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7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谈谈认识的主体因素
1
作者 马维安 《新疆社科论坛》 CSSCI 1992年第2期30-33,共4页
七十年代末期,我国学术界展开了一场关于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标准的大讨论。随着这场讨论的逐步深入,人们对主体及主体性问题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将这一哲学问题延伸到人类学、神经生理学、心理学、逻辑学、教育学、伦理学、美学... 七十年代末期,我国学术界展开了一场关于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标准的大讨论。随着这场讨论的逐步深入,人们对主体及主体性问题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将这一哲学问题延伸到人类学、神经生理学、心理学、逻辑学、教育学、伦理学、美学等学科。本文着重从认识论角度就主体因素在认识中的作用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识的主体 主体性问题 主体因素 感觉经验 哲学问题 神经生理学 对象性 主体认识 感性世界 费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论认识的主体
2
作者 杨彩莲 《晋中学院学报》 1991年第2期86-91,共6页
认识论是哲学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客体的问题则是认识论中一个重要问题.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主体的作用又尤为重要,在此着重谈谈有关认识的主体的问题.一关于什么是主体,这是首先应该回答的.(一)哲学家对主体的不同观点:关于主体问题... 认识论是哲学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客体的问题则是认识论中一个重要问题.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主体的作用又尤为重要,在此着重谈谈有关认识的主体的问题.一关于什么是主体,这是首先应该回答的.(一)哲学家对主体的不同观点:关于主体问题,哲学史上不同的哲学家从各自的哲学观点出发,对它作出了不同的解释.主观唯心主义者贝克莱认为主体是感知者的心灵,他说:“能感知的主动实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识的主体 哲学观点 主体问题 贝克莱 认识论问题 主客体关系 主体认识 认识主体 知者 研究客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生是认识的主体
3
作者 欧阳健 《湖北教育(科学课)》 1997年第6期20-20,共1页
思维能力是其他能力的基础,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自然教学的首要任务。自然学科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主要渗透在学生认识自然事物和自然现象的过程中。谁去认识?学生。学生是认识的主体,思维是主体的思维。所以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是其他能力的基础,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自然教学的首要任务。自然学科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主要渗透在学生认识自然事物和自然现象的过程中。谁去认识?学生。学生是认识的主体,思维是主体的思维。所以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就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经历认识周围的自然事物和现象的过程,亲自去经历,即强调实践活动对思维能力形成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识的主体 思维能力的培养 自然教学 自然学科 其他能力 训练思维 能力形成 对思维 认识自然 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识论研究的主体间性转向 被引量:3
4
作者 杜以芬 《河南社会科学》 2004年第5期21-24,共4页
交往性思维方式的确立体现了认识论研究由主客对立转向主体间性。通过对近代认识论研究困境的回溯,说明在现代西方哲学中,由于认识主体具有一定的先验性,不是现实中的人,所以其交往性思维方式带有先验的色彩。处于认识论转向转折点的马... 交往性思维方式的确立体现了认识论研究由主客对立转向主体间性。通过对近代认识论研究困境的回溯,说明在现代西方哲学中,由于认识主体具有一定的先验性,不是现实中的人,所以其交往性思维方式带有先验的色彩。处于认识论转向转折点的马克思主义实践论的认识论,把现实的人作为认识主体,确立了实践的观点,使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统一起来,从而实现了认识论的真正转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元分立的思维方式 交往性思维方式 实践认识的主体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认识主体性问题
5
作者 朱霖 杜国辉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年第4期89-90,共2页
1、关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否重视主体在认识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題。马克思在充分总结的基础上吸取了康德、黑格尔、费尔巴哈等人的经验教训,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认为主体与客体应该具有同一性,只有这样,认识论上的主要困难才可... 1、关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否重视主体在认识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題。马克思在充分总结的基础上吸取了康德、黑格尔、费尔巴哈等人的经验教训,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认为主体与客体应该具有同一性,只有这样,认识论上的主要困难才可能克服。不过,马克思认为,认识的主体应该是现实的人,而不应是“绝对精神”或者其它的什么东西。因为,只有对现实的人来说,认识才有意义。至于这样的主体与客体是如何达到同一性的问题,马克思的回答就是实践。只不过马克思所讲的实践不是指的黑格尔意义下的精神性活动,而是指的人的现实的感性的物质活动。在马克思看来、人正是在这样的实践活动中才成其为人,成其为认识的主体的。同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活动 费尔 认识的主体 主体性问题 认识论问题 中才 主体性地位 认识主体 外部世界 经验教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学家与历史认识主体 被引量:3
6
作者 毛曦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2期38-41,共4页
