同说"步骤、驰骋、厉骛"表示三种速度不同的行动,今为之详列证据,证明驰骋速于步骤,厉骛疾于驰骋,如此之类共3事。三、应注未注者,为之作补注,如"易"有"反常"义,"备饰"的"备"通假为"服"等,共2事。
关键词
荀子
训解
正补
Keywords
Xunzi
Interpretation
Complement
分类号
H109.2 [语言文字—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徼福於敝邑之社稷”训解辨正
被引量:
1
3
作者
张新武
机构
新疆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
出处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53-54,共2页
文摘
在《左传》的“徼福於 (于 )NP”句式中 ,NP是施福者 ,而非受福者。因此“徼福於敝邑之社稷”的正确训解 ,应该是“向我国的社稷之神求福” ,而不是“求福给我国的社稷之神”
关键词
徼福於(于)NP
训解
辩正
Keywords
yaofu yu NP
discrimin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分类号
K225.04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尔雅》的“求同”训解与“同一性”思想
4
作者
王建莉
机构
浙江大学汉语史研究中心
出处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92-95,共4页
文摘
《尔雅》的训诂模式与方法都围绕"求同"而展开,形成完整而严密的语义系统,认识论中的"同一性"思想是其深邃的思想根源。原著以此为基点构建了语言层面"求同"的整体框架体系:构建以"同一"为目的的多层次语义类聚系统;在"沟通同一"和"辨释通别"的两个层次上组织词条的"求同"训解;实现包容"同一性"的最大义象整合。它们对哲学的"同一性"思想多方包容,同时这种独特的整体训诂格局在"求同"认知领域也得到了圆满的解释。这也成为《尔雅》的训诂传统。
关键词
《尔难》
“求同”
训解
整体性
“同一”思想
训
诂模式
训
诂方法
分类号
H131.2 [语言文字—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荀子》训解辨正——从语法分析的角度
5
作者
张新武
机构
新疆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6期126-129,共4页
文摘
从语法分析入手,讨论了《荀子》中的一些被前人误解了的语句的训诂问题,共十一条。所涉及的语法分析角度有:句子结构的句法语义分析,句式变换,承前省略了的主语的认定,代词的指代对象的确认,以及虚词用法分析等。
关键词
荀子
训解
辨正
语法分析
Keywords
Xunzi
Interpretation
Discrimination
Grammar analysis
分类号
H109.2 [语言文字—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唐写本《说文·木部》残卷“一曰”之训解研究
6
作者
梁光华
机构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出处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1-5,10,共6页
文摘
《说文》大小徐本"一曰"别义说解常受诟病。本文通过逐一对比研究,发现《说文》最早残写本——唐写本《木部》残卷与大小徐本《木部》对应字的正训与"一曰"之别义训解基本相同,说明唐写本与大小徐本总体保存了许书原貌,且有互补,毋庸质疑。
关键词
唐写本《说文·木部》
一曰
训解
研究
Keywords
Manuscript of Shuo Wen fie Zi : Mu Bu in Tang Dynasty
one way of saying
explanation
research
分类号
H13 [语言文字—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伪托文化底下题李攀龙编《唐诗选》的文本生成与诗学意义——以《唐诗选玉》及《唐诗训解》为考察对象
被引量:
2
7
作者
许建业
机构
香港教育学院文学及文化学系、中国文学文化研究中心
出处
《励耘学刊》
2016年第1期239-285,共47页
文摘
题李攀龙编《唐诗选》是明代最为流行的唐诗选本,据今人整理现存晚明清初出版的版本约30多种。晚明时期有不少来自书贾坊肆伪托改刻的《唐诗选》版本被推出市场。本研究主要分两篇文章论述:本篇先指出,晚明坊刻的伪托唐诗选本,与通俗小说戏曲一样,有相近的编整方式,故此我们将以文本分析的角度考察,以图能突显其编纂特色和诗学意义。以此,笔者先以题钱谦益评笺《唐诗选玉》为对象,探讨其"张冠李戴"和"增文释义"的伪托特色,以见社会文化介入文学文本的方式或诠释力量;又将考察题袁宏道校《唐诗训解》,以见其"偷梁换柱"和"文本重构"这两种文本操作和特点。结合而观,则应能具体地展现晚明诗学与社会文化发展中一种独特的面貌。
关键词
伪托版本
李攀龙
唐诗选
唐诗选玉
唐诗
训解
Keywords
forged editions
LI Panlong
The Selections of Tang Poetry
Gems Se-lected from Tang Poetry
The Explicated Tang Poetry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王念孙父子的“连语”观及其训解实践(上)
被引量:
12
8
作者
李运富
出处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28-36,27,共10页
文摘
