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认识能力、认识、认识的本质 被引量:2
1
作者 龚振黔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28-31,共4页
认识能力是人从事认识活动所具备的本领,它具有多种形式,是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认识过程是人的认识能力发挥其作用的过程,认识活动与认识能力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认识的本质是认识本身所具有的根本性质,也是认识能力在其发挥过... 认识能力是人从事认识活动所具备的本领,它具有多种形式,是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认识过程是人的认识能力发挥其作用的过程,认识活动与认识能力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认识的本质是认识本身所具有的根本性质,也是认识能力在其发挥过程中所形成的特有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识能力 认识 认识的本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康德“先天综合判断”看人类认识的本质与本质的认识 被引量:2
2
作者 罗诗裕 邵明珠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18-21,共4页
引入了认识的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概念,并利用认识的主客二重性构筑了一条主体和客体相互转化的通道,再现了康德的"先天综合判断"思想,揭示了认识的本质与本质的认识;弱化了康德自在之物的不可知性;淡化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引入了认识的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概念,并利用认识的主客二重性构筑了一条主体和客体相互转化的通道,再现了康德的"先天综合判断"思想,揭示了认识的本质与本质的认识;弱化了康德自在之物的不可知性;淡化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二元对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 先天综合判断 认识的本质 本质认识 对立统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创造认识的本质
3
作者 胡敏中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80-84,共5页
论创造认识的本质●胡敏中在80年代中叶,我国哲学界就认识的本质问题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讨论。有人提出认识选择和认识建构论,认为认识的本质不在于反映,而在于选择和建构。这一观点受到了绝大多数人的批评,认为认识的本质不在于选... 论创造认识的本质●胡敏中在80年代中叶,我国哲学界就认识的本质问题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讨论。有人提出认识选择和认识建构论,认为认识的本质不在于反映,而在于选择和建构。这一观点受到了绝大多数人的批评,认为认识的本质不在于选择和建构,而在于反映,但反映又包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造认识 独创性 认识成果 认识的创造性 马克思主义认识 认识的本质 认识活动 论创造 思维方法 特殊本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识的本质与效率
4
作者 冯东飞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73-75,共3页
认识活动是人类特有的活动,认识的本质是认识活动质的规定性,认识效率是认识活动的量的规定性,从质与量相统一的角度来研究人的认识活动有助于进一步深化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研究。
关键词 认识的本质 认识效率 质量统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价值认识的本质
5
作者 肖振远 范学德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1987年第4期61-65,共5页
国内哲学界关于价值问题的讨论,在许多方面都涉及到对价值认识本质的理解。本文试图联系西方哲学的某些价值观点,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价值认识本质的几个科学规定。 价值认识是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自从有哲学以来,就有关于价值认识... 国内哲学界关于价值问题的讨论,在许多方面都涉及到对价值认识本质的理解。本文试图联系西方哲学的某些价值观点,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价值认识本质的几个科学规定。 价值认识是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自从有哲学以来,就有关于价值认识的哲学思考。到了近代,休谟最先对“事实”和“价值”作了区分。他指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识的本质 价值认识 马克思主义哲学 认识本质 哲学思考 西方哲学 科学规定 价值观点 价值问题 社会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刍议认识的本质梯级性问题 被引量:2
6
作者 于险峰 王立仁 《吉林师范学院学报》 1996年第4期1-4,共4页
认识的本质梯级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一个重要问题,列宁在《哲学笔记》中首次提出。从认识的纵向视角而言,是对事物内部基本要素的理性认识过程;横向视角而言,是以事物的普遍联系为基础的认识过程;认识达到一定程度,即进入对事物不... 认识的本质梯级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一个重要问题,列宁在《哲学笔记》中首次提出。从认识的纵向视角而言,是对事物内部基本要素的理性认识过程;横向视角而言,是以事物的普遍联系为基础的认识过程;认识达到一定程度,即进入对事物不同层次的综合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识的本质 综合本质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参照系 基本要素 社会主义 《自然辩证法》 性问题 生命本质 《哲学笔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也论认识的本质——与马俊峰同志商榷
7
作者 龚奎洪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1992年第6期47-52,共6页