本文认为历史学家与历史认识主体是不同学科的不同概念,二者既相联系又相区别。历史学家是历史认识主体构成中的特殊成份。澄清二者之关系,可促进我们的历史研究,可开阔史学理论和史学史研究的视野。
关键词 历史认识主体 历史认识活动 历史学家 历史认识 历史研究 史学理论研究 史学认识 史学思想 认识 历史认识的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现代教学论发展中的若干认识论问题 被引量:12
7
作者 裴娣娜 《教师教育研究》 CSSCI 1990年第4期32-38,共7页
随着学校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提出了许多新的、涉及教学领域的基础理论问题,表明教学理论研究重心的转移以及教学实践发生的深刻变革。如何在现代社会实践和科学认识的水平上正确地分析、评价和把握这些问题,重新调整研究思路,开拓新的... 随着学校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提出了许多新的、涉及教学领域的基础理论问题,表明教学理论研究重心的转移以及教学实践发生的深刻变革。如何在现代社会实践和科学认识的水平上正确地分析、评价和把握这些问题,重新调整研究思路,开拓新的研究视野,在较高的抽象层次上探讨教学认识论及方法论问题,是当前我国教学论研究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仅就当前在教学论发展中提出的与哲学认识论有关的若干问题作一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教学论 教学理论研究 教学认识 教学论研究 学校教学改革 哲学认识 认识论问题 问题解决 方法论问题 认识的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体育教学中主导性与主体性的关系 被引量:3
8
作者 邓志红 《体育师友》 1992年第3期13-14,共2页
(一) 学生是体育教学的主体。就是说,学生在教学实践中,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学生作为体育教学活动的主体,是自觉的有意识地参与体育活动的人;二是学生作为体育教学活动的主体,是体育教学活动中认识的主体和实践的主体。强调这两点说... (一) 学生是体育教学的主体。就是说,学生在教学实践中,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学生作为体育教学活动的主体,是自觉的有意识地参与体育活动的人;二是学生作为体育教学活动的主体,是体育教学活动中认识的主体和实践的主体。强调这两点说明学生是体育教学实践的主体,对于深化体育教学实践活动是有重要意义的;但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教学 体育活动 主体性原则 认识的主体 体育老师 思想素质 中主 导性 政治素质 体育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黑格尔的主体理论
9
作者 马毅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9-12,共4页
关键词 黑格尔 主体理论 斯宾诺莎 费希特 主观意识 自我意识 绝对精神 理性思维 认识的主体 能动创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哲学认识论的信息中介论探讨 被引量:13
10
作者 方元 《兰州学刊》 1984年第5期57-63,共7页
“一切都是经过中介,连成一体,通过转化而联系的。” 一、问题的提出 哲学认识论以人的认识本身为其研究的对象,以认识过程为其理论建构的模式。要构成认识过程,必须以认识的主体和认识的客体(对象)的同时存在为前提。认识论考察问题一... “一切都是经过中介,连成一体,通过转化而联系的。” 一、问题的提出 哲学认识论以人的认识本身为其研究的对象,以认识过程为其理论建构的模式。要构成认识过程,必须以认识的主体和认识的客体(对象)的同时存在为前提。认识论考察问题一般是以主客体的相对对立的矛盾关系为出发点的,这样,主体和它所认识的客体就构成了一个同一认识过程的矛盾着的两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认识 认识的主体 认识过程 信息中介 个体认识 过程论 认识结构 认识主体 中介环节 生产实践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人的认识方式 被引量:3
11
作者 邬焜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15-19,共5页
关键词 主客体相互作用 认识方式 主体认识结构 参照系 认识过程 认识的主体 中介环节 自然感 客观条件 内在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舒生 《课程.教材.教法》 1984年第5期14-16,共3页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正确理解和发挥教师与学生的作用,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十年动乱时期,教师的作用一度被无理否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重新肯定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和主导作用。近年来,有很多文章提出了教学中要发挥...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正确理解和发挥教师与学生的作用,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十年动乱时期,教师的作用一度被无理否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重新肯定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和主导作用。近年来,有很多文章提出了教学中要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问题。于是有些同志就产生了疑问:“一会儿讲教学要以教师为主,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一会儿又讲,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主体作用 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教学活动 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学过程 认识活动 认识的主体 教师的作用 儿童中心主义 学习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管子》认识论的主客体思想 被引量:2
13
作者 栗冬生 《长白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3-15,共3页
