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9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病证比较及其认识方法探讨 被引量:10
1
作者 罗超应 罗磐真 胡振英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8期10-12,共3页
鉴于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临床有效性和证本质研究特异性差的特点 ,通过对病证认识方法的比较分析和探讨 ,认为“证”是机体在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过程中各种因素相互作用时所处的不同病理功能状态 ,它也许才是疾病认识的最高形式。现代... 鉴于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临床有效性和证本质研究特异性差的特点 ,通过对病证认识方法的比较分析和探讨 ,认为“证”是机体在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过程中各种因素相互作用时所处的不同病理功能状态 ,它也许才是疾病认识的最高形式。现代微观检查只能用来补充宏观辨证之不足 ,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和新的经验总结基础上 ,创立新的辨证 (病理功能状态 )施治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 认识方法 功能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医学认识方法的完善与中西医学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被引量:6
2
作者 罗超应 罗磐真 +2 位作者 王贵波 李锦宇 潘虎 《医学争鸣》 CAS 2020年第1期61-65,共5页
鉴于临床医学效果愈来愈多地与基础医学研究结果不相一致,而使西医学面临着愈来愈严峻的挑战,从复杂性科学"初始条件"理论的角度,在对西医学特异性防治其所面临的困惑与挑战、中医学辨证施治进行分析探讨的基础上,提出了转变... 鉴于临床医学效果愈来愈多地与基础医学研究结果不相一致,而使西医学面临着愈来愈严峻的挑战,从复杂性科学"初始条件"理论的角度,在对西医学特异性防治其所面临的困惑与挑战、中医学辨证施治进行分析探讨的基础上,提出了转变科学观念,正确认识中西医学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在认识方法上的互补性与重要性,以促进临床医学认识方法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实现复杂性科学所强调的既要重视物质或因素本身的作用,也不忽视对其作用"初始条件"的认识、把握与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医学 认识方法 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复杂性科学 初始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经脉认识方法与形态评述 被引量:7
3
作者 张树剑 赵京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9-30,共2页
关键词 认识方法 经脉形态 中医学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中医对温病病因的认识方法 被引量:2
4
作者 曹洪欣 田毅 于友华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79-180,共2页
关键词 温病 病因 认识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道法自然”到“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中医药学认识方法的前因后果 被引量:3
5
作者 罗超应 罗磐真 +2 位作者 王贵波 李锦宇 潘虎 《医学争鸣》 CAS 2021年第1期59-64,共6页
有鉴于中医药学脏腑与病因学理论与现代认识的巨大差异与其辨证施治的有效性,从复杂性科学的角度对其认识方法的前因后果进行了比较分析与探讨,认为中医药学认识方法始于“道法自然”与“取象比类”,通过“辨证施治”的“状态分析与处理... 有鉴于中医药学脏腑与病因学理论与现代认识的巨大差异与其辨证施治的有效性,从复杂性科学的角度对其认识方法的前因后果进行了比较分析与探讨,认为中医药学认识方法始于“道法自然”与“取象比类”,通过“辨证施治”的“状态分析与处理”,建立了一套“理、法、方、药”俱全的“多因素非线性分析与处理”诊疗体系。中西医药学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实现了复杂性科学所强调的既要重视物质或因素本身的作用,也不忽视对其作用的“初始条件”,从而完善了临床医药学的认识方法,也是其能够显著提高与改善中西药物临床疗效的原因所在。它不仅是中西医药学结合的使然,也是现代生物医药学进一步发展与完善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识方法 道法自然 取象比类 状态分析与处理 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中医药学 西医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对复杂性科学,要探索科学认识方法的新范式 被引量:4
6
作者 肖显静 《科技导报》 CAS CSCD 2003年第5期18-22,共5页
关键词 复杂性科学 科学认识方法 哲学思维模式 科学范式 自然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运气学认识方法的特点 被引量:5
7
作者 苏颖 《吉林中医药》 2014年第10期1043-1045,共3页