一、对王氏“连语”的一般看法 提到王念孙的“连语”,学者们往往联想起古代的“謰语”和“联绵字”(又作“连绵字”),进而又跟现代的“复音单纯词”挂上钩,于是,连语、謰语、联绵字、复音单纯词四个概念混为一谈,等而同之了。如《古汉语知识辞典》(武汉大学出版社,1988)“连语”条说:“亦作‘謰语’,即‘连绵字’。”“连绵字”条说:“亦称‘连语’、‘联绵字’、‘联绵词’。指由两个音节连缀表义的单纯词。”《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
关键词
连语
联绵词
王氏
同义复词
王念孙
一个语素
复音词
训解
复音单纯词
疏证
分类号
H109.2 [语言文字—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管子》训解正误二则
9
作者
管宗昌
机构
汕头大学文学院
出处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79-179,共1页
文摘
《管子》一书历代注家不少,贡献非凡,但是仍有若干训解不达之处,兹刊正二则如下:一、《轻重甲》:“食三升,则乡有正食而盗。食二升,则里有正食而盗。食一升,则家有正食而盗。”(正文与诸家训解不特加标出者均出自黎翔凤《管子校注》,中华书局2004年版)注家多认为“正”字误,王念孙、黎翔凤认为“匃”之误,王引之、张佩纶认为“乏”之误,马非百认为“匮”之误。依此,他们认为此句意指食物匮乏而偷盗。
关键词
《管子》
张佩纶
王引之
翔凤
训解
王念孙
中华书局
分类号
B226.1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古书训解与古代典章文化
10
作者
杨学军
出处
《北京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4期6-8,共3页
文摘
美国语言学家帕默(L·R·Palmer)有段名言:“语言的历史和文化的历史是相辅而行的,它们可以互相促进、互相启发。”罗常培先生也曾提出:“语言学的研究万不能抱缺守残地局限在语言本身的资料以内,必须要扩大研究范围,让语言现象跟其它社会现象和意识联系起来。”古汉语研究也是如此。汉语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
关键词
训解
古书
左传
诸侯
外朝
古代
文化
语言学家
互相促进
死者
分类号
G65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戏曲词语汇释》训解商兑
11
作者
隋文昭
出处
《天津师大学报》
1984年第4期93-96,共4页
文摘
陆澹安先生所著《戏曲词语汇释》,是目前见到的训释元曲词语的同类书中,较为完备的一部工具书。其中有不少精到的见解,对研究元曲及中近古方言俗语均有较高的参考价值。然千虑之失,智者不免。况元曲中使用的语言不少属于北方口语,其中一些词语多不见于字书、词书及古代典籍,因而只从文字材料中寻绎词语的义蕴,就难免失当。今不揣谫陋,从书中摘引数条略陈管见,以就教于陆先生及方家。
关键词
戏曲词语
方言俗语
训解
勘头巾
工具书
口语
训
释
语言
字书
文字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孟子• 尽心下》“被袗衣”之“袗”训解辨正
12
作者
王家乐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现代语文》
2020年第10期26-30,共5页
文摘
《孟子•尽心下》“舜之饭糗茹草”一条存在不同训解,其分歧主要集中在“被袗衣”之“袗”上。一种观点是将“袗”释为“画”,“袗衣”即“天子之盛服”;另一种观点是将“袗”释为“单衣”,义同《论语•乡党》中“袗絺绤”之“袗”。在前人训释的基础上,从“袗”的词义本身、文本语境、历史语境三个方面,对“被袗衣”之“袗”的语义进行考辨。《孟子•尽心下》“被袗衣”之“袗”应作“单衣”解,而没有“盛服”义。
关键词
《孟子》
“袗”
训解
Keywords
Mencius
“zhen(袗)”
exegetics
分类号
H131 [语言文字—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以训解演变为导入的“肾为胃关”理论续考
被引量:
1
13
作者
王悦卿
王再见
关澳
孙永章
李海霞
刘立安
机构
北京中医药大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扶阳专业委员会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出处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5809-5812,共4页
基金
中华中医药学会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No.2021-QNRC2-B09)
北京社科基金青年项目(No.22XCC019)
+1 种基金
北京中医药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社科培育项目)(No.2022-JYB-PY-003)
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项目(No.21VJXG037)。
文摘
《素问·水热穴论》“肾者,胃之关也”,论述了水病产生水肿的病机。后世医家阐释原文、剖析文献、注释解读、训诂考证、结合临证,进行分析发挥,但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文章整理、辨析了历代医家争鸣,延众家之说,补充“肾为胃气之关”的观点;从水谷之道结构基础、水谷代谢功能机制、升降平衡与生命繁育角度深入探讨;依据肾为胃行水气和脾为胃行谷气两个层面,展开对“肾为胃气之关”的观点探讨;结合现代临床应用,深入理解“关”的作用,突出前后二阴“二关”并重的现实意义。为“肾者,胃之关也”之争论提供新见解。
关键词
肾为胃关
通降论
水谷之海
脾肾互用
扶阳
训解
《黄帝内经》
Keywords
Kidney is the door of stomach
Unblocking and purging theory
Reservoir of food and drink
Spleen and kidney assist each other
Supporting yang qi