略论《管子》认识论的主客体思想栗冬生近年来,研究《管子》一书中的认识论思想的文章并不多,本文意从主客体关系的角度来探讨一下《管子》的认识论思想。(一)《管子》作者对认识的主体和客体加以严格地区分。在《管子》的《心术上... 略论《管子》认识论的主客体思想栗冬生近年来,研究《管子》一书中的认识论思想的文章并不多,本文意从主客体关系的角度来探讨一下《管子》的认识论思想。(一)《管子》作者对认识的主体和客体加以严格地区分。在《管子》的《心术上》中,作者把人的认识看成是主体和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子》 认识论思想 主客体关系 认识的主体 心静气理 认识主体 认识过程 所以知 阴阳对立 唯物主义反映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论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舒生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3期27-29,共3页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正确地理解和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作用,是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十年动乱时期,“四人帮”极力否定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粉碎“四人帮”以后,经过拔乱反正,又重新肯定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和主导作用。近年来,有些...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正确地理解和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作用,是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十年动乱时期,“四人帮”极力否定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粉碎“四人帮”以后,经过拔乱反正,又重新肯定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和主导作用。近年来,有些文章提出了学生主体作用的问题,也提出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问题。于是有的同志产生了疑问:“一会儿讲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主导作用 学生主体作用 学习过程 学习活动 粉碎“四人帮” 认识的主体 消极被动 传统教育 专业知识 语言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教学主体的论争及我见 被引量:2
15
作者 雷雨润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0年第1期83-88,共6页
现代教育学如同当代哲学一样,将目光投注到主体与客体的研究上,方兴未艾。“主体”一词在教育学、教学论的有关篇章中出现已有好几年了,而且,使用率颇高。可是,对于主体的真正涵义,人们却理解各异;教师和学生到底谁为主体,人们也各执一端。
关键词 教学媒体 学习活动 现代教育学 当代哲学 主体认识 认识的主体 文化知识 师生双主体 哲学认识 学习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协调与发挥
16
作者 王润云 肖国安 《煤炭高等教育》 1996年第4期55-56,共2页
师生在教育过程中处于什么地位,发挥什么作用,教育史上对这个问题有各种各样的观点。总的说来,主要有两种相互对立的观点:一种是学生中心论。他们把学生的发展看成是一种自然的过程,而教师不能主宰这个自然发展过程。
关键词 学生主体作用 主导作用 认识过程 论教师 教学过程 教师作用 教学方法 认识的主体 矛盾的主要方面 教学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认识的主观要素及其功能 被引量:1
17
作者 秦相源 《求是学刊》 1985年第3期10-16,共7页
关键词 主观要素 认识活动 认识工具 认识主体 天赋能力 认识的客体 主观目的 认识过程 客观要素 认识的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体创造性摭谈 被引量:1
18
作者 庞卫国 《湖湘论坛》 1993年第2期44-46,共3页
(一)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的实践和认识是以主体的能动作用为前提的.俄国哲学家普列汉诺夫曾经引用了费尔巴哈的话同马克思的话作过鲜明的对照.费尔巴哈说:“我们的‘我’只是因为受客体的影响才认识了客体”,这就是说,认识的主体“我... (一)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的实践和认识是以主体的能动作用为前提的.俄国哲学家普列汉诺夫曾经引用了费尔巴哈的话同马克思的话作过鲜明的对照.费尔巴哈说:“我们的‘我’只是因为受客体的影响才认识了客体”,这就是说,认识的主体“我”只是由于被动地受客观事物的刺激、影响,才认识了这个事物;他接着又引用了马克思的一句反驳的话:“我们的‘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改革 认识的主体 普列汉诺夫 摭谈 费尔 历史主体 主体创造 自然历史过程 无可辩驳 人类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主体主导主线说──兼与双主体论和主导主体论者商榷 被引量:2
19
作者 徐展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2期26-28,18,共4页
论主体主导主线说──兼与双主体论和主导主体论者商榷徐展随着人们对教学活动规律的深入探索,在对构成教学活动诸要素之间关系的认识上,目前,影响较大的观点有双主体论和主导主体论。我们认为,双主体论和主导主体论的观点仍没有能... 论主体主导主线说──兼与双主体论和主导主体论者商榷徐展随着人们对教学活动规律的深入探索,在对构成教学活动诸要素之间关系的认识上,目前,影响较大的观点有双主体论和主导主体论。我们认为,双主体论和主导主体论的观点仍没有能够准确地揭示出教学活动中的客观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 教学活动 个体社会化 徐展 学习活动 身心发展水平 社会化程度 社会化进程 认识的主体 人类社会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被引量:1
20
作者 万宽燚 《贵州教育》 2020年第9期36-37,共2页
十余年前,我们对教与学的认识,主要还是从哲学层面上分析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作用,即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在教学活动中居主体地位,教师居教学行动的主导地位,二者是教学活动的两个方面。但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呈现则缺乏具体研究,在具体... 十余年前,我们对教与学的认识,主要还是从哲学层面上分析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作用,即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在教学活动中居主体地位,教师居教学行动的主导地位,二者是教学活动的两个方面。但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呈现则缺乏具体研究,在具体操作实践中却很难实施。在实际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常采取简单化的办法,"一言堂""满堂灌"现象仍然存在。学生仍然处于被动的、次要的地位,使学生认为学习数学就是多听、多记、多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行动 数学教学过程 认识的主体 主体地位 教学活动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实践 教与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