“凡立言,先定所用之名,以定命义之所在”,本质概念的明确性释义,是无歧义地译解认识本质的先决性前提;满足本质的第一要义(事物内部诸要素的恒定联系)和第二要义(某物籍以与他物相区别的本质属性),是认识本质界说成立、必真的充要条件... “凡立言,先定所用之名,以定命义之所在”,本质概念的明确性释义,是无歧义地译解认识本质的先决性前提;满足本质的第一要义(事物内部诸要素的恒定联系)和第二要义(某物籍以与他物相区别的本质属性),是认识本质界说成立、必真的充要条件。这是马俊峰同志《本质的认识和认识的本质》一文(载《教学与研究》1989年第6期,以下简称“马文”),给笔者的两点启示。但马文将物质和认识对置,把物质理解成认识的他物,进而解证出所谓认识区别于物质的特质——“反映”,起点尚嫌太低,立论似嫌单薄,论证有些牵强,笔者提出如下意见求教于马俊峰同志及学界同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识的本质 认识本质 对置 实践和认识 反映论 认识 主客体相互作用 主体客体化 列宁 客体主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也谈认识的本质———兼评关于认识本质问题的讨论
8
作者 张义生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1996年第10期44-46,61,共4页
也谈认识的本质———兼评关于认识本质问题的讨论张义生认识的本质究竟是什么?这是近年来哲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自八十年代中期有人写文章对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体系中关于认识本质是反映的“反映说”提出质疑,几年来已发表了大量... 也谈认识的本质———兼评关于认识本质问题的讨论张义生认识的本质究竟是什么?这是近年来哲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自八十年代中期有人写文章对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体系中关于认识本质是反映的“反映说”提出质疑,几年来已发表了大量的文章,研究者们各自从不同的角度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识的本质 认识本质 哲学认识 认识过程 哲学基本问题 唯物主义 描述性 可知论 规范性 客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研究的重要进展——读《认识的本质与机制》
9
作者 刘国胜 《云梦学刊》 2023年第6期49-56,共8页
认识的本质与机制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重大基础性课题。《认识的本质与机制》一书对这一课题作了原创性研究,集中体现了我国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研究的重要进展:一是深入探讨了认识论中的三个重大理论问题,包括如何“从主体方面看认识”... 认识的本质与机制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重大基础性课题。《认识的本质与机制》一书对这一课题作了原创性研究,集中体现了我国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研究的重要进展:一是深入探讨了认识论中的三个重大理论问题,包括如何“从主体方面看认识”的问题、认识的本质和知识的本质问题以及认识的主体性和客观性问题;二是大力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的前沿探索,特别是对现代人类实践经验和科学发展成果作了深刻总结;三是科学构建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的阐释体系,实现了对认识的一般原理的阐释与对认识的特殊问题的探索的有机统一,并提出了中国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系列重要观点;四是有力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知识体系的发展,不仅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的内容,而且完善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的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认识 认识的本质 认识的机制 认识的主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解”:认识的深层本质
10
作者 李培湘 辜堪生 游永恒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38-42,5,共6页
哲学界近年来对认识的本质进行了一些有价值的探索。对认识的本质,有的认为是“反映”,有的认为是“选择”,有的认为是“建构”或“重构”,有的认为是“创造”,等等。我们认为仅用“反映”来概括认识的本质或完全否认“反映论”,以选择... 哲学界近年来对认识的本质进行了一些有价值的探索。对认识的本质,有的认为是“反映”,有的认为是“选择”,有的认为是“建构”或“重构”,有的认为是“创造”,等等。我们认为仅用“反映”来概括认识的本质或完全否认“反映论”,以选择论重构论建构论等取之代之都是片面的。我们认为,“反映”仅仅是界定了认识的“初级本质”,而认识的更深层次的本质则是“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解论 认识活动 组块 认识的本质 反映论 短时记忆系统 长时记忆 意识事实 人脑 反映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认识的本质──评许良英先生的“历史理性论”
11
作者 林德宏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115-121,共7页
许良英先生的《历史理性论的科学史观刍议》一文,在科学史理论研究方面,提出了一些很好的见解。但他认为,任何健康的人,在相同的条件下,观察同一现象会得到相同的结果。从经验事实发现规律、建立理论,所进行的思考和逻辑推理过程... 许良英先生的《历史理性论的科学史观刍议》一文,在科学史理论研究方面,提出了一些很好的见解。但他认为,任何健康的人,在相同的条件下,观察同一现象会得到相同的结果。从经验事实发现规律、建立理论,所进行的思考和逻辑推理过程,对于具各类似条件的人,也会是相同的。这是片面的。把许先生的观点贯彻到底,就可能会得出科学认识按机械决定论原则发展的结论。科学认识是反映与创造的统一。科学家的思想既受历史条件的制约,又有一定的自由度,是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这样才能说明科学认识的超越性、多样性和复杂性。科学史的理论观念需要变革,在科学史研究中应当用自组织理论思想来取代机械论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家 科学认识 科学史实 自由度 认识的本质 科学思想 历史条件 理性论 机械决定论 不确定性
原文传递
论认识本质的研究方法
12
作者 张秉民 《东岳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60-64,共5页
论认识本质的研究方法张秉民在认识本质的研究中,一向存在着认识论与辩证法名义结合而实际脱节的倾向。笔者认为,问题出在研究方法上。因此,本文拟对认识本质的研究方法作一探讨。一研究认识的本质,是研究者对认识的本质进行理论反... 论认识本质的研究方法张秉民在认识本质的研究中,一向存在着认识论与辩证法名义结合而实际脱节的倾向。笔者认为,问题出在研究方法上。因此,本文拟对认识本质的研究方法作一探讨。一研究认识的本质,是研究者对认识的本质进行理论反思,首先应确立科学的研究方法。笔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识本质 矛盾分析 认识的本质 认识活动 综合法 认识结果 对立统一 黑格尔 辩证法 研究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注意从社会视角探讨认识本质
13
作者 刘天喜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2期19-20,共2页