Exegesis explaining
Huangdi Neijing
分类号
R223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原文传递
题名
配拟与训解:中国近代晚期的一种艺术理论话语及其失败
被引量:
1
14
作者
刘旭光
机构
上海大学文学院
出处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6-100,共15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国近代以来艺术中的审美理论话语研究”(20ZD28)。
文摘
在中国士大夫群体所作的游记之中,包含着对西方文艺的配拟与训解。配拟是中国士大夫在面对一个异文化的新事物之时,根据对它的基本认识而将之归入本民族历史文化中的某些观念体系或价值秩序中,并以此来评判该事物;训解是指中国士大夫基于一种道德优越感,对西方文艺既解释又进行道德训诫。配拟和训解构成了中国士大夫在认识西方文艺时最初的理论态度。“配拟”与“训解”发生时的情感基调,是从对“新奇”的惊异转化为积极的“叹为观止”,在某种程度上使得这两种具有“以中释西”形态的对西方文艺的阐释行为,不仅包含了中国士大夫对于民族文化的肯定意识,还有试图接受和理解西方文艺的可能性。这两种阐释方式,表明了中国文化的自主性及近代中西文化关系在“冲击—反应”模式之外还存在着另一种可能。这为当下的中西互释话语提供了历史经验。
关键词
配拟
训解
话语
阐释
分类号
B83-0 [哲学宗教—美学]
原文传递
题名
略论《论语》的传承与训解
被引量:
4
15
作者
陈来
机构
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
出处
《东岳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21-130,192,共11页
文摘
《论语》主要记载了孔子的言行,还有一小部分记载了孔子弟子的言行。在战国孟子时代,《论语》大概已经辑定。西汉以来,《鲁论》《齐论》以后,《张侯论》成为最为流行而且对后世影响最大的《论语》文本。汉代《论语》的单注本,《鲁论》有郑氏注,《古论》有孔氏注、马融注,《张侯论》有包氏注、周氏注,等等。曹魏时期何晏主持编纂的《论语集解》保存了大量的汉魏古注,同时开始以《易传》注《论语》。南朝梁皇侃的《论语义疏》扩大了集解的文本,同时大量玄学思想加入到了《论语》的注疏文本里。北宋邢昺的《论语注疏》注重儒家本来的义理旨趣,为程朱义理派的解释开了先河。朱子的《论语集注》用道学体系的义理系统贯穿其对《论语》的解释,既广泛吸取汉唐古注,又彰显出义理派的优长。历代重要思想家对《论语》的注解,塑造了孔子和《论语》的生命,缔造了中华文化的文化生活,塑造了中华文化的价值观,构成了浩浩荡荡孔子文化的景观,中华文化的生命之流也是这样传承和发展的。《论语》长久不断地渗透进几千年中国的社会文化和人民大众中,成为中华美德教育的根本堡垒。
关键词
《论语》
题
解
传本
训解
孔子权威
分类号
B222.1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孔安国《论语孔氏训解》探微
被引量:
6
16
作者
唐明贵
机构
聊城大学哲学系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出处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9,共5页
基金
全国高校古委会补助资金项目"汉代<论语>注释整理与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文摘
孔安国是西汉的经学大师,所著《论语孔氏训解》一书被清代学者目为伪书。但事实上《论语》孔注绝非后人伪造,孔安国和《论语》有一定的联系,他确曾考论古今文字,为《古文论语训解》,但流传下来的《孔注》屡经后人的口传笔抄及增删,已经失去了原来的模样。孔安国对《论语》的注解,重在训诂,兼及大义。《论语孔氏训解》是迄今尚存的最古老的《论语》注本,也是儒家经典中"行于世"的最早注本。
关键词
孔安国
《论语孔氏
训解
》
《论语》注本
分类号
K204 [历史地理—中国史]
原文传递
题名
《荀子》训解辨正
17
作者
张新武
机构
新疆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9-86,共8页
文摘
《荀子集解》及其它训解《荀子》的著作中存在诸多训释错误,有必要探讨其正确的训解。如《解蔽》"宇宙里矣",其意当为:大清明之人,心如明镜、止水,万物无不映现在他心里。《修身》"虽有大过,天其不遂乎","遂"读为"遗",义为遗弃。《大略》"言之信者,在乎区盖之间","区盖"乃"阙"之缓读。《尧问》"无越逾不见士",又"越逾好士",两"越逾"义同,都是超越、跨越序列、等级。
关键词
《荀子》
训解
辨正
分类号
B222.6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说文解字》的形训理论
被引量:
10
18
作者
叶斌
机构
杭州师范学院中文系
出处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3-28,共6页
文摘
《说文解字》一书是有自觉而深刻的理论作为基础的。尽管这些理论受到历来学者的重视,但是他们的看法至少有这么两个问题:(1)这些理论只是文字学的;(2)六书说只是一个平面上的。本文着重从三个方面阐发许书的形训理论,从而证明这些理论是关于训诂的,而其中的六书说是从不同平面就形义关系所作的理论表述。
关键词
《说文
解
字》
六书说
文字学
形
训
Keywords
critical interpretation of ancient texts
Sh uowen Jiezi(说文
解
字)
Xing Xun(形
训
)
分类号
H161 [语言文字—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阈”字新解与现代“谬训”
19
作者
黄知常
出处
《阅读与写作》
1994年第7期21-22,共2页
文摘