从7个方面对中医运气学认识的方法特点进行了研究,认为:从总体来看,中医运气学与《内经》的整个理论一样,在认识方法的特点上明显地表现出整体系统恒动观。文中将中医运气学认识方法的特点归纳为7点:阴阳五行理论贯穿在中医运气学的每... 从7个方面对中医运气学认识的方法特点进行了研究,认为:从总体来看,中医运气学与《内经》的整个理论一样,在认识方法的特点上明显地表现出整体系统恒动观。文中将中医运气学认识方法的特点归纳为7点:阴阳五行理论贯穿在中医运气学的每一个方面,运用五运和六气两个系统来研究气象运动规律,气象变化与时间空间紧密相联系,气象变化的因素是多元的,气候变化的"常"与"变"是相对的,气象变化影响人体变化,五星运行情况影响气候变化。对于《内经》五运六气理论的方法学研究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运气学 认识方法 气象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医认识方法的发展 被引量:2
8
作者 张举正 《医学与哲学》 2003年第2期51-52,共2页
关键词 中医 认识方法 发展 认识主体 认识对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论吴又可对急性传染病的认识方法 被引量:1
9
作者 彭坚 《医学与哲学》 1999年第11期44-45,共2页
关键词 传染病 急性 认识方法 吴又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马克思哲学中本体矛盾的认识方法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潼福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 CSSCI 1992年第2期99-107,共9页
本文认为,要改造旧唯物主义在本体论观念上的形而上学,使之成为辩证法赖以建立的逻辑基础,必须引入矛盾分析,把本体概念的认识由抽象上升到具体的高度。例如把物质和运动的矛盾作为分析本体论的基本矛盾来认识便是一条出路。但是长期以... 本文认为,要改造旧唯物主义在本体论观念上的形而上学,使之成为辩证法赖以建立的逻辑基础,必须引入矛盾分析,把本体概念的认识由抽象上升到具体的高度。例如把物质和运动的矛盾作为分析本体论的基本矛盾来认识便是一条出路。但是长期以来,物质和运动在实际上不可分割和在认识中对立演变的矛盾关系一直未被西方哲学自觉到。从古希腊早期的自然哲学到近代的科学哲学,就是在不自觉中将物质现象和运动现象分割开来认识,从而各自走向一个极端,在认识世界统一体的过程中陷入了两种本体论的对立。这种对世界完整本原缺乏自觉、分割对立的认识方式几乎贯穿了传统的西方哲学,造成了本体论和辩证法的割裂。黑格尔哲学通过对精神本体的矛盾分析展示了精神本体和辩证法的统一;而物质本体和辩证法的统一,马克思在《资本沦》中,是通过对物质和运动这一对矛盾的分析完成的。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辩证唯物主义和实践观内在逻辑上的贯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辩证法 本体论 马克思哲学 本体概念 认识方法 矛盾分析 形而上学 运动 矛盾关系 西方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邓小平的认识方法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正刚 《湖湘论坛》 2004年第4期4-6,共3页
关键词 邓小平 认识方法 反思方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本质分析方法 纠错方法 预见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认识方法论的合理思路 被引量:1
12
作者 郑文先 叶泽雄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41-44,共4页
关键词 社会认识 社会理想 认识方法 社会存在本体论 历史活动 历史现象 认识对象 社会理解 自然历史过程 人文社会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认识方法 被引量:1
13
作者 朱续章 《人民论坛(中旬刊)》 2010年第7期68-69,共2页
社会主义的发展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只有遵循社会发展的规律,才能更好地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让人民群众广泛受益。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认识,我们既要着眼于变化万千的社会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又要以历史的眼光,采取科学... 社会主义的发展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只有遵循社会发展的规律,才能更好地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让人民群众广泛受益。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认识,我们既要着眼于变化万千的社会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又要以历史的眼光,采取科学的认识方法,正确地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制度 优越性 认识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论世纪之交的自然科学思维方式与马赫认识方法的合理性
14
作者 姚顺增 孙秉文 《甘肃理论学刊》 CSSCI 1996年第6期22-26,共5页
简论世纪之交的自然科学思维方式与马赫认识方法的合理性姚顺增孙秉文70多年前,列宁在他所写的《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一书中,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马赫主义及其各个变种的主观唯心主义和信仰主义的本质,从哲学上总结了当时自然... 简论世纪之交的自然科学思维方式与马赫认识方法的合理性姚顺增孙秉文70多年前,列宁在他所写的《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一书中,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马赫主义及其各个变种的主观唯心主义和信仰主义的本质,从哲学上总结了当时自然科学的主要成就,揭示了自然科学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科学思维方式 世纪之交 认识方法 马赫 唯物主义 爱因斯坦 科学研究 主观能动 牛顿力学 科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实验:一种新型的认识方法和决策手段