应注意从社会视角探讨认识本质刘天喜关于认识的本质问题,我国哲学界近几年讨论很热烈。综观这场讨论,不论是反映论、选择论、二者的统一论以及微观认识论,从研究视角看,它们都是从认识自身寻找认识的本质。有人提出的社会认识论,... 应注意从社会视角探讨认识本质刘天喜关于认识的本质问题,我国哲学界近几年讨论很热烈。综观这场讨论,不论是反映论、选择论、二者的统一论以及微观认识论,从研究视角看,它们都是从认识自身寻找认识的本质。有人提出的社会认识论,也只是把社会当做认识对象进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视角 认识本质 信息产业 科学哲学 历史主义 认识的本质 结构主义 人本主义 马克思主义认识 存在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认识本质
14
作者 朱颖源 林雪原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1995年第2期29-31,共3页
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思维科学在当代的长足进展,人在认识客观物质世界的同时,对人自身的认识正逐步深化,国内哲学界对认识论作出许多有益的探讨和研究.认识论中首先涉及到的就是认识的本质问题,对此,我们作了初... 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思维科学在当代的长足进展,人在认识客观物质世界的同时,对人自身的认识正逐步深化,国内哲学界对认识论作出许多有益的探讨和研究.认识论中首先涉及到的就是认识的本质问题,对此,我们作了初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反映论 认识的本质 马克思主义认识 马克思主义哲学 能动的反映论 旧唯物主义 认识本质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 认识的主体性 哲学基本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认识本质的四种理解
15
作者 倪钢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5期26-28,共3页
关键词 认识本质 遗传图 马克思主义认识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 认识的本质 认识过程 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 建构过程 群体意识 外部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认识本质的思考
16
作者 方圆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1996年第1期22-26,共5页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反映论 马克思主义认识 认识的本质 认识本质 皮亚杰 认识活动 《发生认识论原理》 非智力因素 主体与客体 社会实践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普通认识论到文化认识论:认识论视角的新转换 被引量:8
17
作者 吴家清 《现代哲学》 1999年第1期28-32,共5页
关键词 文化认识 文化共同体 认识主体 认识论研究 认识的本质 认识的进化 文化现象 认识论问题 文化意识 非理性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若干新探讨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秀萍 《岭南学刊》 2007年第1期95-99,共5页
选择、建构、重构、创造等问题的讨论,是通过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的研究触及到了认识系统和认识活动中更为具体、深入的机制和过程,不是对反映论的否定,而是拓展和深化。认识主体、认识客体、认识中介组成了认识系统,而且各自又是由若干... 选择、建构、重构、创造等问题的讨论,是通过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的研究触及到了认识系统和认识活动中更为具体、深入的机制和过程,不是对反映论的否定,而是拓展和深化。认识主体、认识客体、认识中介组成了认识系统,而且各自又是由若干要素所组成的子系统。要深入研究认识的具体机制,即各个要素的匹配、结合、运行与进化,就得探讨认识的主体性和主体性原则、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在认识中的功能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认识 认识的本质 认识结构 认识的主体性 新探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创造认识论 被引量:1
19
作者 胡敏中 《长白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18-21,共4页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创造认识论胡敏中(一)在80年代中叶,我国哲学界就认识的本质问题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讨论。有人提出认识选择论和认识建构论,认为认识的本质不在于反映,而在于选择和建构。这一观点受到了绝大多数人的批评,认为...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创造认识论胡敏中(一)在80年代中叶,我国哲学界就认识的本质问题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讨论。有人提出认识选择论和认识建构论,认为认识的本质不在于反映,而在于选择和建构。这一观点受到了绝大多数人的批评,认为认识的本质不在于选择和建构,而在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认识 创造性认识 创造认识 创造性因素 非理性因素 认识活动 独创性 认识成果 认识的本质 认识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认识的社会性
20
作者 胡正鹏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41-46,共6页
认识的社会性指的是:第一,人类认识固然离不开自然界,但是,它本质上是社会活动的产物、社会的产物,它所直接依赖的是社会实践;第二,认识固然是由具体的个人进行的,但是,任何个人都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中,由社会关系所决定,因此,认识在本... 认识的社会性指的是:第一,人类认识固然离不开自然界,但是,它本质上是社会活动的产物、社会的产物,它所直接依赖的是社会实践;第二,认识固然是由具体的个人进行的,但是,任何个人都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中,由社会关系所决定,因此,认识在本质上依赖于社会关系,是社会关系的产物。马克思主义不仅在自然观上坚持了唯物主义,而且在社会历史观上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就能够从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相统一的角度,既揭示认识对客观物质世界的依赖关系,同时又进一步揭示认识对于社会实践的社会关系以依赖关系,提示认识社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性 社会关系 马克思主义认识 哲学认识 的本质 社会实践 认识的本质 是马克思主义 非自然性 社会历史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