国(国),有国家、国都、封地等义,为形声字。《说文》:“国,邦也,从口从或。”“囗”(围的古体字)表示其意义类属,“或”则表示其读音(《唐韵》“古或切”,《集韵》“骨或切”)。近来却有人对“国”的字义作“荒诞离奇”的解说,竟说它是“只有一个字的论文”:
关键词
形声字
古体字
声
训
修辞手段
形
训
训解
语言学
义
训
因声求义
集韵
分类号
H159 [语言文字—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吴语版《圣谕广训直解》人称代词研究
20
作者
李菲
机构
北京语言大学文献语言学研究所、北京文献语言与文化传承研究基地
出处
《海外华文教育》
2020年第1期116-127,共12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上海城市方言现状与历史研究及数据库建设”(批准号19ZDA303)子课题的阶段性成果
北京语言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成果(项目批准号:18YCX060)。
文摘
吴语版清抄本《圣谕广训直解》是极好的方言研究材料,但学界还较少关注。文章通过对这一吴方言材料与对应另两种白话材料《圣谕广训衍》(王又朴)、《圣谕广训直解》(佚名)进行比较研究和穷尽性统计,考察了一些代表性的人称代词使用问题,展示了清末吴方言中的人称代词特点,特别是这一时期的人称代词具有过渡性特点:第一人称代词单数形式主要为官话型的“我”、复数形式只见“伲”,反身代词可搭配“自家”;第二人称代词使用“侬”和“㑚”等;第三人称代词则为“伊”和“伊拉”等,此外人称代词后接“拉”“淘里”等表复数也是值得我们关注的语言现象,为官话传播与方言比较研究提供参考价值。
关键词
清末吴语
人称代词
圣谕广
训
直
解
Keywords
Wu dialect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personal pronouns
interpretation of Sheng Yu Guang Xun
分类号
H13 [语言文字—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王念孙父子的“连语观”及其训解实践(下)
李运富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1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荀子》训解正补
张新武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徼福於敝邑之社稷”训解辨正
张新武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论《尔雅》的“求同”训解与“同一性”思想
王建莉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荀子》训解辨正——从语法分析的角度
张新武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唐写本《说文·木部》残卷“一曰”之训解研究
梁光华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伪托文化底下题李攀龙编《唐诗选》的文本生成与诗学意义——以《唐诗选玉》及《唐诗训解》为考察对象
许建业
《励耘学刊》
2016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王念孙父子的“连语”观及其训解实践(上)
李运富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0
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管子》训解正误二则
管宗昌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古书训解与古代典章文化
杨学军
《北京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戏曲词语汇释》训解商兑
隋文昭
《天津师大学报》
198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孟子• 尽心下》“被袗衣”之“袗”训解辨正
王家乐
《现代语文》
2020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以训解演变为导入的“肾为胃关”理论续考
王悦卿
王再见
关澳
孙永章
李海霞
刘立安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1
原文传递
14
配拟与训解:中国近代晚期的一种艺术理论话语及其失败
刘旭光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1
原文传递
15
略论《论语》的传承与训解
陈来
《东岳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
4
原文传递
16
孔安国《论语孔氏训解》探微
唐明贵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北大核心
2010
6
原文传递
17
《荀子》训解辨正
张新武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
0
原文传递
18
《说文解字》的形训理论
叶斌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阈”字新解与现代“谬训”
黄知常
《阅读与写作》
199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吴语版《圣谕广训直解》人称代词研究
李菲
《海外华文教育》
2020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
4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