15
作者 贺建芹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96-97,共2页
江泽民同志指出 :“我们讲要提高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 ,我看这就是一条重要原则。”如何提高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呢 ?江泽民同志发出各级领导干部要研究领导科学的号召。目前在新的历史时期 ,党肩负着领导现代化事业的伟大使命 ,这就向广... 江泽民同志指出 :“我们讲要提高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 ,我看这就是一条重要原则。”如何提高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呢 ?江泽民同志发出各级领导干部要研究领导科学的号召。目前在新的历史时期 ,党肩负着领导现代化事业的伟大使命 ,这就向广大领导干部提出了提高科学决策水平的迫切要求 ,方法创新的问题首当其冲地摆在了每一位领导干部的面前。为此我们组织了这一组笔谈 ,从哲学和科学技术等不同的角度探讨这一问题 ,想必对大家不无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实验 认识方法 决策手段 实验形式 实验室实验 思想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沙与甘泉在认识方法上的异同——兼对“静坐” 问题的评述
16
作者 李锦全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2期13-14,共2页
湛甘泉师承陈白沙,但是,在学术观点上两位则有所异同。关于认识方法白沙主张“由内而外”,推崇“静坐”,甘泉主张“从外而内”,“随处体认”。
关键词 湛甘泉 陈白沙 认识方法 静坐 心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阶段及其认识方法
17
作者 沈宝祥 《理论视野》 CSSCI 2010年第4期20-26,共7页
社会主义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运动、从运动到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实践、从传统模式到新模式的不同历史发展阶段,人们认识社会主义的方法也经历了从头脑中构想新社会、从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根据经验谈论社会主义、摸着石... 社会主义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运动、从运动到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实践、从传统模式到新模式的不同历史发展阶段,人们认识社会主义的方法也经历了从头脑中构想新社会、从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根据经验谈论社会主义、摸着石头过河等几个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 历史阶段 认识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邓小平关于真理认识方法论的思想
18
作者 邹吉忠 李江源 《理论与现代化》 2000年第1期26-28,共3页
创新是我们时代的基本价值观。站在这一高度上去分析和把握邓小平同志关于真理认识方法论的思想,我们发现,创新是邓小平真理认识方法论的核心。邓小平从两个方面展开创新是一条通向真理之路的思想:真理认识为什么需要创新和人们如何通... 创新是我们时代的基本价值观。站在这一高度上去分析和把握邓小平同志关于真理认识方法论的思想,我们发现,创新是邓小平真理认识方法论的核心。邓小平从两个方面展开创新是一条通向真理之路的思想:真理认识为什么需要创新和人们如何通过创新去揭示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 邓小平 真理认识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践—精神”不是马克思的社会历史认识方法——与王晓升同志商榷
19
作者 高兆明 《学海》 1997年第1期59-63,共5页
“实践—精神”不是马克思的社会历史认识方法——与王晓升同志商榷高兆明王晓升同志于《哲学研究》1995年第1期撰文《马克思的社会历史研究方法论》(以下简称《王文》),从方法论角度探究马克思在社会历史观中所实现的真理观与... “实践—精神”不是马克思的社会历史认识方法——与王晓升同志商榷高兆明王晓升同志于《哲学研究》1995年第1期撰文《马克思的社会历史研究方法论》(以下简称《王文》),从方法论角度探究马克思在社会历史观中所实现的真理观与价值观的统一,这是一项十分有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认识方法 社会历史 实践理性 黑格尔 由抽象到具体 德国古典哲学 “实践—精神的” 社会意识形态 掌握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邓小平社会认识方法论及其意义
20
作者 王能东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5期542-545,共4页
邓小平哲学既是实践哲学,又是凝聚着邓小平认识和理解中国社会的科学的方法论,是认识社会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哲学。邓小平社会认识方法论所蕴涵的具体性、系统性、客观性、辩证性和自觉性等社会认识论理论品格是我们今天进行社会认识、实... 邓小平哲学既是实践哲学,又是凝聚着邓小平认识和理解中国社会的科学的方法论,是认识社会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哲学。邓小平社会认识方法论所蕴涵的具体性、系统性、客观性、辩证性和自觉性等社会认识论理论品格是我们今天进行社会认识、实现社会发展合理性的重要思想武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 社会认识方法 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